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留下了多個民族的文化印記。

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赤峰博物館,瞭解紅山文化等史前文化發掘保護情況和契丹遼文化、蒙元文化等歷史沿革。

在博物館二層,習近平總書記觀看了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說唱展示。今年86歲高齡的金巴扎木蘇是《格薩(斯)爾》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老人陶醉在表演中,用這種古老的方式讚頌著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

"

——習近平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留下了多個民族的文化印記。

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赤峰博物館,瞭解紅山文化等史前文化發掘保護情況和契丹遼文化、蒙元文化等歷史沿革。

在博物館二層,習近平總書記觀看了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說唱展示。今年86歲高齡的金巴扎木蘇是《格薩(斯)爾》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老人陶醉在表演中,用這種古老的方式讚頌著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

加大投入、培育傳承……他們這樣保護非遺

民族史詩《格斯爾》說唱展示。新華社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多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華文明植根於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格薩(斯)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不斷鞏固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讓金巴扎木蘇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傳承人,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好接班人,把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一代傳下去。”

《格薩(斯)爾》與《瑪納斯》《江格爾》都是著名的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由我國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創造,藏族稱為《格薩爾》,蒙古族稱為《格斯爾》,統稱《格薩(斯)爾》。它以韻散文兼行的方式講述了格薩(斯)爾王降伏妖魔、抑強扶弱,各民族和諧相處、建設美好家園的故事。2009年,《格薩(斯)爾》史詩傳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談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時,就提到了《格薩(斯)爾》《瑪納斯》《江格爾》三大史詩。在2018年3月20日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及三大史詩,稱其為“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

巴林右旗為《格斯爾》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格斯爾文化之鄉”。巴林右旗《格斯爾》具有數百年的傳統,歷史上形成了聚合史詩演述、神話傳說、祭祀民俗、歌謠、那達慕、群眾文化、生態保護為一體的《格斯爾》活態文化系統。這裡擁有全國唯一一座“格斯爾廟”“格斯爾敖包”,另有“格斯爾栓馬樁”“阿斯罕山豁口”“格斯爾阿貴(山洞)”等100餘處《格斯爾》傳說風物遺址,至今保存著手抄本《格斯爾傳》,民間一直保留著格斯爾祭祀活動。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格斯爾》史詩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巴林右旗委、旗政府通過強化規劃指導、加大資金投入、提供政策優惠、注重傳承保護等方式,深入探究適合巴林右旗的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依託《格斯爾》這一寶貴非遺文化資源,巴林右旗於2010年成立了格斯爾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專項負責格斯爾文化建設工作。全旗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餘萬元,先後建成了格斯爾射箭館、馬具展廳、文化展廳、說唱廳、賽馬場、幼兒園、駕校、傳統弓製作廠,擴建了格斯爾廟,新建格斯爾傳習所1處。目前,格斯爾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工作正在推進。

巴林右旗共蒐集了1300多小時的《格斯爾》口傳資料,出版了200餘部格斯爾文化資料、55種祭文、10餘部學術著作,發行了百集電視說唱藝術片《格斯爾故事》——該片是我國近40年來蒐集整理《格斯爾》史詩工作中產生的第一部電視藝術科學資料片。巴林右旗還舉辦了“格斯爾文化高層論壇”“格斯爾與口傳史詩國際研討會”等大型學術研討交流活動以及首屆“格斯爾杯”傳統弓射箭全國邀請賽。

巴林右旗積極培育格斯爾傳承人。截至目前,全旗開展培訓活動21次。通過努力,巴林格斯爾於2014年被確定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巴林格斯爾傳承人金巴扎木蘇於2018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為“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另外,巴林右旗的敖乾巴特爾、烏蘭巴特爾、敖特根花、尼瑪敖斯爾、色拉西、敖特根巴雅爾、朝魯蒙等《格斯爾》史詩演述藝人,被全國《格斯(薩)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第一批“格斯爾奇”稱號。

文/阿拉木斯

延伸

總書記的“非遺體驗”

“我國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全校學生的回信中這樣寫道。

觀看《格薩(斯)爾》說唱展示、給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參觀赫哲族民俗展……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多種方式強調弘揚我國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多次在全國各地考察非遺項目。

"

——習近平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留下了多個民族的文化印記。

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赤峰博物館,瞭解紅山文化等史前文化發掘保護情況和契丹遼文化、蒙元文化等歷史沿革。

在博物館二層,習近平總書記觀看了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說唱展示。今年86歲高齡的金巴扎木蘇是《格薩(斯)爾》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老人陶醉在表演中,用這種古老的方式讚頌著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

加大投入、培育傳承……他們這樣保護非遺

民族史詩《格斯爾》說唱展示。新華社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多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華文明植根於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格薩(斯)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不斷鞏固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讓金巴扎木蘇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傳承人,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好接班人,把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一代傳下去。”

《格薩(斯)爾》與《瑪納斯》《江格爾》都是著名的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由我國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共同創造,藏族稱為《格薩爾》,蒙古族稱為《格斯爾》,統稱《格薩(斯)爾》。它以韻散文兼行的方式講述了格薩(斯)爾王降伏妖魔、抑強扶弱,各民族和諧相處、建設美好家園的故事。2009年,《格薩(斯)爾》史詩傳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談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時,就提到了《格薩(斯)爾》《瑪納斯》《江格爾》三大史詩。在2018年3月20日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及三大史詩,稱其為“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

