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國後,一倆百萬軍隊為何蒸發了?竟有一支熬到了1987年

清朝 中國近代史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流星雨的願望 2017-05-03

每個朝代的興衰都與戎行密切相關,因為只要具有一支強壯的戎行,才能夠保家衛國。但每當朝代更迭,舊的戎行就會被新的戎行所替代。可是,舊的戎行就會面對被消除、斥逐等悽慘的結局。那麼清朝消亡後,那一倆百萬的清軍都哪去了呢?

大清亡國後,一倆百萬軍隊為何蒸發了?竟有一支熬到了1987年

清軍的雛形是努爾哈赤所樹立的滿洲八旗,在戰役中皇太極降服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收降明朝降將,相繼樹立起了蒙古八旗與漢人八旗。這即是清朝的八旗兵,也是清朝最首要的軍事力氣。滿清入關後,清軍通過不斷的開展,比及清朝末年,清軍中首要有八旗兵、綠營兵、湘軍、北洋水師、北洋新軍。那它們各自的結局怎麼呢?

1、八旗兵和綠營兵

八旗兵和綠營兵是清王朝最為依託的軍事力氣,這有些人的數量許多,佔清軍的絕大多數。到了道光、咸豐皇帝期間,因為長時間不交兵,練習懈怠,加上戎行中很多戰士啃咬鴉片,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力,只能是裝裝姿態罷了。在清朝消亡後,八旗兵和綠營兵被斥逐回家了。可是他們傍邊的一些青壯年不是參加別的軍閥,即是去當差人或許當地上團練。

大清亡國後,一倆百萬軍隊為何蒸發了?竟有一支熬到了1987年

2、湘軍

湘軍是清朝後期的主力戎行,在太平天國運動中,要不是曾國藩所帶領的湘軍平定天平天國運動,清朝估量早就玩完了。可是平定完太平天國運動後,清政府為了防止養虎為患。所以將湘軍拆解劃分到當地上的別的戎行中去。還有一有些跟從左宗棠平定新疆,立下了豐功偉績。清朝滅忙後,曾國藩所樹立的湘軍也跟著徹底退出了前史的舞臺。

3、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是在李鴻章的淮軍基礎上建造起來的,在洋務運動期間,敏捷開展壯大,變成其時亞洲最強壯的水兵。但後期因軍中貪腐嚴峻,與此同時很多軍費被慈禧太后挪用去建築頤和園,致使北洋水師的艦船年久失修,彈藥缺乏。因而。致使北洋水師在甲午戰役中失利,全軍覆沒。

大清亡國後,一倆百萬軍隊為何蒸發了?竟有一支熬到了1987年

4、北洋新軍

在甲午戰役失利後,清政府開端將防衛力氣重心轉移到練習新軍身上,並派袁世凱到天津小站掌管練習新軍業務。北洋新軍徹底選用德國的練習方法,總兵力大概有20萬人左右。但因為北洋新軍中的首要將領都是袁世凱的親信,所以北洋新軍實際上是袁世凱私家的戎行。

在清朝消亡後,袁世凱即是憑仗北洋新軍的力氣盜取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變成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在袁世凱身後,北洋軍就割裂成大大小小的軍閥,彼此交戰。蔣介石北伐成功後,北洋軍的一有些被國民政府改編成自個的戎行,另一有些就變成土匪。

此外還有一支被世人忘記的清軍,他們駐紮在香港九龍城寨,一向堅持到1992年。這是因為在鴉片戰役後,英國相繼佔去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可是這個孤立在被佔區域裡小小的九龍城寨(0.026平方公里,即160米見方),卻在當年所簽定的割讓公約中,明確規定仍為我國的疆域,而且由清政府派清軍駐紮。

大清亡國後,一倆百萬軍隊為何蒸發了?竟有一支熬到了1987年

在清朝消亡後,這些派駐在九龍城寨的清軍又不想回國,所以持續留在九龍城寨,變成九龍城寨中的土皇帝。因為法律上城寨不屬於英國,港英政府無權統轄,民國又管不過來,這個當地就成了三不管的當地。因為沒有人管,所以九龍城寨裡邊販毒,私運、殺人、掠奪等亂事不斷。直到1984年,中英兩國簽定《中英聯合聲明》處理香港疑問,1987年兩國一起決議清拆寨城,遷徙居民。從此以後,九龍城寨才正式歸屬香港所統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