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格格是否就等同於公主

《還珠格格》這部電視劇大家都不陌生,當年可以說是風靡全國,因此現在一提起“格格”,大家腦海裡最先浮現出來的通常就是《還珠格格》裡面的主演之二,小燕子和紫薇。紫薇就不用說了,她是乾隆皇帝的親生女兒,而小燕子最後雖然被證實不是親生的,但也被乾隆收為了義女,地位等同於紫薇。

清朝時期,格格是否就等同於公主


在電視劇中,小燕子和紫薇都被稱為格格,因此,大多數人就認為,在清朝的時候,格格就是公主的意思,那麼,真的是這樣嗎,格格和公主到底有沒有區別?

“格格”最初是滿語的音譯,翻譯成漢語是小姐和姐姐的意思。清代貴族家庭的女兒的頭銜。清朝建立之前的“後金”時期,皇帝(即“大汗”)和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結婚的婦女)都被稱為“格格”,沒有區別。

清朝時期,格格是否就等同於公主


但是,在皇太極建立清朝成為皇帝之後,他開始模仿明朝的制度,在稱呼上自然繼承了明朝,皇帝的女兒開始稱為“公主”。雖然都是公主,公主和公主也是不同的,按照規定,皇后所生的女兒(即中宮)稱為“固倫公主”,妃子所生的女兒或者是皇后的養女,稱為“和碩公主”。

清朝時期,格格是否就等同於公主


當然,“固倫”和“和碩”不是一誕生就有的,這些稱號是由皇帝封的,若不受皇帝的喜愛,即使是皇后生的女兒,也只是沒有封號的普通公主。例如,皇太極的二女兒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剛開始被封為固倫長公主,之後又改封為為"永寧長公主",最後又改封為"溫莊長公主"。由此可見,在影視劇中稱呼皇帝的女兒“格格”是不準確的。

清朝時期,格格是否就等同於公主


在這之後,“格格”特指王公貴族家的女兒。1660年,“格格”被分為五級,其中親王的女兒為“和碩格格”,漢名的話稱為郡主;郡王或親王世子的女兒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的話稱為縣主;貝勒的女兒也被稱為“多羅格格”,但是漢名的話為郡君;貝子的女兒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的話稱為縣君; 鎮國公或輔國公的女兒只稱"格格",漢名為鄉君; 這些稱呼和清朝以前的朝代相同,但名稱上有一些差異。

清朝時期,格格是否就等同於公主


所以說,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的稱呼並不準確,雖然小燕子和紫薇不是在皇宮裡長大的,但是先不說小燕子,紫薇畢竟是乾隆的親生女兒,在那時候,親人或許可以在不正式的場合稱其為格格,但是在外面她們並不能被稱為格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