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
"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現代的人一提起古代社會,有兩個朝代是他們最嚮往的。一個是周朝,一個就是宋朝了。為何許多人對這兩個朝代念念不忘?

周朝是最講究禮儀的朝代。孔子曾論述過射箭比賽時的情形,孔子說:

在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和你爭上下對不起了——禮讓。然後開始比賽。比賽完了,無論誰輸誰贏,雙方都要對飲一杯酒,贏了比賽的人說:“承讓了!”

輸了的人說:“領教!”

都很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都保持人文的禮節,不傷和氣。

《論語·八佾第三》

連這樣的射箭比賽都顯得那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何況幹別的事情呢?

"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現代的人一提起古代社會,有兩個朝代是他們最嚮往的。一個是周朝,一個就是宋朝了。為何許多人對這兩個朝代念念不忘?

周朝是最講究禮儀的朝代。孔子曾論述過射箭比賽時的情形,孔子說:

在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和你爭上下對不起了——禮讓。然後開始比賽。比賽完了,無論誰輸誰贏,雙方都要對飲一杯酒,贏了比賽的人說:“承讓了!”

輸了的人說:“領教!”

都很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都保持人文的禮節,不傷和氣。

《論語·八佾第三》

連這樣的射箭比賽都顯得那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何況幹別的事情呢?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而宋朝呢?那可是文人的天堂。文人一旦當了官,各種待遇就上來了,可以狎妓,可以逛青樓;並且宋太祖祖訓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說錯了話也沒有什麼危險性,所以宋朝的文官都過著那種優哉悠哉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誰能不向往?

但歷史由周朝演變到春秋時期後,由於各諸侯之間的爭霸,周朝時期的許多典章制度逐漸被廢棄,於是孔子發出“禮崩樂壞”的感嘆。

"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現代的人一提起古代社會,有兩個朝代是他們最嚮往的。一個是周朝,一個就是宋朝了。為何許多人對這兩個朝代念念不忘?

周朝是最講究禮儀的朝代。孔子曾論述過射箭比賽時的情形,孔子說:

在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和你爭上下對不起了——禮讓。然後開始比賽。比賽完了,無論誰輸誰贏,雙方都要對飲一杯酒,贏了比賽的人說:“承讓了!”

輸了的人說:“領教!”

都很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都保持人文的禮節,不傷和氣。

《論語·八佾第三》

連這樣的射箭比賽都顯得那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何況幹別的事情呢?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而宋朝呢?那可是文人的天堂。文人一旦當了官,各種待遇就上來了,可以狎妓,可以逛青樓;並且宋太祖祖訓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說錯了話也沒有什麼危險性,所以宋朝的文官都過著那種優哉悠哉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誰能不向往?

但歷史由周朝演變到春秋時期後,由於各諸侯之間的爭霸,周朝時期的許多典章制度逐漸被廢棄,於是孔子發出“禮崩樂壞”的感嘆。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的哥哥齊襄公,就是破壞周禮的一個典型代表。

齊襄公,姜姓,呂氏,名諸兒,是齊僖公的長子。齊僖公在位時,將諸兒立為太子。公元前698年十二月,齊僖公去世,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過去君王的繼承都是採用的“嫡長子制”,齊襄公是長子,繼位父王的君位那是無可挑剔的。但他繼位以後所做的許多事情,就被大家都詬病了。

他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名字叫文姜。當他還在當太子時,便和這個文姜私通亂倫。

他的親叔叔夷仲年也是齊僖公手下的一個重要謀臣,曾經多次出使魯國,後來促成了齊魯之間的政治聯姻。於是文姜就嫁到魯國,當了魯國的王后。

這個文姜妹妹一嫁走,諸兒太子好像掉了魂一樣。對夷仲年內心裡充滿了怨憎。

殫精竭慮為國操勞的夷仲年死的很早,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叫公孫無知,他得到大爺齊僖公的用心呵護,得到的待遇和太子差不多,所有的吃穿和太子都相同。

諸兒太子對此很不滿。心中常常唸叨:“當爹的奪去了我的女友,兒子又來搶奪我的父愛。你等著有朝一日的,哼!”

