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趨勢

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獲投企業產業鏈環節分佈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趨勢

領軍企業人工智能領域佈局

北大科技園創新研究院

核心閱讀

目前,人工智能逐漸從技術走向應用,取得了飛速發展。但是,現階段的人工智能仍是以特定應用領域為主的弱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2016年發佈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顯示,人工智能相關技術佔據了新興技術的接近一半,而且大部分技術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成熟。因此,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有很多創新點將會持續湧現,包括技術的突破、新的應用場景等,也將伴隨著一批創新創業型公司不斷成長,併成為某一領域的龍頭企業。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人工智能幾乎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變革與重構。最先可能涉及的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安防、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教育、傳媒、法律、醫療、家居、農業、汽車等。這些重構的領域之多、力度之大將是前所未有的,在這背後蘊藏的是人工智能可無限想象的市場空間。

經歷6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在近期深度學習的推動下,人工智能(AI)逐漸從技術走向應用,取得了飛速發展。但是,目前的人工智能仍是以特定應用領域為主的弱人工智能,如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生物識別分析,以及智能搜索、智能推薦、智能排序等智能算法。而涉及到垂直行業,人工智能多以輔助的角色來輔佐人類進行工作,諸如目前的智能投顧、智能醫療、自動駕駛汽車等,而真正意義上能夠完全擺脫人類且達到甚至超過人類能力的人工智能尚未實現。未來隨著運算能力、數據量的大幅增長以及算法的提升,弱人工智能將逐步向強人工智能轉化,機器智能將從感知、記憶和存儲向認知、自主學習、決策與執行進階。

頂層設計不斷強化 產業發展目標清晰

人工智能的本質是通過對人類智能活動的研究和模擬,構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件來模擬、延伸和拓展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機器學習、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除了計算機科學以外,人工智能還涉及信息論、控制論、自動化、仿生學、生物學、心理學、數理邏輯、語言學、醫學和哲學等多門學科。

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出臺了多項涉及人工智能產業的政策規劃。2015年,國務院出臺的《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人工智能”列為其中11項重點行動之一。2016年以來,人工智能先後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在2017年7月和12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兩項總領性政策相繼出臺。兩項政策從戰略目標、理論技術發展、產業經濟發展、人才培養、法律體系等方面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進行了戰略佈局,同時也從培育智能產品、突破核心技術、深化發展智能製造、構建支撐體系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詳細規劃了未來三年的重點發展方向和目標,足以看出國家對人工智能產業化的重視。

其中,《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重點對2030年我國新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目標、發展路徑、主要任務、保障措施進行了系統的規劃和部署。

《規劃》確立“三步走”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技術與應用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全球主要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規劃》實施六大重點任務:從底層理論和技術,到中間的平臺,再到上層應用作為全面而詳盡的規劃,涉及科技創新體系、培育智能經濟、建設智能社會、構建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佈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加強人工智能領域軍民融合六個方面。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按照“系統佈局、重點突破、協同創新、開放有序”的原則,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研究提出通過實施四項重點任務,力爭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標誌性產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點領域形成國際競爭優勢,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化,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企業積極佈局 產業投資和創業熱情高漲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科大訊飛等為代表的企業已經開始大規模地投入和佈局,產業投資和創業熱情高漲,技術研究、行業應用等快速發展。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16.9億元,同比增長52.8%,預測2020年這一數值將增加到710億元。

領軍企業深耕基礎層 構建全產業鏈生態

根據企業自身優勢不同,百度、阿里巴巴領軍企業佈局人工智能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是以基礎層為切入點,向技術層、應用層延伸佈局。即依託公司在行業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既有資源,加大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構建行業應用場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企業。百度全面佈局AI技術,在重點研究AI核心算法的基礎上,在應用層面推進AI商業化進程,在AI核心算法、智能搜索、無人駕駛、醫療診斷等領域率先佈局;阿里巴巴依託數據資源,開放雲計算平臺服務,推出智能優化程序小Ai和人工智能客服小蜜並實現商用。

二是以技術層為切入點,上下游擴散業務領域。即依託在語音、圖像識別等核心領域的技術優勢,加大算法研究,擴展行業應用場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科大訊飛、海康威視等企業。作為國內語音識別領域的龍頭,科大訊飛語音識別技術的準確率超過99%,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基於此,科大訊飛逐漸拓展其在教育等領域的應用。

三是以應用層為切入點,向產業鏈上游加大業務佈局。這類企業通過在行業應用方面的積累,切入人工智能,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包括小米、京東等企業。京東成立京東Y事業部,著重智慧供應鏈能力的打造,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驅動零售革新。

中小企業以場景應用做為突破 創新創業活躍

對2017年發生的涉及255家創業企業的融資事件分析,可以看出在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資本市場的一些特點。

企業普遍很年輕,成立時間主要集中在2016年左右,而且從這些企業的融資輪次可以看出,以天使輪、Pre-A、A輪三個階段的融資事件居多,說明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

