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

呼和浩特市:系蒙語“藍色之城”之意。

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從圖門之音邇來,圖門呢,系蒙語“萬”的意思。

托克托旗:這個時間比較長,戰國趙武靈王26年,也就是公元前300年,置雲中郡並建雲中城,秦漢同之,隋唐為金沙縣,遼置東勝州,明改東勝衛、後改東勝左衛,明嘉靖年間,置脫脫城(妥妥城),清乾隆初年改為托克托縣廳,屬山西省,1912年改托克托縣。

和林格爾縣:系蒙語“二十間房子/二十家子”戰國時期屬趙國的雲中郡,西漢始置定襄郡。北魏時曾建都盛樂。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宋、遼、金、元時置縣,名金河縣、振武縣、平地縣。清康熙年間在此設驛站,光緒十年改為和林格爾廳,民國時期改為和林格爾縣,因驛站而得名。

武川縣:戰國屬林胡,摟煩部牧地,秦先屬雲中郡,後為匈奴牧野,遼設天山縣,金置豐州,光緒29年(1903年)始設武川廳,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武川縣沿用至今。

清水河縣:源於流經內清水河,因清澈見底,故名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包頭市:

包頭是包克圖的諧音:系蒙古語“有鹿的地方” 。 包克圖包括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和固陽。

土默特右旗就不介紹了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1952年10月達爾罕旗、茂明安旗合併設立聯合旗

烏海:取自原烏達市和海渤灣市名首字。烏達:系蒙古語“柳樹” 海渤灣:藏語系,意為:“雄獅”,改為“海若布陶亥”一詞。

固陽縣:漢代五原郡所屬,固陽縣河固陽塞舊名轉化而來。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

錫林浩特:錫林系蒙古語,丘陵的意思

二連浩特:二連繫蒙語,額仁的諧音,意為幻景、斑斕的。遼時屬託州地,金時為蒙古各部落遊牧之地,元時屬中書省上都路,北元時屬察哈爾部蘇尼特鄂托克,清崇德七年開始屬蘇尼特右旗

阿巴嘎旗:阿巴嘎系蒙語叔叔的意思,東北蒙語口語稱叔叔為瑪瑪。1956年7月設阿巴嘎旗,沿用至今

西烏珠穆沁旗:烏珠穆沁系蒙古語,意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從元朝開說吧。元屬嶺北行省和寧部、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設烏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設立東部聯合旗,1956年析置西烏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東烏珠穆沁旗:同西烏珠穆沁旗

蘇尼特左旗:蘇尼特系蒙語,是蒙古族一個部落名稱

蘇尼特右旗:同上

太僕寺旗:漢屬上谷郡、隋唐屬鮮卑,元屬寶昌州,明為蒙古牧地,清為太僕寺左翼牧場,民國屬察哈爾特別區,民國7年即1918年,析置寶昌招墾設治局,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寶昌縣,日軍佔領後,寶昌縣和沽源縣和併為寶源縣。1956年12月析置太僕寺旗,沿用至今

正鑲白旗:系漢語,以清朝旗幟顏色的名。1956年設置正鑲白旗,沿用至今

正藍旗:清康熙十四年,這裡被編入蒙八旗,因旗號為純藍色而得名正藍旗。該地處清八旗藍旗轄區,故得名,沿用至今

鑲黃旗:系漢語,原為清代八旗之一,以鑲黃邊旗幟顏色命名

多倫縣:由多倫淖爾首字演化而來,意為七個水泡子,此地泡子較多。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系蒙古族語,意為“紅山口”。烏蘭:紅色

集寧區:源於古地名,意為“集市安寧”

興和縣:春秋戰國時屬代國,秦漢代郡,唐設榆林縣,被契丹改為牧場,遼設長青縣,金設撫州,元改興和路,明末為蒙古族牧地,屬察汗小王子,1903年屬興和廳,1912年置興和縣