所以齊襄公剛剛即位,就對公孫無知下手了,剝奪了他以前所享有的一切特權。這一下把公孫無知氣個倒仰。

"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現代的人一提起古代社會,有兩個朝代是他們最嚮往的。一個是周朝,一個就是宋朝了。為何許多人對這兩個朝代念念不忘?

周朝是最講究禮儀的朝代。孔子曾論述過射箭比賽時的情形,孔子說:

在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和你爭上下對不起了——禮讓。然後開始比賽。比賽完了,無論誰輸誰贏,雙方都要對飲一杯酒,贏了比賽的人說:“承讓了!”

輸了的人說:“領教!”

都很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都保持人文的禮節,不傷和氣。

《論語·八佾第三》

連這樣的射箭比賽都顯得那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何況幹別的事情呢?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而宋朝呢?那可是文人的天堂。文人一旦當了官,各種待遇就上來了,可以狎妓,可以逛青樓;並且宋太祖祖訓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說錯了話也沒有什麼危險性,所以宋朝的文官都過著那種優哉悠哉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誰能不向往?

但歷史由周朝演變到春秋時期後,由於各諸侯之間的爭霸,周朝時期的許多典章制度逐漸被廢棄,於是孔子發出“禮崩樂壞”的感嘆。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的哥哥齊襄公,就是破壞周禮的一個典型代表。

齊襄公,姜姓,呂氏,名諸兒,是齊僖公的長子。齊僖公在位時,將諸兒立為太子。公元前698年十二月,齊僖公去世,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過去君王的繼承都是採用的“嫡長子制”,齊襄公是長子,繼位父王的君位那是無可挑剔的。但他繼位以後所做的許多事情,就被大家都詬病了。

他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名字叫文姜。當他還在當太子時,便和這個文姜私通亂倫。

他的親叔叔夷仲年也是齊僖公手下的一個重要謀臣,曾經多次出使魯國,後來促成了齊魯之間的政治聯姻。於是文姜就嫁到魯國,當了魯國的王后。

這個文姜妹妹一嫁走,諸兒太子好像掉了魂一樣。對夷仲年內心裡充滿了怨憎。

殫精竭慮為國操勞的夷仲年死的很早,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叫公孫無知,他得到大爺齊僖公的用心呵護,得到的待遇和太子差不多,所有的吃穿和太子都相同。

諸兒太子對此很不滿。心中常常唸叨:“當爹的奪去了我的女友,兒子又來搶奪我的父愛。你等著有朝一日的,哼!”

所以齊襄公剛剛即位,就對公孫無知下手了,剝奪了他以前所享有的一切特權。這一下把公孫無知氣個倒仰。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公元前694年正月,魯桓公攜帶著夫人,雙雙來到齊國,與齊襄公在濼地會見。

自文姜嫁給魯桓公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了。這次的不期而遇,齊襄公不禁又驚又喜,於是兩個人舊情復燃,重溫舊夢。

但此事很快就被魯桓公知道了,他責怪自己的妻子不守婦道。

倆人還沒有在愛河中享受夠呢,姦情卻暴露了。齊襄公真是又羞又氣,索性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

他設宴招待魯桓公,待將魯桓公灌醉後,派公子彭生暗中下手,勒死了魯桓公。

自己的國王在齊國遇害,魯國人當然不幹了,他們找上門來:“我們國君畏懼您的威嚴,不敢苟安,來到貴國重修舊好,禮儀完成後卻沒有回國,我國不知道該歸罪於誰。齊王不遵守信譽,此事在諸侯中造成了惡劣影響,我們請求齊王主持公正,好清除這種負面影響。”

在魯國的逼迫下,齊襄公沒辦法,只好殺死公子彭生,來向魯國謝罪。

以上是魯國國君在齊國遭遇到的情殺。

"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現代的人一提起古代社會,有兩個朝代是他們最嚮往的。一個是周朝,一個就是宋朝了。為何許多人對這兩個朝代念念不忘?

