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蒙古族柴達木八旗由來

  據史學家的研究,“柴達木、庫庫諾爾(青海湖)、可可西里、布哈河、巴顏喀拉山、札陵湖、鄂稜湖、鄂敦塔拉(宿星海)、祁連山、那拉薩拉嶺(日月山)”等山川地名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早在公元310年至633年吐谷渾時期形成,並留存至今。

現住柴達木的蒙古族,全系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的分支。

固始汗(又寫作顧實汗,本名圖魯拜琥1582-1655年)於1636年率衛拉特蒙古聯軍進入青海,1638年其所屬部落全部從天山南路遷到青海。1642年固始汗-青藏高原。於1655年去世後,青海蒙古分為左右兩翼,由其十子管轄。柴達木地區屬右翼,由伊勒都齊、多爾濟、瑚魯木什、桑噶爾札、袞布察汗和達西巴圖爾統轄,以多爾濟為長。1696年時達西巴圖爾為青海蒙古總管,1697年清朝封其為和碩親王。1716年其子羅卜藏丹津襲。1720年清朝又封察汗丹津為親王,同羅卜藏丹津這、達顏等統領青海蒙古右翼。

1723年羅卜藏丹津反清起義失敗,1724年清朝加緊了對青海地區的統治,採納了年羹堯擬的“青海善後事宜十三條”和“禁約青海十二事”。1725年清廷將青海蒙古收為內藩,仿照內蒙古札薩克制,統一分編為二十九旗。其中據柴達木者為和碩特部八旗,即西前旗、丁後旗、北左後旗、西右中旗。各旗劃定遊牧疆界,規定不得強佔牧地,不得相互統屬,不得私自往來;各旗道領每年祭海會盟一次,在欽差大臣或青海辦事大臣的監視下,奏選盟長,不得私行妄推。

青海蒙古族柴達木八旗由來

民國成立後,袁世凱制定《蒙古待遇條件》。同年9月原西寧和知府廉興繼任青海辦事長宮,馬麟被任鎮守西寧等處總兵官。9月20日民國政府公佈《加進實贊共和之蒙古各札薩克王公封爵的命令》。10月2日廉興主持祭海會盟,向蒙古王公宣佈共和及優先條件,蒙藏各部承認共和。1913年5月給青海蒙古王公晉爵一級併發有“榮令”,此間還增設蒙番宣慰使於西寧,由馬麟兼任此職。此時青海蒙古右翼盟長為達木登群科爾(亦寫作那木當吹布爾)。

1919年在都蘭寺設都蘭理事公署。1930年遷址至希裡溝改為都蘭縣,管理柴達木地區事務。1933年在西寧成立青海蒙古兩盟辦事機構。1938年在察漢烏蘇設青海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統轄都蘭縣,並開始推行保甲制。1946年左右專員公署改為柴達木墾務局。1948年進行了最後一次祭海會盟。

至到1949年11月海西解放,柴達木各旗中仍被告著盟旗制,而保甲制已名存實亡了。

 

 附:青海蒙古柴達木各旗王公世系

一、西前旗:原定牧地在布哈河岸。東至烏圖起爾沙託羅蓋,南至希拉庫圖爾、果庫圖爾,西至察汗烏蘇呼魯恭納,北至布哈河邊的納錦楞,初編戶數1200戶,至1938年以前有300戶。1958年蒙古族336戶770人。

旗長俗稱青海王,故該旗俗稱王家旗,系固始汗第六子多爾濟(號達顏巴圖爾),之裔。其次子策旺喇布坦(號達顏岱青),為青海和碩持蒙古八臺吉之一。1698年封為多羅郡王;1704年其子額爾克巴勒珠爾襲,1705年為其兄所逼,自莊死;1706年其和朋素克旺札勒降襲多羅貝勒。1725年授札薩克。1726年晉多羅郡王;1735年其長子袞楚克達什襲;1777年其次子索諾木多爾濟襲。1782年詔世襲罔替。1791年以功賜親王品級;1808年其子車林端多布襲;1854年其子烏爾津札杣襲;1865年其子阿育爾什迪襲;1885年旗兄恩和濟爾噶勒襲;1911年才拉什其布襲。1913年晉封和碩親王;1927年其養子角巴襲。1946年為右翼盟長,至解放,現為烏蘭縣銅普鄉。

二、西后旗:原定牧地跨柴集河。東至希勒鹽海子,察罕託羅海。南至合約爾巴爾古。西至布降吉爾河源。北至果庫圖爾、希拉庫圖爾。初編戶數1350戶,至1938年以前有600戶。1958年蒙古族370戶550人。

