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那麼愛孩子呢?就是要給孩子相對自由,承認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去經歷的,而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之前我有一個同事,經常回家吃飯,就連年底部門聚餐也以要給女兒做飯為由不參加。但當女兒上大學後,卻經常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飯。有一次問她,她說女兒上大學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吃什麼菜。因為之前做的,都是女兒喜歡吃的。

聽完之後,不知為何,我心裡酸酸的。因為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住校,媽媽擔心學校伙食不好,就經常做些能夠存放的食物如醬牛肉、醃辣椒之類的給我送去。

上了大學後也經常打電話問我吃得如何,睡得這樣。每次放假回到家,也都會特意做一桌子我喜歡吃的。現在來幫我帶小米樂,每次問媽媽想吃什麼。她總是說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但其實我對媽媽這種愛有些壓抑,因為她越是這樣,我越是有依賴性。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母親。雖然能夠理解媽媽的愛,但同時也希望以後給小米樂更多的自由,也希望媽媽能夠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

結合書中的兩個思考小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較害怕?在哪一方面可以放手,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作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害怕。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享受育兒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那麼愛孩子呢?就是要給孩子相對自由,承認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去經歷的,而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之前我有一個同事,經常回家吃飯,就連年底部門聚餐也以要給女兒做飯為由不參加。但當女兒上大學後,卻經常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飯。有一次問她,她說女兒上大學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吃什麼菜。因為之前做的,都是女兒喜歡吃的。

聽完之後,不知為何,我心裡酸酸的。因為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住校,媽媽擔心學校伙食不好,就經常做些能夠存放的食物如醬牛肉、醃辣椒之類的給我送去。

上了大學後也經常打電話問我吃得如何,睡得這樣。每次放假回到家,也都會特意做一桌子我喜歡吃的。現在來幫我帶小米樂,每次問媽媽想吃什麼。她總是說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但其實我對媽媽這種愛有些壓抑,因為她越是這樣,我越是有依賴性。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母親。雖然能夠理解媽媽的愛,但同時也希望以後給小米樂更多的自由,也希望媽媽能夠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

結合書中的兩個思考小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較害怕?在哪一方面可以放手,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作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害怕。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享受育兒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管教與慈愛。“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必修的一門功課。學會如何管教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愛融入到管教當中。愛孩子,而不是一味對孩子說教。特別是不能把一些壞的標籤或侮辱性的詞語,用在管教孩子當中。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不好的詞語,還喜歡以偏概全。明明孩子只有一次上學遲到,結果卻被說成每次都磨磨蹭蹭。就算孩子多次遲到,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孩子遲到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就像小區裡的有一個孩子早上總是不起來,好幾棟樓的人都知道。因為每天早上,她媽媽都會扯著嗓子叫他起床,“你這個大懶蟲,怎麼還不起床?再不起來就不管你了,自己走路去上學”之類的。結果,雖然那個媽媽每次都連打帶罵,但那個小男孩好像真的越來越懶,直到現在也沒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管教時,一定要融入對孩子的愛。在管教孩子之前,想清楚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還是想要孩子改掉某個壞習慣。然後儘量不要情急之下或無意之中,說出讓自己後悔或者讓孩子自信心受挫的話。就像那個小男生一樣,真的變成了媽媽口中常說的“大懶蟲”。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那麼愛孩子呢?就是要給孩子相對自由,承認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去經歷的,而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之前我有一個同事,經常回家吃飯,就連年底部門聚餐也以要給女兒做飯為由不參加。但當女兒上大學後,卻經常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飯。有一次問她,她說女兒上大學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吃什麼菜。因為之前做的,都是女兒喜歡吃的。

聽完之後,不知為何,我心裡酸酸的。因為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住校,媽媽擔心學校伙食不好,就經常做些能夠存放的食物如醬牛肉、醃辣椒之類的給我送去。

上了大學後也經常打電話問我吃得如何,睡得這樣。每次放假回到家,也都會特意做一桌子我喜歡吃的。現在來幫我帶小米樂,每次問媽媽想吃什麼。她總是說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但其實我對媽媽這種愛有些壓抑,因為她越是這樣,我越是有依賴性。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母親。雖然能夠理解媽媽的愛,但同時也希望以後給小米樂更多的自由,也希望媽媽能夠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

結合書中的兩個思考小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較害怕?在哪一方面可以放手,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作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害怕。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享受育兒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管教與慈愛。“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必修的一門功課。學會如何管教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愛融入到管教當中。愛孩子,而不是一味對孩子說教。特別是不能把一些壞的標籤或侮辱性的詞語,用在管教孩子當中。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不好的詞語,還喜歡以偏概全。明明孩子只有一次上學遲到,結果卻被說成每次都磨磨蹭蹭。就算孩子多次遲到,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孩子遲到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就像小區裡的有一個孩子早上總是不起來,好幾棟樓的人都知道。因為每天早上,她媽媽都會扯著嗓子叫他起床,“你這個大懶蟲,怎麼還不起床?再不起來就不管你了,自己走路去上學”之類的。結果,雖然那個媽媽每次都連打帶罵,但那個小男孩好像真的越來越懶,直到現在也沒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管教時,一定要融入對孩子的愛。在管教孩子之前,想清楚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還是想要孩子改掉某個壞習慣。然後儘量不要情急之下或無意之中,說出讓自己後悔或者讓孩子自信心受挫的話。就像那個小男生一樣,真的變成了媽媽口中常說的“大懶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約束與自由。“好的父母在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嘗試約束孩子,給他們設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就像開頭上幼兒園的朋友家的女兒一樣,經過兩天就知道在幼兒園跟家裡不一樣。中午不吃飯,就會餓肚子。上課大聲叫,老師就會管教。

在家裡,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些約束。因為只有在規則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我們一定不能過於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規矩意識。

養育男孩跟養育女孩不太一樣,就像書中寫的,“女孩子往往會責怪自己,男孩子則把責任推給他人身上”。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女孩勇敢,教會男孩承擔責任。

在立下規矩之後,破壞了規矩就要承擔責任和受到相應的懲罰。之前小區裡有一名小男生故意劃花了別人的車。結果,他媽媽卻說孩子還小,有什麼事情跟她說就可以。其實,這並不是愛,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就跟大人一樣,當我們去說教時,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通過實際的時間學到的教訓,才能更深刻懂得為自己越線的行為負責。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我們其實應該抓住機會讓他承擔責任並進行深刻反思。這樣,他才會真正認識到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那麼愛孩子呢?就是要給孩子相對自由,承認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去經歷的,而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之前我有一個同事,經常回家吃飯,就連年底部門聚餐也以要給女兒做飯為由不參加。但當女兒上大學後,卻經常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飯。有一次問她,她說女兒上大學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吃什麼菜。因為之前做的,都是女兒喜歡吃的。

聽完之後,不知為何,我心裡酸酸的。因為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住校,媽媽擔心學校伙食不好,就經常做些能夠存放的食物如醬牛肉、醃辣椒之類的給我送去。

上了大學後也經常打電話問我吃得如何,睡得這樣。每次放假回到家,也都會特意做一桌子我喜歡吃的。現在來幫我帶小米樂,每次問媽媽想吃什麼。她總是說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但其實我對媽媽這種愛有些壓抑,因為她越是這樣,我越是有依賴性。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母親。雖然能夠理解媽媽的愛,但同時也希望以後給小米樂更多的自由,也希望媽媽能夠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

