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士兵的伙食演變,從進口牛肉罐頭到飢不果腹

說起抗日戰爭的伙食,我們肯定會想到我軍在艱難的條件之下聯合全國各方力量和日軍抗衡,吃的是粗糧小米粥,啃的是野菜玉米棒,肉什麼的就是奢求,更別說是口味絕佳、蛋白質含量特別高的牛肉了。所以說到日軍的牛肉罐頭,無論是我軍還是國民軍的將士,都是十分羨慕的,能在清理戰場的時候繳獲幾罐,就是走了大運了。

日軍的牛肉罐頭成為中國戰場之上極為誘人的存在,我們也會在一些電視劇之中聽到這個名詞。在電視劇亮劍之中,張大彪吹噓自己每天吃著日本的牛肉罐頭,被養得發胖。順溜也曾經在國民黨士兵面前誇下海口,說新四軍頓頓都是紅燒肉和從日軍那裡繳獲來的牛肉罐頭。

二戰日本士兵的伙食演變,從進口牛肉罐頭到飢不果腹

牛肉罐頭的名氣如此之大,為何還被日本士兵稱作豬食?其實在另一部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之中,就真實地描繪了日軍牛肉罐頭的樣子。陳大雷將從日軍出繳獲來的牛肉罐頭送到劉司令面前,想要戲耍劉司令。劉司令將信將疑地吃了一口,簡直無法下嚥,甚至調侃道:"這牛是和騾子配過的吧。"

牛肉罐頭絲毫沒有牛肉味,而且還難吃至極,日軍的牛肉罐頭裡面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是牛血混雜著雜糧煮成的湯水,也就比豬食包裝好看一點了。陳大雷看到這些難吃的牛肉罐頭卻備受鼓舞,說明日方資金不足,物資匱乏,這場仗他們越大越吃力,已經撐不了多久了。

的確,牛肉罐頭的"墮落"也暗示著整個日軍的潰敗。二戰剛剛開始的時候,日本軍資充足,都是給前線士兵最好的口糧。日本物資匱乏,當然無法產出大量的牛肉,所以日方向美國進口大量的牛肉罐頭滿足軍隊的需要。

美國的牛肉罐頭一盒的規格是150g,裡面不僅僅有牛肉,還有蔬菜,可以說營養搭配十分合理。對於戰場上的士兵來說,高蛋白質的牛肉是補充能量最好的肉類,而當時美國的牛肉罐頭已經做成了一條相當成熟的產業鏈,不僅能夠供得起自己的士兵,還能對外出口。大概把張大彪吃胖了的,就是這段時期之內的日軍牛肉罐頭了。

二戰日本士兵的伙食演變,從進口牛肉罐頭到飢不果腹

在二戰初期,不僅僅是牛肉罐頭這種"奢侈品",日軍還享受著高規格的飲食配置。按照政府規定,前線的士兵每個星期還有兩次領取小零食的機會,雖然就是些奶糖和餅乾,也比我軍和國軍的條件好上許多了。不過隨著二戰進程,這些規定基本上得不到兌現。在東史郎日記之中,也抱怨過日軍的伙食,稱日軍的後勤部門十分垃圾,導致戰場上的士兵經常出現斷糧的情況。奶糖、餅乾和牛肉罐頭就不提了,艱苦的時候幾天都看不到一點肉屑子。所以日軍規定之中的高級飲食待遇,也只有在演習或者在後方的時候才能享受到。

當然,好吃的肉罐頭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美國和日本的關係惡化,日本士兵也徹底告別了美味營養的牛肉罐頭。不過日本還是想盡辦法穩定前線士兵的情緒,他們製造出了一種非常劣質的牛肉罐頭,陸陸續續送上了前線。相比於美國生產的地道牛肉罐頭,日本的牛肉罐頭實在是簡陋得不成樣子,但是即便如此,資源極度短缺的日本也漸漸供應不起。絕大部分的日本士兵只能隨身帶一些乾糧飯糰什麼的,餓的時候就拿這些充飢。

二戰日本士兵的伙食演變,從進口牛肉罐頭到飢不果腹

所以,正如劇中陳大雷的分析,那時候的日軍看起來要槍有槍、要炮有炮,表面上光鮮得很,實際上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之下,日軍也只能靠搶奪平民百姓家中的糧食財產來養活自己,所以我們也常常看到日軍掃蕩之後,槍桿子上挑著一隻雞的興奮模樣,中國老百姓自然跟著遭了秧。

日軍後勤垃圾,到了東南亞戰場之上就完全體現出來。因為沒有及時糧食的供給,日軍在瓜島上孤立無援,不得不靠打獵、採集野果充飢,餓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在極其惡劣的情況之下,這些士兵只好吃戰俘或者戰友的屍體,簡直慘不忍睹。

不過,這些情況也只是針對日本陸軍而已,高層依然該享受的享受。還有就是類似於731部隊這樣的機構,在1944年,這裡的最下等官員都能每天吃到新鮮的肉、雞蛋、海鮮還有米飯。高等官員更不用說了,綠茶和甜點日日不停。相比於他們對中國百姓造成的傷害,簡直是喪心病狂、豬狗不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