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

清朝有兩種王爺,一種是宗室王爺,如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順承郡王等。一種是我們即將提到的外藩蒙古王爺。

清朝入關後到1771年,隨著蒙古土爾扈特部歸附,蒙古絕大多數部落被劃入清朝版圖。正如乾隆皇帝在《伊犁將軍奏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部歸順詩事》所言“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從此蒙古成為了大清的子民。


"

清朝有兩種王爺,一種是宗室王爺,如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順承郡王等。一種是我們即將提到的外藩蒙古王爺。

清朝入關後到1771年,隨著蒙古土爾扈特部歸附,蒙古絕大多數部落被劃入清朝版圖。正如乾隆皇帝在《伊犁將軍奏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部歸順詩事》所言“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從此蒙古成為了大清的子民。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我們知道,蒙古是一個不太“安分”的民族。明朝立國276年,蒙古就幾乎鬧了276年。明朝用盡各種手段,都沒有徹底安撫蒙古。那麼,清朝又是怎麼做的呢?

清朝對蒙古採取了剛柔並濟的手段。

對於叛亂的蒙古部落,毫不猶豫地進行征服。康熙年間,蒙古準噶爾部落發起叛亂,成立了準噶爾汗國。1696年,42歲的康熙皇帝親自率部出征,討伐準噶爾叛軍。在康熙皇帝的鼓舞下,清軍連克準噶爾叛軍,到1697年,即平定了漠北一帶。此後幾十年間,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兩代皇帝繼續對準噶爾汗國窮追猛打。1760年冬天,在清軍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準噶爾汗國宣告滅亡。


"

清朝有兩種王爺,一種是宗室王爺,如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順承郡王等。一種是我們即將提到的外藩蒙古王爺。

清朝入關後到1771年,隨著蒙古土爾扈特部歸附,蒙古絕大多數部落被劃入清朝版圖。正如乾隆皇帝在《伊犁將軍奏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部歸順詩事》所言“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從此蒙古成為了大清的子民。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我們知道,蒙古是一個不太“安分”的民族。明朝立國276年,蒙古就幾乎鬧了276年。明朝用盡各種手段,都沒有徹底安撫蒙古。那麼,清朝又是怎麼做的呢?

清朝對蒙古採取了剛柔並濟的手段。

對於叛亂的蒙古部落,毫不猶豫地進行征服。康熙年間,蒙古準噶爾部落發起叛亂,成立了準噶爾汗國。1696年,42歲的康熙皇帝親自率部出征,討伐準噶爾叛軍。在康熙皇帝的鼓舞下,清軍連克準噶爾叛軍,到1697年,即平定了漠北一帶。此後幾十年間,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兩代皇帝繼續對準噶爾汗國窮追猛打。1760年冬天,在清軍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準噶爾汗國宣告滅亡。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對於聽話的蒙古部落,則會千方百計進行拉攏,甚至不惜採用“和親”的方式。康熙皇帝就將他8個成年女兒中的6個嫁給了蒙古王爺。與此同時,清朝每年都會向蒙古提供大量資源,很好地安撫了蒙古的王公貴族們。

此外,清朝在蒙古保留了爵位。

眾所周知,清朝在“三藩之亂”後,就不再設立漢人異姓王。可是,清朝在蒙古地區實行入八分公爵位,並將爵位分為六等,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爵位一般都允許世襲罔替,相當於是鐵帽子了。

在清朝的多措並舉之下,蒙古不再是清朝的心腹之患,反而成為清朝的“老朋友”。當清朝遇到危險的時候,蒙古王爺還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僧格林沁親王。


"

清朝有兩種王爺,一種是宗室王爺,如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順承郡王等。一種是我們即將提到的外藩蒙古王爺。

清朝入關後到1771年,隨著蒙古土爾扈特部歸附,蒙古絕大多數部落被劃入清朝版圖。正如乾隆皇帝在《伊犁將軍奏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部歸順詩事》所言“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從此蒙古成為了大清的子民。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我們知道,蒙古是一個不太“安分”的民族。明朝立國276年,蒙古就幾乎鬧了276年。明朝用盡各種手段,都沒有徹底安撫蒙古。那麼,清朝又是怎麼做的呢?