結合書中的兩個思考小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較害怕?在哪一方面可以放手,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作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害怕。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享受育兒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管教與慈愛。“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必修的一門功課。學會如何管教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愛融入到管教當中。愛孩子,而不是一味對孩子說教。特別是不能把一些壞的標籤或侮辱性的詞語,用在管教孩子當中。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不好的詞語,還喜歡以偏概全。明明孩子只有一次上學遲到,結果卻被說成每次都磨磨蹭蹭。就算孩子多次遲到,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孩子遲到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就像小區裡的有一個孩子早上總是不起來,好幾棟樓的人都知道。因為每天早上,她媽媽都會扯著嗓子叫他起床,“你這個大懶蟲,怎麼還不起床?再不起來就不管你了,自己走路去上學”之類的。結果,雖然那個媽媽每次都連打帶罵,但那個小男孩好像真的越來越懶,直到現在也沒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管教時,一定要融入對孩子的愛。在管教孩子之前,想清楚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還是想要孩子改掉某個壞習慣。然後儘量不要情急之下或無意之中,說出讓自己後悔或者讓孩子自信心受挫的話。就像那個小男生一樣,真的變成了媽媽口中常說的“大懶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約束與自由。“好的父母在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嘗試約束孩子,給他們設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就像開頭上幼兒園的朋友家的女兒一樣,經過兩天就知道在幼兒園跟家裡不一樣。中午不吃飯,就會餓肚子。上課大聲叫,老師就會管教。

在家裡,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些約束。因為只有在規則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我們一定不能過於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規矩意識。

養育男孩跟養育女孩不太一樣,就像書中寫的,“女孩子往往會責怪自己,男孩子則把責任推給他人身上”。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女孩勇敢,教會男孩承擔責任。

在立下規矩之後,破壞了規矩就要承擔責任和受到相應的懲罰。之前小區裡有一名小男生故意劃花了別人的車。結果,他媽媽卻說孩子還小,有什麼事情跟她說就可以。其實,這並不是愛,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就跟大人一樣,當我們去說教時,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通過實際的時間學到的教訓,才能更深刻懂得為自己越線的行為負責。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我們其實應該抓住機會讓他承擔責任並進行深刻反思。這樣,他才會真正認識到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2、三種有效的改變方法: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和把成長權利還給孩子。

第一,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

對於父母來說,如何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把握好倍加呵護和適當放手之間的分寸特別重要。很多時候,人總是被情緒所控制,衝動之下容易做出不好的行為。但面對孩子的事情時,被情緒左右之下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育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權威可能會被孩子不斷挑戰。特別是當我們忙碌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中可能還要應付孩子的無理取鬧。這時,緊繃的神經如果沒有很好控制,就會瞬間爆發,衝動之下可能會說出令自己下一秒就會後悔的話。

就像我之前暑假到姐姐家玩,因為一件小事跟姐姐發生了矛盾。生悶氣的我正準備離開,結果才2歲的小外甥女過來求抱抱。正在氣頭上的我,直接大聲說“走開”,結果小外甥女一下就哭了。

而我,話一出口就立馬後悔了,但礙於面子還是走了。直到現在,她那雙滿含淚水害怕的眼睛還在我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那麼愛孩子呢?就是要給孩子相對自由,承認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去經歷的,而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之前我有一個同事,經常回家吃飯,就連年底部門聚餐也以要給女兒做飯為由不參加。但當女兒上大學後,卻經常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飯。有一次問她,她說女兒上大學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吃什麼菜。因為之前做的,都是女兒喜歡吃的。

聽完之後,不知為何,我心裡酸酸的。因為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住校,媽媽擔心學校伙食不好,就經常做些能夠存放的食物如醬牛肉、醃辣椒之類的給我送去。

上了大學後也經常打電話問我吃得如何,睡得這樣。每次放假回到家,也都會特意做一桌子我喜歡吃的。現在來幫我帶小米樂,每次問媽媽想吃什麼。她總是說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但其實我對媽媽這種愛有些壓抑,因為她越是這樣,我越是有依賴性。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母親。雖然能夠理解媽媽的愛,但同時也希望以後給小米樂更多的自由,也希望媽媽能夠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

結合書中的兩個思考小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較害怕?在哪一方面可以放手,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作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害怕。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享受育兒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管教與慈愛。“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必修的一門功課。學會如何管教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愛融入到管教當中。愛孩子,而不是一味對孩子說教。特別是不能把一些壞的標籤或侮辱性的詞語,用在管教孩子當中。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不好的詞語,還喜歡以偏概全。明明孩子只有一次上學遲到,結果卻被說成每次都磨磨蹭蹭。就算孩子多次遲到,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孩子遲到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就像小區裡的有一個孩子早上總是不起來,好幾棟樓的人都知道。因為每天早上,她媽媽都會扯著嗓子叫他起床,“你這個大懶蟲,怎麼還不起床?再不起來就不管你了,自己走路去上學”之類的。結果,雖然那個媽媽每次都連打帶罵,但那個小男孩好像真的越來越懶,直到現在也沒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管教時,一定要融入對孩子的愛。在管教孩子之前,想清楚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還是想要孩子改掉某個壞習慣。然後儘量不要情急之下或無意之中,說出讓自己後悔或者讓孩子自信心受挫的話。就像那個小男生一樣,真的變成了媽媽口中常說的“大懶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約束與自由。“好的父母在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嘗試約束孩子,給他們設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就像開頭上幼兒園的朋友家的女兒一樣,經過兩天就知道在幼兒園跟家裡不一樣。中午不吃飯,就會餓肚子。上課大聲叫,老師就會管教。

在家裡,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些約束。因為只有在規則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我們一定不能過於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規矩意識。

養育男孩跟養育女孩不太一樣,就像書中寫的,“女孩子往往會責怪自己,男孩子則把責任推給他人身上”。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女孩勇敢,教會男孩承擔責任。

在立下規矩之後,破壞了規矩就要承擔責任和受到相應的懲罰。之前小區裡有一名小男生故意劃花了別人的車。結果,他媽媽卻說孩子還小,有什麼事情跟她說就可以。其實,這並不是愛,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就跟大人一樣,當我們去說教時,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通過實際的時間學到的教訓,才能更深刻懂得為自己越線的行為負責。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我們其實應該抓住機會讓他承擔責任並進行深刻反思。這樣,他才會真正認識到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2、三種有效的改變方法: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和把成長權利還給孩子。

第一,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

對於父母來說,如何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把握好倍加呵護和適當放手之間的分寸特別重要。很多時候,人總是被情緒所控制,衝動之下容易做出不好的行為。但面對孩子的事情時,被情緒左右之下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育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權威可能會被孩子不斷挑戰。特別是當我們忙碌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中可能還要應付孩子的無理取鬧。這時,緊繃的神經如果沒有很好控制,就會瞬間爆發,衝動之下可能會說出令自己下一秒就會後悔的話。

就像我之前暑假到姐姐家玩,因為一件小事跟姐姐發生了矛盾。生悶氣的我正準備離開,結果才2歲的小外甥女過來求抱抱。正在氣頭上的我,直接大聲說“走開”,結果小外甥女一下就哭了。

而我,話一出口就立馬後悔了,但礙於面子還是走了。直到現在,她那雙滿含淚水害怕的眼睛還在我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人都是感情的動物,但大人和孩子的主要區別就是,大人應該已經學會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孩子還在不斷學習當中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如果真的是情緒激動,可以像書中所建議的,“我休息一下再說”、“我們大家都需要安靜一下”,然後等到心平氣和再去處理事情。

假期裡一個人帶小米樂,很多時候我已經很累了,小米樂還要玩。有一天,上午帶她出去玩,中午回來好不容易做好午飯。結果,小米樂直接把盛飯的小碗給扔到了地上,還說“不吃飯,吃肉肉面”。

當時我特別想要發火,但還是忍住了。我想發火,並不是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而是我感覺到特別辛苦特別累,狀態本來就不好。這時剛好,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

我強忍住淚水,走到了另外的房間,讓自己冷靜一下。雖然只有不到5秒鐘,小米樂就跟了過來,但我的情緒卻平復了不少。特別是當小米樂抱著我的腿跟我說,“媽媽辛苦了”,我瞬間感覺特別內疚,因為差一點我就對小米樂發火了。

就像書中建議的,“當你情緒激動時,感覺需要足夠時間和空間,冷靜下來思考下一步的決定時,最好看看有什麼地方適合好好思考呢?什麼事情值得暫時分心呢?”

