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

曾國藩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只不過長子曾紀第早年夭折了。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鄉試,終於在43歲時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天賦很一般,梁啟超說他是“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坊間也流傳著他“比賊還笨”的故事,但他勤能補拙,刻苦學習,考了7次考中秀才,考了三次考中進士;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在考場上更是失意,屢次都不得功名。

"

曾國藩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只不過長子曾紀第早年夭折了。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鄉試,終於在43歲時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天賦很一般,梁啟超說他是“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坊間也流傳著他“比賊還笨”的故事,但他勤能補拙,刻苦學習,考了7次考中秀才,考了三次考中進士;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在考場上更是失意,屢次都不得功名。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曾國藩在家書中總結說:“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他認為曾家人的天賦都不高,只能勤奮刻苦才會有出息。那麼,這種“笨”的性格會遺傳到下一代嗎?

第一: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記性不好,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寫信給弟弟們說:“至甲三讀書,天分本低。”(甲三就是指曾紀澤)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國藩又寫信給弟弟們說:“紀澤兒讀書記性不好,悟性較佳。”

咸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曾國藩再寫給弟弟說:“紀澤兒記性極平常,不必力求讀書背誦,但宜常看生書。“

"

曾國藩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只不過長子曾紀第早年夭折了。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鄉試,終於在43歲時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天賦很一般,梁啟超說他是“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坊間也流傳著他“比賊還笨”的故事,但他勤能補拙,刻苦學習,考了7次考中秀才,考了三次考中進士;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在考場上更是失意,屢次都不得功名。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曾國藩在家書中總結說:“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他認為曾家人的天賦都不高,只能勤奮刻苦才會有出息。那麼,這種“笨”的性格會遺傳到下一代嗎?

第一: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記性不好,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寫信給弟弟們說:“至甲三讀書,天分本低。”(甲三就是指曾紀澤)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國藩又寫信給弟弟們說:“紀澤兒讀書記性不好,悟性較佳。”

咸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曾國藩再寫給弟弟說:“紀澤兒記性極平常,不必力求讀書背誦,但宜常看生書。“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澤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天賦平庸,記憶力也不好,這點或許是遺傳曾國藩的。所以,曾國藩非常不願意讓曾紀澤參加科舉考試,一則是怕出醜,二則是認為科舉不適合他。但在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一再施壓下,曾紀澤參加了一次鄉試,意料之中沒考上舉人。

後來,曾國藩用自己特殊身份,為曾紀澤捐了個正二品廕生資格,即不用參加科舉考試,直接由正二品廕生補為戶部員外郎,入仕為官。令人欣慰的是,曾紀澤成了清代著名外交家,與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成功收回了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權。

"

曾國藩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只不過長子曾紀第早年夭折了。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鄉試,終於在43歲時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天賦很一般,梁啟超說他是“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坊間也流傳著他“比賊還笨”的故事,但他勤能補拙,刻苦學習,考了7次考中秀才,考了三次考中進士;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在考場上更是失意,屢次都不得功名。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曾國藩在家書中總結說:“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他認為曾家人的天賦都不高,只能勤奮刻苦才會有出息。那麼,這種“笨”的性格會遺傳到下一代嗎?

第一: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記性不好,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寫信給弟弟們說:“至甲三讀書,天分本低。”(甲三就是指曾紀澤)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國藩又寫信給弟弟們說:“紀澤兒讀書記性不好,悟性較佳。”

咸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曾國藩再寫給弟弟說:“紀澤兒記性極平常,不必力求讀書背誦,但宜常看生書。“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澤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天賦平庸,記憶力也不好,這點或許是遺傳曾國藩的。所以,曾國藩非常不願意讓曾紀澤參加科舉考試,一則是怕出醜,二則是認為科舉不適合他。但在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一再施壓下,曾紀澤參加了一次鄉試,意料之中沒考上舉人。

後來,曾國藩用自己特殊身份,為曾紀澤捐了個正二品廕生資格,即不用參加科舉考試,直接由正二品廕生補為戶部員外郎,入仕為官。令人欣慰的是,曾紀澤成了清代著名外交家,與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成功收回了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權。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府三傑,依次是曾國荃、曾國藩、曾紀

第二:曾國藩的三子曾紀鴻天賦過人,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得了第一名;

同治元年(1862),15歲的曾紀鴻參加縣試(縣試為童試考試中的第一場,後面還有府試,都通過了,才能取得秀才資格),竟然考取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兒子考了全縣第一名,曾國藩反而不喜反憂,而且不讓他繼續參加當年的鄉試,這是為什麼?

