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

彝族是一個多種崇拜的民族,歸納起來有祖靈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類。在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三觀,即三界觀(天界、地界、地下界)、萬物有靈觀、萬物雌雄觀。介於彝族根深蒂固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畢摩文化。在大涼山腹心地美姑,關於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及其神話傳說,仍在彝族民間廣為流傳。

"

彝族是一個多種崇拜的民族,歸納起來有祖靈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類。在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三觀,即三界觀(天界、地界、地下界)、萬物有靈觀、萬物雌雄觀。介於彝族根深蒂固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畢摩文化。在大涼山腹心地美姑,關於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及其神話傳說,仍在彝族民間廣為流傳。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的起源

據彝文文獻《勒俄特依》記載,蒼天降下靈神果籽落於下界,經過三年九世後,終於長成了杉樹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似樹非樹,不能成人類始祖。直到阿居阿叢時代,山神得知必請畢摩祛除白、花、黑三穢後舉行祭祀豬胛卜才能成為人祖,於是先後派遣豪豬、白兔、野雞和蜘蛛作為使者去上界敬請額比斯烏畢摩,經過多次請求後,額比畢摩才同意下界作畢,額比畢摩在屋後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做成神籤、法笠、法扇,送給額阿孜三祖孫帶著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經書來到了地界,為杉樹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穢後舉行了祭祀豬腫卜後,於是地界有了雪族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人類的始祖。

畢摩的變遷

為了世代紀念天界的額比祖孫的功績,至今彝族畢摩舉行招魂儀式時,還用三根頂端削成斜面的木籤代表額比祖孫的神位插在神座中。

"

彝族是一個多種崇拜的民族,歸納起來有祖靈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類。在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三觀,即三界觀(天界、地界、地下界)、萬物有靈觀、萬物雌雄觀。介於彝族根深蒂固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畢摩文化。在大涼山腹心地美姑,關於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及其神話傳說,仍在彝族民間廣為流傳。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的起源

據彝文文獻《勒俄特依》記載,蒼天降下靈神果籽落於下界,經過三年九世後,終於長成了杉樹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似樹非樹,不能成人類始祖。直到阿居阿叢時代,山神得知必請畢摩祛除白、花、黑三穢後舉行祭祀豬胛卜才能成為人祖,於是先後派遣豪豬、白兔、野雞和蜘蛛作為使者去上界敬請額比斯烏畢摩,經過多次請求後,額比畢摩才同意下界作畢,額比畢摩在屋後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做成神籤、法笠、法扇,送給額阿孜三祖孫帶著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經書來到了地界,為杉樹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穢後舉行了祭祀豬腫卜後,於是地界有了雪族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人類的始祖。

畢摩的變遷

為了世代紀念天界的額比祖孫的功績,至今彝族畢摩舉行招魂儀式時,還用三根頂端削成斜面的木籤代表額比祖孫的神位插在神座中。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從杉樹巨人下傳到阿牛舉日時代,人類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據《贊畢祖經》記載,先由石孜石德做畢摩,後傳石阿牛尼部落,牛尼傳石色,石色傳格俄,格俄傳莫米,莫米部落作畢十代後人類開始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據《勒俄特依》、《祭祀因由經》和《彝族譜牒》記載,彝族先民正式祭祀祖靈送靈儀式活動的時間大約在年前。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時,石爾俄特是彝族歷史上改革母系氏族制度的劃時代人物。從石爾俄特起,人類又提取畢摩作畢內容的精化,去偽存真,開始整理並大膽發明畢摩作畢儀式中的程序和內容及法具。至此,無論是在祭祖靈,還是驅鬼治病,祈福禳安都很靈驗。從《彝族譜牒》中推算出,從石爾俄特世至今有170多代,平均以每代25年計算,距今大紅4200多年。也就說,彝族宗教大約在4200多年前就基本形成。後來,石爾俄特傳給維勒丘布,丘布世傳代後傳給普夥世,普夥世傳代後傳阿堵魯普世,從阿堵魯普世傳代後傳到阿蘇拉則(大約在公元年南宋淳熙年間),阿蘇拉則是彝族宗教赫赫有名的一代畢摩宗師。阿蘇位則的功績是對原有的彝族文字經典進行整理、規範、和編造工作。

彝族畢摩概念

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為“唸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占卜等活動;其文化職能是整理、規範、傳授彝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倫理、歷史、天文、醫藥、農藥、工藝、禮俗、文字等典籍。畢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畢摩既掌管神權,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著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

"

彝族是一個多種崇拜的民族,歸納起來有祖靈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類。在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三觀,即三界觀(天界、地界、地下界)、萬物有靈觀、萬物雌雄觀。介於彝族根深蒂固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畢摩文化。在大涼山腹心地美姑,關於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及其神話傳說,仍在彝族民間廣為流傳。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的起源

據彝文文獻《勒俄特依》記載,蒼天降下靈神果籽落於下界,經過三年九世後,終於長成了杉樹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似樹非樹,不能成人類始祖。直到阿居阿叢時代,山神得知必請畢摩祛除白、花、黑三穢後舉行祭祀豬胛卜才能成為人祖,於是先後派遣豪豬、白兔、野雞和蜘蛛作為使者去上界敬請額比斯烏畢摩,經過多次請求後,額比畢摩才同意下界作畢,額比畢摩在屋後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做成神籤、法笠、法扇,送給額阿孜三祖孫帶著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經書來到了地界,為杉樹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穢後舉行了祭祀豬腫卜後,於是地界有了雪族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人類的始祖。