只有調整好情緒,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我們才能在孩子需要我們指導和幫助時,更好地幫助他們,愛他們。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那麼愛孩子呢?就是要給孩子相對自由,承認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去經歷的,而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之前我有一個同事,經常回家吃飯,就連年底部門聚餐也以要給女兒做飯為由不參加。但當女兒上大學後,卻經常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飯。有一次問她,她說女兒上大學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吃什麼菜。因為之前做的,都是女兒喜歡吃的。

聽完之後,不知為何,我心裡酸酸的。因為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住校,媽媽擔心學校伙食不好,就經常做些能夠存放的食物如醬牛肉、醃辣椒之類的給我送去。

上了大學後也經常打電話問我吃得如何,睡得這樣。每次放假回到家,也都會特意做一桌子我喜歡吃的。現在來幫我帶小米樂,每次問媽媽想吃什麼。她總是說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但其實我對媽媽這種愛有些壓抑,因為她越是這樣,我越是有依賴性。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母親。雖然能夠理解媽媽的愛,但同時也希望以後給小米樂更多的自由,也希望媽媽能夠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

結合書中的兩個思考小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較害怕?在哪一方面可以放手,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作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害怕。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享受育兒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管教與慈愛。“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必修的一門功課。學會如何管教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愛融入到管教當中。愛孩子,而不是一味對孩子說教。特別是不能把一些壞的標籤或侮辱性的詞語,用在管教孩子當中。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不好的詞語,還喜歡以偏概全。明明孩子只有一次上學遲到,結果卻被說成每次都磨磨蹭蹭。就算孩子多次遲到,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孩子遲到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就像小區裡的有一個孩子早上總是不起來,好幾棟樓的人都知道。因為每天早上,她媽媽都會扯著嗓子叫他起床,“你這個大懶蟲,怎麼還不起床?再不起來就不管你了,自己走路去上學”之類的。結果,雖然那個媽媽每次都連打帶罵,但那個小男孩好像真的越來越懶,直到現在也沒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管教時,一定要融入對孩子的愛。在管教孩子之前,想清楚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還是想要孩子改掉某個壞習慣。然後儘量不要情急之下或無意之中,說出讓自己後悔或者讓孩子自信心受挫的話。就像那個小男生一樣,真的變成了媽媽口中常說的“大懶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約束與自由。“好的父母在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嘗試約束孩子,給他們設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就像開頭上幼兒園的朋友家的女兒一樣,經過兩天就知道在幼兒園跟家裡不一樣。中午不吃飯,就會餓肚子。上課大聲叫,老師就會管教。

在家裡,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些約束。因為只有在規則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我們一定不能過於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規矩意識。

養育男孩跟養育女孩不太一樣,就像書中寫的,“女孩子往往會責怪自己,男孩子則把責任推給他人身上”。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女孩勇敢,教會男孩承擔責任。

在立下規矩之後,破壞了規矩就要承擔責任和受到相應的懲罰。之前小區裡有一名小男生故意劃花了別人的車。結果,他媽媽卻說孩子還小,有什麼事情跟她說就可以。其實,這並不是愛,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就跟大人一樣,當我們去說教時,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通過實際的時間學到的教訓,才能更深刻懂得為自己越線的行為負責。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我們其實應該抓住機會讓他承擔責任並進行深刻反思。這樣,他才會真正認識到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2、三種有效的改變方法: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和把成長權利還給孩子。

第一,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

對於父母來說,如何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把握好倍加呵護和適當放手之間的分寸特別重要。很多時候,人總是被情緒所控制,衝動之下容易做出不好的行為。但面對孩子的事情時,被情緒左右之下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育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權威可能會被孩子不斷挑戰。特別是當我們忙碌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中可能還要應付孩子的無理取鬧。這時,緊繃的神經如果沒有很好控制,就會瞬間爆發,衝動之下可能會說出令自己下一秒就會後悔的話。

就像我之前暑假到姐姐家玩,因為一件小事跟姐姐發生了矛盾。生悶氣的我正準備離開,結果才2歲的小外甥女過來求抱抱。正在氣頭上的我,直接大聲說“走開”,結果小外甥女一下就哭了。

而我,話一出口就立馬後悔了,但礙於面子還是走了。直到現在,她那雙滿含淚水害怕的眼睛還在我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人都是感情的動物,但大人和孩子的主要區別就是,大人應該已經學會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孩子還在不斷學習當中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如果真的是情緒激動,可以像書中所建議的,“我休息一下再說”、“我們大家都需要安靜一下”,然後等到心平氣和再去處理事情。

假期裡一個人帶小米樂,很多時候我已經很累了,小米樂還要玩。有一天,上午帶她出去玩,中午回來好不容易做好午飯。結果,小米樂直接把盛飯的小碗給扔到了地上,還說“不吃飯,吃肉肉面”。

當時我特別想要發火,但還是忍住了。我想發火,並不是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而是我感覺到特別辛苦特別累,狀態本來就不好。這時剛好,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

我強忍住淚水,走到了另外的房間,讓自己冷靜一下。雖然只有不到5秒鐘,小米樂就跟了過來,但我的情緒卻平復了不少。特別是當小米樂抱著我的腿跟我說,“媽媽辛苦了”,我瞬間感覺特別內疚,因為差一點我就對小米樂發火了。

就像書中建議的,“當你情緒激動時,感覺需要足夠時間和空間,冷靜下來思考下一步的決定時,最好看看有什麼地方適合好好思考呢?什麼事情值得暫時分心呢?”

只有調整好情緒,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我們才能在孩子需要我們指導和幫助時,更好地幫助他們,愛他們。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

孩子面前,你想書寫一個怎樣的人生故事?”作為父母,這是我們應該時刻思考的一個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一個主動型的家長。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學會向孩子學習,努力去理解我們所深愛的孩子。

就像書中所寫的,“當今社會,人們往往將工作和基於置於情感之上,認為快比慢好,多比少好,成績比參與更重要。現在的人相互共處的機會越來越少,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越來越難得”。

作為父母我們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勝過一切,但是面對外面喧囂繁華的世界,我們是否真的做到了。很多父母把對孩子的愧疚轉嫁給了工作,就像常說的“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也只是個託詞而已。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那麼愛孩子呢?就是要給孩子相對自由,承認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去經歷的,而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之前我有一個同事,經常回家吃飯,就連年底部門聚餐也以要給女兒做飯為由不參加。但當女兒上大學後,卻經常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飯。有一次問她,她說女兒上大學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吃什麼菜。因為之前做的,都是女兒喜歡吃的。

聽完之後,不知為何,我心裡酸酸的。因為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住校,媽媽擔心學校伙食不好,就經常做些能夠存放的食物如醬牛肉、醃辣椒之類的給我送去。

上了大學後也經常打電話問我吃得如何,睡得這樣。每次放假回到家,也都會特意做一桌子我喜歡吃的。現在來幫我帶小米樂,每次問媽媽想吃什麼。她總是說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但其實我對媽媽這種愛有些壓抑,因為她越是這樣,我越是有依賴性。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母親。雖然能夠理解媽媽的愛,但同時也希望以後給小米樂更多的自由,也希望媽媽能夠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

