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政黨一個接一個 民粹主義登陸日本了嗎?'

日本 安倍晉三 經濟 山本太郎 東京 中國青年網 2019-08-20
"

7月下旬的日本參議院選舉波瀾不驚,除了史上第二低的投票率和令安倍政府名勝實敗的結果,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本次選舉中湧現出的一批千奇百怪的微型黨派。“保護國民防止NHK傷害黨”(簡稱“N國黨”),就是其中翹楚。

很多政黨會把自己的政綱作為黨名,不過,像“N國黨”這樣徹頭徹尾“黨如其名”的,著實少見。該黨主席立花孝志的目標明確且單一,就是“打倒NHK”。具體來說就是呼籲大家不交這個電視頻道的訂閱費,並呼籲NHK實施改革。

這樣的“政見”令人瞠目。日本某知名主持人忍不住吐槽說,立花孝志“為了這種目的就參與國政,把大家當白痴啊”。

可就是憑藉這樣的政見,“N國黨”獲得了近百萬張選票,立花孝志順利當選參議員,正式進軍永田町。聯想到民粹主義這幾年在歐美諸國遍地開花的現實,難免有人忐忑:這股席捲世界的浪潮,終於登陸日本了嗎?

東瀛島國向來對民粹主義“免疫”。高坐在東京都國會議事堂裡的是古板的老派政客,小泉純一郎當年燙個頭都會被視為異類。這裡沒有歐爾班、勒龐和特朗普,也沒有誘發民粹主義的因素:幾乎不接收難民,外國移民少之又少(只佔日本總人口的1.76%),貧富差距也沒那麼大。

安倍晉三上臺以來,日本經濟逐漸復甦,失業率達到歷史新低的2.3%,“安倍經濟學”為執政聯盟帶來了穩定的參眾兩院多數席位。即使如此,日本還是免不了民粹主義的侵襲嗎?還是說,“N國黨”僅僅是奇葩的個案?

“N國黨”可能是,但“令和新選組”不是。相比前者,這個由山本太郎領導的左翼反建制政黨更值得注意。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後者都更加“民粹”。立花孝志至少做過地方議員,在政壇摸爬滾打過,而山本太郎原本是演員,出演過電影《大逃殺》;“令和新選組”在大選前3個月才成立,主要基於社交媒體開展運動,竟動員了3500名志願者,籌集了4億多日元捐款,拿下了4.6%的選票和兩個參院席位。

山本本人雖然未能贏得席位,但獲得了近100萬張選票,是日本有史以來得票最高的失利候選人。

相比於“玩兒票”的“N國黨”,“令和新選組”的政綱嚴肅得多。該黨沒有傳統的黨組織,卻有左翼民粹主義主張,讓山本贏得了“日本的伯尼·桑德斯”的綽號。他反對資本主義,呼籲創造“不以生產力來評判人的社會”,指責現有制度忽視了窮人和弱勢群體。

除了呼籲對富人徵稅、取消消費稅、提高最低工資、豁免學生債務和反核,山本太郎還挑選了兩名傷殘人士作為本黨主要候選人,其中之一是漸凍症患者。此外,選擇“新選組”這一日本幕末著名“失敗者”組織作為本黨的名號,彰顯了該黨反對建制派的決心。

誠然,“令和新選組”面臨的障礙絲毫不比百餘年前的“前輩”少。日本參議院選舉採用比例代表制,山本的小黨贏得席位不算太難,但在採用“贏者通吃”選舉制的眾議院選舉中,想要從巨無霸自民黨手中“虎口拔牙”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這些新晉小黨的閃亮登場不一定能帶來即刻的變化,但它們給主流政黨敲響了警鐘。

第一,這種現象反映了日本政黨政治的衰落,傳統的黨派忠誠正在消逝。民調顯示,58.3%的日本人沒有固定的支持對象,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在選舉中投票給任何政黨。由於對建制派失望,此次參院選舉的投票率只有48.8%,為二戰後第二低,其中自民黨只獲得了2000多萬張選票,約佔總數的19%。對宣稱自己“代表全民”的自民黨而言,這真是個尷尬的數字。

第二,“令和新選組”的崛起反映了日益擴大的社會經濟差距。雖然“安倍經濟學”實現了股市上漲和創紀錄的低失業率,但並未緩解臨時工比例增加、養老金改革原地踏步和人口持續減少等因素帶來的經濟焦慮。日本的貧困率接近16%,在七國集團中倒數第二,57.7%的日本人表示自己面臨經濟困難。“令和新選組”的民粹主義議程吸引了這些人。

第三,建制派中的反對黨錯失了拉攏這部分選民的機會,面對一家獨大的自民黨,日本政壇萬馬齊喑。雖然不少反對黨推出了類似“令和新選組”的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資,但他們無法同時動員獨立選民和自己的基本盤。民粹主義乘勢而起,填補了空白。

像“令和新選組”和“N國黨”這樣的另類政黨可能在未來幾年繼續發展。它們也許不會取得匈牙利和意大利同行那樣的光輝業績,但老派政客們必須打起精神了——民眾對主流政黨的信任度如此之低,沒人知道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何時會掉下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