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自治州非遺保護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漆器 舞蹈 文化 小或草 2017-05-17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像涼山這樣的文化景觀在國內其他地區十分少見。”這是來涼山的普通遊客和學界翹楚的幾乎一致感慨。

涼山彝族自治州非遺保護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彝族火把節

涼山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傳統民間民俗文化、傳統音樂和舞蹈、傳統手工技藝、傳統民間文學等涼山如此豐富的文化多元現象,是今天涼山各民族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蘊。他們是千百年前祖先留給我們的幸運禮物,也是民族文化經過歷史風雨的淘洗後留下來的薪火,包含著各民族的價值觀念,審美追求和情感記憶。同時,它也是現代民族國家共同體的構成基礎和重要標識。

  • 涵養非遺水土,確保文脈傳承

自2006年開展非遺工作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的直接領導和協作下,通過十年有效的保護工作,無論是普查工作,還是項目申報及傳承人保護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截止目前,我州共申報的非遺項目名錄國家級18項、省級105項、州級214項和縣級1209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傳承人3名、省級傳承人110名、州級傳承人207名等,同時,積極推動生產性保護基地和非遺傳習基地建設。

現有國家級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1個——彝族漆器髹飾技藝生產性示範基地;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3個,分別是:彝族服飾生產性示範基地(賈佳彝族傳統服飾生產有限公司)、四川省彝族服飾(會東奧索布迪服飾生產性示範基地)和四川省彝族漆器技藝生產性示範基地(喜德縣犇馳漆器有限公司);省級非遺傳習基地2個,分別是:四川省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傳習基地(州民族民政工藝廠)和四川省彝族克智傳習基地(美姑縣文化館)。

涼山彝族自治州非遺保護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彝族服飾

同時,我州的《涼山州畢摩文獻》還成功入選了《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目前,國家檔案局正在積極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申報“彝族畢摩文獻”為《世界記憶遺產》,力爭使之成為世界級遺產。

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重點項目3個(2014年,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總體規劃》,這是我國第一部國家層面上的文化產業專項區域規劃。四川是國家藏羌彝文化走廊中唯一包含藏、羌、彝三個民族區的省,而我州又被確定為全省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核心區域之一)。

入選國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3個重點項目(賈佳彝族傳統服飾生產有限公司;會理綠陶文化開發有限公司;德昌縣沙壩傈僳風情旅遊開發專業合作社)。是全省21個地市/州里,非遺保護工作走在前列的市州,也是名錄最多的市州。

如今,“彝族火把節”、“彝歷年”、“彝族服飾”、“瀘沽湖摩梭人轉山轉海節”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文化品牌,成為撬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而更多或耀眼或樸素的珍貴非物質文化偏安一隅,少為人知。

在工業化、信息化時代,當摧毀了傳統文化固有的模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非物質文化處境瀕危時,這樣的有效搶救和保護工作就顯得舉足輕重。


作者:拉克子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