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為何最終放棄“北進”:日本也不想,可實力不允許

二戰初期,日本高層有兩種主張,陸軍主張實行“北進”,也就是佔據中國後,和德國東西夾擊蘇聯;海軍主張實行“南進”,也就是在佔據中國後,進攻東南亞地區,稱霸西太平洋。兩派僵持不下,日本大本營只好採取“南北並進”的戰略。然而二戰全面爆發後,日本基本放棄了“北進”計劃,全面實行“南進”,這是為什麼呢?

一,日本陸軍陷入中國的戰爭泥潭

日本的“北進”計劃是以陸軍為首的高層支持的戰略,他們企圖在中國實現速戰速決,然後調兵北上,和德國夾擊蘇聯。日本當局認為,關東軍佔領東北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如果戰爭全面爆發,滅亡整個中國應該會很快。然而,日本陸軍顯然低估了中國了戰鬥力。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最終放棄“北進”:日本也不想,可實力不允許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日本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爆發。此戰歷經3個月,雖然上海淪陷,但中國以70萬軍隊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速戰速決開始破產。隨後,又爆發了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四大會戰後,中國國民政府遷徙到重慶,大量的學校、企業也轉移到了大西南和大西北,保存了有生力量。

而日本卻由於戰線拉得太長,兵力太過分散,因而無力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1938年,中國戰場進入了相持階段。中國戰場牽制了170萬人的日本陸軍,即使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也有高達68%的陸軍陷入了中國戰場。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最終放棄“北進”:日本也不想,可實力不允許

抗日戰爭地圖


“北進”是以佔領中國為前提的,如果中國沒有滅亡,日軍就無法實行“北進”。日本參謀總長杉山元說道:“現在日本將重兵用於中國,北進實際上不可能。”。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日軍深陷中國戰場,無法進攻蘇聯。斯大林也很清楚這一點,他曾說“若不住中國軍隊讓日軍綁住了手腳,我們很可能會兩線作戰,同時面對德日兩國的侵略”。

二,日本和蘇聯實力差別太大

二戰全面爆發之前,日本的海軍已經成為了世界一流和海軍,能夠和美國、英國相提並論。然而日本的陸軍實力遠遠不是世界一流水平。當時世界最強的陸軍應當是蘇聯的紅軍和德國軍隊。

當時的蘇聯已經基本實現了國家工業化,成為了歐洲第一工業強國。在此基礎之上,蘇聯的國防實力得以迅速提高,武器裝備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蘇聯可以通過行政命名來控制生產。蘇德戰爭爆發後,大量的民用企業直接轉為了軍用企業,年產1萬輛坦克,生產力僅次於美國。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最終放棄“北進”:日本也不想,可實力不允許

蘇聯軍隊

而日本在生產力方面就顯得寒酸了。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因而在陸地上的重型武器產量較小。日本生產的陸軍武器大多輕型武器,如92式步兵炮、擲彈筒、95式坦克等。因而在強大的蘇聯“鋼鐵洪流”面前,日本不敢輕易動武。

蘇聯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超過2億,且適應極端寒冷的自然環境。因此蘇聯即使面臨兩面作戰,也有廣闊的迴旋空間。強大的強大的德國軍隊在東歐平原都只能推進到莫斯科,而日本軍隊想要翻山越嶺,穿越萬里冰封的西伯利亞遠征蘇聯本土,簡直就是妄想。

蘇聯軍隊

而日本在生產力方面就顯得寒酸了。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因而在陸地上的重型武器產量較小。日本生產的陸軍武器大多輕型武器,如92式步兵炮、擲彈筒、95式坦克等。因而在強大的蘇聯“鋼鐵洪流”面前,日本不敢輕易動武。

蘇聯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超過2億,且適應極端寒冷的自然環境。因此蘇聯即使面臨兩面作戰,也有廣闊的迴旋空間。強大的強大的德國軍隊在東歐平原都只能推進到莫斯科,而日本軍隊想要翻山越嶺,穿越萬里冰封的西伯利亞遠征蘇聯本土,簡直就是妄想。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最終放棄“北進”:日本也不想,可實力不允許

蘇聯地圖

當然,日本軍隊並非沒有妄想過。1939年,日本關東軍進攻蒙古,和蘇聯紅軍在諾門坎交戰。最終日軍在蘇聯紅軍的“鋼鐵洪流”下傷亡6萬人,慘敗而歸。諾門坎事件後,日軍“北進”的計劃就徹底落空,其根本原因還是蘇聯和日本的實力差別太大。

三,日本資源面臨枯竭的危險

由於日本資源匱乏,因此必須要通過進口來維持國內的生產,進而維持戰爭。但日本所需要的兩種資源都被美國所壟斷,一是石油,二是鋼鐵。可就在日本侵華全面開始之後不久,美國對日本實施了禁令,禁止鋼材,石油,橡膠,煤炭等出口日本。當時的中國東北地區還沒有勘探出石油,如果沒有了石油進口,日本軍隊總有停止前進的一天。

而這些極具戰略價值意義的資源卻離日本很近,那就是東南亞。東南亞地區糧食產量高,石油產量客觀,令日本垂涎欲滴。當時東南亞除了菲律賓以外,其他都是英國、法國、荷蘭的殖民地,但是荷蘭和法國已經淪陷,英國海軍也無暇東顧。東南亞處於西方國家軍事上的薄弱環節,因而日軍選擇“南進”。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最終放棄“北進”:日本也不想,可實力不允許

太平洋戰爭地圖

入侵東南亞就意味著要和英法開戰,日本大本營也決定賭一把。日本敢賭的原因是日本擁有世界最強的海軍之一。1941年,日本海軍噸位119萬噸,僅次於美國,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10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20艘、驅逐艦112艘、潛艇75艘。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襲擊了美國珍珠港,太平戰爭爆發。日本在美國海軍沒有恢復元氣的短暫時間,迅速佔領了東南亞。

二戰期間,日本為何最終放棄“北進”:日本也不想,可實力不允許

珍珠港事件

可以說,日本“南進”戰勝了“北進”,也是是日本無可奈何的戰略選擇,也是日本海軍強於陸軍的體現。如若日本擁有德國般強大的陸軍,那麼二戰的歷史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但是日本始終是資源小國,就算工業實力有德國發達,一旦資源耗盡,一切武器也無法生產,最終逃不了失敗的命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