卓資縣:遼金時,為西京路豐州居地。元時,屬中書省大同路豐州地域。明朝洪武年間於九十九泉置官山衛。清時,為察哈爾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牧地。1945年12 月28日,為龍勝縣縣治(1952年5月1日,龍勝縣改稱卓資縣)。“卓資山”鎮名的來歷,源於山名,因鎮東山頂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後文人墨客改 “桌子”為“卓資”,意為卓有資產,延用至今 。

商都縣:商都系滿語,意為水漩,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打漩渦而得名

豐鎮市:清雍正13年(1735年)設鎮寧所,乾隆15年(1750年)設豐鎮廳,1912年為豐鎮縣。後升為豐鎮市

涼城縣:戰國時屬趙地,秦為雁門郡,後民國元年--1912年為寧遠縣,後與別省縣名重名更改為涼城,延用至今

化德縣:1934年析置化德設治局,1949年改為化德縣,1950年設立化德縣至今。

察哈爾右翼前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中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察哈爾右翼後旗:屬蒙古族察哈爾部落

四子王旗:系漢語,即四個貴族統轄的區域。我的大姑還在四子王旗呢,今年大姑應該有七十幾歲了。不知現在身體怎樣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內蒙古各市、縣名稱的由來

呼倫貝爾市

呼倫貝爾:源於呼倫湖和貝爾湖,呼倫是蒙語“哈溜”的諧音,是“水獺”的意思。貝爾是“雄水獺”,因為這兩個湖水獺比較多,所以周圍的牧民就把這兩個湖就按動物命名了。雖然這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是呼倫姑娘和貝爾小夥子的,就不說這個了。

海拉爾區:蒙語、鄂溫克語系均為“野韭菜”的意思

滿洲裡市:1908年置臚臏府,1939年設滿洲裡市,1969年劃入黑龍江省,1979年回劃內蒙古自治區

牙克石市:滿語“扎敦畢拉雅克薩”的節譯,意為扎敦河沖塌的河岸

扎蘭屯市:系蒙古語一種官職名,即扎蘭所住的屯子

額爾古納右旗(額爾古納市):額爾古納系蒙語“以乎遞物”之義引申“抬舉、奉獻、彎曲或清澈透明”的意思

額爾古納左旗(現稱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的鄂溫克獵民,是在三百多年前從勒拿河一帶的俄羅克屯遷到額爾古納河流域

阿榮旗:系蒙語“阿倫”的諧音,意為“清潔乾淨”

新巴爾虎左旗: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新巴爾虎旗,1934年置新巴爾虎旗公署,1959年設立新巴爾虎旗至今 。

陳巴爾虎旗:“巴爾虎”系蒙語,是蒙古部落的名字,陳是蒙語“胡欽”意譯詞

新巴爾虎右旗:1932年設立新巴爾虎右翼旗,1948年設新巴爾虎右旗

莫力達瓦達斡爾旗:從清朝說吧,屬齊齊哈爾屯布特哈總管衙門,1915年置布特哈旗設置局,屬黑龍江省巡撫,1932年設立莫力達瓦旗,歸興安東省。1946年改為布特哈旗,屬嫩江省。同年5月改為莫力達瓦旗,歸興安省,1949年5月巴音旗併入,1958年8月設莫力達瓦達斡爾旗,沿用至今

鄂倫春自治旗:東鄂倫春語系“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使用鹿的人們”

鄂溫克族自治旗:簡單說,在1948年設立所倫旗人民政府,1958年月1日撤銷所倫旗,設立鄂溫克族自治旗。沿用至今。

興安盟Hinggan

興安盟因地處大興安嶺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漢語意為“丘陵”。因大興安嶺山勢較緩,主脈山峰相對高度不甚大,故滿語稱之為“興安”