清朝對蒙古採取了剛柔並濟的手段。

對於叛亂的蒙古部落,毫不猶豫地進行征服。康熙年間,蒙古準噶爾部落發起叛亂,成立了準噶爾汗國。1696年,42歲的康熙皇帝親自率部出征,討伐準噶爾叛軍。在康熙皇帝的鼓舞下,清軍連克準噶爾叛軍,到1697年,即平定了漠北一帶。此後幾十年間,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兩代皇帝繼續對準噶爾汗國窮追猛打。1760年冬天,在清軍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準噶爾汗國宣告滅亡。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對於聽話的蒙古部落,則會千方百計進行拉攏,甚至不惜採用“和親”的方式。康熙皇帝就將他8個成年女兒中的6個嫁給了蒙古王爺。與此同時,清朝每年都會向蒙古提供大量資源,很好地安撫了蒙古的王公貴族們。

此外,清朝在蒙古保留了爵位。

眾所周知,清朝在“三藩之亂”後,就不再設立漢人異姓王。可是,清朝在蒙古地區實行入八分公爵位,並將爵位分為六等,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爵位一般都允許世襲罔替,相當於是鐵帽子了。

在清朝的多措並舉之下,蒙古不再是清朝的心腹之患,反而成為清朝的“老朋友”。當清朝遇到危險的時候,蒙古王爺還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僧格林沁親王。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1853年,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一支2萬多人的軍隊進行北伐。這支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打到天津附近。咸豐皇帝緊急調動僧格林沁親王進剿。僧格林沁親王不負厚望,在兩年之內與太平軍大小數百戰,將這支孤軍深入的太平軍盡數殲滅,先後擒獲太平軍主將林鳳祥和李開芳。

1859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闖入天津大沽口。負責天津大沽口防衛的僧格林沁親王再次出手,擊敗英法聯軍,打沉英、法軍艦3艘,重創3艘,英法聯軍共計傷亡420餘人,英軍司令賀布在戰鬥中身受重傷。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清軍第一次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


"

清朝有兩種王爺,一種是宗室王爺,如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順承郡王等。一種是我們即將提到的外藩蒙古王爺。

清朝入關後到1771年,隨著蒙古土爾扈特部歸附,蒙古絕大多數部落被劃入清朝版圖。正如乾隆皇帝在《伊犁將軍奏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部歸順詩事》所言“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從此蒙古成為了大清的子民。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我們知道,蒙古是一個不太“安分”的民族。明朝立國276年,蒙古就幾乎鬧了276年。明朝用盡各種手段,都沒有徹底安撫蒙古。那麼,清朝又是怎麼做的呢?

清朝對蒙古採取了剛柔並濟的手段。

對於叛亂的蒙古部落,毫不猶豫地進行征服。康熙年間,蒙古準噶爾部落發起叛亂,成立了準噶爾汗國。1696年,42歲的康熙皇帝親自率部出征,討伐準噶爾叛軍。在康熙皇帝的鼓舞下,清軍連克準噶爾叛軍,到1697年,即平定了漠北一帶。此後幾十年間,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兩代皇帝繼續對準噶爾汗國窮追猛打。1760年冬天,在清軍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準噶爾汗國宣告滅亡。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對於聽話的蒙古部落,則會千方百計進行拉攏,甚至不惜採用“和親”的方式。康熙皇帝就將他8個成年女兒中的6個嫁給了蒙古王爺。與此同時,清朝每年都會向蒙古提供大量資源,很好地安撫了蒙古的王公貴族們。

此外,清朝在蒙古保留了爵位。

眾所周知,清朝在“三藩之亂”後,就不再設立漢人異姓王。可是,清朝在蒙古地區實行入八分公爵位,並將爵位分為六等,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爵位一般都允許世襲罔替,相當於是鐵帽子了。

在清朝的多措並舉之下,蒙古不再是清朝的心腹之患,反而成為清朝的“老朋友”。當清朝遇到危險的時候,蒙古王爺還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僧格林沁親王。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1853年,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一支2萬多人的軍隊進行北伐。這支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打到天津附近。咸豐皇帝緊急調動僧格林沁親王進剿。僧格林沁親王不負厚望,在兩年之內與太平軍大小數百戰,將這支孤軍深入的太平軍盡數殲滅,先後擒獲太平軍主將林鳳祥和李開芳。