畢摩的變遷

為了世代紀念天界的額比祖孫的功績,至今彝族畢摩舉行招魂儀式時,還用三根頂端削成斜面的木籤代表額比祖孫的神位插在神座中。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從杉樹巨人下傳到阿牛舉日時代,人類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據《贊畢祖經》記載,先由石孜石德做畢摩,後傳石阿牛尼部落,牛尼傳石色,石色傳格俄,格俄傳莫米,莫米部落作畢十代後人類開始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據《勒俄特依》、《祭祀因由經》和《彝族譜牒》記載,彝族先民正式祭祀祖靈送靈儀式活動的時間大約在年前。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時,石爾俄特是彝族歷史上改革母系氏族制度的劃時代人物。從石爾俄特起,人類又提取畢摩作畢內容的精化,去偽存真,開始整理並大膽發明畢摩作畢儀式中的程序和內容及法具。至此,無論是在祭祖靈,還是驅鬼治病,祈福禳安都很靈驗。從《彝族譜牒》中推算出,從石爾俄特世至今有170多代,平均以每代25年計算,距今大紅4200多年。也就說,彝族宗教大約在4200多年前就基本形成。後來,石爾俄特傳給維勒丘布,丘布世傳代後傳給普夥世,普夥世傳代後傳阿堵魯普世,從阿堵魯普世傳代後傳到阿蘇拉則(大約在公元年南宋淳熙年間),阿蘇拉則是彝族宗教赫赫有名的一代畢摩宗師。阿蘇位則的功績是對原有的彝族文字經典進行整理、規範、和編造工作。

彝族畢摩概念

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為“唸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占卜等活動;其文化職能是整理、規範、傳授彝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倫理、歷史、天文、醫藥、農藥、工藝、禮俗、文字等典籍。畢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畢摩既掌管神權,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著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

彝族是一個多種崇拜的民族,歸納起來有祖靈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類。在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三觀,即三界觀(天界、地界、地下界)、萬物有靈觀、萬物雌雄觀。介於彝族根深蒂固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畢摩文化。在大涼山腹心地美姑,關於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及其神話傳說,仍在彝族民間廣為流傳。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的起源

據彝文文獻《勒俄特依》記載,蒼天降下靈神果籽落於下界,經過三年九世後,終於長成了杉樹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似樹非樹,不能成人類始祖。直到阿居阿叢時代,山神得知必請畢摩祛除白、花、黑三穢後舉行祭祀豬胛卜才能成為人祖,於是先後派遣豪豬、白兔、野雞和蜘蛛作為使者去上界敬請額比斯烏畢摩,經過多次請求後,額比畢摩才同意下界作畢,額比畢摩在屋後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做成神籤、法笠、法扇,送給額阿孜三祖孫帶著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經書來到了地界,為杉樹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穢後舉行了祭祀豬腫卜後,於是地界有了雪族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人類的始祖。

畢摩的變遷

為了世代紀念天界的額比祖孫的功績,至今彝族畢摩舉行招魂儀式時,還用三根頂端削成斜面的木籤代表額比祖孫的神位插在神座中。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從杉樹巨人下傳到阿牛舉日時代,人類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據《贊畢祖經》記載,先由石孜石德做畢摩,後傳石阿牛尼部落,牛尼傳石色,石色傳格俄,格俄傳莫米,莫米部落作畢十代後人類開始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據《勒俄特依》、《祭祀因由經》和《彝族譜牒》記載,彝族先民正式祭祀祖靈送靈儀式活動的時間大約在年前。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時,石爾俄特是彝族歷史上改革母系氏族制度的劃時代人物。從石爾俄特起,人類又提取畢摩作畢內容的精化,去偽存真,開始整理並大膽發明畢摩作畢儀式中的程序和內容及法具。至此,無論是在祭祖靈,還是驅鬼治病,祈福禳安都很靈驗。從《彝族譜牒》中推算出,從石爾俄特世至今有170多代,平均以每代25年計算,距今大紅4200多年。也就說,彝族宗教大約在4200多年前就基本形成。後來,石爾俄特傳給維勒丘布,丘布世傳代後傳給普夥世,普夥世傳代後傳阿堵魯普世,從阿堵魯普世傳代後傳到阿蘇拉則(大約在公元年南宋淳熙年間),阿蘇拉則是彝族宗教赫赫有名的一代畢摩宗師。阿蘇位則的功績是對原有的彝族文字經典進行整理、規範、和編造工作。

彝族畢摩概念

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為“唸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占卜等活動;其文化職能是整理、規範、傳授彝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倫理、歷史、天文、醫藥、農藥、工藝、禮俗、文字等典籍。畢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畢摩既掌管神權,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著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文化是世界民族宗教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彝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文化,是由彝族社會中特殊的神職群體,畢摩們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以經書和儀式為載體,以鬼神信仰與巫術祭儀為核心,同時涉及和包容了彝族的哲學思想,社會歷史,教育倫理,天文曆法,文學藝術,風俗禮制,醫藥衛生等豐富內容的一種保存完整的活態原始宗教文化。

畢摩的地位和作用

畢摩在彝族社會中地位很高且神聖。在彝族社會的“茲(土司)”、“莫(法官)”、“畢(畢摩)”、“格(工匠)”、“卓(百姓)”五個等級中,畢摩的地位處於第三位。畢摩是繼承彝族文化和傳播統一彝族文字的大知識分子,彝族彥語中:“茲來畢不起,畢起茲不吉”,充分說明在彝族社會中畢摩的地位是至高無上,任何人不能侵犯畢摩的財物和人身。 畢摩在彝族社會的宗教信仰、歷史、教育、科技、人生、法律、婚姻、禮儀、藝術、醫學、探索、喪葬、藝術、預測未來等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彝族是一個多種崇拜的民族,歸納起來有祖靈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類。在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三觀,即三界觀(天界、地界、地下界)、萬物有靈觀、萬物雌雄觀。介於彝族根深蒂固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畢摩文化。在大涼山腹心地美姑,關於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及其神話傳說,仍在彝族民間廣為流傳。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的起源

