日本企業到中國開養老院,紛紛折戟!原因有三

提到“老人”,我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日本現在已經完全步入了老齡化社會,社會的方方面面也都體現著“老齡化”。比如醫院中病床、衛生間的設計,處處都體現著對老人的“關懷”。日本也出臺很多傾向老人的政策,比如看病負擔比例降低到20%,規定療養中入院的飲食費用標準等。日本有一個產業,叫做“介護產業”,簡單來說就是“養老院”一樣的地方,有專人照看老人晚年生活。近年,日本的介護產業瞄準了“中國市場”,不少日本企業都參與競爭。作為日本強項的“服務業”之一,日本企業是否真的能夠在中國取得成功呢?

“老博會”

日本企業到中國開養老院,紛紛折戟!原因有三

6月11日,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名為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的展會(後稱老博會),地點在上海新國際會展中心。國內知名度較高的產業有汽車、IT產業,無論哪個方面近年我國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養老產業”雖然關注度不是很高,但是卻是以後發展的方向之一。會場還未開放之前,門口就已經充滿著擁擠的人群,檢票口放開的一剎那,人流佈滿了整個會場。此次展會是由上海市民政局主辦,每年一次,為中國最大的介護、福利相關的展會。

日本企業到中國開養老院,紛紛折戟!原因有三

據統計,2018年末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突破了2億4900萬人,按照這個發展速度,預計2050年左右會達到5億人。順便說一下,日本人口大約有1.3億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有3500萬人左右。從人口數量來看,我國的潛在市場規模是日本的10倍以上!可以用“兆級”來形容。國內養老產業的相關人士也十分關注該展會,我認為主要有下面兩個原因:

  1. 許多養老產業的公司和相關人會齊聚一堂,交流最新的情報。每年都會出現新型的養老方式和設備,只要參觀了展會大致能夠明白後續的發展方向和潮流;
  2. 許多國際展商一同出展。2019年參加該展會的日本企業有79家(包含共同出展),與5年前相比增加了30家,充分表明了日本企業想要加入中國市場的決心。同時,日本以外如美國、德國、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也紛紛出展,特別是歐美企業十分顯眼;

所以,參加此次展會不僅可以瞭解到國內的養老潮流,也可以看出外國企業的最新理念,有如此多的利點,必然會引來很多產業相關人士前來參觀。

中國的養老市場“不簡單”

日本企業到中國開養老院,紛紛折戟!原因有三

與一位日本介護產業相關的人士聊天時,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那就是:中國的養老市場“不簡單”。從事幾十年養老事業的他口中,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還是相當的“吃驚”,但是隨著溝通的深入,我發現國內的“養老市場”是有著濃厚的“中國特色”。實際上,和數年前相比,最近進入到中國養老市場的日本企業的“意識”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最開始日本企業認為:想要在人口眾多的中國開始養老事業,就必須建一座巨大的“養老院”(日本稱為:老人ホーム)。而現在,“日本企業不要輕易開設養老院”的想法佔據了日本企業的主流。其實理由很簡單,日本企業經過實踐發現,在中國開設的日式養老院,沒有吸收很多老人的入住,而且從事介護的員工也不容易培養,最終只能走向“關門大吉”的道路。

日本企業到中國開養老院,紛紛折戟!原因有三

日本的“亞洲健康構想”

原本日本企業進入中國養老市場,並非是中國養老吸引日本企業,而是日本政府推行的“介護出口政策”。日本的介護產業隨著人手不足以及社會保障經費的制約等問題,逐漸縮小,於是在2016年日本經濟產業廳提出“亞洲健康構想”,想出口日本的醫療、介護相關的技術和專利。2017年以後,該戰略被上升到“日本發展戰略”之一,於是介護產業的國際化逐漸展開。同時,日本經過調查,發現許多亞洲圈的人(特別是中國人)到日本養老院進行參觀,而且評價非常高。於是日本企業就打著“日式介護”“日本品牌”的口號,紛紛來到中國。

其中動靜最大的當屬“日醫學館”,野心勃勃的加入中國養老市場,並且提出“通過日本式養老護理,為中國養老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的口號。但是,這些抱著“野心”來到中國的日本企業,大多數已經陷入整合、重整的泥潭,並未聽說哪家日本企業獲得了“巨大成功”。

日本企業為無法玩轉中國養老市場?

