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我們改變不了時代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未來已來,AI寫作會取代人類嗎?

作為自由撰稿人,擔心的事情有很多——怕競爭不過崛起的00後啦,怕自己不如上班時社交面廣而落後啦……但頭頂上那朵最大的烏雲,是不可測的AI。

不久前開始應用了一些AI寫作助手,它們現階段能做的事情,是幫你從浩瀚的網絡中匹配素材,一邊享受著便利,一邊又忍不住在想,也許過不了多久,當這種AI軟件強大到可以根據一個熱點、一個主題自動生產內容的時候,現在那些在付給你稿費的平臺,就用不著你了。

著有《失控》和《必然》的作家凱文 · 凱利,一直在研究和闡述人類的未來。他認為人工智能這種新力量,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未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

將AI應用於寫作的歷史,已經有近10年了。

2011年,Narrative Science公司開始啟用自動寫作工具來撰寫新聞,這是國外最早應用機器寫作的實例,隨後美聯社Wordsmith也開始採寫財經新聞。

在國內,最早啟用AI進行新聞寫作的是騰訊,2015年9月,騰訊財經啟用Dream writer生產財經新聞。

"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我們改變不了時代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未來已來,AI寫作會取代人類嗎?

作為自由撰稿人,擔心的事情有很多——怕競爭不過崛起的00後啦,怕自己不如上班時社交面廣而落後啦……但頭頂上那朵最大的烏雲,是不可測的AI。

不久前開始應用了一些AI寫作助手,它們現階段能做的事情,是幫你從浩瀚的網絡中匹配素材,一邊享受著便利,一邊又忍不住在想,也許過不了多久,當這種AI軟件強大到可以根據一個熱點、一個主題自動生產內容的時候,現在那些在付給你稿費的平臺,就用不著你了。

著有《失控》和《必然》的作家凱文 · 凱利,一直在研究和闡述人類的未來。他認為人工智能這種新力量,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未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

將AI應用於寫作的歷史,已經有近10年了。

2011年,Narrative Science公司開始啟用自動寫作工具來撰寫新聞,這是國外最早應用機器寫作的實例,隨後美聯社Wordsmith也開始採寫財經新聞。

在國內,最早啟用AI進行新聞寫作的是騰訊,2015年9月,騰訊財經啟用Dream writer生產財經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同年11月7日,新華社也推出“快筆小新”,開始採寫中英文體育賽事和財經新聞,新華社的進場,讓AI寫作上了頭條新聞。

"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我們改變不了時代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未來已來,AI寫作會取代人類嗎?

作為自由撰稿人,擔心的事情有很多——怕競爭不過崛起的00後啦,怕自己不如上班時社交面廣而落後啦……但頭頂上那朵最大的烏雲,是不可測的AI。

不久前開始應用了一些AI寫作助手,它們現階段能做的事情,是幫你從浩瀚的網絡中匹配素材,一邊享受著便利,一邊又忍不住在想,也許過不了多久,當這種AI軟件強大到可以根據一個熱點、一個主題自動生產內容的時候,現在那些在付給你稿費的平臺,就用不著你了。

著有《失控》和《必然》的作家凱文 · 凱利,一直在研究和闡述人類的未來。他認為人工智能這種新力量,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未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

將AI應用於寫作的歷史,已經有近10年了。

2011年,Narrative Science公司開始啟用自動寫作工具來撰寫新聞,這是國外最早應用機器寫作的實例,隨後美聯社Wordsmith也開始採寫財經新聞。

在國內,最早啟用AI進行新聞寫作的是騰訊,2015年9月,騰訊財經啟用Dream writer生產財經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同年11月7日,新華社也推出“快筆小新”,開始採寫中英文體育賽事和財經新聞,新華社的進場,讓AI寫作上了頭條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6年裡約奧運會,AI新聞的應用更加普遍。華盛頓郵報啟用了機器人記者Heliograf,它對柔道、跳水、自行車、射擊、橄欖球、舉重等近10個項目的賽事信息進行全程跟蹤,並在Twitter賬號和華盛頓郵報上直接發佈相關新聞,根本不需要人工干預。

"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我們改變不了時代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未來已來,AI寫作會取代人類嗎?