據彝文文獻《勒俄特依》記載,蒼天降下靈神果籽落於下界,經過三年九世後,終於長成了杉樹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似樹非樹,不能成人類始祖。直到阿居阿叢時代,山神得知必請畢摩祛除白、花、黑三穢後舉行祭祀豬胛卜才能成為人祖,於是先後派遣豪豬、白兔、野雞和蜘蛛作為使者去上界敬請額比斯烏畢摩,經過多次請求後,額比畢摩才同意下界作畢,額比畢摩在屋後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做成神籤、法笠、法扇,送給額阿孜三祖孫帶著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經書來到了地界,為杉樹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穢後舉行了祭祀豬腫卜後,於是地界有了雪族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人類的始祖。

畢摩的變遷

為了世代紀念天界的額比祖孫的功績,至今彝族畢摩舉行招魂儀式時,還用三根頂端削成斜面的木籤代表額比祖孫的神位插在神座中。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從杉樹巨人下傳到阿牛舉日時代,人類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據《贊畢祖經》記載,先由石孜石德做畢摩,後傳石阿牛尼部落,牛尼傳石色,石色傳格俄,格俄傳莫米,莫米部落作畢十代後人類開始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據《勒俄特依》、《祭祀因由經》和《彝族譜牒》記載,彝族先民正式祭祀祖靈送靈儀式活動的時間大約在年前。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時,石爾俄特是彝族歷史上改革母系氏族制度的劃時代人物。從石爾俄特起,人類又提取畢摩作畢內容的精化,去偽存真,開始整理並大膽發明畢摩作畢儀式中的程序和內容及法具。至此,無論是在祭祖靈,還是驅鬼治病,祈福禳安都很靈驗。從《彝族譜牒》中推算出,從石爾俄特世至今有170多代,平均以每代25年計算,距今大紅4200多年。也就說,彝族宗教大約在4200多年前就基本形成。後來,石爾俄特傳給維勒丘布,丘布世傳代後傳給普夥世,普夥世傳代後傳阿堵魯普世,從阿堵魯普世傳代後傳到阿蘇拉則(大約在公元年南宋淳熙年間),阿蘇拉則是彝族宗教赫赫有名的一代畢摩宗師。阿蘇位則的功績是對原有的彝族文字經典進行整理、規範、和編造工作。

彝族畢摩概念

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為“唸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占卜等活動;其文化職能是整理、規範、傳授彝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倫理、歷史、天文、醫藥、農藥、工藝、禮俗、文字等典籍。畢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畢摩既掌管神權,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著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文化是世界民族宗教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彝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文化,是由彝族社會中特殊的神職群體,畢摩們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以經書和儀式為載體,以鬼神信仰與巫術祭儀為核心,同時涉及和包容了彝族的哲學思想,社會歷史,教育倫理,天文曆法,文學藝術,風俗禮制,醫藥衛生等豐富內容的一種保存完整的活態原始宗教文化。

畢摩的地位和作用

畢摩在彝族社會中地位很高且神聖。在彝族社會的“茲(土司)”、“莫(法官)”、“畢(畢摩)”、“格(工匠)”、“卓(百姓)”五個等級中,畢摩的地位處於第三位。畢摩是繼承彝族文化和傳播統一彝族文字的大知識分子,彝族彥語中:“茲來畢不起,畢起茲不吉”,充分說明在彝族社會中畢摩的地位是至高無上,任何人不能侵犯畢摩的財物和人身。 畢摩在彝族社會的宗教信仰、歷史、教育、科技、人生、法律、婚姻、禮儀、藝術、醫學、探索、喪葬、藝術、預測未來等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當然,畢摩之間也要分等級,這主要是由畢摩作法的經驗和作畢能力(儀式的大小程度)而定,不一定按年齡來衡量一個畢摩的威望,如有的年輕畢摩也有能力參加大型作畢儀式,他們就可稱得上是大畢摩了。要舉行什麼樣的作畢儀式,請什麼樣的畢摩來作畢,都是通過占卜而定。所謂儀式的大小是從作畢時用的開支大小程度而定,如大型作畢送祖靈(尼木撮畢)之類就是大型的作畢儀式,如一年三次的用羊、小豬、雞之類就只能算是中小型儀式了。

畢摩法器和絕技

畢摩的法器主要有法冒(彝語稱“畢摩爾布”,竹編縫以黑色薄氈)、神扇(彝族稱“其克”,竹木編制,把柄貫中)、經書(彝族稱“畢摩特依”,有經文和圖畫)、神鈴(彝語稱“畢具”,銅鑄,有大小兩種)、籤筒(彝語稱“吾土”,用木料做成,中空,底部有“叉”形而尖,上有蓋,內裝單數竹籤)、神枝(彝語稱“古”,多數用一種彝語名叫“以火”的樹枝做成,主要用於布法陳)、法網(彝語稱“黑闊”,主要用來裝法具)等。彝族畢摩在作法時,口唸經文,舞扇搖鈴,表演絕技時更是出神入化,油鍋撈物、舔燒紅鏵口、沸水燙身、吃火炭、含油噴火等精彩經絕倫、驚險無比,令人目不暇接,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被稱之為中華彝族魔術奇觀。