"

曾國藩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只不過長子曾紀第早年夭折了。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鄉試,終於在43歲時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天賦很一般,梁啟超說他是“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坊間也流傳著他“比賊還笨”的故事,但他勤能補拙,刻苦學習,考了7次考中秀才,考了三次考中進士;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在考場上更是失意,屢次都不得功名。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曾國藩在家書中總結說:“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他認為曾家人的天賦都不高,只能勤奮刻苦才會有出息。那麼,這種“笨”的性格會遺傳到下一代嗎?

第一: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記性不好,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寫信給弟弟們說:“至甲三讀書,天分本低。”(甲三就是指曾紀澤)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國藩又寫信給弟弟們說:“紀澤兒讀書記性不好,悟性較佳。”

咸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曾國藩再寫給弟弟說:“紀澤兒記性極平常,不必力求讀書背誦,但宜常看生書。“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澤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天賦平庸,記憶力也不好,這點或許是遺傳曾國藩的。所以,曾國藩非常不願意讓曾紀澤參加科舉考試,一則是怕出醜,二則是認為科舉不適合他。但在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一再施壓下,曾紀澤參加了一次鄉試,意料之中沒考上舉人。

後來,曾國藩用自己特殊身份,為曾紀澤捐了個正二品廕生資格,即不用參加科舉考試,直接由正二品廕生補為戶部員外郎,入仕為官。令人欣慰的是,曾紀澤成了清代著名外交家,與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成功收回了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權。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府三傑,依次是曾國荃、曾國藩、曾紀

第二:曾國藩的三子曾紀鴻天賦過人,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得了第一名;

同治元年(1862),15歲的曾紀鴻參加縣試(縣試為童試考試中的第一場,後面還有府試,都通過了,才能取得秀才資格),竟然考取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兒子考了全縣第一名,曾國藩反而不喜反憂,而且不讓他繼續參加當年的鄉試,這是為什麼?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國藩在家書中這麼寫道:“紀鴻兒幸取縣首,詩文雖不甚穩愜,而其中多有精警之句、疏宕之氣。寅皆先生時雨之化,可敬可感!當略備微儀,以申鄙意。府院考皆當極熱之時,鴻兒體弱,不知能耐此酷暑否?今年鄉試,鴻兒即可不必入場,蓋工夫尚早,年紀太輕,本無望中之理,又恐鴻兒難熬此九日之辛苦也。

"

曾國藩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只不過長子曾紀第早年夭折了。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鄉試,終於在43歲時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天賦很一般,梁啟超說他是“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坊間也流傳著他“比賊還笨”的故事,但他勤能補拙,刻苦學習,考了7次考中秀才,考了三次考中進士;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在考場上更是失意,屢次都不得功名。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曾國藩在家書中總結說:“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他認為曾家人的天賦都不高,只能勤奮刻苦才會有出息。那麼,這種“笨”的性格會遺傳到下一代嗎?

第一: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記性不好,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寫信給弟弟們說:“至甲三讀書,天分本低。”(甲三就是指曾紀澤)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國藩又寫信給弟弟們說:“紀澤兒讀書記性不好,悟性較佳。”

咸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曾國藩再寫給弟弟說:“紀澤兒記性極平常,不必力求讀書背誦,但宜常看生書。“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澤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天賦平庸,記憶力也不好,這點或許是遺傳曾國藩的。所以,曾國藩非常不願意讓曾紀澤參加科舉考試,一則是怕出醜,二則是認為科舉不適合他。但在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一再施壓下,曾紀澤參加了一次鄉試,意料之中沒考上舉人。

後來,曾國藩用自己特殊身份,為曾紀澤捐了個正二品廕生資格,即不用參加科舉考試,直接由正二品廕生補為戶部員外郎,入仕為官。令人欣慰的是,曾紀澤成了清代著名外交家,與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成功收回了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權。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府三傑,依次是曾國荃、曾國藩、曾紀