結合書中的兩個思考小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較害怕?在哪一方面可以放手,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作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害怕。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享受育兒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管教與慈愛。“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必修的一門功課。學會如何管教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愛融入到管教當中。愛孩子,而不是一味對孩子說教。特別是不能把一些壞的標籤或侮辱性的詞語,用在管教孩子當中。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不好的詞語,還喜歡以偏概全。明明孩子只有一次上學遲到,結果卻被說成每次都磨磨蹭蹭。就算孩子多次遲到,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孩子遲到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就像小區裡的有一個孩子早上總是不起來,好幾棟樓的人都知道。因為每天早上,她媽媽都會扯著嗓子叫他起床,“你這個大懶蟲,怎麼還不起床?再不起來就不管你了,自己走路去上學”之類的。結果,雖然那個媽媽每次都連打帶罵,但那個小男孩好像真的越來越懶,直到現在也沒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管教時,一定要融入對孩子的愛。在管教孩子之前,想清楚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還是想要孩子改掉某個壞習慣。然後儘量不要情急之下或無意之中,說出讓自己後悔或者讓孩子自信心受挫的話。就像那個小男生一樣,真的變成了媽媽口中常說的“大懶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約束與自由。“好的父母在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嘗試約束孩子,給他們設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就像開頭上幼兒園的朋友家的女兒一樣,經過兩天就知道在幼兒園跟家裡不一樣。中午不吃飯,就會餓肚子。上課大聲叫,老師就會管教。

在家裡,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些約束。因為只有在規則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我們一定不能過於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規矩意識。

養育男孩跟養育女孩不太一樣,就像書中寫的,“女孩子往往會責怪自己,男孩子則把責任推給他人身上”。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女孩勇敢,教會男孩承擔責任。

在立下規矩之後,破壞了規矩就要承擔責任和受到相應的懲罰。之前小區裡有一名小男生故意劃花了別人的車。結果,他媽媽卻說孩子還小,有什麼事情跟她說就可以。其實,這並不是愛,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就跟大人一樣,當我們去說教時,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通過實際的時間學到的教訓,才能更深刻懂得為自己越線的行為負責。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我們其實應該抓住機會讓他承擔責任並進行深刻反思。這樣,他才會真正認識到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2、三種有效的改變方法: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和把成長權利還給孩子。

第一,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

對於父母來說,如何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把握好倍加呵護和適當放手之間的分寸特別重要。很多時候,人總是被情緒所控制,衝動之下容易做出不好的行為。但面對孩子的事情時,被情緒左右之下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育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權威可能會被孩子不斷挑戰。特別是當我們忙碌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中可能還要應付孩子的無理取鬧。這時,緊繃的神經如果沒有很好控制,就會瞬間爆發,衝動之下可能會說出令自己下一秒就會後悔的話。

就像我之前暑假到姐姐家玩,因為一件小事跟姐姐發生了矛盾。生悶氣的我正準備離開,結果才2歲的小外甥女過來求抱抱。正在氣頭上的我,直接大聲說“走開”,結果小外甥女一下就哭了。

而我,話一出口就立馬後悔了,但礙於面子還是走了。直到現在,她那雙滿含淚水害怕的眼睛還在我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人都是感情的動物,但大人和孩子的主要區別就是,大人應該已經學會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孩子還在不斷學習當中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如果真的是情緒激動,可以像書中所建議的,“我休息一下再說”、“我們大家都需要安靜一下”,然後等到心平氣和再去處理事情。

假期裡一個人帶小米樂,很多時候我已經很累了,小米樂還要玩。有一天,上午帶她出去玩,中午回來好不容易做好午飯。結果,小米樂直接把盛飯的小碗給扔到了地上,還說“不吃飯,吃肉肉面”。

當時我特別想要發火,但還是忍住了。我想發火,並不是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而是我感覺到特別辛苦特別累,狀態本來就不好。這時剛好,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

我強忍住淚水,走到了另外的房間,讓自己冷靜一下。雖然只有不到5秒鐘,小米樂就跟了過來,但我的情緒卻平復了不少。特別是當小米樂抱著我的腿跟我說,“媽媽辛苦了”,我瞬間感覺特別內疚,因為差一點我就對小米樂發火了。

就像書中建議的,“當你情緒激動時,感覺需要足夠時間和空間,冷靜下來思考下一步的決定時,最好看看有什麼地方適合好好思考呢?什麼事情值得暫時分心呢?”

只有調整好情緒,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我們才能在孩子需要我們指導和幫助時,更好地幫助他們,愛他們。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

孩子面前,你想書寫一個怎樣的人生故事?”作為父母,這是我們應該時刻思考的一個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一個主動型的家長。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學會向孩子學習,努力去理解我們所深愛的孩子。

就像書中所寫的,“當今社會,人們往往將工作和基於置於情感之上,認為快比慢好,多比少好,成績比參與更重要。現在的人相互共處的機會越來越少,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越來越難得”。

作為父母我們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勝過一切,但是面對外面喧囂繁華的世界,我們是否真的做到了。很多父母把對孩子的愧疚轉嫁給了工作,就像常說的“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也只是個託詞而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我們可以用書中提到的一個“時間-活動評估法”記錄一下我們日常的時間和做的事情,來看一看,當工作之餘回到家中,我們到底有多少時間真的花在了孩子身上。

時間-活動評估法,首先是將週一至週日家庭成員們所做的事情全部列一個清單如吃飯、睡覺、上學、看電視等。
然後,拿一張白紙,把日常生活中的必須進行的活動列出來,想一想家庭成員還應該從事哪些集體活動如讀書、朋友聚會等,也就是家庭目標清單。
最後,對比每項活動所花的時間和家庭目標清單是否一致。深入分析哪些活動與家庭目標和養育核心理念不一致,並改進。

之前,我簡單用過這個方法。然後跟我家寶爸聊天,覺得在下班後的時間上應該有所調整。我們都認為陪伴小米樂是最重要的,也覺得花的時間不少。

但是實際情況是,因為有外婆幫忙。所以回到家之後,我們都沒有好好陪伴小米樂。我有時會在書房工作學習,他則忙於家務疏於陪伴。有時,儘管看似三個人都在陪著小米樂玩,但小米樂主要還是跟一個人玩,而另外兩個人也不能好好休息。

認識到了這一點後,我們進行了快速調整。每天下班後,寶爸先去做飯,外婆休息,我全身心陪小米樂玩。晚飯過後,如果有需要,我書房工作寫作,寶爸全心全意陪小米樂玩。臨睡覺半小時前,一家三口一起讀繪本故事書,或者小米樂想要玩的簡單遊戲。

這樣簡單調整後,我們兩個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也給了小米樂高質量陪伴。其實,生活節奏可快可慢,主要看我們想要的是什麼。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時間總歸是可以像海綿一樣擠出來的。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那麼愛孩子呢?就是要給孩子相對自由,承認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去經歷的,而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之前我有一個同事,經常回家吃飯,就連年底部門聚餐也以要給女兒做飯為由不參加。但當女兒上大學後,卻經常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飯。有一次問她,她說女兒上大學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吃什麼菜。因為之前做的,都是女兒喜歡吃的。

聽完之後,不知為何,我心裡酸酸的。因為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住校,媽媽擔心學校伙食不好,就經常做些能夠存放的食物如醬牛肉、醃辣椒之類的給我送去。

上了大學後也經常打電話問我吃得如何,睡得這樣。每次放假回到家,也都會特意做一桌子我喜歡吃的。現在來幫我帶小米樂,每次問媽媽想吃什麼。她總是說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但其實我對媽媽這種愛有些壓抑,因為她越是這樣,我越是有依賴性。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母親。雖然能夠理解媽媽的愛,但同時也希望以後給小米樂更多的自由,也希望媽媽能夠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

