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區塊鏈上位了,那支付寶們會被幹掉嗎?

最近分別在阿里和百度的兩位仁兄,就Block Chain(區塊鏈)的話題爭論不休。前者央行金融系統出身,後者IBM技術碼農立行,居然都對區塊鏈情有獨鍾,可見此技術不可小覷,在Fintech(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有必要通過區塊鏈撕開一個口子,展示對未來的想象力。

關於區塊鏈,《Forbes》曾霸氣斷言:“沒聽過區塊鏈?你可能對互聯網金融知之有限!”那麼區塊鏈,究竟是什麼呢?

如果區塊鏈上位了,那支付寶們會被幹掉嗎?



如何界定區塊鏈

維基百科的說法是,區塊鏈(英語:blockchain 或 block chain)是用分佈式數據庫識別、傳播和記載信息的智能化對等網絡, 也稱為價值互聯網。2008年,中本聰(中本哲史)在《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區塊鏈”概念,並在2009年創立了比特幣社會網絡(英語:Bitcoin network),開發出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

從技術角度,區塊鏈技術基於去中心化的對等網絡,用開源軟件把密碼學原理、時序數據和共識機制相結合,來保障分佈式數據庫中各節點的連貫和持續,使信息能即時驗證、可追溯、但難以篡改和無法屏蔽,從而創造了一套隱私、高效、安全的共享價值體系。這個體系首先被眾多的加密貨幣效仿,並在工作量證明(英語:Proof-of-work system)上和算法上進行了改進,如採用權益證明(英語:proof of stake)和SCryptc算法(英語:scrypt)。

隨後,區塊鏈生態系統在全球不斷進化,出現了首次代幣發售ICO;智能合約區塊鏈以太坊;“輕所有權、重使用權”的資產代幣化共享經濟;和區塊鏈國家(英語:Bitnation)。目前,人們正在利用這一共享價值體系,在各行各業開發去中心化電腦程序(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Dapp)[9],在全球各地構建去中心化自主組織(英語: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和去中心化自主社區(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 DAS)。

說了這麼多,你還是一頭霧水。OK,我們回到區塊鏈的本質——信任。很多英文文獻在介紹區塊鏈的時候,都會提到的“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意思。不過,這裡的去信任(trustless),其實是指的是去除信任中介。

這裡,我們要回到區塊鏈概念的創始人中本聰的那篇驚世駭俗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在這裡,中本聰首次提出,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的技術方案:通過建立一個互聯網上的公共賬本,由網絡中所有參與的用戶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每個人(計算機)都有個一樣的賬本,所有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並不需要一箇中心服務器作為信任中介,在技術層面就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不可篡改性,也就是可信性。

大家都在記賬,系統會自動比較,判定記錄相同數量最多的賬本是真的賬本,少部分和別人數量不一樣的賬本是虛假的賬本。少數服從多數,也保證了區塊鏈賬本的穩定性。同時,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由成千上萬個、分佈在全球各個角落的客戶端組成的區塊鏈系統,所以幾乎不可能被篡改。

在這個基礎上,在區塊鏈上記錄的每一筆交易,都保持真實可靠,同時公開透明,能夠被其他人查看(但交易者個人或機構可以是匿名的),所以就形成了一種不需要對陌生交易對象的瞭解和信任,只需看到區塊鏈上交易對手的貨幣、資產等本身是可信的,就可以放心地交易。從而去掉了信任中介。

支付寶們的危機



區塊鏈能省去支付寶等支付環節,讓買家和賣家實現一對一交易

原理如此,實際上距離我們並不遙遠。舉個例子,我們來談談支付寶,它應該是最典型的信任中介。我們作為買家在淘寶買東西,先把錢打到支付寶,支付寶收款後通知賣家,賣家發貨,買家收貨,然後支付寶把錢打給賣家。在這個過程中,支付寶就是信任中介,而一旦它系統出問題了,買家和賣家的交易就無法完成。

而區塊鏈就能省去支付寶的環節,直接讓買家和賣家實現一對一交易。而且交易量越大,去中心化的優勢就會凸顯出來。不僅自主、簡單,而且還防範了被中介控制的風險。但是,有一個疑問,就是沒有信任中介,如果出現欺詐,騙錢,怎麼辦?這就是區塊鏈在信息數據交換傳輸的準確性問題。

我們再舉個例子,比如某天,在一個聚集的人群中,甲借給乙1元。甲吼一聲:“我借給了乙1元錢。”乙也迴應:“甲借給了我1元錢。”所以,人群中所有人都默默記下了“甲借給乙1元”這個事實。這就是一個簡化的去中心化系統,所有人見證了甲乙的借錢。一旦乙跳出來改口說:“我不欠甲錢。”那麼, 吃瓜群眾就會跳出來:“不,我的小本本記錄了某天甲借給你1元錢。”鑑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理,最終還是事實勝於雄辯。