周朝是最講究禮儀的朝代。孔子曾論述過射箭比賽時的情形,孔子說:

在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和你爭上下對不起了——禮讓。然後開始比賽。比賽完了,無論誰輸誰贏,雙方都要對飲一杯酒,贏了比賽的人說:“承讓了!”

輸了的人說:“領教!”

都很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都保持人文的禮節,不傷和氣。

《論語·八佾第三》

連這樣的射箭比賽都顯得那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何況幹別的事情呢?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而宋朝呢?那可是文人的天堂。文人一旦當了官,各種待遇就上來了,可以狎妓,可以逛青樓;並且宋太祖祖訓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說錯了話也沒有什麼危險性,所以宋朝的文官都過著那種優哉悠哉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誰能不向往?

但歷史由周朝演變到春秋時期後,由於各諸侯之間的爭霸,周朝時期的許多典章制度逐漸被廢棄,於是孔子發出“禮崩樂壞”的感嘆。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的哥哥齊襄公,就是破壞周禮的一個典型代表。

齊襄公,姜姓,呂氏,名諸兒,是齊僖公的長子。齊僖公在位時,將諸兒立為太子。公元前698年十二月,齊僖公去世,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過去君王的繼承都是採用的“嫡長子制”,齊襄公是長子,繼位父王的君位那是無可挑剔的。但他繼位以後所做的許多事情,就被大家都詬病了。

他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名字叫文姜。當他還在當太子時,便和這個文姜私通亂倫。

他的親叔叔夷仲年也是齊僖公手下的一個重要謀臣,曾經多次出使魯國,後來促成了齊魯之間的政治聯姻。於是文姜就嫁到魯國,當了魯國的王后。

這個文姜妹妹一嫁走,諸兒太子好像掉了魂一樣。對夷仲年內心裡充滿了怨憎。

殫精竭慮為國操勞的夷仲年死的很早,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叫公孫無知,他得到大爺齊僖公的用心呵護,得到的待遇和太子差不多,所有的吃穿和太子都相同。

諸兒太子對此很不滿。心中常常唸叨:“當爹的奪去了我的女友,兒子又來搶奪我的父愛。你等著有朝一日的,哼!”

所以齊襄公剛剛即位,就對公孫無知下手了,剝奪了他以前所享有的一切特權。這一下把公孫無知氣個倒仰。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公元前694年正月,魯桓公攜帶著夫人,雙雙來到齊國,與齊襄公在濼地會見。

自文姜嫁給魯桓公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了。這次的不期而遇,齊襄公不禁又驚又喜,於是兩個人舊情復燃,重溫舊夢。

但此事很快就被魯桓公知道了,他責怪自己的妻子不守婦道。

倆人還沒有在愛河中享受夠呢,姦情卻暴露了。齊襄公真是又羞又氣,索性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

他設宴招待魯桓公,待將魯桓公灌醉後,派公子彭生暗中下手,勒死了魯桓公。

自己的國王在齊國遇害,魯國人當然不幹了,他們找上門來:“我們國君畏懼您的威嚴,不敢苟安,來到貴國重修舊好,禮儀完成後卻沒有回國,我國不知道該歸罪於誰。齊王不遵守信譽,此事在諸侯中造成了惡劣影響,我們請求齊王主持公正,好清除這種負面影響。”

在魯國的逼迫下,齊襄公沒辦法,只好殺死公子彭生,來向魯國謝罪。

以上是魯國國君在齊國遭遇到的情殺。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下面還有一個鄭國的國君,他雖然不是情殺,但因為仇殺,同樣命赴黃泉。