1859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闖入天津大沽口。負責天津大沽口防衛的僧格林沁親王再次出手,擊敗英法聯軍,打沉英、法軍艦3艘,重創3艘,英法聯軍共計傷亡420餘人,英軍司令賀布在戰鬥中身受重傷。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清軍第一次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溥儀頒佈《清帝遜位詔書》,這意味著,立國200多年的清朝壽終正寢,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清朝滅亡的消息傳到蒙古。蒙古札薩克圖郡王烏泰聞訊,聯合科右後、扎賚特等旗的王爺們,一起集結軍隊,打算南下進京勤王,挽救已經被掃進歷史堆的清朝。


"

清朝有兩種王爺,一種是宗室王爺,如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順承郡王等。一種是我們即將提到的外藩蒙古王爺。

清朝入關後到1771年,隨著蒙古土爾扈特部歸附,蒙古絕大多數部落被劃入清朝版圖。正如乾隆皇帝在《伊犁將軍奏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部歸順詩事》所言“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從此蒙古成為了大清的子民。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我們知道,蒙古是一個不太“安分”的民族。明朝立國276年,蒙古就幾乎鬧了276年。明朝用盡各種手段,都沒有徹底安撫蒙古。那麼,清朝又是怎麼做的呢?

清朝對蒙古採取了剛柔並濟的手段。

對於叛亂的蒙古部落,毫不猶豫地進行征服。康熙年間,蒙古準噶爾部落發起叛亂,成立了準噶爾汗國。1696年,42歲的康熙皇帝親自率部出征,討伐準噶爾叛軍。在康熙皇帝的鼓舞下,清軍連克準噶爾叛軍,到1697年,即平定了漠北一帶。此後幾十年間,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兩代皇帝繼續對準噶爾汗國窮追猛打。1760年冬天,在清軍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準噶爾汗國宣告滅亡。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對於聽話的蒙古部落,則會千方百計進行拉攏,甚至不惜採用“和親”的方式。康熙皇帝就將他8個成年女兒中的6個嫁給了蒙古王爺。與此同時,清朝每年都會向蒙古提供大量資源,很好地安撫了蒙古的王公貴族們。

此外,清朝在蒙古保留了爵位。

眾所周知,清朝在“三藩之亂”後,就不再設立漢人異姓王。可是,清朝在蒙古地區實行入八分公爵位,並將爵位分為六等,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爵位一般都允許世襲罔替,相當於是鐵帽子了。

在清朝的多措並舉之下,蒙古不再是清朝的心腹之患,反而成為清朝的“老朋友”。當清朝遇到危險的時候,蒙古王爺還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僧格林沁親王。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1853年,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一支2萬多人的軍隊進行北伐。這支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打到天津附近。咸豐皇帝緊急調動僧格林沁親王進剿。僧格林沁親王不負厚望,在兩年之內與太平軍大小數百戰,將這支孤軍深入的太平軍盡數殲滅,先後擒獲太平軍主將林鳳祥和李開芳。

1859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闖入天津大沽口。負責天津大沽口防衛的僧格林沁親王再次出手,擊敗英法聯軍,打沉英、法軍艦3艘,重創3艘,英法聯軍共計傷亡420餘人,英軍司令賀布在戰鬥中身受重傷。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清軍第一次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如此重大的勝利。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溥儀頒佈《清帝遜位詔書》,這意味著,立國200多年的清朝壽終正寢,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清朝滅亡的消息傳到蒙古。蒙古札薩克圖郡王烏泰聞訊,聯合科右後、扎賚特等旗的王爺們,一起集結軍隊,打算南下進京勤王,挽救已經被掃進歷史堆的清朝。


“王爺,大清滅亡了!”“集結軍隊,進京勤王!”


當然,這種逆時代而行的舉動註定不會成功。北洋政府革去烏泰等人的爵位,並下令蒙古各部落的兵力只維繫在幾十人到幾百人的規模。這樣一來,蒙古王爺再也無法興風作浪。

【參考資料:《大清一統志》《伊犁將軍奏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全部歸順詩事》《清史稿》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