注意,這時候,假如跳出來丙說:“我也借給乙1元錢。”是不是能夠矇混過關呢

這就引出來,區塊鏈的加密協議,也就是甲說:“我借給了乙1元錢”,其實是給這句話打上了標記比如A1,以後甲每一次有關交易的話,都會附加源自A1,依次為A2、A3、A4……保證信源,這就避免了偽造問題。

這時候,可能有人要問,為啥吃瓜群眾不止吃瓜,還要幫你們做交易記錄呢?因為做一次交易記錄就有獎勵,所謂的記賬報酬。而且先到先得,第一個記賬的吃瓜群眾,拿到獎勵,打上標記,有據可查,別人放棄這次記賬。但可以就這個疊加事件,繼續記錄,繼續搶獎勵,最終形成一個信息數據鏈條。按照這個激勵機制,吃瓜群眾就會積極傾聽,搶先記錄,獲取獎勵。沒錯,這就是簡化版的比特幣挖礦。有網友還對此做過一個比喻,女兒國找女婿,規則是答題招親,所有單身汪都來解題。誰先解題,就會昭告天下,自己搞定一個姑娘,你們放棄這個吧。其他汪們,只得繼續解其他題。而這個解題的單身汪,不但抱得美人歸,還能獲得25個貨幣單位的彩禮,可謂一箭雙鵰。

當然,實際情況,還有一種,如果不止一個人同時聽到甲乙對話並作記錄,或者同時解開女兒國的問題,而其他人分別延伸各自的信息數據鏈條記錄,又該怎麼算呢?也就是基於同一事件,鏈條分叉了。為此,區塊鏈還有設計了複雜的記錄規則,從而保證解決了同時性問題,解決了信息數據傳輸的準確性。

如果區塊鏈上位了,那支付寶們會被幹掉嗎?


打破信息不對稱的革命性技術

當然,很多人把區塊鏈的最佳應用與比特幣掛鉤,實際上它更像是有了技術支撐的人們對於信任的共同想象。所以,區塊鏈成為了非常熱門的前沿課題。

在數據安全方面,區塊鏈的全網的客戶端都保存著完整的賬本,無法偽造、篡改、撤銷。即使有部分記賬的客戶端數據丟失了,也能夠輕易補全。

而現在的數據往往都是集中保存的,這就給了數據管理者暗箱操作的機會,不排除後者為了利益,偷偷修改其中的數據,還有種種數據作假(包括但不限於偷稅漏稅啊,欺騙投資者啊等等)。但,區塊鏈消除了數據造假的可能性。吃瓜群眾都眼睜睜看著呢!

另外,區塊鏈尤其對於要求數據安全性的行業和部門是非常有用的。銀行的數據機房需要防範火災水災黑客攻擊病毒攻擊還有機器故障等問題,維護成本很高,事故後修復成本很高,而且即使做了風險備份有時候還是會有數據丟失。

再比如,比如說,金融機構間的交易,頻率高、金額大,種類複雜,所以目前往往需要第三方的機構提供清算(clearance)服務。又比如有些企業資金往來繁多,需要銀行提供託管服務。這些清算和託管都是費錢費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記錄、計算和核對,成本很高。區塊鏈技術正是合適的解決方案。

此外,在雲端數據存儲方面,區塊鏈能夠將雲端數據存儲去中心化。當前,雲儲存依然是有中心化的特點,用戶必須將信任交付給單一的存儲提供商,風險也就比較集中。而有了區塊鏈,整個網絡沒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機構,任意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且任一節點的損壞或者失去都會不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未來的雲端數據將出現去中心化。顛覆原有的雲存儲商業模式。單一用戶可以將其硬盤空間的剩餘部分“出租”出去,大幅提高雲儲存空間的利用率。

參與整個系統中的每個節點之間進行數據交換是無需互相信任的,整個系統的運作規則是公開透明的,所有的數據內容也是公開的,因此在系統指定的規則範圍和時間範圍內,節點之間是不能也無法欺騙其它節點。

應該說,區塊鏈技術會對於打破傳統的信息不對稱,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投資者說:趨向的未來

區塊鏈技術所改變的,不是去除信任,而是將傳統上交易中對中心化信任中介的信任,變成對區塊鏈系統本身、對於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數據的信任。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模式中,不存在任何中心機構,不存在中心服務器。所有交易都發生在每個人的電腦或手機上安裝的客戶端應用程序中。

假如區塊鏈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你可以不用去銀行就能證明收入資產,也不用去民政局派出所就能證明婚姻關係,不用去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就能證明僱傭關係……所有這些都記錄在不可篡改的區塊鏈上,在你需要和授權的時候,似乎全世界都能成為你的證人。

假以時日,類似於一個公開透明的全社會徵信系統,打破所有社會中的信息不對稱,甚至國家和國家之間,宗教和宗教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也會被打破,文化的傳播會更加快速,甚至顛覆全人類目前的生活方式。

如果區塊鏈上位了,那支付寶們會被幹掉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