公元前694年七月,齊襄公召集左近的諸侯,要召開盟會,地點定在了衛國的首止。

大會通知了讓鄭國參加。國君鄭子亹年少時,曾和當年的諸兒發生過爭執,倆人因此而結怨。這次聽到齊襄公的召喚,大臣祭仲就勸鄭子亹不要參加這次盟會。

此時的鄭國由於內亂,已經變成一個弱國,由於畏懼齊國的勢力,鄭子亹只好硬著頭皮,帶領大臣高渠彌一同前往參加盟會。

鄭子亹和高渠彌來到首止後與齊襄公會面,在公開場合,他沒有因當年的事情進行道歉,想私下裡再冰釋前嫌。

不料還沒容他解釋呢,那邊早已埋伏了刀斧手,可伶鄭子亹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做了刀下之鬼,高渠彌也被五馬分屍。

"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現代的人一提起古代社會,有兩個朝代是他們最嚮往的。一個是周朝,一個就是宋朝了。為何許多人對這兩個朝代念念不忘?

周朝是最講究禮儀的朝代。孔子曾論述過射箭比賽時的情形,孔子說:

在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和你爭上下對不起了——禮讓。然後開始比賽。比賽完了,無論誰輸誰贏,雙方都要對飲一杯酒,贏了比賽的人說:“承讓了!”

輸了的人說:“領教!”

都很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都保持人文的禮節,不傷和氣。

《論語·八佾第三》

連這樣的射箭比賽都顯得那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何況幹別的事情呢?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而宋朝呢?那可是文人的天堂。文人一旦當了官,各種待遇就上來了,可以狎妓,可以逛青樓;並且宋太祖祖訓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說錯了話也沒有什麼危險性,所以宋朝的文官都過著那種優哉悠哉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誰能不向往?

但歷史由周朝演變到春秋時期後,由於各諸侯之間的爭霸,周朝時期的許多典章制度逐漸被廢棄,於是孔子發出“禮崩樂壞”的感嘆。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的哥哥齊襄公,就是破壞周禮的一個典型代表。

齊襄公,姜姓,呂氏,名諸兒,是齊僖公的長子。齊僖公在位時,將諸兒立為太子。公元前698年十二月,齊僖公去世,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過去君王的繼承都是採用的“嫡長子制”,齊襄公是長子,繼位父王的君位那是無可挑剔的。但他繼位以後所做的許多事情,就被大家都詬病了。

他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名字叫文姜。當他還在當太子時,便和這個文姜私通亂倫。

他的親叔叔夷仲年也是齊僖公手下的一個重要謀臣,曾經多次出使魯國,後來促成了齊魯之間的政治聯姻。於是文姜就嫁到魯國,當了魯國的王后。

這個文姜妹妹一嫁走,諸兒太子好像掉了魂一樣。對夷仲年內心裡充滿了怨憎。

殫精竭慮為國操勞的夷仲年死的很早,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叫公孫無知,他得到大爺齊僖公的用心呵護,得到的待遇和太子差不多,所有的吃穿和太子都相同。

諸兒太子對此很不滿。心中常常唸叨:“當爹的奪去了我的女友,兒子又來搶奪我的父愛。你等著有朝一日的,哼!”

所以齊襄公剛剛即位,就對公孫無知下手了,剝奪了他以前所享有的一切特權。這一下把公孫無知氣個倒仰。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公元前694年正月,魯桓公攜帶著夫人,雙雙來到齊國,與齊襄公在濼地會見。

自文姜嫁給魯桓公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了。這次的不期而遇,齊襄公不禁又驚又喜,於是兩個人舊情復燃,重溫舊夢。

但此事很快就被魯桓公知道了,他責怪自己的妻子不守婦道。

倆人還沒有在愛河中享受夠呢,姦情卻暴露了。齊襄公真是又羞又氣,索性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

他設宴招待魯桓公,待將魯桓公灌醉後,派公子彭生暗中下手,勒死了魯桓公。

自己的國王在齊國遇害,魯國人當然不幹了,他們找上門來:“我們國君畏懼您的威嚴,不敢苟安,來到貴國重修舊好,禮儀完成後卻沒有回國,我國不知道該歸罪於誰。齊王不遵守信譽,此事在諸侯中造成了惡劣影響,我們請求齊王主持公正,好清除這種負面影響。”