巴林右旗為《格斯爾》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格斯爾文化之鄉”。巴林右旗《格斯爾》具有數百年的傳統,歷史上形成了聚合史詩演述、神話傳說、祭祀民俗、歌謠、那達慕、群眾文化、生態保護為一體的《格斯爾》活態文化系統。這裡擁有全國唯一一座“格斯爾廟”“格斯爾敖包”,另有“格斯爾栓馬樁”“阿斯罕山豁口”“格斯爾阿貴(山洞)”等100餘處《格斯爾》傳說風物遺址,至今保存著手抄本《格斯爾傳》,民間一直保留著格斯爾祭祀活動。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格斯爾》史詩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巴林右旗委、旗政府通過強化規劃指導、加大資金投入、提供政策優惠、注重傳承保護等方式,深入探究適合巴林右旗的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依託《格斯爾》這一寶貴非遺文化資源,巴林右旗於2010年成立了格斯爾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專項負責格斯爾文化建設工作。全旗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餘萬元,先後建成了格斯爾射箭館、馬具展廳、文化展廳、說唱廳、賽馬場、幼兒園、駕校、傳統弓製作廠,擴建了格斯爾廟,新建格斯爾傳習所1處。目前,格斯爾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工作正在推進。

巴林右旗共蒐集了1300多小時的《格斯爾》口傳資料,出版了200餘部格斯爾文化資料、55種祭文、10餘部學術著作,發行了百集電視說唱藝術片《格斯爾故事》——該片是我國近40年來蒐集整理《格斯爾》史詩工作中產生的第一部電視藝術科學資料片。巴林右旗還舉辦了“格斯爾文化高層論壇”“格斯爾與口傳史詩國際研討會”等大型學術研討交流活動以及首屆“格斯爾杯”傳統弓射箭全國邀請賽。

巴林右旗積極培育格斯爾傳承人。截至目前,全旗開展培訓活動21次。通過努力,巴林格斯爾於2014年被確定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巴林格斯爾傳承人金巴扎木蘇於2018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為“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另外,巴林右旗的敖乾巴特爾、烏蘭巴特爾、敖特根花、尼瑪敖斯爾、色拉西、敖特根巴雅爾、朝魯蒙等《格斯爾》史詩演述藝人,被全國《格斯(薩)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第一批“格斯爾奇”稱號。

文/阿拉木斯

延伸

總書記的“非遺體驗”

“我國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全校學生的回信中這樣寫道。

觀看《格薩(斯)爾》說唱展示、給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參觀赫哲族民俗展……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多種方式強調弘揚我國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多次在全國各地考察非遺項目。

加大投入、培育傳承……他們這樣保護非遺

赫哲族老藝人尤秀雲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文化活動中心展示魚皮衣製作過程。新華社發

“伊瑪堪說唱很有韻味”

2016年5月24日,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他參觀了赫哲族民俗展,觀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赫哲族伊瑪堪的說唱教學。習近平總書記讚揚赫哲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特別是漁獵技能高超、圖案藝術精美、伊瑪堪說唱很有韻味。

伊瑪堪說唱是赫哲族特有的一種口耳相授、世代傳承的古老民間口頭說唱藝術,也是赫哲族傳統漁獵文化的結晶。

“這些工藝師現在做的事情就跟繡花一樣”

2017年9月3日,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參觀了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廈門漆線雕、惠安石雕等傳承了數百年的閩南傳統工藝得到了兩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觀看惠和影雕工藝展覽時,習近平主席說:這些工藝師現在做的事情就跟繡花一樣,但她們繡花是在石頭上而不是在絲綢上。

漆線雕工藝在廈門流傳300餘年,蔡氏漆線雕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命名為“廈門漆線雕”。惠安石雕歷史悠久,素有“中華一絕”“巧奪天工”之美稱,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也要捧捧場”

2017年12月12日,在江蘇徐州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州馬莊村巾幗手工加工點——王秀英工作室,欣賞了村民製作的各式香包。村民王秀英告訴習近平總書記,自己的中藥香包很好賣,每年淨收入20多萬元。習近平總書記手拿香包,誇她手藝好,並自己花錢買下一個,笑著說“我也要捧捧場”。

王秀英既是製作中藥香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全國婦女手工編織協會會員。已是高齡的她戴上老花鏡,坐在堆滿布料的房間裡,精神矍鑠地和徒弟們一起穿針引線。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這個巾幗手工加工點,看望我們這些製作特色中藥香包的姐妹們,誇我們製作的香包很精緻,還捧場買了一隻,真是太和藹親切了。”王秀英激動地說。

“我花錢買一雙!”

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成都市郫都區唐昌街道戰旗村。在唐昌布鞋展示臺前,非遺傳承人賴淑芳拿出了她代表村民們為習近平總書記準備的禮物 —— 一雙手工布鞋。習近平總書記笑著說:“我花錢買一雙!”

“他問多少錢一雙,我說160元,他就給我200元錢,我沒有零錢找,他說大過年的就當是紅包錢。”賴淑芳描述當時的情景時,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唐昌布鞋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分別於2015年和2016年被列為縣級、市級非遺項目。唐昌布鞋有著耐磨、吸汗、環保等優點,需經過打布殼、裁剪、制幫、烘烤定型等32道大工藝和100道小工藝,是用一針一線縫出來的“非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