旗長俗稱可可貝勒,故該旗俗稱可可旗,系固始汗第六子多爾濟之裔。多爾濟之長子薩楚墨爾根臺吉。其子達顏1716年以議遷達賴喇嘛有功。詔封多羅貝勒,並分領青海右翼;1719年其子旺舒克喇布坦襲;1722年其叔噶爾丹岱表諾爾布之子達什車凌降襲固山貝子,1724年以討羅卜藏丹津有功,晉封多羅貝勒·詔世襲罔替,1725年授札薩克;1758年其子丹巴車凌襲;1774年其子濟克默特伊什襲;1808年其子札木巴勒多爾濟襲;1824圻其子那木喀旺札勒襲;1834年其子車凌諾爾布襲;1839年其叔羅布桑佔巴襲;1855年其子岡佔綽克都布襲;1889年其子車凌端多布襲。1911年病故。1912年其弟之子吹庫爾僧格與拉旺仁僧因血統關係互相爭襲。右翼盟長之位移至柯魯溝旗。1913年吹庫爾僧格襲,晉封多羅郡王。1915年入覲,受翊衛副使。拉旺仁僧奔走庫倫,哲布尊丹巴準襲貝勒,俗稱八寶王。是年青海辦事長官廉興判令吹庫爾僧格將其父遺產分給拉旺仁僧八成,和平解決。拉旺仁僧不服,仍赴庫倫。其時駐庫倫都護使陳籙諮請甘邊寧海鎮守使查辦,並請蒙藏院維持。以杜畔。1917年9月奉大總統令,封拉旺仁僧為貝勒。1920年吹庫爾僧格入覲,歸途病故。1922年甘邊寧海鎮守使因大喇嘛察罕諾們汗之請,暫準拉旺仁僧代理旗務。1930年3月。青海省府根據左右盟長之請,準吹庫爾僧格之子才木恭旺濟勒拉布坦(又名巴圖那順、祁雨民)襲多羅郡王。以拉旺仁僧之子諾爾布仁僧襲多羅貝勒。至1949年解放,現為烏蘭縣賽什克鄉。

三、北左翼末旗:原定牧地。東至柴吉齊沁。南至鹽池。西至哈唐和碩。北至和特克。初編戶數180戶。至1938年前有60戶。1958年蒙古族154戶847人。

旗長俗稱鹽池札薩。故該旗俗稱鹽池旗,系固始汗第六子多爾濟之裔。其子額爾克巴勒珠爾,其次子伊什多勒札布。1923年不從羅卜藏丹津之起義。1925年封札薩克一等臺吉;1729年其長子畢齊罕車凌襲。1774年以病罷,族子巴勒珠爾襲。1784年詔世襲罔替;1788年畢齊罕車凌病癒仍襲;1789年其嗣子三都布襲;1793年其從弟多爾濟襲;1817年其子旺沁端多布襲;1830年其子巴木巴勒達什倫都布襲;1846年其同族林沁那木都勒襲;1854年其子羅堆僧格襲;1897年其子索諾木興額拉布坦襲。1913年晉封輔國公,其子圖爾加襲至1949年,現為烏蘭縣巴音鄉。

以上三旗均據於茶卡鹽池、賽什克鹽池,(今柯柯鹽池)附近,故稱“鹽池三旗”。以下五旗稱為“邊外柴達木五旗”,統稱為“柴達木八旗”。

青海蒙古族柴達木八旗由來

四、北左翼旗:原定牧地。東至哈拉諾爾。南至科爾魯克。西至窩果圖爾。北至伊克柴達木。初編戶數450戶。1938年以前有1300至3000戶,1958年時不詳。

旗長俗稱可魯溝貝子,系固始汗第八了桑噶爾札之裔。桑噶爾札號伊勒登。其次子索諾木達什1705年封為輔國公。1723年晉封鎮國公,是年隨羅卜藏丹津起義,脫歸後詔封固山貝子。1725年授札薩克;1749年其長子羅卜藏色布騰襲。1766年以罪削札薩克,改閒散貝了,旋以其弟巴勒濟特襲札薩克一等臺吉。1784年詔世襲罔替;1785年其子拉札布襲;1791年羅卜藏色布騰仍襲札薩克一等臺吉,以徵廓爾喀功賜以貝勒品級,兼襲貝子;1798年其子旺沁丹津襲札薩克固山貝子;1811年其子格勒克那木札勒襲;1853年其子棍布車布坦襲;1893年其子達木登群科爾(亦寫作那木當吹布爾)襲。1912年當青海右翼盟長。1913年晉封多羅郡王;曾創辦過一所蒙古族小學;1919年其協理嘎勒增東德布主持旗務至1929年;1929年達木登群科爾之養子索諾木旺濟勒襲,至1949年解放。1948年其右翼盟長之位移至王家旗。

五、北右翼末旗:原定牧地,東至色爾柯克達巴,南至察罕託羅海,西至薩爾魯克,北至庫爾魯克。初編戶數350戶,至1938年以前有300戶,1958年時不詳,德令哈縣蒙古族總人口為3513人。