"

彝族是一個多種崇拜的民族,歸納起來有祖靈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類。在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三觀,即三界觀(天界、地界、地下界)、萬物有靈觀、萬物雌雄觀。介於彝族根深蒂固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畢摩文化。在大涼山腹心地美姑,關於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及其神話傳說,仍在彝族民間廣為流傳。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的起源

據彝文文獻《勒俄特依》記載,蒼天降下靈神果籽落於下界,經過三年九世後,終於長成了杉樹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似樹非樹,不能成人類始祖。直到阿居阿叢時代,山神得知必請畢摩祛除白、花、黑三穢後舉行祭祀豬胛卜才能成為人祖,於是先後派遣豪豬、白兔、野雞和蜘蛛作為使者去上界敬請額比斯烏畢摩,經過多次請求後,額比畢摩才同意下界作畢,額比畢摩在屋後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做成神籤、法笠、法扇,送給額阿孜三祖孫帶著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經書來到了地界,為杉樹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穢後舉行了祭祀豬腫卜後,於是地界有了雪族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人類的始祖。

畢摩的變遷

為了世代紀念天界的額比祖孫的功績,至今彝族畢摩舉行招魂儀式時,還用三根頂端削成斜面的木籤代表額比祖孫的神位插在神座中。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從杉樹巨人下傳到阿牛舉日時代,人類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據《贊畢祖經》記載,先由石孜石德做畢摩,後傳石阿牛尼部落,牛尼傳石色,石色傳格俄,格俄傳莫米,莫米部落作畢十代後人類開始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據《勒俄特依》、《祭祀因由經》和《彝族譜牒》記載,彝族先民正式祭祀祖靈送靈儀式活動的時間大約在年前。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時,石爾俄特是彝族歷史上改革母系氏族制度的劃時代人物。從石爾俄特起,人類又提取畢摩作畢內容的精化,去偽存真,開始整理並大膽發明畢摩作畢儀式中的程序和內容及法具。至此,無論是在祭祖靈,還是驅鬼治病,祈福禳安都很靈驗。從《彝族譜牒》中推算出,從石爾俄特世至今有170多代,平均以每代25年計算,距今大紅4200多年。也就說,彝族宗教大約在4200多年前就基本形成。後來,石爾俄特傳給維勒丘布,丘布世傳代後傳給普夥世,普夥世傳代後傳阿堵魯普世,從阿堵魯普世傳代後傳到阿蘇拉則(大約在公元年南宋淳熙年間),阿蘇拉則是彝族宗教赫赫有名的一代畢摩宗師。阿蘇位則的功績是對原有的彝族文字經典進行整理、規範、和編造工作。

彝族畢摩概念

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為“唸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占卜等活動;其文化職能是整理、規範、傳授彝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倫理、歷史、天文、醫藥、農藥、工藝、禮俗、文字等典籍。畢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畢摩既掌管神權,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著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文化是世界民族宗教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彝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文化,是由彝族社會中特殊的神職群體,畢摩們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以經書和儀式為載體,以鬼神信仰與巫術祭儀為核心,同時涉及和包容了彝族的哲學思想,社會歷史,教育倫理,天文曆法,文學藝術,風俗禮制,醫藥衛生等豐富內容的一種保存完整的活態原始宗教文化。

畢摩的地位和作用

畢摩在彝族社會中地位很高且神聖。在彝族社會的“茲(土司)”、“莫(法官)”、“畢(畢摩)”、“格(工匠)”、“卓(百姓)”五個等級中,畢摩的地位處於第三位。畢摩是繼承彝族文化和傳播統一彝族文字的大知識分子,彝族彥語中:“茲來畢不起,畢起茲不吉”,充分說明在彝族社會中畢摩的地位是至高無上,任何人不能侵犯畢摩的財物和人身。 畢摩在彝族社會的宗教信仰、歷史、教育、科技、人生、法律、婚姻、禮儀、藝術、醫學、探索、喪葬、藝術、預測未來等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當然,畢摩之間也要分等級,這主要是由畢摩作法的經驗和作畢能力(儀式的大小程度)而定,不一定按年齡來衡量一個畢摩的威望,如有的年輕畢摩也有能力參加大型作畢儀式,他們就可稱得上是大畢摩了。要舉行什麼樣的作畢儀式,請什麼樣的畢摩來作畢,都是通過占卜而定。所謂儀式的大小是從作畢時用的開支大小程度而定,如大型作畢送祖靈(尼木撮畢)之類就是大型的作畢儀式,如一年三次的用羊、小豬、雞之類就只能算是中小型儀式了。

畢摩法器和絕技

畢摩的法器主要有法冒(彝語稱“畢摩爾布”,竹編縫以黑色薄氈)、神扇(彝族稱“其克”,竹木編制,把柄貫中)、經書(彝族稱“畢摩特依”,有經文和圖畫)、神鈴(彝語稱“畢具”,銅鑄,有大小兩種)、籤筒(彝語稱“吾土”,用木料做成,中空,底部有“叉”形而尖,上有蓋,內裝單數竹籤)、神枝(彝語稱“古”,多數用一種彝語名叫“以火”的樹枝做成,主要用於布法陳)、法網(彝語稱“黑闊”,主要用來裝法具)等。彝族畢摩在作法時,口唸經文,舞扇搖鈴,表演絕技時更是出神入化,油鍋撈物、舔燒紅鏵口、沸水燙身、吃火炭、含油噴火等精彩經絕倫、驚險無比,令人目不暇接,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被稱之為中華彝族魔術奇觀。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彝族畢摩現狀