在魯國的逼迫下,齊襄公沒辦法,只好殺死公子彭生,來向魯國謝罪。

以上是魯國國君在齊國遭遇到的情殺。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下面還有一個鄭國的國君,他雖然不是情殺,但因為仇殺,同樣命赴黃泉。

公元前694年七月,齊襄公召集左近的諸侯,要召開盟會,地點定在了衛國的首止。

大會通知了讓鄭國參加。國君鄭子亹年少時,曾和當年的諸兒發生過爭執,倆人因此而結怨。這次聽到齊襄公的召喚,大臣祭仲就勸鄭子亹不要參加這次盟會。

此時的鄭國由於內亂,已經變成一個弱國,由於畏懼齊國的勢力,鄭子亹只好硬著頭皮,帶領大臣高渠彌一同前往參加盟會。

鄭子亹和高渠彌來到首止後與齊襄公會面,在公開場合,他沒有因當年的事情進行道歉,想私下裡再冰釋前嫌。

不料還沒容他解釋呢,那邊早已埋伏了刀斧手,可伶鄭子亹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做了刀下之鬼,高渠彌也被五馬分屍。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齊襄公不顧一個國家的基本誠信,在會盟期間連殺兩位國王,引起諸侯們的同仇敵愾。同時,齊國的信譽這回是徹底掉到了地面。

對外是這樣的情況,就是對自己的大臣,齊襄公也經常做一些沒有信譽和良知的事情。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下令,派遣大臣連稱、管至父到葵丘駐守。約定的時間為一年,到來年的七月份瓜熟時節派人去替換。

那時的戍邊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作為貴族的連稱和管至父,本來想著到邊境去熬過這一年,就能順利的回到京都享福,結果沒有想到任期滿了以後,國王卻始終沒有召回的命令。

後來兩人主動請求回到都城去,結果遭到國王的斷然拒絕。這一下讓兩人耿耿於懷,就連親戚貴族們也對齊襄公多有怨言。

他們二人於是聯合遭到國王冷遇的公孫無知,準備發動叛亂。

"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現代的人一提起古代社會,有兩個朝代是他們最嚮往的。一個是周朝,一個就是宋朝了。為何許多人對這兩個朝代念念不忘?

周朝是最講究禮儀的朝代。孔子曾論述過射箭比賽時的情形,孔子說:

在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和你爭上下對不起了——禮讓。然後開始比賽。比賽完了,無論誰輸誰贏,雙方都要對飲一杯酒,贏了比賽的人說:“承讓了!”

輸了的人說:“領教!”

都很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都保持人文的禮節,不傷和氣。

《論語·八佾第三》

連這樣的射箭比賽都顯得那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何況幹別的事情呢?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而宋朝呢?那可是文人的天堂。文人一旦當了官,各種待遇就上來了,可以狎妓,可以逛青樓;並且宋太祖祖訓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說錯了話也沒有什麼危險性,所以宋朝的文官都過著那種優哉悠哉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誰能不向往?

但歷史由周朝演變到春秋時期後,由於各諸侯之間的爭霸,周朝時期的許多典章制度逐漸被廢棄,於是孔子發出“禮崩樂壞”的感嘆。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的哥哥齊襄公,就是破壞周禮的一個典型代表。

齊襄公,姜姓,呂氏,名諸兒,是齊僖公的長子。齊僖公在位時,將諸兒立為太子。公元前698年十二月,齊僖公去世,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過去君王的繼承都是採用的“嫡長子制”,齊襄公是長子,繼位父王的君位那是無可挑剔的。但他繼位以後所做的許多事情,就被大家都詬病了。