作為自由撰稿人,擔心的事情有很多——怕競爭不過崛起的00後啦,怕自己不如上班時社交面廣而落後啦……但頭頂上那朵最大的烏雲,是不可測的AI。

不久前開始應用了一些AI寫作助手,它們現階段能做的事情,是幫你從浩瀚的網絡中匹配素材,一邊享受著便利,一邊又忍不住在想,也許過不了多久,當這種AI軟件強大到可以根據一個熱點、一個主題自動生產內容的時候,現在那些在付給你稿費的平臺,就用不著你了。

著有《失控》和《必然》的作家凱文 · 凱利,一直在研究和闡述人類的未來。他認為人工智能這種新力量,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未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

將AI應用於寫作的歷史,已經有近10年了。

2011年,Narrative Science公司開始啟用自動寫作工具來撰寫新聞,這是國外最早應用機器寫作的實例,隨後美聯社Wordsmith也開始採寫財經新聞。

在國內,最早啟用AI進行新聞寫作的是騰訊,2015年9月,騰訊財經啟用Dream writer生產財經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同年11月7日,新華社也推出“快筆小新”,開始採寫中英文體育賽事和財經新聞,新華社的進場,讓AI寫作上了頭條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6年裡約奧運會,AI新聞的應用更加普遍。華盛頓郵報啟用了機器人記者Heliograf,它對柔道、跳水、自行車、射擊、橄欖球、舉重等近10個項目的賽事信息進行全程跟蹤,並在Twitter賬號和華盛頓郵報上直接發佈相關新聞,根本不需要人工干預。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7年5月,機器人微軟小冰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

2018年,阿里媽媽推出的 AI 智能文案,嚇到了一眾新媒體小編。

"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我們改變不了時代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未來已來,AI寫作會取代人類嗎?

作為自由撰稿人,擔心的事情有很多——怕競爭不過崛起的00後啦,怕自己不如上班時社交面廣而落後啦……但頭頂上那朵最大的烏雲,是不可測的AI。

不久前開始應用了一些AI寫作助手,它們現階段能做的事情,是幫你從浩瀚的網絡中匹配素材,一邊享受著便利,一邊又忍不住在想,也許過不了多久,當這種AI軟件強大到可以根據一個熱點、一個主題自動生產內容的時候,現在那些在付給你稿費的平臺,就用不著你了。

著有《失控》和《必然》的作家凱文 · 凱利,一直在研究和闡述人類的未來。他認為人工智能這種新力量,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未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

將AI應用於寫作的歷史,已經有近10年了。

2011年,Narrative Science公司開始啟用自動寫作工具來撰寫新聞,這是國外最早應用機器寫作的實例,隨後美聯社Wordsmith也開始採寫財經新聞。

在國內,最早啟用AI進行新聞寫作的是騰訊,2015年9月,騰訊財經啟用Dream writer生產財經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同年11月7日,新華社也推出“快筆小新”,開始採寫中英文體育賽事和財經新聞,新華社的進場,讓AI寫作上了頭條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6年裡約奧運會,AI新聞的應用更加普遍。華盛頓郵報啟用了機器人記者Heliograf,它對柔道、跳水、自行車、射擊、橄欖球、舉重等近10個項目的賽事信息進行全程跟蹤,並在Twitter賬號和華盛頓郵報上直接發佈相關新聞,根本不需要人工干預。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7年5月,機器人微軟小冰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

2018年,阿里媽媽推出的 AI 智能文案,嚇到了一眾新媒體小編。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我們改變不了時代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未來已來,AI寫作會取代人類嗎?

作為自由撰稿人,擔心的事情有很多——怕競爭不過崛起的00後啦,怕自己不如上班時社交面廣而落後啦……但頭頂上那朵最大的烏雲,是不可測的AI。

不久前開始應用了一些AI寫作助手,它們現階段能做的事情,是幫你從浩瀚的網絡中匹配素材,一邊享受著便利,一邊又忍不住在想,也許過不了多久,當這種AI軟件強大到可以根據一個熱點、一個主題自動生產內容的時候,現在那些在付給你稿費的平臺,就用不著你了。

著有《失控》和《必然》的作家凱文 · 凱利,一直在研究和闡述人類的未來。他認為人工智能這種新力量,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未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