有彝族就有了畢摩,有居住彝族人民的地方就有畢摩的作畢活動。美姑作為中國典型的彝族聚居縣,是一代畢摩宗師阿蘇拉則的故鄉,有“索諾畢源頭”(即畢源頭在美姑縣黃茅埂)之稱,是全國彝族畢摩文化最濃厚的地區,以彝族文化聚寶盆而聞名海內外。畢摩文化,被專家學者們譽為“鑲嵌在彝族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時刻貫穿著彝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始終。美姑是彝族畢摩最多(據不完全統計,全縣18萬人口中畢摩就有8600多人),典籍內容最為豐富,經書收藏最為完整的地方。

畢摩作畢

在涼山,每戶彝族每年都要舉行三次以上的中小型作畢儀式。畢摩出去作畢時穿上法衣、戴上法笠、手持法扇或法鈴、看上去顯得比平時高大而威武。(見圖:畢摩作畢)畢摩作畢時的說唱更是一種以彝族民間特有的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體裁,具有古樸、純真、恐懼、高亢或低沉等變化無窮的腔調,令人聽之感到殊屬而神祕。

"

彝族是一個多種崇拜的民族,歸納起來有祖靈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類。在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三觀,即三界觀(天界、地界、地下界)、萬物有靈觀、萬物雌雄觀。介於彝族根深蒂固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畢摩文化。在大涼山腹心地美姑,關於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及其神話傳說,仍在彝族民間廣為流傳。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的起源

據彝文文獻《勒俄特依》記載,蒼天降下靈神果籽落於下界,經過三年九世後,終於長成了杉樹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似樹非樹,不能成人類始祖。直到阿居阿叢時代,山神得知必請畢摩祛除白、花、黑三穢後舉行祭祀豬胛卜才能成為人祖,於是先後派遣豪豬、白兔、野雞和蜘蛛作為使者去上界敬請額比斯烏畢摩,經過多次請求後,額比畢摩才同意下界作畢,額比畢摩在屋後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做成神籤、法笠、法扇,送給額阿孜三祖孫帶著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經書來到了地界,為杉樹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穢後舉行了祭祀豬腫卜後,於是地界有了雪族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人類的始祖。

畢摩的變遷

為了世代紀念天界的額比祖孫的功績,至今彝族畢摩舉行招魂儀式時,還用三根頂端削成斜面的木籤代表額比祖孫的神位插在神座中。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從杉樹巨人下傳到阿牛舉日時代,人類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據《贊畢祖經》記載,先由石孜石德做畢摩,後傳石阿牛尼部落,牛尼傳石色,石色傳格俄,格俄傳莫米,莫米部落作畢十代後人類開始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據《勒俄特依》、《祭祀因由經》和《彝族譜牒》記載,彝族先民正式祭祀祖靈送靈儀式活動的時間大約在年前。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時,石爾俄特是彝族歷史上改革母系氏族制度的劃時代人物。從石爾俄特起,人類又提取畢摩作畢內容的精化,去偽存真,開始整理並大膽發明畢摩作畢儀式中的程序和內容及法具。至此,無論是在祭祖靈,還是驅鬼治病,祈福禳安都很靈驗。從《彝族譜牒》中推算出,從石爾俄特世至今有170多代,平均以每代25年計算,距今大紅4200多年。也就說,彝族宗教大約在4200多年前就基本形成。後來,石爾俄特傳給維勒丘布,丘布世傳代後傳給普夥世,普夥世傳代後傳阿堵魯普世,從阿堵魯普世傳代後傳到阿蘇拉則(大約在公元年南宋淳熙年間),阿蘇拉則是彝族宗教赫赫有名的一代畢摩宗師。阿蘇位則的功績是對原有的彝族文字經典進行整理、規範、和編造工作。

彝族畢摩概念

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為“唸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占卜等活動;其文化職能是整理、規範、傳授彝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倫理、歷史、天文、醫藥、農藥、工藝、禮俗、文字等典籍。畢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畢摩既掌管神權,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著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文化是世界民族宗教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彝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文化,是由彝族社會中特殊的神職群體,畢摩們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以經書和儀式為載體,以鬼神信仰與巫術祭儀為核心,同時涉及和包容了彝族的哲學思想,社會歷史,教育倫理,天文曆法,文學藝術,風俗禮制,醫藥衛生等豐富內容的一種保存完整的活態原始宗教文化。

畢摩的地位和作用

畢摩在彝族社會中地位很高且神聖。在彝族社會的“茲(土司)”、“莫(法官)”、“畢(畢摩)”、“格(工匠)”、“卓(百姓)”五個等級中,畢摩的地位處於第三位。畢摩是繼承彝族文化和傳播統一彝族文字的大知識分子,彝族彥語中:“茲來畢不起,畢起茲不吉”,充分說明在彝族社會中畢摩的地位是至高無上,任何人不能侵犯畢摩的財物和人身。 畢摩在彝族社會的宗教信仰、歷史、教育、科技、人生、法律、婚姻、禮儀、藝術、醫學、探索、喪葬、藝術、預測未來等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當然,畢摩之間也要分等級,這主要是由畢摩作法的經驗和作畢能力(儀式的大小程度)而定,不一定按年齡來衡量一個畢摩的威望,如有的年輕畢摩也有能力參加大型作畢儀式,他們就可稱得上是大畢摩了。要舉行什麼樣的作畢儀式,請什麼樣的畢摩來作畢,都是通過占卜而定。所謂儀式的大小是從作畢時用的開支大小程度而定,如大型作畢送祖靈(尼木撮畢)之類就是大型的作畢儀式,如一年三次的用羊、小豬、雞之類就只能算是中小型儀式了。