他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名字叫文姜。當他還在當太子時,便和這個文姜私通亂倫。

他的親叔叔夷仲年也是齊僖公手下的一個重要謀臣,曾經多次出使魯國,後來促成了齊魯之間的政治聯姻。於是文姜就嫁到魯國,當了魯國的王后。

這個文姜妹妹一嫁走,諸兒太子好像掉了魂一樣。對夷仲年內心裡充滿了怨憎。

殫精竭慮為國操勞的夷仲年死的很早,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叫公孫無知,他得到大爺齊僖公的用心呵護,得到的待遇和太子差不多,所有的吃穿和太子都相同。

諸兒太子對此很不滿。心中常常唸叨:“當爹的奪去了我的女友,兒子又來搶奪我的父愛。你等著有朝一日的,哼!”

所以齊襄公剛剛即位,就對公孫無知下手了,剝奪了他以前所享有的一切特權。這一下把公孫無知氣個倒仰。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公元前694年正月,魯桓公攜帶著夫人,雙雙來到齊國,與齊襄公在濼地會見。

自文姜嫁給魯桓公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了。這次的不期而遇,齊襄公不禁又驚又喜,於是兩個人舊情復燃,重溫舊夢。

但此事很快就被魯桓公知道了,他責怪自己的妻子不守婦道。

倆人還沒有在愛河中享受夠呢,姦情卻暴露了。齊襄公真是又羞又氣,索性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

他設宴招待魯桓公,待將魯桓公灌醉後,派公子彭生暗中下手,勒死了魯桓公。

自己的國王在齊國遇害,魯國人當然不幹了,他們找上門來:“我們國君畏懼您的威嚴,不敢苟安,來到貴國重修舊好,禮儀完成後卻沒有回國,我國不知道該歸罪於誰。齊王不遵守信譽,此事在諸侯中造成了惡劣影響,我們請求齊王主持公正,好清除這種負面影響。”

在魯國的逼迫下,齊襄公沒辦法,只好殺死公子彭生,來向魯國謝罪。

以上是魯國國君在齊國遭遇到的情殺。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下面還有一個鄭國的國君,他雖然不是情殺,但因為仇殺,同樣命赴黃泉。

公元前694年七月,齊襄公召集左近的諸侯,要召開盟會,地點定在了衛國的首止。

大會通知了讓鄭國參加。國君鄭子亹年少時,曾和當年的諸兒發生過爭執,倆人因此而結怨。這次聽到齊襄公的召喚,大臣祭仲就勸鄭子亹不要參加這次盟會。

此時的鄭國由於內亂,已經變成一個弱國,由於畏懼齊國的勢力,鄭子亹只好硬著頭皮,帶領大臣高渠彌一同前往參加盟會。

鄭子亹和高渠彌來到首止後與齊襄公會面,在公開場合,他沒有因當年的事情進行道歉,想私下裡再冰釋前嫌。

不料還沒容他解釋呢,那邊早已埋伏了刀斧手,可伶鄭子亹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做了刀下之鬼,高渠彌也被五馬分屍。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齊襄公不顧一個國家的基本誠信,在會盟期間連殺兩位國王,引起諸侯們的同仇敵愾。同時,齊國的信譽這回是徹底掉到了地面。

對外是這樣的情況,就是對自己的大臣,齊襄公也經常做一些沒有信譽和良知的事情。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下令,派遣大臣連稱、管至父到葵丘駐守。約定的時間為一年,到來年的七月份瓜熟時節派人去替換。

那時的戍邊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作為貴族的連稱和管至父,本來想著到邊境去熬過這一年,就能順利的回到京都享福,結果沒有想到任期滿了以後,國王卻始終沒有召回的命令。

後來兩人主動請求回到都城去,結果遭到國王的斷然拒絕。這一下讓兩人耿耿於懷,就連親戚貴族們也對齊襄公多有怨言。

他們二人於是聯合遭到國王冷遇的公孫無知,準備發動叛亂。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連稱有個妹妹,嫁給了齊襄公。可是她在後宮之中沒有地位,始終得不到君王的寵愛,心中充滿了怨恨。

連稱到宮中去拜見了夫人,和她密謀弒君之事。同時許諾,如果作亂成功,他們將擁立公孫無知為國君,屆時就立其妹妹為國君夫人。

連稱的妹妹有了這個天大的誘惑,非常的主動,將宮中的一舉一動都通風報信告訴了連稱。

齊襄公出行遊玩,在貝丘打獵,看到一頭大野豬,隨從說:“這是公子彭生!”