將AI應用於寫作的歷史,已經有近10年了。

2011年,Narrative Science公司開始啟用自動寫作工具來撰寫新聞,這是國外最早應用機器寫作的實例,隨後美聯社Wordsmith也開始採寫財經新聞。

在國內,最早啟用AI進行新聞寫作的是騰訊,2015年9月,騰訊財經啟用Dream writer生產財經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同年11月7日,新華社也推出“快筆小新”,開始採寫中英文體育賽事和財經新聞,新華社的進場,讓AI寫作上了頭條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6年裡約奧運會,AI新聞的應用更加普遍。華盛頓郵報啟用了機器人記者Heliograf,它對柔道、跳水、自行車、射擊、橄欖球、舉重等近10個項目的賽事信息進行全程跟蹤,並在Twitter賬號和華盛頓郵報上直接發佈相關新聞,根本不需要人工干預。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7年5月,機器人微軟小冰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

2018年,阿里媽媽推出的 AI 智能文案,嚇到了一眾新媒體小編。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從現在的趨勢可以看出,簡單的新聞信息報道類的新聞撰稿,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被人工智能的新聞寫作工具所取代。

比如在體育類、天氣類、財經類的新聞報道中,人類記者通常所做的不過是簡單地組合事實,報告情況,並按照某些既定的格式完成文本寫作,這種工作不需要複雜的判斷,完全可以被機器取代。

"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我們改變不了時代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未來已來,AI寫作會取代人類嗎?

作為自由撰稿人,擔心的事情有很多——怕競爭不過崛起的00後啦,怕自己不如上班時社交面廣而落後啦……但頭頂上那朵最大的烏雲,是不可測的AI。

不久前開始應用了一些AI寫作助手,它們現階段能做的事情,是幫你從浩瀚的網絡中匹配素材,一邊享受著便利,一邊又忍不住在想,也許過不了多久,當這種AI軟件強大到可以根據一個熱點、一個主題自動生產內容的時候,現在那些在付給你稿費的平臺,就用不著你了。

著有《失控》和《必然》的作家凱文 · 凱利,一直在研究和闡述人類的未來。他認為人工智能這種新力量,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未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

將AI應用於寫作的歷史,已經有近10年了。

2011年,Narrative Science公司開始啟用自動寫作工具來撰寫新聞,這是國外最早應用機器寫作的實例,隨後美聯社Wordsmith也開始採寫財經新聞。

在國內,最早啟用AI進行新聞寫作的是騰訊,2015年9月,騰訊財經啟用Dream writer生產財經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同年11月7日,新華社也推出“快筆小新”,開始採寫中英文體育賽事和財經新聞,新華社的進場,讓AI寫作上了頭條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6年裡約奧運會,AI新聞的應用更加普遍。華盛頓郵報啟用了機器人記者Heliograf,它對柔道、跳水、自行車、射擊、橄欖球、舉重等近10個項目的賽事信息進行全程跟蹤,並在Twitter賬號和華盛頓郵報上直接發佈相關新聞,根本不需要人工干預。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7年5月,機器人微軟小冰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

2018年,阿里媽媽推出的 AI 智能文案,嚇到了一眾新媒體小編。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從現在的趨勢可以看出,簡單的新聞信息報道類的新聞撰稿,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被人工智能的新聞寫作工具所取代。

比如在體育類、天氣類、財經類的新聞報道中,人類記者通常所做的不過是簡單地組合事實,報告情況,並按照某些既定的格式完成文本寫作,這種工作不需要複雜的判斷,完全可以被機器取代。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在舉個例子,美國最暢銷的書是言情小說,主要讀者群是中年女性,很多人每週要讀一二十本,這類言情小說是有固定寫作套路的,其中一些正是寫作軟件創作出來的。但即便知道真相,也無損相關讀者群的閱讀熱情,因為讀者想要讀故事的需求太強烈了。

作家這個職業在將來會不會被淘汰?就像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舊時那些會寫漂亮藝術字體的抄寫員失業了一樣?

"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我們改變不了時代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未來已來,AI寫作會取代人類嗎?