畢摩法器和絕技

畢摩的法器主要有法冒(彝語稱“畢摩爾布”,竹編縫以黑色薄氈)、神扇(彝族稱“其克”,竹木編制,把柄貫中)、經書(彝族稱“畢摩特依”,有經文和圖畫)、神鈴(彝語稱“畢具”,銅鑄,有大小兩種)、籤筒(彝語稱“吾土”,用木料做成,中空,底部有“叉”形而尖,上有蓋,內裝單數竹籤)、神枝(彝語稱“古”,多數用一種彝語名叫“以火”的樹枝做成,主要用於布法陳)、法網(彝語稱“黑闊”,主要用來裝法具)等。彝族畢摩在作法時,口唸經文,舞扇搖鈴,表演絕技時更是出神入化,油鍋撈物、舔燒紅鏵口、沸水燙身、吃火炭、含油噴火等精彩經絕倫、驚險無比,令人目不暇接,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被稱之為中華彝族魔術奇觀。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彝族畢摩現狀

有彝族就有了畢摩,有居住彝族人民的地方就有畢摩的作畢活動。美姑作為中國典型的彝族聚居縣,是一代畢摩宗師阿蘇拉則的故鄉,有“索諾畢源頭”(即畢源頭在美姑縣黃茅埂)之稱,是全國彝族畢摩文化最濃厚的地區,以彝族文化聚寶盆而聞名海內外。畢摩文化,被專家學者們譽為“鑲嵌在彝族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時刻貫穿著彝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始終。美姑是彝族畢摩最多(據不完全統計,全縣18萬人口中畢摩就有8600多人),典籍內容最為豐富,經書收藏最為完整的地方。

畢摩作畢

在涼山,每戶彝族每年都要舉行三次以上的中小型作畢儀式。畢摩出去作畢時穿上法衣、戴上法笠、手持法扇或法鈴、看上去顯得比平時高大而威武。(見圖:畢摩作畢)畢摩作畢時的說唱更是一種以彝族民間特有的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體裁,具有古樸、純真、恐懼、高亢或低沉等變化無窮的腔調,令人聽之感到殊屬而神祕。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

彝族是一個多種崇拜的民族,歸納起來有祖靈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類。在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三觀,即三界觀(天界、地界、地下界)、萬物有靈觀、萬物雌雄觀。介於彝族根深蒂固的認識和觀念,構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畢摩文化。在大涼山腹心地美姑,關於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及其神話傳說,仍在彝族民間廣為流傳。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的起源

據彝文文獻《勒俄特依》記載,蒼天降下靈神果籽落於下界,經過三年九世後,終於長成了杉樹巨人,可是一直似人非人,似樹非樹,不能成人類始祖。直到阿居阿叢時代,山神得知必請畢摩祛除白、花、黑三穢後舉行祭祀豬胛卜才能成為人祖,於是先後派遣豪豬、白兔、野雞和蜘蛛作為使者去上界敬請額比斯烏畢摩,經過多次請求後,額比畢摩才同意下界作畢,額比畢摩在屋後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做成神籤、法笠、法扇,送給額阿孜三祖孫帶著一部叫《斯穆安甘》的經書來到了地界,為杉樹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穢後舉行了祭祀豬腫卜後,於是地界有了雪族十二支,其中一支便成了人類的始祖。

畢摩的變遷

為了世代紀念天界的額比祖孫的功績,至今彝族畢摩舉行招魂儀式時,還用三根頂端削成斜面的木籤代表額比祖孫的神位插在神座中。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從杉樹巨人下傳到阿牛舉日時代,人類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據《贊畢祖經》記載,先由石孜石德做畢摩,後傳石阿牛尼部落,牛尼傳石色,石色傳格俄,格俄傳莫米,莫米部落作畢十代後人類開始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據《勒俄特依》、《祭祀因由經》和《彝族譜牒》記載,彝族先民正式祭祀祖靈送靈儀式活動的時間大約在年前。人類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時,石爾俄特是彝族歷史上改革母系氏族制度的劃時代人物。從石爾俄特起,人類又提取畢摩作畢內容的精化,去偽存真,開始整理並大膽發明畢摩作畢儀式中的程序和內容及法具。至此,無論是在祭祖靈,還是驅鬼治病,祈福禳安都很靈驗。從《彝族譜牒》中推算出,從石爾俄特世至今有170多代,平均以每代25年計算,距今大紅4200多年。也就說,彝族宗教大約在4200多年前就基本形成。後來,石爾俄特傳給維勒丘布,丘布世傳代後傳給普夥世,普夥世傳代後傳阿堵魯普世,從阿堵魯普世傳代後傳到阿蘇拉則(大約在公元年南宋淳熙年間),阿蘇拉則是彝族宗教赫赫有名的一代畢摩宗師。阿蘇位則的功績是對原有的彝族文字經典進行整理、規範、和編造工作。

彝族畢摩概念

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為“唸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占卜等活動;其文化職能是整理、規範、傳授彝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倫理、歷史、天文、醫藥、農藥、工藝、禮俗、文字等典籍。畢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喪、疾病、節日、出獵、播種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畢摩既掌管神權,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著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畢摩是整個彝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畢摩文化是世界民族宗教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彝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文化,是由彝族社會中特殊的神職群體,畢摩們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以經書和儀式為載體,以鬼神信仰與巫術祭儀為核心,同時涉及和包容了彝族的哲學思想,社會歷史,教育倫理,天文曆法,文學藝術,風俗禮制,醫藥衛生等豐富內容的一種保存完整的活態原始宗教文化。

