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被“榨乾”的90後:低效的人生正在拖垮你'

"

想要在學習或職場上獲得成功,有一個原則很重要,不是做的越多越好,而是挑選3件你認為對公司貢獻最大的事情,全力去做好這3件事情,其餘的事情儘可能少做或者不做。

當你把全部精力投入在這貢獻最大的3件事情上,你就有機會能夠讓公司的銷售翻倍,最後公司也會願意讓你的工資翻倍。


01

無可否認,很多應屆生一開始工作都要做一些特別沒有意義瑣碎的事情,因為別人的時間比一個沒有經驗的應屆生更值錢。

在公司內部有經驗和實力的人,他們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上能夠比你產生更大的價值,所以公司就需要招聘一些較為廉價又願意幹瑣事的應屆生。

這樣公司的價值能夠得到最大的產出,因為用便宜的價格請到了新人去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這樣職場主力軍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做重要的事情。

當主力軍產生更多的價值大於新人的工資,公司的效益就會越來越高。

被壓榨已經成為新人無法逃避一件事情,不論你是進大公司當一枚螺絲釘,還是去小公司,剛開始都要成為打雜的一員,很少有人能夠逃離這個鄙視鏈。

在打雜的過程中,可以篩選出新的一批人成為職場主力軍,那這一批人又有什麼特徵呢?

他們不會滿足於這些瑣事的事情,拿著一份穩定的工資,而是希望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滿足這個前提是需要有實力的,所以他們還會去考各種證書,讓自己的實力得到認可,例如考CFA、CPA、FRM。

很現實的事情,就算你實力再強,如果你沒有學歷或證書證明自己,你很難透過做日常生活中的瑣事被發現你的才能,更別說被任務繁忙的大佬發現,而且大家都在考證,你沒有就很吃虧。

就算做瑣事的事情,透過學習、考證、經驗,讓競爭力不斷地在提升,實力累積到一定地步,就能提升被發現的概率,從瑣事中解脫出來。

不過也有一些公司想要繼續壓榨,但也沒關係,只要你有含金量足夠高的證書、好的能力、不錯的公司背景,自然而然就會有獵頭挖你,去到其他更符合你能力的地方,在如今信息極為流通的世界,金子不僅會發光,還會照耀到很遠的地方。

可惜,有些人做著打雜的事情,這已經對成長沒有太大的幫助,但他們竟然把僅有的時間花在了抱怨和苦惱上,覺得做這些事情沒有意義、公司不公平、想方設法少做一點,把僅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對自我提升沒有幫助的事情上。

我們必須要記住一點抱怨沒有意義,幽默大師艾德·福爾曼(Ed Foreman)曾經說過:“永遠不要把你的困難告訴別人,因為80%的人對你的困難不感興趣,而另外的20%的人也許會對你的遭遇感到幸災樂禍。”

而另一小部分人(成功一定是小部分人),從不抱怨,雖然拿著不多的工資,依然選擇做好自己打雜的工作,利用額外的時間再去進修、考證、學習,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最終造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人與人的差距就這樣慢慢拉開。你想成為哪一種人呢?命運的安排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有權自己決定。

02

那如果公司光是讓你做打雜的事情,你連打雜都要加班996,以至於你真的一點自我提升的時間都沒有了,那該怎麼辦呢?辭職?談判?憤怒?這些選擇成本都太高了。

其實這是一件挺矛盾的事情,你越是能力不強,你就越需要幹更多打雜的事情,那你就越沒有時間去自我提升,再幹更多打雜的事情,慢慢就被社會淘汰。

但我們還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打雜的效率,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這些方法對我個人來說是受益匪淺的,就算是打雜的工作其實也有優先次序,你依然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打雜人員,在這裡我給大家3個小建議,希望能夠對你有啟發。

1. 制定個人長遠目標

如果你不想打雜,你真正最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這個你必須要想清楚,是你個人的夢想或目標都好,如果你連目標都沒有,那一輩子做著打雜的工作也怨不了誰。

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你會更有動力把手頭打雜的工作迅速解決,然後再去做有關自己目標的事情。