獲投企業主要集中在應用層和技術層。從2017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應用層獲投企業數佔全部獲投企業數總和的67.8%,其次是技術層為24.3%。在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的分佈也不盡相同,在應用層,機器人、無人機、AI+零售三個領域是主要的創業方向;在技術層,計算機視覺是主要的創業領域。

從投資機構的角度來看,真格基金、創新工場、IDG資本等機構較為活躍,其中真格基金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智能醫療等領域十分活躍,代表性的項目包括依圖科技、出門問問等;創新工場以其人工智能工程院為平臺,幫助創業者開發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是推動科研成果向產業實踐轉化的資本先鋒,代表性項目包括智融集團、馭勢科技、曠視科技等;IDG資本在智能醫療、智能交通等應用端投資較為活躍,代表性項目包括商湯科技等。

從獲投企業的商業模式來看,初創企業主要聚集在技術層和應用兩個領域,並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切入人工智能產業:

深耕行業核心技術,成為該領域的引領者。專注於人工智能芯片、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核心環節,通過深耕某一領域的核心技術,成為該領域的引領者,典型代表包括寒武紀科技、出門問問、思必弛、地平線機器人、三角獸等。寒武紀科技專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推出的寒武紀1A處理器(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

掌控核心技術,延伸佈局場景應用。在垂直行業領域,通過深耕該領域的算法、核心技術等,並延伸佈局行業應用場景,積累大量用戶和數據,成為該垂直領域的引領者,典型的代表包括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駛勢科技、雲天勵飛等。曠世科技以及其視覺技術為突破點,深耕先進的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技術,進而拓展到行業智能解決方案、智能硬件以及智能雲服務;雲天勵飛通過機器學習與新型處理器芯片設計的跨界創新,專注視覺智能,為安防領域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

創新商業模式,聚焦特定場景應用。聚焦某一應用場景,通過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到特定應用場景,有效結合傳統商業模式和人工智能,併成為該領域的引領者,典型代表包括今日頭條、英語流利說、翼展科技等。今日頭條基於用戶的習慣和興趣,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向用戶推送個性化定製的文章和視頻信息流;翼展科技以醫療影像信息系統起家,通過研發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持續提升影像診斷服務的能力及品質。

人工智能市場空間巨大

四大商業模式受關注

根據Gartner2016年發佈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人工智能相關技術佔據了新興技術的接近一半,而且大部分技術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成熟,因此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有很多創新點將會持續湧現,包括技術的突破、新的應用場景等,也將伴隨著一批創新創業型公司不斷成長,併成為某一領域的龍頭企業。

展望未來,通過對資本市場關注度、技術發展及行業應用等多角度的分析,北大科技園試圖去發掘在不同商業模型中,具有成長為行業龍頭企業的潛在企業。

重點關注商業模式一:平臺+應用的人工智能生態圈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目前仍以“單打獨鬥”為主,缺乏技術間的協同,產品間的互聯互通和上下游的互動缺乏有效協調,無法形成發展合力。百度、阿里、騰訊和科大訊飛等巨頭陸續構建了開源化的人工智能平臺後,外部人才可在自動駕駛、智能公共系統、醫療讀片和醫療影像資料處理、語音語義識別等領域參與項目協作和技術創新,提升人工智能的集群式創新能力,形成平臺+應用的人工智能生態圈。

重點關注商業模式二:垂直領域構建商業生態

關鍵成功要素:掌握核心技術,在應用較為廣泛且有海量數據的場景能率先推出場景應用解決方案,積累用戶和數據資源,成為該領域的垂直行業主導者;掌握行業海量數據資源,逐步向應用平臺、通用技術、基礎算法領域拓展。代表企業有曠視科技、商湯科技、思必馳等。

重點關注商業模式三:聚焦特定應用場景

關鍵成功因素:掌握行業海量數據資源,選擇合適的場景構建應用,運用現有的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大量多維度的場景應用;選擇特定商業應用場景,有效結合傳統商業模式和人工智能。代表企業有今日頭條、優必選、圖靈機器人等。

重點關注商業模式四:聚焦特定核心技術

關鍵成功因素:深耕算法、芯片、通用技術等某一項人工智能核心領域,建立技術優勢,成為該領域的技術領導者。代表企業有寒武紀科技、出門問問、地平線機器人等。

未來,人工智能幾乎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變革與重構。最先可能涉及的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安防、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教育、傳媒、法律、醫療、家居、農業、汽車等。這些重構的領域之多、力度之大將是前所未有的,在這背後蘊藏的是人工智能可無限想象的市場空間。

北大科技園創新研究院依託北京大學強大的科學研究實力,融合北大科技園豐富的科技服務運營經驗與高端專業人才優勢,專注於科技園區運營、區域經濟發展及前沿科技領域產業研究,面向政府與企業級客戶提供宏觀創新發展研究、行業標準制定、創新戰略諮詢及科技產業發展跟蹤等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諮詢服務,是北大科技園打造科技服務運營商的重要軟實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