第二:曾國藩的三子曾紀鴻天賦過人,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得了第一名;

同治元年(1862),15歲的曾紀鴻參加縣試(縣試為童試考試中的第一場,後面還有府試,都通過了,才能取得秀才資格),竟然考取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兒子考了全縣第一名,曾國藩反而不喜反憂,而且不讓他繼續參加當年的鄉試,這是為什麼?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國藩在家書中這麼寫道:“紀鴻兒幸取縣首,詩文雖不甚穩愜,而其中多有精警之句、疏宕之氣。寅皆先生時雨之化,可敬可感!當略備微儀,以申鄙意。府院考皆當極熱之時,鴻兒體弱,不知能耐此酷暑否?今年鄉試,鴻兒即可不必入場,蓋工夫尚早,年紀太輕,本無望中之理,又恐鴻兒難熬此九日之辛苦也。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鴻

讀這段家信,我們可以懂得幾個意思:第一,曾國藩認為兒子考取好成績,實屬僥倖,主要是老師的功勞;第二,今年的鄉試舉人考試,兒子就不要參加了,因為他的學識還比較淺顯,年紀也太小,本來就沒有考中的到底;第三,曾國藩深知兒子身體底子薄,怕他操勞過度,所以不讓他再參加後面的考試。

兒子縣試第一名,這本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曾國藩不喜反憂,還馬上讓兒子停止今年的鄉試考試,這還和曾國藩長年累月的“求缺惜福”心理有關。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後,曾氏兄弟接連受到朝廷恩賜,又是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軍務,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又是曾國荃賞穿黃馬褂,賞一品頂戴,授浙江按察使,這些好福氣都讓曾國藩誠惶誠恐,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一門之內,迭被殊恩,無功無能,忝竊至此,慚悚何極。”

"

曾國藩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只不過長子曾紀第早年夭折了。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鄉試,終於在43歲時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天賦很一般,梁啟超說他是“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坊間也流傳著他“比賊還笨”的故事,但他勤能補拙,刻苦學習,考了7次考中秀才,考了三次考中進士;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在考場上更是失意,屢次都不得功名。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曾國藩在家書中總結說:“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他認為曾家人的天賦都不高,只能勤奮刻苦才會有出息。那麼,這種“笨”的性格會遺傳到下一代嗎?

第一: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記性不好,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寫信給弟弟們說:“至甲三讀書,天分本低。”(甲三就是指曾紀澤)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國藩又寫信給弟弟們說:“紀澤兒讀書記性不好,悟性較佳。”

咸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曾國藩再寫給弟弟說:“紀澤兒記性極平常,不必力求讀書背誦,但宜常看生書。“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澤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天賦平庸,記憶力也不好,這點或許是遺傳曾國藩的。所以,曾國藩非常不願意讓曾紀澤參加科舉考試,一則是怕出醜,二則是認為科舉不適合他。但在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一再施壓下,曾紀澤參加了一次鄉試,意料之中沒考上舉人。

後來,曾國藩用自己特殊身份,為曾紀澤捐了個正二品廕生資格,即不用參加科舉考試,直接由正二品廕生補為戶部員外郎,入仕為官。令人欣慰的是,曾紀澤成了清代著名外交家,與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成功收回了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權。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府三傑,依次是曾國荃、曾國藩、曾紀

第二:曾國藩的三子曾紀鴻天賦過人,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得了第一名;

同治元年(1862),15歲的曾紀鴻參加縣試(縣試為童試考試中的第一場,後面還有府試,都通過了,才能取得秀才資格),竟然考取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兒子考了全縣第一名,曾國藩反而不喜反憂,而且不讓他繼續參加當年的鄉試,這是為什麼?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國藩在家書中這麼寫道:“紀鴻兒幸取縣首,詩文雖不甚穩愜,而其中多有精警之句、疏宕之氣。寅皆先生時雨之化,可敬可感!當略備微儀,以申鄙意。府院考皆當極熱之時,鴻兒體弱,不知能耐此酷暑否?今年鄉試,鴻兒即可不必入場,蓋工夫尚早,年紀太輕,本無望中之理,又恐鴻兒難熬此九日之辛苦也。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鴻