旗長俗稱庫魯克札薩。系固始汗次子鄂木布之裔,其號車臣岱青,1649年清軍討河西,又招降西寧城,賜土謝圖巴圖爾岱青號;其子墨爾根臺吉之六子額璘沁達什1698年封固山貝子。1720年晉多羅貝勒。1723年跟隨羅卜藏丹津起義。1724年削爵;1725年其次子達瑪璘色布騰授札薩克一等臺吉;1750年其弟博貝襲;1755年其兄巴特瑪色布騰之子旺札勒(博貝之從子)襲;1765年其子根敦札布襲;1784年詔世襲罔替;1789年其子固木布札布襲;1854年其子察哈巴克襲;1894年其子索南木端多布襲。1913年晉封輔國公,至到1940年左右。

以上兩族合稱為可魯溝旗,至解放時實際上已融合為一旗,現為德令哈市和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大部。

六、西右翼後旗:原定牧地,跨柴達木河,東至希昔,南至諾木罕木魯,西至烏拉斯臺,北至柴達木,初編戶數500戶,至1938年前有300戶。1958年蒙古族203戶900人。

旗長俗稱巴隆札薩。故該旗俗稱巴隆旗。系固始汗七子瑚嚕木什(號巴圖爾額爾德尼岱青)之裔,其四子秉圖,其長子色布騰博碩克圖,初為閒散臺吉。1723年因不附羅卜藏丹津起義1725年授札薩克一等臺吉;1738年其子車凌多爾吉襲;其子羅布藏車凌,其子巴勒珠爾於1761年襲;1777年其子噶勒丹丹忠襲。1784年詔世襲罔替;1809年其子格勒克拉布坦襲。1828年其子布彥達賴襲;1864年其子達西多爾濟襲;1883年其子諾爾布在爾濟襲。1913年晉封輔國公;1933年從群科札蒴旗(今海晏縣)請沁格拉布坦襲;1941年其子南沁襲;1944年其子諾爾布仁青襲至1949年,現為都蘭縣巴隆鄉。

七、西左翼後旗:原定牧地,東至巴彥託羅蓋,南至桑託羅蓋,西至烏爾圖,北至瑪尼圖沙尼圖。初編戶數500戶,至1938年前有150戶。1958年蒙古族231戶981人。

旗長俗稱宗家札薩。故該旗俗稱宗家旗,系固始汗季弟色稜哈坦巴圖爾(號札薩克陀音)之裔。其子茂濟喇克,其子額樂德尼楚魯木;其子哈爾噶斯。1725年授札薩克一等臺吉;1754年其長子恭格車凌襲。1766年以罪削爵;旋以其弟吹忠札布襲;1772年詔世襲罔替。1794年其子楞袞多爾濟襲;1808年其子恩克巴雅爾襲;1829年其長子濟克莫特旺楚克襲;1847年其弟通昌嘎爾布襲;1860年其子布穆達付襲;1894年其子旺丹多爾濟襲。1913年晉封輔國公;其子諾爾布達爾濟、其子丹木登羊桑加、其子楊生札布襲至1949年。最後三任旗長之任期不詳待查。現為都蘭縣宗加鄉。

八、西右翼中旗:原定牧地,東至諾木洪河,南至諾木漢木魯,西至陶賴,北至希勒沿,初編戶數1200戶,至1938年前有1050戶。1958年蒙古族219戶926人。

旗長俗稱臺吉乃爾札薩,故該旗俗稱臺吉乃旗。系固始汗之異母兄哈納克土謝圖之裔。其次子秉圖達賴烏巴什,其次子圖胡爾綽克圖,其三子僧格。其子車凌納木札薩。1725年授札薩克公中一等等增臺吉。無嗣;1733年其堂弟巴勒丹襲;1764年其子達什東木伯勒襲。1791年賜公品級;1803年其長子丹珠布納木札爾襲;1812年其子德沁襲;1814年其叔恭藏襲;1832年其從子旺沁襲;1854年其子多布登色爾札勒襲;1875年其子沙克都爾札布襲;1910年其子圖布坦札木措襲。1913年晉輔國公;1932年其子噶勒登加木措,至1949年。現為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郭裡木德鄉、茫崖鎮噶斯鄉及都蘭縣諾木洪鄉。

九、得家旗:該旗成立於1857年,是班禪大師的香火地,直接隸屬班禪大師,旗民是各蒙藏部落奉獻的,所以不屬蒙古旗之數。該旗的堪布和官家由班禪大師從西藏委派,其官家代理旗職務。1938年青海推行保甲制度起,該旗旗長為多福拉,副旗長為達福拉。1958年蒙古族314戶1201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