畢摩的地位和作用

畢摩在彝族社會中地位很高且神聖。在彝族社會的“茲(土司)”、“莫(法官)”、“畢(畢摩)”、“格(工匠)”、“卓(百姓)”五個等級中,畢摩的地位處於第三位。畢摩是繼承彝族文化和傳播統一彝族文字的大知識分子,彝族彥語中:“茲來畢不起,畢起茲不吉”,充分說明在彝族社會中畢摩的地位是至高無上,任何人不能侵犯畢摩的財物和人身。 畢摩在彝族社會的宗教信仰、歷史、教育、科技、人生、法律、婚姻、禮儀、藝術、醫學、探索、喪葬、藝術、預測未來等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當然,畢摩之間也要分等級,這主要是由畢摩作法的經驗和作畢能力(儀式的大小程度)而定,不一定按年齡來衡量一個畢摩的威望,如有的年輕畢摩也有能力參加大型作畢儀式,他們就可稱得上是大畢摩了。要舉行什麼樣的作畢儀式,請什麼樣的畢摩來作畢,都是通過占卜而定。所謂儀式的大小是從作畢時用的開支大小程度而定,如大型作畢送祖靈(尼木撮畢)之類就是大型的作畢儀式,如一年三次的用羊、小豬、雞之類就只能算是中小型儀式了。

畢摩法器和絕技

畢摩的法器主要有法冒(彝語稱“畢摩爾布”,竹編縫以黑色薄氈)、神扇(彝族稱“其克”,竹木編制,把柄貫中)、經書(彝族稱“畢摩特依”,有經文和圖畫)、神鈴(彝語稱“畢具”,銅鑄,有大小兩種)、籤筒(彝語稱“吾土”,用木料做成,中空,底部有“叉”形而尖,上有蓋,內裝單數竹籤)、神枝(彝語稱“古”,多數用一種彝語名叫“以火”的樹枝做成,主要用於布法陳)、法網(彝語稱“黑闊”,主要用來裝法具)等。彝族畢摩在作法時,口唸經文,舞扇搖鈴,表演絕技時更是出神入化,油鍋撈物、舔燒紅鏵口、沸水燙身、吃火炭、含油噴火等精彩經絕倫、驚險無比,令人目不暇接,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被稱之為中華彝族魔術奇觀。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彝族畢摩現狀

有彝族就有了畢摩,有居住彝族人民的地方就有畢摩的作畢活動。美姑作為中國典型的彝族聚居縣,是一代畢摩宗師阿蘇拉則的故鄉,有“索諾畢源頭”(即畢源頭在美姑縣黃茅埂)之稱,是全國彝族畢摩文化最濃厚的地區,以彝族文化聚寶盆而聞名海內外。畢摩文化,被專家學者們譽為“鑲嵌在彝族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時刻貫穿著彝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始終。美姑是彝族畢摩最多(據不完全統計,全縣18萬人口中畢摩就有8600多人),典籍內容最為豐富,經書收藏最為完整的地方。

畢摩作畢

在涼山,每戶彝族每年都要舉行三次以上的中小型作畢儀式。畢摩出去作畢時穿上法衣、戴上法笠、手持法扇或法鈴、看上去顯得比平時高大而威武。(見圖:畢摩作畢)畢摩作畢時的說唱更是一種以彝族民間特有的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體裁,具有古樸、純真、恐懼、高亢或低沉等變化無窮的腔調,令人聽之感到殊屬而神祕。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吸引世界目光,神祕的涼山彝族畢摩文化

神祕的畢摩作畢現場

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種類繁多,小型的作畢儀式只需要幾小時,中大型的要幾天幾夜,特大的作畢儀式可達九天九夜。由於篇幅的關係,下面簡要介紹五個大型作畢儀式現場。在這個大型作畢儀式中基本上是包括了大、中、小型的作畢儀式。通過介紹,讀者就可以大概瞭解到彝族畢摩作畢儀式的部份內容,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彝族民間神祕而精彩大型作畢儀式--林木撮畢現場,領略彝族畢摩文化的神祕所在。

看點一:繞祭棚遊行儀式

祭祀棚遊行,彝語稱“紅炯”,是彝族民間祭祖靈儀式活動中宴飲祖妣亡靈儀式上供奉亡靈和畢摩主持祭祭祀儀式活動的場所。宴飲祖妣亡靈儀式結束即刻毀去。舉行活動的主要目的,一是告慰祖妣亡靈,不必為其兒孫們擔憂;二是向祖妣亡靈們祈福,希望子孫興旺發達、五穀豐登;三是主、輔祭雙方以男丁之多少、牲畜的肥壯作為藉機炫耀實力,輔祭方以拋灑的碎銀多少作榮耀。

遊行以先主祭方後輔祭方,先長後幼的順序分別舉行。所有參加遊行的壯年男性都裝扮成古代武士,揹負弓箭,腰佩寶劍,肩扛刀槍,領頭者手持屬於該戶的紙幡,趕著祭牲舉行繞棚遊行活動。

主祭方趕著祭祀羊、抬著賜福豬,邊鳴槍邊按照逆時針方向繞祭棚轉三圈後,把賜福豬放回墊席上,把祭牲交給管理者,把各戶的紙幡插在祭祀棚欄畜席上即可暫時退出場地。

輔祭方由戶主帶領各自的男性成員分戶進行,領頭者手持屬於自己的紙幡,趕著祭牲邊鳴槍邊按照順時針方向繞祭祀棚轉游三圈。在遊行過程中不斷地報告姓氏名號後,將牲畜交給管理者,將紙幡插在主祭方最後一戶後邊的欄畜席上即可退出場外。