讀這段家信,我們可以懂得幾個意思:第一,曾國藩認為兒子考取好成績,實屬僥倖,主要是老師的功勞;第二,今年的鄉試舉人考試,兒子就不要參加了,因為他的學識還比較淺顯,年紀也太小,本來就沒有考中的到底;第三,曾國藩深知兒子身體底子薄,怕他操勞過度,所以不讓他再參加後面的考試。

兒子縣試第一名,這本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曾國藩不喜反憂,還馬上讓兒子停止今年的鄉試考試,這還和曾國藩長年累月的“求缺惜福”心理有關。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後,曾氏兄弟接連受到朝廷恩賜,又是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軍務,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又是曾國荃賞穿黃馬褂,賞一品頂戴,授浙江按察使,這些好福氣都讓曾國藩誠惶誠恐,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一門之內,迭被殊恩,無功無能,忝竊至此,慚悚何極。”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國藩劇照

曾家兄弟官運亨通,福氣太旺,曾氏子孫若也考場得意,出盡了風頭,則會令人眼紅,招致來天道的虧損,所以曾國藩讓兒子見好就收,不可過求福分,因為物極必反,福氣多了也不是好事,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說:“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終上所述,兒子縣試第一名,曾國藩不讓他再考了的原因有三:第一,兒子學識淺陋,暫時不適合再考;第二,兒子身體不好,不可過於操勞;第三,曾家最近福氣太好,要懂得知足。

"

曾國藩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只不過長子曾紀第早年夭折了。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鄉試,終於在43歲時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天賦很一般,梁啟超說他是“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坊間也流傳著他“比賊還笨”的故事,但他勤能補拙,刻苦學習,考了7次考中秀才,考了三次考中進士;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在考場上更是失意,屢次都不得功名。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曾國藩在家書中總結說:“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他認為曾家人的天賦都不高,只能勤奮刻苦才會有出息。那麼,這種“笨”的性格會遺傳到下一代嗎?

第一: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記性不好,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寫信給弟弟們說:“至甲三讀書,天分本低。”(甲三就是指曾紀澤)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國藩又寫信給弟弟們說:“紀澤兒讀書記性不好,悟性較佳。”

咸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曾國藩再寫給弟弟說:“紀澤兒記性極平常,不必力求讀書背誦,但宜常看生書。“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澤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天賦平庸,記憶力也不好,這點或許是遺傳曾國藩的。所以,曾國藩非常不願意讓曾紀澤參加科舉考試,一則是怕出醜,二則是認為科舉不適合他。但在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一再施壓下,曾紀澤參加了一次鄉試,意料之中沒考上舉人。

後來,曾國藩用自己特殊身份,為曾紀澤捐了個正二品廕生資格,即不用參加科舉考試,直接由正二品廕生補為戶部員外郎,入仕為官。令人欣慰的是,曾紀澤成了清代著名外交家,與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成功收回了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權。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府三傑,依次是曾國荃、曾國藩、曾紀

第二:曾國藩的三子曾紀鴻天賦過人,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得了第一名;

同治元年(1862),15歲的曾紀鴻參加縣試(縣試為童試考試中的第一場,後面還有府試,都通過了,才能取得秀才資格),竟然考取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兒子考了全縣第一名,曾國藩反而不喜反憂,而且不讓他繼續參加當年的鄉試,這是為什麼?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國藩在家書中這麼寫道:“紀鴻兒幸取縣首,詩文雖不甚穩愜,而其中多有精警之句、疏宕之氣。寅皆先生時雨之化,可敬可感!當略備微儀,以申鄙意。府院考皆當極熱之時,鴻兒體弱,不知能耐此酷暑否?今年鄉試,鴻兒即可不必入場,蓋工夫尚早,年紀太輕,本無望中之理,又恐鴻兒難熬此九日之辛苦也。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鴻

讀這段家信,我們可以懂得幾個意思:第一,曾國藩認為兒子考取好成績,實屬僥倖,主要是老師的功勞;第二,今年的鄉試舉人考試,兒子就不要參加了,因為他的學識還比較淺顯,年紀也太小,本來就沒有考中的到底;第三,曾國藩深知兒子身體底子薄,怕他操勞過度,所以不讓他再參加後面的考試。