齊襄公發怒說:“公子彭生敢來見我!”

於是用箭射它。豈知那野豬像人一樣站起身啼叫。齊襄公害怕,從車上摔下來,摔傷了腳。

公孫無知和連稱、管至父等人,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便率領徒眾闖進了王宮,將齊襄公殺害。

"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現代的人一提起古代社會,有兩個朝代是他們最嚮往的。一個是周朝,一個就是宋朝了。為何許多人對這兩個朝代念念不忘?

周朝是最講究禮儀的朝代。孔子曾論述過射箭比賽時的情形,孔子說:

在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和你爭上下對不起了——禮讓。然後開始比賽。比賽完了,無論誰輸誰贏,雙方都要對飲一杯酒,贏了比賽的人說:“承讓了!”

輸了的人說:“領教!”

都很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都保持人文的禮節,不傷和氣。

《論語·八佾第三》

連這樣的射箭比賽都顯得那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何況幹別的事情呢?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而宋朝呢?那可是文人的天堂。文人一旦當了官,各種待遇就上來了,可以狎妓,可以逛青樓;並且宋太祖祖訓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說錯了話也沒有什麼危險性,所以宋朝的文官都過著那種優哉悠哉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誰能不向往?

但歷史由周朝演變到春秋時期後,由於各諸侯之間的爭霸,周朝時期的許多典章制度逐漸被廢棄,於是孔子發出“禮崩樂壞”的感嘆。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他的哥哥齊襄公,就是破壞周禮的一個典型代表。

齊襄公,姜姓,呂氏,名諸兒,是齊僖公的長子。齊僖公在位時,將諸兒立為太子。公元前698年十二月,齊僖公去世,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過去君王的繼承都是採用的“嫡長子制”,齊襄公是長子,繼位父王的君位那是無可挑剔的。但他繼位以後所做的許多事情,就被大家都詬病了。

他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名字叫文姜。當他還在當太子時,便和這個文姜私通亂倫。

他的親叔叔夷仲年也是齊僖公手下的一個重要謀臣,曾經多次出使魯國,後來促成了齊魯之間的政治聯姻。於是文姜就嫁到魯國,當了魯國的王后。

這個文姜妹妹一嫁走,諸兒太子好像掉了魂一樣。對夷仲年內心裡充滿了怨憎。

殫精竭慮為國操勞的夷仲年死的很早,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叫公孫無知,他得到大爺齊僖公的用心呵護,得到的待遇和太子差不多,所有的吃穿和太子都相同。

諸兒太子對此很不滿。心中常常唸叨:“當爹的奪去了我的女友,兒子又來搶奪我的父愛。你等著有朝一日的,哼!”

所以齊襄公剛剛即位,就對公孫無知下手了,剝奪了他以前所享有的一切特權。這一下把公孫無知氣個倒仰。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公元前694年正月,魯桓公攜帶著夫人,雙雙來到齊國,與齊襄公在濼地會見。

自文姜嫁給魯桓公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了。這次的不期而遇,齊襄公不禁又驚又喜,於是兩個人舊情復燃,重溫舊夢。

但此事很快就被魯桓公知道了,他責怪自己的妻子不守婦道。

倆人還沒有在愛河中享受夠呢,姦情卻暴露了。齊襄公真是又羞又氣,索性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