結合書中的兩個思考小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較害怕?在哪一方面可以放手,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作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害怕。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享受育兒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管教與慈愛。“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必修的一門功課。學會如何管教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愛融入到管教當中。愛孩子,而不是一味對孩子說教。特別是不能把一些壞的標籤或侮辱性的詞語,用在管教孩子當中。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不好的詞語,還喜歡以偏概全。明明孩子只有一次上學遲到,結果卻被說成每次都磨磨蹭蹭。就算孩子多次遲到,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孩子遲到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就像小區裡的有一個孩子早上總是不起來,好幾棟樓的人都知道。因為每天早上,她媽媽都會扯著嗓子叫他起床,“你這個大懶蟲,怎麼還不起床?再不起來就不管你了,自己走路去上學”之類的。結果,雖然那個媽媽每次都連打帶罵,但那個小男孩好像真的越來越懶,直到現在也沒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管教時,一定要融入對孩子的愛。在管教孩子之前,想清楚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還是想要孩子改掉某個壞習慣。然後儘量不要情急之下或無意之中,說出讓自己後悔或者讓孩子自信心受挫的話。就像那個小男生一樣,真的變成了媽媽口中常說的“大懶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約束與自由。“好的父母在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嘗試約束孩子,給他們設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就像開頭上幼兒園的朋友家的女兒一樣,經過兩天就知道在幼兒園跟家裡不一樣。中午不吃飯,就會餓肚子。上課大聲叫,老師就會管教。

在家裡,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些約束。因為只有在規則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我們一定不能過於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規矩意識。

養育男孩跟養育女孩不太一樣,就像書中寫的,“女孩子往往會責怪自己,男孩子則把責任推給他人身上”。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女孩勇敢,教會男孩承擔責任。

在立下規矩之後,破壞了規矩就要承擔責任和受到相應的懲罰。之前小區裡有一名小男生故意劃花了別人的車。結果,他媽媽卻說孩子還小,有什麼事情跟她說就可以。其實,這並不是愛,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就跟大人一樣,當我們去說教時,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通過實際的時間學到的教訓,才能更深刻懂得為自己越線的行為負責。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我們其實應該抓住機會讓他承擔責任並進行深刻反思。這樣,他才會真正認識到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2、三種有效的改變方法: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和把成長權利還給孩子。

第一,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

對於父母來說,如何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把握好倍加呵護和適當放手之間的分寸特別重要。很多時候,人總是被情緒所控制,衝動之下容易做出不好的行為。但面對孩子的事情時,被情緒左右之下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育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權威可能會被孩子不斷挑戰。特別是當我們忙碌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中可能還要應付孩子的無理取鬧。這時,緊繃的神經如果沒有很好控制,就會瞬間爆發,衝動之下可能會說出令自己下一秒就會後悔的話。

就像我之前暑假到姐姐家玩,因為一件小事跟姐姐發生了矛盾。生悶氣的我正準備離開,結果才2歲的小外甥女過來求抱抱。正在氣頭上的我,直接大聲說“走開”,結果小外甥女一下就哭了。

而我,話一出口就立馬後悔了,但礙於面子還是走了。直到現在,她那雙滿含淚水害怕的眼睛還在我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人都是感情的動物,但大人和孩子的主要區別就是,大人應該已經學會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孩子還在不斷學習當中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如果真的是情緒激動,可以像書中所建議的,“我休息一下再說”、“我們大家都需要安靜一下”,然後等到心平氣和再去處理事情。

假期裡一個人帶小米樂,很多時候我已經很累了,小米樂還要玩。有一天,上午帶她出去玩,中午回來好不容易做好午飯。結果,小米樂直接把盛飯的小碗給扔到了地上,還說“不吃飯,吃肉肉面”。

當時我特別想要發火,但還是忍住了。我想發火,並不是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而是我感覺到特別辛苦特別累,狀態本來就不好。這時剛好,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

我強忍住淚水,走到了另外的房間,讓自己冷靜一下。雖然只有不到5秒鐘,小米樂就跟了過來,但我的情緒卻平復了不少。特別是當小米樂抱著我的腿跟我說,“媽媽辛苦了”,我瞬間感覺特別內疚,因為差一點我就對小米樂發火了。

就像書中建議的,“當你情緒激動時,感覺需要足夠時間和空間,冷靜下來思考下一步的決定時,最好看看有什麼地方適合好好思考呢?什麼事情值得暫時分心呢?”

只有調整好情緒,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我們才能在孩子需要我們指導和幫助時,更好地幫助他們,愛他們。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

孩子面前,你想書寫一個怎樣的人生故事?”作為父母,這是我們應該時刻思考的一個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一個主動型的家長。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學會向孩子學習,努力去理解我們所深愛的孩子。

就像書中所寫的,“當今社會,人們往往將工作和基於置於情感之上,認為快比慢好,多比少好,成績比參與更重要。現在的人相互共處的機會越來越少,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越來越難得”。

作為父母我們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勝過一切,但是面對外面喧囂繁華的世界,我們是否真的做到了。很多父母把對孩子的愧疚轉嫁給了工作,就像常說的“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也只是個託詞而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我們可以用書中提到的一個“時間-活動評估法”記錄一下我們日常的時間和做的事情,來看一看,當工作之餘回到家中,我們到底有多少時間真的花在了孩子身上。

時間-活動評估法,首先是將週一至週日家庭成員們所做的事情全部列一個清單如吃飯、睡覺、上學、看電視等。
然後,拿一張白紙,把日常生活中的必須進行的活動列出來,想一想家庭成員還應該從事哪些集體活動如讀書、朋友聚會等,也就是家庭目標清單。
最後,對比每項活動所花的時間和家庭目標清單是否一致。深入分析哪些活動與家庭目標和養育核心理念不一致,並改進。

之前,我簡單用過這個方法。然後跟我家寶爸聊天,覺得在下班後的時間上應該有所調整。我們都認為陪伴小米樂是最重要的,也覺得花的時間不少。

但是實際情況是,因為有外婆幫忙。所以回到家之後,我們都沒有好好陪伴小米樂。我有時會在書房工作學習,他則忙於家務疏於陪伴。有時,儘管看似三個人都在陪著小米樂玩,但小米樂主要還是跟一個人玩,而另外兩個人也不能好好休息。

認識到了這一點後,我們進行了快速調整。每天下班後,寶爸先去做飯,外婆休息,我全身心陪小米樂玩。晚飯過後,如果有需要,我書房工作寫作,寶爸全心全意陪小米樂玩。臨睡覺半小時前,一家三口一起讀繪本故事書,或者小米樂想要玩的簡單遊戲。

這樣簡單調整後,我們兩個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也給了小米樂高質量陪伴。其實,生活節奏可快可慢,主要看我們想要的是什麼。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時間總歸是可以像海綿一樣擠出來的。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很多父母,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就像開頭的那個朋友,女兒上了幼兒園就失去生活的中心,還有女兒上了大學就不知道晚飯該吃什麼的同事。

其實,孩子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提供幫助和指導,但要把握好程度和分寸。否則,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不好的影響。

就像書中寫的,“父母應該在必要的時候給孩子提供一定量的幫助,原則是不能干擾孩子的成長”。

因為很多時候,在父母眼中的幫助,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對能力的一種否認。就像家庭作業,現在陪著孩子寫作業的父母越來越多。甚至有些父母為了陪孩子寫作業還考了學位,有些還氣出內傷。這些其實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看,都是不太可取的。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父母千萬不要過於干擾孩子的正常成長。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那麼愛孩子呢?就是要給孩子相對自由,承認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去經歷的,而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之前我有一個同事,經常回家吃飯,就連年底部門聚餐也以要給女兒做飯為由不參加。但當女兒上大學後,卻經常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飯。有一次問她,她說女兒上大學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吃什麼菜。因為之前做的,都是女兒喜歡吃的。

聽完之後,不知為何,我心裡酸酸的。因為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住校,媽媽擔心學校伙食不好,就經常做些能夠存放的食物如醬牛肉、醃辣椒之類的給我送去。