兒子縣試第一名,這本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曾國藩不喜反憂,還馬上讓兒子停止今年的鄉試考試,這還和曾國藩長年累月的“求缺惜福”心理有關。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後,曾氏兄弟接連受到朝廷恩賜,又是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軍務,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又是曾國荃賞穿黃馬褂,賞一品頂戴,授浙江按察使,這些好福氣都讓曾國藩誠惶誠恐,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一門之內,迭被殊恩,無功無能,忝竊至此,慚悚何極。”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國藩劇照

曾家兄弟官運亨通,福氣太旺,曾氏子孫若也考場得意,出盡了風頭,則會令人眼紅,招致來天道的虧損,所以曾國藩讓兒子見好就收,不可過求福分,因為物極必反,福氣多了也不是好事,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說:“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終上所述,兒子縣試第一名,曾國藩不讓他再考了的原因有三:第一,兒子學識淺陋,暫時不適合再考;第二,兒子身體不好,不可過於操勞;第三,曾家最近福氣太好,要懂得知足。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第三:曾紀鴻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曾紀鴻縣試考試時候,有沒有動用關係的嫌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2年後的鄉試考試時,曾國藩一再重申:不準動用關係,不準和主考官打招呼,不準遞條子,要考出最真實的成績!

開考前,曾國藩寫信給兒子紀鴻說:“場前不可與州縣來往,不可送條子,進身之始,務知自重。”考完發榜之前,曾國藩又怕兒子去活動,便寫信告誡兒子:“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結果,這次鄉試,曾紀鴻榜上無名,以後多次應試,僅得一個“勝錄附貢生”。

要知道,當時的晚清官場腐敗,科舉考試盛行遞條子、找關係,但是曾氏父子能夠堅持誠信做人的原則,實屬難能可貴!

"

曾國藩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只不過長子曾紀第早年夭折了。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鄉試,終於在43歲時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天賦很一般,梁啟超說他是“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坊間也流傳著他“比賊還笨”的故事,但他勤能補拙,刻苦學習,考了7次考中秀才,考了三次考中進士;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在考場上更是失意,屢次都不得功名。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曾國藩在家書中總結說:“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他認為曾家人的天賦都不高,只能勤奮刻苦才會有出息。那麼,這種“笨”的性格會遺傳到下一代嗎?

第一: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記性不好,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寫信給弟弟們說:“至甲三讀書,天分本低。”(甲三就是指曾紀澤)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國藩又寫信給弟弟們說:“紀澤兒讀書記性不好,悟性較佳。”

咸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曾國藩再寫給弟弟說:“紀澤兒記性極平常,不必力求讀書背誦,但宜常看生書。“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澤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天賦平庸,記憶力也不好,這點或許是遺傳曾國藩的。所以,曾國藩非常不願意讓曾紀澤參加科舉考試,一則是怕出醜,二則是認為科舉不適合他。但在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一再施壓下,曾紀澤參加了一次鄉試,意料之中沒考上舉人。

後來,曾國藩用自己特殊身份,為曾紀澤捐了個正二品廕生資格,即不用參加科舉考試,直接由正二品廕生補為戶部員外郎,入仕為官。令人欣慰的是,曾紀澤成了清代著名外交家,與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成功收回了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權。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府三傑,依次是曾國荃、曾國藩、曾紀

第二:曾國藩的三子曾紀鴻天賦過人,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得了第一名;

同治元年(1862),15歲的曾紀鴻參加縣試(縣試為童試考試中的第一場,後面還有府試,都通過了,才能取得秀才資格),竟然考取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兒子考了全縣第一名,曾國藩反而不喜反憂,而且不讓他繼續參加當年的鄉試,這是為什麼?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國藩在家書中這麼寫道:“紀鴻兒幸取縣首,詩文雖不甚穩愜,而其中多有精警之句、疏宕之氣。寅皆先生時雨之化,可敬可感!當略備微儀,以申鄙意。府院考皆當極熱之時,鴻兒體弱,不知能耐此酷暑否?今年鄉試,鴻兒即可不必入場,蓋工夫尚早,年紀太輕,本無望中之理,又恐鴻兒難熬此九日之辛苦也。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鴻