作為自由撰稿人,擔心的事情有很多——怕競爭不過崛起的00後啦,怕自己不如上班時社交面廣而落後啦……但頭頂上那朵最大的烏雲,是不可測的AI。

不久前開始應用了一些AI寫作助手,它們現階段能做的事情,是幫你從浩瀚的網絡中匹配素材,一邊享受著便利,一邊又忍不住在想,也許過不了多久,當這種AI軟件強大到可以根據一個熱點、一個主題自動生產內容的時候,現在那些在付給你稿費的平臺,就用不著你了。

著有《失控》和《必然》的作家凱文 · 凱利,一直在研究和闡述人類的未來。他認為人工智能這種新力量,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未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

將AI應用於寫作的歷史,已經有近10年了。

2011年,Narrative Science公司開始啟用自動寫作工具來撰寫新聞,這是國外最早應用機器寫作的實例,隨後美聯社Wordsmith也開始採寫財經新聞。

在國內,最早啟用AI進行新聞寫作的是騰訊,2015年9月,騰訊財經啟用Dream writer生產財經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同年11月7日,新華社也推出“快筆小新”,開始採寫中英文體育賽事和財經新聞,新華社的進場,讓AI寫作上了頭條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6年裡約奧運會,AI新聞的應用更加普遍。華盛頓郵報啟用了機器人記者Heliograf,它對柔道、跳水、自行車、射擊、橄欖球、舉重等近10個項目的賽事信息進行全程跟蹤,並在Twitter賬號和華盛頓郵報上直接發佈相關新聞,根本不需要人工干預。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7年5月,機器人微軟小冰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

2018年,阿里媽媽推出的 AI 智能文案,嚇到了一眾新媒體小編。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從現在的趨勢可以看出,簡單的新聞信息報道類的新聞撰稿,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被人工智能的新聞寫作工具所取代。

比如在體育類、天氣類、財經類的新聞報道中,人類記者通常所做的不過是簡單地組合事實,報告情況,並按照某些既定的格式完成文本寫作,這種工作不需要複雜的判斷,完全可以被機器取代。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在舉個例子,美國最暢銷的書是言情小說,主要讀者群是中年女性,很多人每週要讀一二十本,這類言情小說是有固定寫作套路的,其中一些正是寫作軟件創作出來的。但即便知道真相,也無損相關讀者群的閱讀熱情,因為讀者想要讀故事的需求太強烈了。

作家這個職業在將來會不會被淘汰?就像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舊時那些會寫漂亮藝術字體的抄寫員失業了一樣?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洞察未來的趨勢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未來的序幕正在一點點拉開。而想要在未來立足,我們先要看清楚未來的方向和趨勢。

趨勢一:人類和AI,其實是共生而非對立

人工智能實際上是幫助人類從那些重複的 ,沒有意思沒有樂趣的事情中解脫出來,進而投入到人類擅長的創造性高和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1997年,國際象棋的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輸給了IBM公司的一臺超級電腦“深藍”,但後來,卡斯帕羅夫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國際象棋聯賽,允許選手使用人工智能進行對決,他稱之為“半人馬”,也就是人類和人工智能的結合。

“半人馬”其實是彙集了人類和人工智能各自的優勢,人類更擅長深遠的國際象棋佈局策略,而人工智能則擅長於提供充足算力以思考數百萬種可能的落子方式。

在未來的任何領域,可能都會是人類和機器人的融合,這個新物種,將以最有效的方式推動社會進步。

你如果懂得利用人工智能擴大自己的優勢,就相當於在遊戲裡升級了自己的裝備,競爭力一下子會突破好幾個層次。

趨勢二:一切工作都將貼近服務業

現在很多高收入的發達國家,它們的產業格局是製造業比重低,服務業比重高。在美國,更有前景的就業領域存在於專業服務領域,比如研發,諮詢,法律,設計,技術服務,教育和醫療服務,休閒娛樂和酒店業等。

未來,如果中國步入高收入國家,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普遍應用,未來的經濟和就業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趨勢就是大部分工作將更貼近於服務業。

所以,在未來的市場中,研發,策略,設計,交流,娛樂等領域的工作會成為主流。比如影視遊戲產業,心理諮詢行業等等。

趨勢三:人類的需求越來越高階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底層是生存本能的基本需求,更高層的是人的精神性的更高級的需求。

"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我們改變不了時代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未來已來,AI寫作會取代人類嗎?