例如近期目標是想學好指數基金定投,一旦我有了這個明確的目標,我就會在空閒的時間看看這方面的書籍,或者一下班之後,就開始利用工作之外的8小時,去實現這個目標。

目標非常重要,一個沒有目標的人,是不可能逃脫做雜事的命運,只有設定好了目標,它才能指引你前進。

2. 列任務清單

在做雜事之前,把所有的雜事都給寫下來,無論如何,你一定要記住一個準則:在你行動之前,一定要寫下來。有一個叫作10/90原則,你花10%的時間去把任務列好,你可以節省90%的時間。

我不知道效果是否真的能夠達到90%,但我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過清單,也試過每天寫清單的習慣,對比之下,的確是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我也見過很多學霸、職場牛人、大佬,都有列清單的習慣。曾經一個學霸就輕描淡寫地告訴我:我的祕訣就是列清單而已,按照清單一樣樣解決,再去打遊戲。

我個人覺得這有3個好處:

一、給大腦釋放更多的空間

不要把多餘的精力花在思考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有時候你還會遺忘,這個更糟糕。

二、增加動力

每完成一個目標我都會劃掉,這樣做事情會顯得很有節奏感,也讓自己更有成就感,而且一天下來,如果需要幹特別多的雜事,你會發現一整頁紙都被你劃得滿滿的,這個感覺真好。

三、覆盤自己做過的事情

你可以在一大堆雜事之間判斷:哪些事情更重要,哪些可以用更高效的方法去完成,哪些是不需要完成的,哪些是可以授權給別人完成的,如果你有這個思考的過程,將會大大節省你做雜事的時間,從而讓自己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更重要的目標。

如果你會做飯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和做飯一個道理,在做一道菜之前,你不會看到需要什麼才去準備,而是先看好菜譜,把所有的東西都買齊全,接下來還要準備所有配料,姜蔥蒜切好、胡蘿蔔剝好皮、醬料準備好,然後在按順放下去炒就可以了。

列清單的作用同樣如此,如果你沒有列清單的習慣,那你做菜的方式就是切蒜,然後放進鍋裡炒,再剝皮,再找醬料,這個過程就會非常沒有效率,到頭來一定是手忙腳亂,做出來的菜也不會好吃。

3. ABCDE法則

這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用的一個方法。

A代表最重要的事情,必須完成的事情,當能夠帶來最大的收益,不完成會帶來很大的損失。

例如學習投資、寫作、閱讀,都對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事情,我一般會有3個A,我會這樣標記「A1寫作」「A2閱讀」「A3學習投資」。

你可以在A的任務裡面,再把重要的事情排一個先後順序。

B代表應該做的事情,不完成會有一些人不太高興,例如回覆短信、郵件、電話等。

C代表做了大家都開心,不做也沒人不開心,例如約朋友喝杯咖啡。

D代表授權給別人做的事情,這個是為了讓自己騰出更多的時間給A,例如叫阿姨來幫忙打掃房間,用錢去買時間。

E完全可以不做的事情,例如刷朋友圈、抖音、微博。

在實行ABCDE法則之間就要先列好清單和定目標的任務,這樣你才可以分清哪個更重要。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出A選項,先把A的事情全部解決,再去考慮之後的BCDE的事情。

做任何事情我都有一個原則:只要大方向正確,然後邊幹邊調整。我從來都不奢望能夠一次性把任務做到完美,反覆失敗、反覆調整、反覆嘗試,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正如塞繆爾·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所說: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努力,即使是資質平平的人也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這個也是《終身成長》這本書談到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這類人認為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去改變的,不會害怕失敗,而且越挫越勇,有時候遇到困難反而會變得興奮。

這讓我想起來當初面試的時候,我問面試官,你覺得這份工作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他的回答就是不斷有新的挑戰。其實每個困難都是挑戰,就看你如何去定義。

好了,現在我們學了3個提升效率的方法,但我們要記住,雖然提升效率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升職加薪,但有一點比這個更重要:提升效率的目的是與家人一起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我們必須要得到一個平衡,這兩者之間都會形成循環,永遠不要忘記努力工作是為了什麼,不要忘了投入如此多的時間是為了什麼,你和自己所愛的人相處的時間越多,你就會越幸福快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