讀這段家信,我們可以懂得幾個意思:第一,曾國藩認為兒子考取好成績,實屬僥倖,主要是老師的功勞;第二,今年的鄉試舉人考試,兒子就不要參加了,因為他的學識還比較淺顯,年紀也太小,本來就沒有考中的到底;第三,曾國藩深知兒子身體底子薄,怕他操勞過度,所以不讓他再參加後面的考試。

兒子縣試第一名,這本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曾國藩不喜反憂,還馬上讓兒子停止今年的鄉試考試,這還和曾國藩長年累月的“求缺惜福”心理有關。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後,曾氏兄弟接連受到朝廷恩賜,又是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軍務,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又是曾國荃賞穿黃馬褂,賞一品頂戴,授浙江按察使,這些好福氣都讓曾國藩誠惶誠恐,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一門之內,迭被殊恩,無功無能,忝竊至此,慚悚何極。”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國藩劇照

曾家兄弟官運亨通,福氣太旺,曾氏子孫若也考場得意,出盡了風頭,則會令人眼紅,招致來天道的虧損,所以曾國藩讓兒子見好就收,不可過求福分,因為物極必反,福氣多了也不是好事,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說:“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終上所述,兒子縣試第一名,曾國藩不讓他再考了的原因有三:第一,兒子學識淺陋,暫時不適合再考;第二,兒子身體不好,不可過於操勞;第三,曾家最近福氣太好,要懂得知足。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第三:曾紀鴻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曾紀鴻縣試考試時候,有沒有動用關係的嫌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2年後的鄉試考試時,曾國藩一再重申:不準動用關係,不準和主考官打招呼,不準遞條子,要考出最真實的成績!

開考前,曾國藩寫信給兒子紀鴻說:“場前不可與州縣來往,不可送條子,進身之始,務知自重。”考完發榜之前,曾國藩又怕兒子去活動,便寫信告誡兒子:“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結果,這次鄉試,曾紀鴻榜上無名,以後多次應試,僅得一個“勝錄附貢生”。

要知道,當時的晚清官場腐敗,科舉考試盛行遞條子、找關係,但是曾氏父子能夠堅持誠信做人的原則,實屬難能可貴!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科舉考試無路,曾國藩至死也沒有再為兒子謀取其他出路,由此可見他的“大公無私”和“清正為官”,更是應驗他生前所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曾國藩去世後,曾紀鴻蔭賞舉人,充兵部武選司郎官,但他無心為官,終日沉迷於研究數學。自學成才的他,著有《對數評解》、《圓率考真圖解》、《粟布演草》等多部數學專著,實在是了不起。只可惜,由於勤奮用心過度,曾紀鴻和諸葛亮那樣“出師未捷身先死”,積勞成疾,因病逝世,年僅33歲。

"

曾國藩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曾紀第、曾紀澤、曾紀鴻,只不過長子曾紀第早年夭折了。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鄉試,終於在43歲時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天賦很一般,梁啟超說他是“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坊間也流傳著他“比賊還笨”的故事,但他勤能補拙,刻苦學習,考了7次考中秀才,考了三次考中進士;曾國藩的四個弟弟在考場上更是失意,屢次都不得功名。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曾國藩在家書中總結說:“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他認為曾家人的天賦都不高,只能勤奮刻苦才會有出息。那麼,這種“笨”的性格會遺傳到下一代嗎?

第一: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記性不好,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曾國藩寫信給弟弟們說:“至甲三讀書,天分本低。”(甲三就是指曾紀澤)

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國藩又寫信給弟弟們說:“紀澤兒讀書記性不好,悟性較佳。”

咸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曾國藩再寫給弟弟說:“紀澤兒記性極平常,不必力求讀書背誦,但宜常看生書。“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澤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次子曾紀澤天賦平庸,記憶力也不好,這點或許是遺傳曾國藩的。所以,曾國藩非常不願意讓曾紀澤參加科舉考試,一則是怕出醜,二則是認為科舉不適合他。但在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的一再施壓下,曾紀澤參加了一次鄉試,意料之中沒考上舉人。

後來,曾國藩用自己特殊身份,為曾紀澤捐了個正二品廕生資格,即不用參加科舉考試,直接由正二品廕生補為戶部員外郎,入仕為官。令人欣慰的是,曾紀澤成了清代著名外交家,與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成功收回了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權。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府三傑,依次是曾國荃、曾國藩、曾紀