他設宴招待魯桓公,待將魯桓公灌醉後,派公子彭生暗中下手,勒死了魯桓公。

自己的國王在齊國遇害,魯國人當然不幹了,他們找上門來:“我們國君畏懼您的威嚴,不敢苟安,來到貴國重修舊好,禮儀完成後卻沒有回國,我國不知道該歸罪於誰。齊王不遵守信譽,此事在諸侯中造成了惡劣影響,我們請求齊王主持公正,好清除這種負面影響。”

在魯國的逼迫下,齊襄公沒辦法,只好殺死公子彭生,來向魯國謝罪。

以上是魯國國君在齊國遭遇到的情殺。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下面還有一個鄭國的國君,他雖然不是情殺,但因為仇殺,同樣命赴黃泉。

公元前694年七月,齊襄公召集左近的諸侯,要召開盟會,地點定在了衛國的首止。

大會通知了讓鄭國參加。國君鄭子亹年少時,曾和當年的諸兒發生過爭執,倆人因此而結怨。這次聽到齊襄公的召喚,大臣祭仲就勸鄭子亹不要參加這次盟會。

此時的鄭國由於內亂,已經變成一個弱國,由於畏懼齊國的勢力,鄭子亹只好硬著頭皮,帶領大臣高渠彌一同前往參加盟會。

鄭子亹和高渠彌來到首止後與齊襄公會面,在公開場合,他沒有因當年的事情進行道歉,想私下裡再冰釋前嫌。

不料還沒容他解釋呢,那邊早已埋伏了刀斧手,可伶鄭子亹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做了刀下之鬼,高渠彌也被五馬分屍。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齊襄公不顧一個國家的基本誠信,在會盟期間連殺兩位國王,引起諸侯們的同仇敵愾。同時,齊國的信譽這回是徹底掉到了地面。

對外是這樣的情況,就是對自己的大臣,齊襄公也經常做一些沒有信譽和良知的事情。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下令,派遣大臣連稱、管至父到葵丘駐守。約定的時間為一年,到來年的七月份瓜熟時節派人去替換。

那時的戍邊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作為貴族的連稱和管至父,本來想著到邊境去熬過這一年,就能順利的回到京都享福,結果沒有想到任期滿了以後,國王卻始終沒有召回的命令。

後來兩人主動請求回到都城去,結果遭到國王的斷然拒絕。這一下讓兩人耿耿於懷,就連親戚貴族們也對齊襄公多有怨言。

他們二人於是聯合遭到國王冷遇的公孫無知,準備發動叛亂。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連稱有個妹妹,嫁給了齊襄公。可是她在後宮之中沒有地位,始終得不到君王的寵愛,心中充滿了怨恨。

連稱到宮中去拜見了夫人,和她密謀弒君之事。同時許諾,如果作亂成功,他們將擁立公孫無知為國君,屆時就立其妹妹為國君夫人。

連稱的妹妹有了這個天大的誘惑,非常的主動,將宮中的一舉一動都通風報信告訴了連稱。

齊襄公出行遊玩,在貝丘打獵,看到一頭大野豬,隨從說:“這是公子彭生!”

齊襄公發怒說:“公子彭生敢來見我!”

於是用箭射它。豈知那野豬像人一樣站起身啼叫。齊襄公害怕,從車上摔下來,摔傷了腳。

公孫無知和連稱、管至父等人,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便率領徒眾闖進了王宮,將齊襄公殺害。

齊襄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不作死不會死

政變成功後,公孫無知如願以償,自立為國君,史稱齊前廢公。

當然,以暴制暴的公孫無知等也沒有好下場。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又被大臣雍廩殺死。

公孫無知死後,齊襄公的幼弟,公子小白返回齊國,繼承王位,是為齊桓公。

至此,齊國才終於找到了一位明主。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

經過30年的努力,到公元前679年鄄地會盟,齊桓公被諸侯國共推為盟主,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俗話說,人不做不會死。正是齊襄公的自絕生路,才成全了齊桓公。否則,齊桓公哪有運氣來問鼎國王這個寶座呢?哪有機會來成就自己的霸業呢?

參考資料:

《左傳》春秋·左丘明

《史記》漢·司馬遷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