上了大學後也經常打電話問我吃得如何,睡得這樣。每次放假回到家,也都會特意做一桌子我喜歡吃的。現在來幫我帶小米樂,每次問媽媽想吃什麼。她總是說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但其實我對媽媽這種愛有些壓抑,因為她越是這樣,我越是有依賴性。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母親。雖然能夠理解媽媽的愛,但同時也希望以後給小米樂更多的自由,也希望媽媽能夠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

結合書中的兩個思考小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較害怕?在哪一方面可以放手,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作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害怕。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享受育兒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管教與慈愛。“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必修的一門功課。學會如何管教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愛融入到管教當中。愛孩子,而不是一味對孩子說教。特別是不能把一些壞的標籤或侮辱性的詞語,用在管教孩子當中。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不好的詞語,還喜歡以偏概全。明明孩子只有一次上學遲到,結果卻被說成每次都磨磨蹭蹭。就算孩子多次遲到,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孩子遲到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就像小區裡的有一個孩子早上總是不起來,好幾棟樓的人都知道。因為每天早上,她媽媽都會扯著嗓子叫他起床,“你這個大懶蟲,怎麼還不起床?再不起來就不管你了,自己走路去上學”之類的。結果,雖然那個媽媽每次都連打帶罵,但那個小男孩好像真的越來越懶,直到現在也沒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管教時,一定要融入對孩子的愛。在管教孩子之前,想清楚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還是想要孩子改掉某個壞習慣。然後儘量不要情急之下或無意之中,說出讓自己後悔或者讓孩子自信心受挫的話。就像那個小男生一樣,真的變成了媽媽口中常說的“大懶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約束與自由。“好的父母在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嘗試約束孩子,給他們設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就像開頭上幼兒園的朋友家的女兒一樣,經過兩天就知道在幼兒園跟家裡不一樣。中午不吃飯,就會餓肚子。上課大聲叫,老師就會管教。

在家裡,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些約束。因為只有在規則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我們一定不能過於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規矩意識。

養育男孩跟養育女孩不太一樣,就像書中寫的,“女孩子往往會責怪自己,男孩子則把責任推給他人身上”。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女孩勇敢,教會男孩承擔責任。

在立下規矩之後,破壞了規矩就要承擔責任和受到相應的懲罰。之前小區裡有一名小男生故意劃花了別人的車。結果,他媽媽卻說孩子還小,有什麼事情跟她說就可以。其實,這並不是愛,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就跟大人一樣,當我們去說教時,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通過實際的時間學到的教訓,才能更深刻懂得為自己越線的行為負責。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我們其實應該抓住機會讓他承擔責任並進行深刻反思。這樣,他才會真正認識到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2、三種有效的改變方法: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和把成長權利還給孩子。

第一,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

對於父母來說,如何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把握好倍加呵護和適當放手之間的分寸特別重要。很多時候,人總是被情緒所控制,衝動之下容易做出不好的行為。但面對孩子的事情時,被情緒左右之下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育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權威可能會被孩子不斷挑戰。特別是當我們忙碌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中可能還要應付孩子的無理取鬧。這時,緊繃的神經如果沒有很好控制,就會瞬間爆發,衝動之下可能會說出令自己下一秒就會後悔的話。

就像我之前暑假到姐姐家玩,因為一件小事跟姐姐發生了矛盾。生悶氣的我正準備離開,結果才2歲的小外甥女過來求抱抱。正在氣頭上的我,直接大聲說“走開”,結果小外甥女一下就哭了。

而我,話一出口就立馬後悔了,但礙於面子還是走了。直到現在,她那雙滿含淚水害怕的眼睛還在我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人都是感情的動物,但大人和孩子的主要區別就是,大人應該已經學會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孩子還在不斷學習當中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如果真的是情緒激動,可以像書中所建議的,“我休息一下再說”、“我們大家都需要安靜一下”,然後等到心平氣和再去處理事情。

假期裡一個人帶小米樂,很多時候我已經很累了,小米樂還要玩。有一天,上午帶她出去玩,中午回來好不容易做好午飯。結果,小米樂直接把盛飯的小碗給扔到了地上,還說“不吃飯,吃肉肉面”。

當時我特別想要發火,但還是忍住了。我想發火,並不是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而是我感覺到特別辛苦特別累,狀態本來就不好。這時剛好,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

我強忍住淚水,走到了另外的房間,讓自己冷靜一下。雖然只有不到5秒鐘,小米樂就跟了過來,但我的情緒卻平復了不少。特別是當小米樂抱著我的腿跟我說,“媽媽辛苦了”,我瞬間感覺特別內疚,因為差一點我就對小米樂發火了。

就像書中建議的,“當你情緒激動時,感覺需要足夠時間和空間,冷靜下來思考下一步的決定時,最好看看有什麼地方適合好好思考呢?什麼事情值得暫時分心呢?”

只有調整好情緒,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我們才能在孩子需要我們指導和幫助時,更好地幫助他們,愛他們。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

孩子面前,你想書寫一個怎樣的人生故事?”作為父母,這是我們應該時刻思考的一個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一個主動型的家長。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學會向孩子學習,努力去理解我們所深愛的孩子。

就像書中所寫的,“當今社會,人們往往將工作和基於置於情感之上,認為快比慢好,多比少好,成績比參與更重要。現在的人相互共處的機會越來越少,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越來越難得”。

作為父母我們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勝過一切,但是面對外面喧囂繁華的世界,我們是否真的做到了。很多父母把對孩子的愧疚轉嫁給了工作,就像常說的“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也只是個託詞而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我們可以用書中提到的一個“時間-活動評估法”記錄一下我們日常的時間和做的事情,來看一看,當工作之餘回到家中,我們到底有多少時間真的花在了孩子身上。

時間-活動評估法,首先是將週一至週日家庭成員們所做的事情全部列一個清單如吃飯、睡覺、上學、看電視等。
然後,拿一張白紙,把日常生活中的必須進行的活動列出來,想一想家庭成員還應該從事哪些集體活動如讀書、朋友聚會等,也就是家庭目標清單。
最後,對比每項活動所花的時間和家庭目標清單是否一致。深入分析哪些活動與家庭目標和養育核心理念不一致,並改進。

之前,我簡單用過這個方法。然後跟我家寶爸聊天,覺得在下班後的時間上應該有所調整。我們都認為陪伴小米樂是最重要的,也覺得花的時間不少。

但是實際情況是,因為有外婆幫忙。所以回到家之後,我們都沒有好好陪伴小米樂。我有時會在書房工作學習,他則忙於家務疏於陪伴。有時,儘管看似三個人都在陪著小米樂玩,但小米樂主要還是跟一個人玩,而另外兩個人也不能好好休息。

認識到了這一點後,我們進行了快速調整。每天下班後,寶爸先去做飯,外婆休息,我全身心陪小米樂玩。晚飯過後,如果有需要,我書房工作寫作,寶爸全心全意陪小米樂玩。臨睡覺半小時前,一家三口一起讀繪本故事書,或者小米樂想要玩的簡單遊戲。

這樣簡單調整後,我們兩個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也給了小米樂高質量陪伴。其實,生活節奏可快可慢,主要看我們想要的是什麼。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時間總歸是可以像海綿一樣擠出來的。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很多父母,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就像開頭的那個朋友,女兒上了幼兒園就失去生活的中心,還有女兒上了大學就不知道晚飯該吃什麼的同事。

其實,孩子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提供幫助和指導,但要把握好程度和分寸。否則,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不好的影響。

就像書中寫的,“父母應該在必要的時候給孩子提供一定量的幫助,原則是不能干擾孩子的成長”。

因為很多時候,在父母眼中的幫助,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對能力的一種否認。就像家庭作業,現在陪著孩子寫作業的父母越來越多。甚至有些父母為了陪孩子寫作業還考了學位,有些還氣出內傷。這些其實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看,都是不太可取的。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父母千萬不要過於干擾孩子的正常成長。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因為成績比較好,每年大學放寒暑假,我都會被七大姑八大姨叫去給他們的孩子輔導功課。其實,我內心特別不願意做這件事情。因為他們的孩子本來跟我關係特別好,但是加了這樣一層關係就覺得有些變味。現在還有一個表妹,對我以前輔導她功課耿耿於懷。