第二:曾國藩的三子曾紀鴻天賦過人,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得了第一名;

同治元年(1862),15歲的曾紀鴻參加縣試(縣試為童試考試中的第一場,後面還有府試,都通過了,才能取得秀才資格),竟然考取了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兒子考了全縣第一名,曾國藩反而不喜反憂,而且不讓他繼續參加當年的鄉試,這是為什麼?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國藩在家書中這麼寫道:“紀鴻兒幸取縣首,詩文雖不甚穩愜,而其中多有精警之句、疏宕之氣。寅皆先生時雨之化,可敬可感!當略備微儀,以申鄙意。府院考皆當極熱之時,鴻兒體弱,不知能耐此酷暑否?今年鄉試,鴻兒即可不必入場,蓋工夫尚早,年紀太輕,本無望中之理,又恐鴻兒難熬此九日之辛苦也。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紀鴻

讀這段家信,我們可以懂得幾個意思:第一,曾國藩認為兒子考取好成績,實屬僥倖,主要是老師的功勞;第二,今年的鄉試舉人考試,兒子就不要參加了,因為他的學識還比較淺顯,年紀也太小,本來就沒有考中的到底;第三,曾國藩深知兒子身體底子薄,怕他操勞過度,所以不讓他再參加後面的考試。

兒子縣試第一名,這本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曾國藩不喜反憂,還馬上讓兒子停止今年的鄉試考試,這還和曾國藩長年累月的“求缺惜福”心理有關。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後,曾氏兄弟接連受到朝廷恩賜,又是曾國藩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軍務,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又是曾國荃賞穿黃馬褂,賞一品頂戴,授浙江按察使,這些好福氣都讓曾國藩誠惶誠恐,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一門之內,迭被殊恩,無功無能,忝竊至此,慚悚何極。”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曾國藩劇照

曾家兄弟官運亨通,福氣太旺,曾氏子孫若也考場得意,出盡了風頭,則會令人眼紅,招致來天道的虧損,所以曾國藩讓兒子見好就收,不可過求福分,因為物極必反,福氣多了也不是好事,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說:“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終上所述,兒子縣試第一名,曾國藩不讓他再考了的原因有三:第一,兒子學識淺陋,暫時不適合再考;第二,兒子身體不好,不可過於操勞;第三,曾家最近福氣太好,要懂得知足。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第三:曾紀鴻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曾紀鴻縣試考試時候,有沒有動用關係的嫌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2年後的鄉試考試時,曾國藩一再重申:不準動用關係,不準和主考官打招呼,不準遞條子,要考出最真實的成績!

開考前,曾國藩寫信給兒子紀鴻說:“場前不可與州縣來往,不可送條子,進身之始,務知自重。”考完發榜之前,曾國藩又怕兒子去活動,便寫信告誡兒子:“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結果,這次鄉試,曾紀鴻榜上無名,以後多次應試,僅得一個“勝錄附貢生”。

要知道,當時的晚清官場腐敗,科舉考試盛行遞條子、找關係,但是曾氏父子能夠堅持誠信做人的原則,實屬難能可貴!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科舉考試無路,曾國藩至死也沒有再為兒子謀取其他出路,由此可見他的“大公無私”和“清正為官”,更是應驗他生前所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曾國藩去世後,曾紀鴻蔭賞舉人,充兵部武選司郎官,但他無心為官,終日沉迷於研究數學。自學成才的他,著有《對數評解》、《圓率考真圖解》、《粟布演草》等多部數學專著,實在是了不起。只可惜,由於勤奮用心過度,曾紀鴻和諸葛亮那樣“出師未捷身先死”,積勞成疾,因病逝世,年僅33歲。

曾國藩兒子縣試第一名,為何不讓他再考了,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結語:知子莫若父,曾國藩早就知道兒子不適合傳統科舉考試,於是讓早早接觸西方科學,用興趣做最好的老師,最終使得曾紀鴻成為中國近代著名數學家,換成另一種方式名留青史。

曾國藩也深知兒子身體不好,不能過於操勞,所以沒讓他廢寢忘食地讀四書五經,以及參加科舉考試;但最後兒子卻因為研究數學而積勞成疾,英年早逝,這也是應驗了曾國藩當初的判斷。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看完本文,你是做何感想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