作為自由撰稿人,擔心的事情有很多——怕競爭不過崛起的00後啦,怕自己不如上班時社交面廣而落後啦……但頭頂上那朵最大的烏雲,是不可測的AI。

不久前開始應用了一些AI寫作助手,它們現階段能做的事情,是幫你從浩瀚的網絡中匹配素材,一邊享受著便利,一邊又忍不住在想,也許過不了多久,當這種AI軟件強大到可以根據一個熱點、一個主題自動生產內容的時候,現在那些在付給你稿費的平臺,就用不著你了。

著有《失控》和《必然》的作家凱文 · 凱利,一直在研究和闡述人類的未來。他認為人工智能這種新力量,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未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

將AI應用於寫作的歷史,已經有近10年了。

2011年,Narrative Science公司開始啟用自動寫作工具來撰寫新聞,這是國外最早應用機器寫作的實例,隨後美聯社Wordsmith也開始採寫財經新聞。

在國內,最早啟用AI進行新聞寫作的是騰訊,2015年9月,騰訊財經啟用Dream writer生產財經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同年11月7日,新華社也推出“快筆小新”,開始採寫中英文體育賽事和財經新聞,新華社的進場,讓AI寫作上了頭條新聞。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6年裡約奧運會,AI新聞的應用更加普遍。華盛頓郵報啟用了機器人記者Heliograf,它對柔道、跳水、自行車、射擊、橄欖球、舉重等近10個項目的賽事信息進行全程跟蹤,並在Twitter賬號和華盛頓郵報上直接發佈相關新聞,根本不需要人工干預。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2017年5月,機器人微軟小冰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

2018年,阿里媽媽推出的 AI 智能文案,嚇到了一眾新媒體小編。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從現在的趨勢可以看出,簡單的新聞信息報道類的新聞撰稿,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被人工智能的新聞寫作工具所取代。

比如在體育類、天氣類、財經類的新聞報道中,人類記者通常所做的不過是簡單地組合事實,報告情況,並按照某些既定的格式完成文本寫作,這種工作不需要複雜的判斷,完全可以被機器取代。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在舉個例子,美國最暢銷的書是言情小說,主要讀者群是中年女性,很多人每週要讀一二十本,這類言情小說是有固定寫作套路的,其中一些正是寫作軟件創作出來的。但即便知道真相,也無損相關讀者群的閱讀熱情,因為讀者想要讀故事的需求太強烈了。

作家這個職業在將來會不會被淘汰?就像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舊時那些會寫漂亮藝術字體的抄寫員失業了一樣?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洞察未來的趨勢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未來的序幕正在一點點拉開。而想要在未來立足,我們先要看清楚未來的方向和趨勢。

趨勢一:人類和AI,其實是共生而非對立

人工智能實際上是幫助人類從那些重複的 ,沒有意思沒有樂趣的事情中解脫出來,進而投入到人類擅長的創造性高和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1997年,國際象棋的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輸給了IBM公司的一臺超級電腦“深藍”,但後來,卡斯帕羅夫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國際象棋聯賽,允許選手使用人工智能進行對決,他稱之為“半人馬”,也就是人類和人工智能的結合。

“半人馬”其實是彙集了人類和人工智能各自的優勢,人類更擅長深遠的國際象棋佈局策略,而人工智能則擅長於提供充足算力以思考數百萬種可能的落子方式。

在未來的任何領域,可能都會是人類和機器人的融合,這個新物種,將以最有效的方式推動社會進步。

你如果懂得利用人工智能擴大自己的優勢,就相當於在遊戲裡升級了自己的裝備,競爭力一下子會突破好幾個層次。

趨勢二:一切工作都將貼近服務業

現在很多高收入的發達國家,它們的產業格局是製造業比重低,服務業比重高。在美國,更有前景的就業領域存在於專業服務領域,比如研發,諮詢,法律,設計,技術服務,教育和醫療服務,休閒娛樂和酒店業等。

未來,如果中國步入高收入國家,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普遍應用,未來的經濟和就業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趨勢就是大部分工作將更貼近於服務業。

所以,在未來的市場中,研發,策略,設計,交流,娛樂等領域的工作會成為主流。比如影視遊戲產業,心理諮詢行業等等。

趨勢三:人類的需求越來越高階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底層是生存本能的基本需求,更高層的是人的精神性的更高級的需求。

AI寫作來勢洶洶,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很多00後,10後,他們將來的需求可能不會是世俗的成功,而是個人價值的實現,這是現在很多中年人難以理解的。

所以在未來,人類的需求會往更高階段演化。生存不再是人類的主要需求,對社交,尊重,成就,地位的追求將進一步加劇,而對自我實現的追求也會慢慢成為主流。

寫作者迎合未來的生存策略

未來我們的寫作將是怎樣,你想過嗎?

