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優秀的領導,越敢說“我不知道”'

"
"
越優秀的領導,越敢說“我不知道”

面對下屬的提問時,一些管理者認為自己應該“對答如流”,而不是說“我不知道”。

但其實,這四個字正是提升團隊責任感的一劑良藥。

為什麼這麼說?

這節課,和你分享,“我不知道”這句話,是如何提升團隊責任感的。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教授——劉瀾老師認為,管理者學會說“我不知道”,有利於提升團隊責任感。

為什麼?

首先,我們要明白員工的責任感,其實是由意義感、義務感、信心感構成的。

其中,意義感指的是,事情有了意義,團隊成員會產生“我想做”的想法。

義務感指的是,當團隊成員覺得對一件事情負有義務時,他會產生“我該做”的想法。

這裡的義務,往往包括利益,比如,管理者需要給團隊成員一個職位,他才會覺得有義務做這件事,即古語所說的:在其位、謀其政。

而信心感,則是當團隊成員有了信心,他才能產生“我能做”的想法。

這種信心感可以細分為2個層面,一是對這件事本身的信心,二是對自己的信心。

劉瀾認為,當管理者說出“我不知道”時,團隊成員會慢慢產生“我想做”、“我該做”、“我能做”的感覺,團隊責任感也就得到了提升。

並而,管理者學會說“我不知道”,也正是領導力的核心體現,也就是動員團隊解決問題。

團隊和團隊成員都有惰性,作為管理者,當你說出“我不知道”時,可以促使他們採取行動。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定義的準確解讀不是“動員團隊+解決難題”,而是“動員+團隊解決難題”。管理者的任務是“動員”,難題的解決者是團隊。

所以,領導力的表現在於:

面對難題,敢於說我不知道;

就算我知道,為了動員團隊,我可能也說“我不知道”。

這裡建議管理者,要在以下3種工作場景中,說出“我不知道:



第一種情況:你確實不知道答案

比如,你是公司CEO,下屬來問你一個財務問題,這不是你的專業範圍,你可以對他說:

這個我真不知道,你去找財務總監陳總,他比我說的更明白、更透徹。

幫下屬找到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是對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也是對工作負責的態度。

第二種情況:你知道答案、但還不是很確信

比如,你是市場營銷部門的項目主管,關於項目方向如何調整,你心中有個答案,但不確定是不是最好的答案。那麼,當下屬問你時,你可以說:

這個我不知道,你去和幾個項目負責人開個會,研究一下,看可以怎麼做。

很多時候,因為你是上級,如果你說了你的答案,你的下屬一般會遵從,而不會去尋找其他答案。這時,你說“我不知道”,其實是為了尋找一個更好的答案,這是真正為工作負責的表現。

第三種情況:你確定答案、並需要動員團隊

我們可以比較以下2種表達方式:

方式一:直接告訴下屬,你要這麼做;

方式二:與下屬討論,讓他自己琢磨出來要這麼做。

哪一種方式更好?當然是後者。

舉個例子。

你是品牌部的總監,有一項新媒體的品牌營銷活動,你百分百確定你的答案就是最好的,但最近,有幾個剛畢業的95後大學生剛加入團隊。

為了調動年輕人的工作積極性,當他們來詢問你時,你可以這麼說:

這次的解決方案,我也不是很確定。這樣吧,你去把其他人叫來,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出一個解決方案。

這時,你說“我不知道”的目的,當然不是尋找答案,而是動員團隊。

哪怕團隊最後得出的答案跟你的一模一樣,但因為答案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所以理解得更到位,並且在執行的過程中,也會具備更強的執行力、責任感。

請記住,優秀的管理者,敢說“我不知道”。希望這對你有啟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