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健脾丸》用了沒有效果?你忽略了一個關鍵原因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依賴與脾胃的消化、吸收及轉輸。金元時代的著名醫學家李東垣在著名東醫學典籍《脾胃論》中指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意思就是脾胃虛弱,則什麼病都有可能出現。

《人蔘健脾丸》用了沒有效果?你忽略了一個關鍵原因

古代“養生家”給了我們很多成功的經驗,因此,養護脾胃,健脾益氣,也就成了人一生十分重要的養生手段。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

人蔘健脾丸為什麼可以調節脾胃呢?

人蔘健脾丸屬中藥之“補氣劑”,來源於《證治準繩》,經加減化裁而成,方用人蔘為主藥,補中益氣、健脾;輔以山藥、甘草、白朮、蓮子、芡實、茯苓健脾燥溼;佐以陳皮、砂仁、青皮、木香、枳殼理氣和胃;當歸養血,神曲、山楂、麥芽消食導滯;適用於脾胃虛弱、氣滯挾溼或兼食滯消化不良所致面色萎黃、氣短乏力、脘腹脹滿、腹鳴腹瀉、完谷不化等症。

此方主治脾虛不運所產生的上述症狀,病性屬虛,著重健運脾氣,以補為主,以消為輔,消補並行,達到健脾滲溼、理氣消食之功效。

組方方解:

君藥:

方中人蔘、山藥、益氣健脾

臣藥:

茯苓、白朮、黃芪益氣健脾、當歸活血養血。四藥合用,助君藥健脾益氣,利水除溼止瀉

佐藥:

陳皮、砂仁健脾和胃;木香理氣健脾,調理中焦氣機

使藥:

酸棗仁、遠志安神定志

諸藥共奏健脾益氣、和胃止瀉之功

《人蔘健脾丸》用了沒有效果?你忽略了一個關鍵原因

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為春季養生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脾為後天之本,人類健康長壽與否,與脾胃有直接關係。人體氣血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氣血充足,則面色紅潤,肌肉豐滿堅實,肌膚和毛髮光亮潤澤,外邪不易侵犯,身體不易發病,容光煥發,身體矯健,自然也就健康長壽。正因如此,中醫經常強調脾胃的調養與補益。對於脾胃虛弱的病人或中老年人,都主張運用健脾來加強後天功能。

有些人吃人蔘健脾丸沒有多大作用為什麼?

人蔘健脾確實補脾虛,沒有解決脾虛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是一個複雜的整體,脾氣只是這個機體的一部分。除脾外,身體還有肝、心、肺、腎四個髒,這四個髒與脾臟構成人體的五大髒。這五大髒氣相輔相成,相生相剋,那是一環扣一環,你影響著我,我剋制著你。一個出現問題可能影響著一串。除了五臟外還有六腑,還有經絡。

當脾虛時,我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一個補脾的事。我們做的是要抽絲剝繭,找出主要矛盾,這樣可以使問題簡單化。

中華古中醫講究因人而異,對症下藥,藥理也是隨機應變,千變萬化。我們在面對病症時一定要諮詢醫生意見,謹遵醫囑,切忌盲目用藥,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傷害。

《人蔘健脾丸》用了沒有效果?你忽略了一個關鍵原因

人體無時無刻都處於一個五行相生相剋(五臟)的動態平衡,一髒失衡,則其餘五臟皆失守,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鬱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症等,調理首要在於五行同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