其實孩子學會自己完成作業,也是培養自己成為獨立學習者的一個過程。如果父母總是過於干預,會給孩子一個信號,離開了父母的指導他就寫不好作業。這樣,一方面孩子也會有壓力,一方面也不利於獨立性的培養。

像我也曾經歷過熬夜寫作業的階段,但是找到方法順利走出來之後,對學習和寫作業這件事情就能夠得心應手了。在長期一個人學習寫作業的過程中,我也逐漸成了一個自律性很強的獨立學習者。直到現在,這個習慣還讓我受益匪淺。

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和明確孩子每個階段應該開始培養的能力,比如分床睡,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比如自己寫作業等。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提供幫助,但最重要的還是讓孩子自己學會。

不要大跨步,而是分成小步走。一小步一小步來,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自己。讓他們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都能獲得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

幼兒園開學一週了,各位父母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心真的能放下來嗎?

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也是剛剛上幼兒園。從8月31日開學到現在,她就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女兒在幼兒園裡的各種動態。

女兒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晚上,她到凌晨三點多還沒睡著。一直擔心女兒在幼兒園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嘲一向倒頭就睡的她竟然也會失眠。還說如果女兒高考上大學,估計她會崩潰。

第一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女兒興奮地頭也不回走進了教室,連再見都沒跟她說,而她卻悲傷得不能自己。第一天結束了,女兒玩得非常開心,全班最皮,她暗自開心,又有些黯然傷神。下午去接女兒時,除了她之外,校門口兩邊早已排滿了焦急等待孩子放學的父母。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天,幼兒園老師發群裡的小視頻,還剩下不到5秒也沒看到女兒。她感到特別揪心和緊張,以為女兒一個人躲在旁邊哭。結果,最後2秒女兒終於出鏡,原來是一個人很開心在玩氣球,完全放飛自我。

第三天,女兒經過了前兩天對幼兒園有了一定認識。她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女兒一路哭著對她說要去銀泰逛街,不要去幼兒園。被帶進幼兒園之後,發現沒有轉圈的餘地了。就開始哭著對她說,“媽媽,我不要忘了你”。結果,還沒等女兒說完,她先淚崩了,哭花了臉上精緻的妝。

第四天,女兒中午不吃飯,老師怎麼勸說都不行。只好打電話求助,讓她電話勸導,結果女兒根本沒聽進去,一直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把你忘了我不想你一個人在家,你來接我吧”。雖然最後她狠下心沒有立刻去接女兒,但掛上電話自己卻哭了很久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現在,她女兒上幼兒園一週了,也知道了必須要去幼兒園,明白了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也知道了就算哭,媽媽也不會來接她回家。女兒一天天長大了,也獨立了很多。晚上回到家,不用再像以前追著餵飯,自己就能快速吃掉一碗。

跟她聊天時,聊起她女兒上幼兒園。她動情地說,她現在每天一個人在家,每天等幼兒園老師的視頻和照片,好多次都想開著車去幼兒園看看女兒。

是啊,同樣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她的感受。之前當她選擇離職當一名全職媽媽時,把全部心思放在女兒身上時,我就知道以後一定是她更離不開孩子。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但是,就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中寫道的,“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於害怕”。

那我們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害怕呢?根據書中的主要內容,我們首先要區分三組概念,然後做好三件事情,剝離害怕,充滿愛。

1、三組概念區分: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第一,愛與怕。父母的愛跟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愛孩子,就是關愛孩子。而怕,卻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來左右孩子。

作為父母,也許有人會說,孩子還沒有長大,不能應付日常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會擔心她晚上睡覺有沒有蓋被子,去學校會不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然後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縈繞在我們的心裡,揮之不去。雖然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放鬆完全不管,心裡有些過意不去,覺得是不是不夠愛孩子。

其實,父母害怕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休完產假重回職場後,第一天去上班,心裡面全部都是我的女兒小米樂。她睡醒了沒,沒有看到媽媽會不會哭,會不會餓。結果,雖然人去上班了,但一整天都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也特別低。

後來,我開始承認並接納自己的這種擔心和害怕。同時,也承認自己對這種擔心和害怕無能為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開始上班時好好上班,不胡思亂想。工作效率高了,自己對自己也越來越滿意了。回家後,狀態也特別好,能夠更好陪伴小米樂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如果我們感到害怕,該如何在承認自己懼怕的同時,讓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被左右呢?”認真思考,並付諸行動,一定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那麼愛孩子呢?就是要給孩子相對自由,承認有些事情孩子是需要去經歷的,而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支持就可以了。

就像書中所寫道的,“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儘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的能力,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

之前我有一個同事,經常回家吃飯,就連年底部門聚餐也以要給女兒做飯為由不參加。但當女兒上大學後,卻經常和其他同事一起在外面吃飯。有一次問她,她說女兒上大學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吃什麼菜。因為之前做的,都是女兒喜歡吃的。

聽完之後,不知為何,我心裡酸酸的。因為我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高中時住校,媽媽擔心學校伙食不好,就經常做些能夠存放的食物如醬牛肉、醃辣椒之類的給我送去。

上了大學後也經常打電話問我吃得如何,睡得這樣。每次放假回到家,也都會特意做一桌子我喜歡吃的。現在來幫我帶小米樂,每次問媽媽想吃什麼。她總是說我們吃什麼,她就吃什麼。

但其實我對媽媽這種愛有些壓抑,因為她越是這樣,我越是有依賴性。而現在,我也成為一個母親。雖然能夠理解媽媽的愛,但同時也希望以後給小米樂更多的自由,也希望媽媽能夠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

結合書中的兩個思考小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較害怕?在哪一方面可以放手,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作為父母,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害怕。真正懂得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理所應當地享受育兒的樂趣,也會變得更加快樂。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管教與慈愛。“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為了教育、改善和保護孩子,目的是引導他們,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管教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必修的一門功課。學會如何管教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愛融入到管教當中。愛孩子,而不是一味對孩子說教。特別是不能把一些壞的標籤或侮辱性的詞語,用在管教孩子當中。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用一些不好的詞語,還喜歡以偏概全。明明孩子只有一次上學遲到,結果卻被說成每次都磨磨蹭蹭。就算孩子多次遲到,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孩子遲到時自己的處理方式

就像小區裡的有一個孩子早上總是不起來,好幾棟樓的人都知道。因為每天早上,她媽媽都會扯著嗓子叫他起床,“你這個大懶蟲,怎麼還不起床?再不起來就不管你了,自己走路去上學”之類的。結果,雖然那個媽媽每次都連打帶罵,但那個小男孩好像真的越來越懶,直到現在也沒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當我們對孩子進行管教時,一定要融入對孩子的愛。在管教孩子之前,想清楚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還是想要孩子改掉某個壞習慣。然後儘量不要情急之下或無意之中,說出讓自己後悔或者讓孩子自信心受挫的話。就像那個小男生一樣,真的變成了媽媽口中常說的“大懶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約束與自由。“好的父母在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嘗試約束孩子,給他們設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就像開頭上幼兒園的朋友家的女兒一樣,經過兩天就知道在幼兒園跟家裡不一樣。中午不吃飯,就會餓肚子。上課大聲叫,老師就會管教。

在家裡,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些約束。因為只有在規則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我們一定不能過於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規矩意識。

養育男孩跟養育女孩不太一樣,就像書中寫的,“女孩子往往會責怪自己,男孩子則把責任推給他人身上”。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女孩勇敢,教會男孩承擔責任。