主、輔祭方完成遊行活動時,再由全副武裝的主祭方男性青壯年帶領祭祖畢摩隊伍按逆時針方向圍繞祭祀棚緩緩地轉游三圈。由兩位資深畢摩頭戴法笠,手持法扇背誦《入棚經》。當眾畢摩進入祭祀棚就坐於祭棚內時,繞棚遊行全部結束。主祭方的武士們卸下武器裝備掛在祭祀棚左前方,待供奉祭祖妣亡靈後離開場地。

遊行儀式結束後,將作祭棚的十二根松樹杆送往東方靠放於一棵果樹上,收起篾簾和圈席等用具,繞棚儀式結束。

看點二:卸痢神座儀式

卸痢神座彝語稱“克莫”,是彝族宗教儀式神座中場面宏大,內容豐富,神位名稱繁雜,結構複雜的大型神座之一,包括許多天文地理等知識。在具體運用時可根據儀式內容進行增減神位。

卸痢神座主要用於詛咒。如:詛咒仇人、返咒、招請神兵神將降災於仇人的轄域,除黑汙、卸痢葬痢、驅逐凶鬼等大型活動。

儀式的目的是通過畢摩與天地兩界各類神靈溝通並請來協助畢摩施法助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現根據卸痢葬痢儀式中栽插的神座簡要地介紹如下。

卸痢神座的結構分為天界部份和地界部份。在儀式活動中要進行大面積的地面栽插招兵神座、大小畢摩們分工唸誦《請神經》和有關的經書。

看點三:卸孽神座儀式

卸孽神座彝語稱“吉爾古”,這是一種在卸除糾纏併為孽禍儀式活動上所插的神座,卸孽儀式分“卸除祖孽”、“卸除癆孽”和“卸除凶孽”三種。

儀式目的是為被祭送的亡靈和他們的子孫後代卸除孽債和孽禍,讓亡靈輕鬆地迴歸祖界,讓子孫後代安居樂業。

舉行卸孽儀式的原由是(以卸除祖孽為例):在被祭送的祖妣亡靈中在世時曾是有權勢的人、武士、狩獵者、祭師、工匠等有生望的社會人士,他們生前在為人處事中因自身或外部的原因,有意無意地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失誤而禍害自身和子孫後代,加上因他們是有影響的社會活動人士,故受到人們的議論、褒貶、詛咒,這些社會輿論久而久之也會成為孽債為禍子孫後代。因此,在祭祖送靈儀式活動時,只要主人家有此要求,都要舉行此項儀式。在活動中有挑孽除穢和投矛刺孽等動作。

看點四:祭祖豬胛卜神座儀式

祭祖豬胛卜神座彝語稱“裡木偎皮”,豬胛卜儀式是彝族宗教儀式中層次最高的活動。可分為“祭祖豬卜”和“卸癆豬卜”。前一種在祭祖送靈儀式中穿插舉行;後一種在卸除猴瘟癆疾等慢性疾病時作為專場儀式舉行。

儀式目的是為因為凶性事件或慢性疾病等死亡的祖妣亡靈及因受此類疾病、事件等糾纏的子孫後代卸除病魔,讓祖妣亡靈輕鬆地歸祖而去,讓子孫後代擺脫病魔而過上幸福的生活。

儀式之前要舉行豬卜祛穢儀式。豬卜儀式和祈福儀式上所需的牲畜和用具以及畢摩、主人、幫手都要經此儀式祛除汙穢後才能參加後面兩項儀式。

豬胛卜儀式內容龐大,程序複雜,需要念誦的經書和背誦和口碑經很多,因儀式難度很大,故法術精湛的老畢摩才能主持此儀式,當儀式接近尾聲時驗看抽出的豬肩胛骨判斷吉凶。畢摩手持豬胛骨的骨節以骨突為分界線,左面為主方判斷吉凶,右面為輔祭方判斷吉凶。

看點五:祈福神座

祈福神座儀式彝語稱“甘古”,是彝族宗教儀式活動中層次最高,內容龐大,程序複雜,神枝佔地面積達一畝地以上,也是運用經典和口碑經書最多的儀式活動。可分為“祭祖祈福”、“卸癆祈福”和“卸凶祈福”三種。第一種在舉行祭祖送靈儀式時穿插進行,第二種在專門舉行卸除癆痢儀式即將結束時舉行,第三種在專門舉行驅逐凶鬼儀式即將結束時舉行。

儀式目的是把無形的祖妣亡靈送往遠祖發祥地的上空--祖神界,把有形的祖妣亡靈筒送入菁洞。通過畢摩與祖靈和天地神靈溝通,向潔淨無穢的祖神和生育繁殖神、福祿長壽神、人畜興旺神和五穀豐登等神祈求,賞賜給子孫後代幸福安寧,繁榮昌盛的生活。

神座現場分為天界、山區和平原三大部份,四十八處除穢祈福點。開始除穢祈福儀式時,領頭的主人手持祖靈筒帥領主祭方所有的男性成員,在畢摩的指點下沿著神路往返於神座間,幫手們牽著馬匹跟著祭祀隊伍踩毀神枝棄於原地。

最長的畢摩經書近三米長

彝族畢摩大型作畢儀式的一個概貌,在大型的作畢儀式尼木撮畢活動中,還有賽馬、鬥牛鬥羊、摔跤、讚美等很多美不勝收的精彩節目,要想真正瞭解博大精深的彝族畢摩文化,還得親臨畢摩作畢現場,才能深入瞭解畢摩文化的深邃與奧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