每個人都坐擁一個最全的數據庫,它的檢索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絕對超過全球任何一個飽讀詩書的人。關鍵是你怎麼去用它。

現在很多寫作課程教給我們各種爆文的寫作套路,那些可能都將是AI能做到的事,真正重要的,一定是一些別的東西。

顯然, 在AI的時代,個人的能力要求更為多元和高階,我們得要學會去迎合這個時代的趨勢,發掘自己存在的全新價值,否則將會成為一個無用的廢人。

應對策略一:建立全局觀,堅守專業化、個性化

建立全局觀,是彌補人工智能的決策短板。

人工智能,是自動化系統做出的重複性的決策,並不太善於從全局視角看問題,也不善意留意是否出現了某些根本上的改變。

而全局者,做出的則是更大,更具影響力的決策。那麼你就要建立全局觀,不斷超越,不斷提升自己。

寫作是一項刻意的思維訓練,一個寫作能力強的人,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都不會差,通過寫作去提升自己認知問題的深度,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你還要認真打磨一些極有價值的精品文章,將它們推廣出去,並讓更多人因為看到你的這些文章,而想聯繫你,關注你。

比如同樣是新聞類寫作,如果你所撰寫的是《紐約客》類型的深度評述文章,每篇文章都需要以大量採訪為基礎,並在原始素材之上,發揮歸納和推理能力,提煉出相對複雜的邏輯結構,設計出最適合主題的表述形式,就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工作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脅。

應對策略二:學會與AI合作

現在有一款AI寫作軟件,開發者的初衷是為寫作者一鍵匹配精準的文字素材,但應用之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竟然出現了大批的學生活躍用戶,他們在積極地用這款軟件寫作文。

這些學生們長大之後,會自然而然地習慣和AI一起寫作,在效率上可能會遠遠高於老派的作者們。

人類和人工智能的關係,是緊密協作,而不是相互對立,而未來人類的工作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與人工智能的協作契合度。

讓我們和人工智能一起工作,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應對策略三:提升創意和設計能力

相比善用標準化套路的人工智能,創新能力一直是人類特有的優勢。而在未來,創新依然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最大動力。

比如新崛起的創新國度以色列,是個多災多難,面積狹小,遍地沙漠的國家,但是它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800萬人,7000個創業公司,人均GDP達3.5萬美元,除了美國和中國外,在納斯達克擁有最多的上市公司。

以色列沒有任何資源上的優勢,它唯一有的是擁有創新能力的人。

設計能力也是未來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因為設計意味著獨創性和稀缺性。

有很多技術性的東西,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簡單,當你的想法可以一鍵實現的時候,拼的就是創意。

應歸策略四:敢於打破自己

我們腦子裡有個可怕的概念叫“可以了”,我找個好工作就“可以了”,我成為簽約作者就“可以了”,我有多少粉絲就“可以了”……我們越來越習慣於住在同一個地方,做著同樣的事情,重複著千篇一律的生活。

可這樣的結果就是把自己的大腦封閉起來,認知開始僵化,一旦思維僵化了,就很難跟上這個真實世界的快節奏,更不可能自發地去發現自身的問題,進而打破自己。

《今日簡史》中提到:

“就算某位40歲的沃爾瑪收銀員,靠著驚人的努力讓自己改頭換面,成了無人機駕駛員,也很有可能在10年之後因為無人機也自動化了,而必須再改頭換面一次。”

永遠也沒有“可以了”的那一天。

面對一些有爭議的牛人,你是選擇和大眾站在一起非議他,否定他,還是選擇看到他厲害的一面,向他學習?

成長就是你遇見一件事,你無法接納,然後你,咵!整個心理人格全部碎掉,整個自己碎掉,你被原來不知道,或者原來討厭的東西打破,這個時候你要重建自己,才是成長。


未來已來,我們沒有必要心生恐懼

而是要有一種信念

相信自己能夠通過知識和能力的積累

立足於一個新的時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