在立下規矩之後,破壞了規矩就要承擔責任和受到相應的懲罰。之前小區裡有一名小男生故意劃花了別人的車。結果,他媽媽卻說孩子還小,有什麼事情跟她說就可以。其實,這並不是愛,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就跟大人一樣,當我們去說教時,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通過實際的時間學到的教訓,才能更深刻懂得為自己越線的行為負責。當孩子出現錯誤行為時,我們其實應該抓住機會讓他承擔責任並進行深刻反思。這樣,他才會真正認識到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2、三種有效的改變方法: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和把成長權利還給孩子。

第一,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

對於父母來說,如何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把握好倍加呵護和適當放手之間的分寸特別重要。很多時候,人總是被情緒所控制,衝動之下容易做出不好的行為。但面對孩子的事情時,被情緒左右之下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育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權威可能會被孩子不斷挑戰。特別是當我們忙碌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中可能還要應付孩子的無理取鬧。這時,緊繃的神經如果沒有很好控制,就會瞬間爆發,衝動之下可能會說出令自己下一秒就會後悔的話。

就像我之前暑假到姐姐家玩,因為一件小事跟姐姐發生了矛盾。生悶氣的我正準備離開,結果才2歲的小外甥女過來求抱抱。正在氣頭上的我,直接大聲說“走開”,結果小外甥女一下就哭了。

而我,話一出口就立馬後悔了,但礙於面子還是走了。直到現在,她那雙滿含淚水害怕的眼睛還在我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人都是感情的動物,但大人和孩子的主要區別就是,大人應該已經學會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孩子還在不斷學習當中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如果真的是情緒激動,可以像書中所建議的,“我休息一下再說”、“我們大家都需要安靜一下”,然後等到心平氣和再去處理事情。

假期裡一個人帶小米樂,很多時候我已經很累了,小米樂還要玩。有一天,上午帶她出去玩,中午回來好不容易做好午飯。結果,小米樂直接把盛飯的小碗給扔到了地上,還說“不吃飯,吃肉肉面”。

當時我特別想要發火,但還是忍住了。我想發火,並不是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而是我感覺到特別辛苦特別累,狀態本來就不好。這時剛好,小米樂把盛飯的小碗扔了。

我強忍住淚水,走到了另外的房間,讓自己冷靜一下。雖然只有不到5秒鐘,小米樂就跟了過來,但我的情緒卻平復了不少。特別是當小米樂抱著我的腿跟我說,“媽媽辛苦了”,我瞬間感覺特別內疚,因為差一點我就對小米樂發火了。

就像書中建議的,“當你情緒激動時,感覺需要足夠時間和空間,冷靜下來思考下一步的決定時,最好看看有什麼地方適合好好思考呢?什麼事情值得暫時分心呢?”

只有調整好情緒,充滿感情但不要感情用事。我們才能在孩子需要我們指導和幫助時,更好地幫助他們,愛他們。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二,讓生活節奏充滿創意。

孩子面前,你想書寫一個怎樣的人生故事?”作為父母,這是我們應該時刻思考的一個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一個主動型的家長。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學會向孩子學習,努力去理解我們所深愛的孩子。

就像書中所寫的,“當今社會,人們往往將工作和基於置於情感之上,認為快比慢好,多比少好,成績比參與更重要。現在的人相互共處的機會越來越少,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越來越難得”。

作為父母我們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勝過一切,但是面對外面喧囂繁華的世界,我們是否真的做到了。很多父母把對孩子的愧疚轉嫁給了工作,就像常說的“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也只是個託詞而已。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我們可以用書中提到的一個“時間-活動評估法”記錄一下我們日常的時間和做的事情,來看一看,當工作之餘回到家中,我們到底有多少時間真的花在了孩子身上。

時間-活動評估法,首先是將週一至週日家庭成員們所做的事情全部列一個清單如吃飯、睡覺、上學、看電視等。
然後,拿一張白紙,把日常生活中的必須進行的活動列出來,想一想家庭成員還應該從事哪些集體活動如讀書、朋友聚會等,也就是家庭目標清單。
最後,對比每項活動所花的時間和家庭目標清單是否一致。深入分析哪些活動與家庭目標和養育核心理念不一致,並改進。

之前,我簡單用過這個方法。然後跟我家寶爸聊天,覺得在下班後的時間上應該有所調整。我們都認為陪伴小米樂是最重要的,也覺得花的時間不少。

但是實際情況是,因為有外婆幫忙。所以回到家之後,我們都沒有好好陪伴小米樂。我有時會在書房工作學習,他則忙於家務疏於陪伴。有時,儘管看似三個人都在陪著小米樂玩,但小米樂主要還是跟一個人玩,而另外兩個人也不能好好休息。

認識到了這一點後,我們進行了快速調整。每天下班後,寶爸先去做飯,外婆休息,我全身心陪小米樂玩。晚飯過後,如果有需要,我書房工作寫作,寶爸全心全意陪小米樂玩。臨睡覺半小時前,一家三口一起讀繪本故事書,或者小米樂想要玩的簡單遊戲。

這樣簡單調整後,我們兩個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也給了小米樂高質量陪伴。其實,生活節奏可快可慢,主要看我們想要的是什麼。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時間總歸是可以像海綿一樣擠出來的。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第三,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很多父母,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就像開頭的那個朋友,女兒上了幼兒園就失去生活的中心,還有女兒上了大學就不知道晚飯該吃什麼的同事。

其實,孩子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提供幫助和指導,但要把握好程度和分寸。否則,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不好的影響。

就像書中寫的,“父母應該在必要的時候給孩子提供一定量的幫助,原則是不能干擾孩子的成長”。

因為很多時候,在父母眼中的幫助,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對能力的一種否認。就像家庭作業,現在陪著孩子寫作業的父母越來越多。甚至有些父母為了陪孩子寫作業還考了學位,有些還氣出內傷。這些其實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看,都是不太可取的。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父母千萬不要過於干擾孩子的正常成長。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因為成績比較好,每年大學放寒暑假,我都會被七大姑八大姨叫去給他們的孩子輔導功課。其實,我內心特別不願意做這件事情。因為他們的孩子本來跟我關係特別好,但是加了這樣一層關係就覺得有些變味。現在還有一個表妹,對我以前輔導她功課耿耿於懷。

其實孩子學會自己完成作業,也是培養自己成為獨立學習者的一個過程。如果父母總是過於干預,會給孩子一個信號,離開了父母的指導他就寫不好作業。這樣,一方面孩子也會有壓力,一方面也不利於獨立性的培養。

像我也曾經歷過熬夜寫作業的階段,但是找到方法順利走出來之後,對學習和寫作業這件事情就能夠得心應手了。在長期一個人學習寫作業的過程中,我也逐漸成了一個自律性很強的獨立學習者。直到現在,這個習慣還讓我受益匪淺。

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和明確孩子每個階段應該開始培養的能力,比如分床睡,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比如自己寫作業等。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提供幫助,但最重要的還是讓孩子自己學會。

不要大跨步,而是分成小步走。一小步一小步來,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自己。讓他們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都能獲得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如何剝離害怕充滿愛?這3點建議分享給你

愛孩子,但不要心懷害怕。剝離出害怕,我們能夠給孩子更好的愛。在慢慢放手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成為更好的父母。當大多數父母都在花更多心思教育孩子、指導孩子、糾正孩子過錯的時候。

我們更要明白,“親子關係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與孩子們共享快樂時光,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首先,不要害怕,要去愛,孩子和我們才會擁有更多值得銘記的閃光時刻。


作者簡介:米樂媽媽趣陪伴,85後職場寶媽,用愛陪伴孩子成長,分享育兒過程中的各種樂趣。

主要參考書籍:《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賽西·高夫等著,2015年,新世界出版社。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私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