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康書記為什麼成為人們追捧的“網紅”

人民的名義 法律 民主 時政 魯南播報 2017-05-06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達康書記因其有魄力敢擔當成為人們追捧的“網紅”,還一位“實幹家”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與李達康搭過班子的高新區區委書記易學習。易學習紮根基層,二十幾年如一日,踏踏實實做事,任勞任怨做官,不跑不送,典型的“老實人”,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官。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跑不送,就會幹活”的好官,由於不懂得“人情事故”,沒有所謂的“政治資源”,一直在縣處級“轉圈”,得不到提拔。現實中,不乏易學習這樣紮根基層只會幹事“不會來事”而長期被邊緣化不被重用的幹部。“為什麼像易學習這樣兢兢業業工作幾十年的幹部,卻沒有被提拔上來?”劇中沙瑞金之問振聾發聵,讓人深思。

劇中的易學習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沙瑞金這樣一個清正廉潔,不偏聽、不武斷、不徇私的好官,最終被提拔與李達康搭班子。人們不禁會問:選人用人的標準是什麼,誰說了算?難道像易學習這樣的“老實人”只能靠遇到沙瑞金這樣的“好伯樂”來“碰運氣”?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用好一個人,激勵一大片;用錯一個人,打擊一大片”。而選人用人不能只靠“一把手”去發現人才,使用人才,更不能允許由一兩個人說了算的“潛規則”存在,選人用人歸根結底還是要讓制度說了算,做到一把尺子量短長。

十八大以來,黨在選人用人的制度建設上不斷加強,各項規定、條例、意見先後出臺。從《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到《關於防止幹部“帶病提拔”的意見》,再到前不久剛剛印發的《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和《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查核結果處理辦法》,選人用人的權力籠子越扎越緊,“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環境正在形成。“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如何讓制度切實為選人用人保駕護航,讓能幹事者有機會,幹成事者有舞臺,關鍵還在於制度的“有效落實”。

制度的“有效落實”要用“強監督”來體現。要讓選人用人逐漸走進群眾視野,接受公眾檢驗,讓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得到進一步落實。只有“關門選拔”、“伯樂相馬”少了、“開門競選”、“賽場選馬”多了,才能少一些“個人”的官本位、搞變通,多一些“制度”上的守規矩、講規則。

制度的“有效落實”要用“嚴問責”來託底。用人失察失誤,破壞黨的事業,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要嚴肅問責;而在選人用人上“失聰失明”不作為、裝糊塗,“聞賢不舉、聞善不索、聞健不使”,更是挫傷部熱情、影響事業發展,也要嚴肅問責。要把選人用人的問責機制納入行政法制建設中去,讓領導幹部在選人用人上心懷對責任的敬畏,心存對法律的忌憚,時刻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說到底,沙瑞金之問,是選人用人的制度之問,是規章制度的執行之問,讓制度真正為選人用人保駕護航,讓幹事者能幹事,能幹事者幹成事,幹成事者獲升遷,選人用人生機蓬勃的春天才會到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