那麼文章寫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為何日本企業沒有在中國養老市場取得成功呢?從我接觸的日本產業人士以及自身經驗來看,主要有下面3點:

  1. 調查不足,特別是“選址”方面尤為明顯;
  2. 沒有充分考慮中國人的習慣、文化以及愛好;(同樣為中國人,也會有很大的地區差異)
  3. 缺乏成本以及商務意識;

關於上述三點,在下面我會重點分析。

  • 調查不足
日本企業到中國開養老院,紛紛折戟!原因有三

最開始在中國開設養老院的日本企業選址有很大問題,他們多是和一些沒有經驗的房地產商以及IT企業合作,屬於明顯的“調查不足”。在日本的養老院,一般開設在較為偏僻的地帶,但是國內的養老院,選址十分重要。上海某中國系養老企業董事這樣說到:國內的養老場所最重要的就是選址,其次是保證從業人員。對於外國企業來說,其難度更高。如果不是和十分熟悉中國市場的企業合作的話,是很難成功的。這家中國系養老企業在上海有13家養老院,每家養老院入住率都是100%,從業人員的離職率只有1%。從這些數據來看,可以說是“中國最成功的養老企業”。

日本企業到中國開養老院,紛紛折戟!原因有三

其成功的最大因素就是選址,該企業的養老院都在十分方便的都市地帶,因此能夠極大方便從農村而來的從業人員的教育以及工作,這些從業人員同樣也反饋自己的“精力”和“耐心”給到老人。其結果就是,離職率低並且介護質量高,達到一個雙向的“良性循環”。在日本,許多大型的養老設施為了能夠提供價格低廉的服務,一般將養老設施建設在郊外,因為土地成本便宜,可以節省大部分的成本。並且這種做法已經成為日本業內“默認”的規則,所以日本企業來到中國投資的時候,並未考慮太多選址的事情。這也就導致,日本企業難以保證從業人員和入住人員,這種決策在中國是“致命的”失敗。

  • 沒有充分考慮中國人的習慣、文化以及愛好

中國養老設施和日本養老設施最大的不同是“理念”,日式介護的理念是:維持老人殘存機能和自立。在日本的養老院,大多是老人儘量靠著自立來應對自己的生活,而介護人員起到“輔助”的作用。但是這種理念在國內並不被理解,很多人認為:我將老人送到這裡,就必須24小時滿足老人的所有要求,做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一關就難到了許多日本企業,如何向中國人介紹這種理念,成為了一件頭疼的事情。

日本企業到中國開養老院,紛紛折戟!原因有三

另外,現在的老人多是1940年~1960年代出生的人口,其喜好和習慣完全不同,根據每個人的習慣和愛好進行房間設計也是十分重要事情。上海城市區域已經開發完成,無法再建設新的大樓,必須是採用“舊房改造”的方式。但是上海有許多房屋改造相關的規定,對於外國企業而言,無疑是“難於上青天”。所以完全按照日式介護的方式進行推廣,只能取得“失敗”而已。

  • 缺乏成本以及商務意識

日本介護產業做的很好,但是那正是因為日本有介護相關的政策才能夠做到這一步。日本施行的有一種叫做“介護保險制度”,該制度是以“收入”為前提來進行的介護服務。雖然中國也有一部分城市施行了類似於日本的保險制度,但是受眾面依然很窄。在日本,介護產業與其說是“生意”,不如說是“福利”。所以,日本企業天生對於介護產業的“商務以及成本意識”就不強。日本企業可以提供“高價值高服務”的介護,但是無法提供“便宜且符合市場”的介護。

日本企業到中國開養老院,紛紛折戟!原因有三

同時,日本企業也存在“國際業務人員不足”“資金鍊脆弱”等劣勢,很難開展大規模大範圍的介護產業。前文中提到了上海的一家養老院,其實這家企業的董事曾經提議開展“老年痴呆”老人專業服務的想法,並且還諮詢了許多日本“老年痴呆的專家”,想到導入日本應對老年痴呆的技術。最終結果是不符合預算,引入日本技術的成本太高。

日式介護,未來是否能夠在中國成功?

那麼,日本企業經過如此多的“挫折”,是否能夠在中國取得成功呢?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商機存在的。比如日本生產的福利相關的機械、康復治療儀器等十分優秀,但是價格較高,可以採用租借的方式開展業務。並且,以前國內並未有老年痴呆症的“概念”,許多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大多是被“隱藏”在家。但是,隨著老齡化的進展,老年痴呆症也被社會關注,而日本關於老年痴呆症的研究十分發達,許多康復設施的治療手段大多都來自日本。其實國內已經有許多小型的老年痴呆症康復中心!

日本企業到中國開養老院,紛紛折戟!原因有三

Rehabilitation,這個詞語或許很多人已經知道,但是具體要做哪些事情,又有什麼樣的標準,在國內依然不明。許多機構也想構築“康復體系”,但是苦於無門路引進。日本的企業,如果能夠在國內找到熟知當地詳情的合作伙伴,打開市場指日可待。

結束語

未來養老產業必然會快速發展,因為從人口推移來看,我國將要面臨全世界最為“迅速”的老齡化,並且經歷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未曾經歷的“龐大老齡社會”。現在養老產業的發展只是“興起”階段,當然也不用羨慕國外的養老設施,因為隨著發展,我們必然會形成一套只有中國才有的“養老模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