烏蘭浩特:烏蘭“紅、紅色”,浩特“城市”烏蘭浩特原名為王爺廟,系清代扎薩克圖旗王爺家的廟,建於清康熙30年(1691年)因該廟主持大喇嘛學識淵博,康熙賜名“普惠寺”。清末喇嘛最多達500多人,人們習稱王爺廟。1947年5月1日設立烏蘭浩特

阿爾山市:1992年12月5日,成立阿爾山經濟開發區,計劃單列,直屬興安盟領導。1996年6月10日,民政部批覆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阿爾山市(縣級),以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阿爾山鎮的行政區域為阿爾山市的行政區域

科爾沁右翼前旗:遼屬金山縣,元屬中書省泰寧路,明屬泰寧衛。清崇德元年(1636年)設科爾沁右翼前旗

科爾沁右翼中旗:1636年設科爾沁右翼中旗,唐為靺鞨地,五代為契丹所據,還屬黃龍府,金、元屬上京路,明劃入科爾沁部

扎賚特旗:

突泉縣: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置醴泉鎮,宣統元年(1909年)因與陝西省醴泉縣重名,故更名突泉縣。1914年設醴泉縣,1945年復設突泉縣

扎賚特旗:系蒙語,是蒙古部落名稱,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屬東胡,明洪熙年間為牧地,始號扎賚特,清天聰五年(1631年)設扎賚特旗。

哲裡木盟(JIYEM)

哲裡木盟(現在的通遼):哲裡木系蒙古語,意為馬鞍吊帶。清代內札薩克十旗會盟於哲裡木山而得名。

通遼市:關於通遼的來歷,可以看我以前的博客文章,有關於通遼的來歷。

霍林郭勒市:霍林系蒙語美味飲食,郭勒:河、江,順便說下,蒙古人習慣把河稱為江。霍林郭勒呢,就是說像飲食一樣美的河

科爾沁左翼中旗:清崇德元年——1636年置科爾沁中旗,沿用至今

科爾沁左翼後旗:清順治七年——1650年建科爾沁左翼郡王旗,偽滿時設東科爾沁後旗,沿用至今

扎魯特旗:漢屬遼東郡,唐屬營州都督府,元屬上都路,明歸內喀爾喀部,清崇德四年(1629年)置扎魯特旗,順治5年(1648年)分設扎魯特左翼旗和扎魯特右翼旗,1927年改設魯北縣,屬興安西省,1979年歸通遼

庫倫旗:系蒙語“家園、成圈、佔地區域”之意。偽滿時期先後屬興安南省興安總省

奈曼旗:是蒙古部落名稱,清天職元年(1627年)棍楚克帥奈曼部落從察哈爾遷徙至此地,並歸附清朝。清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扎薩克多羅達爾汗郡王,設奈曼旗。沿用至今

開魯縣:清光緒34年——1908年置開魯縣,沿用至今。開魯的白酒不錯,以前喝

赤峰:

寧城縣:相比大家都聽過寧城老窖,就產於赤峰寧城縣。寧城屬右北平郡,隋唐屬饒樂都督府,遼居中京都,金屬北京路,元為大寧路,明改為大寧都,清屬卓索圖盟喀喇沁旗,1931年置大寧設置局,後因駐地在小城子,取其“城”,捨棄大寧的大,改為寧城設局。後改為寧城沿用至今。

林西縣:這個年頭也很早了,春秋為東胡族,秦漢魏晉時期屬烏桓部和鮮卑部、隋唐為契丹,清光緒33年(1907年)實行“移民實邊”開辦巴林墾務,同年12月置巴林縣。

阿魯克爾沁旗:阿魯系蒙語“北”的意思,“科爾沁”譯為“帶弓箭的近衛軍”。

巴林左旗:巴林系蒙語要塞,軍寨之意。巴林左旗也是契丹建立遼王朝之地。成吉思汗十八世孫蘇巴還創建巴林部落。

巴林右旗:同巴林左旗,巴林系蒙語要塞,軍寨之意

克什克騰旗:系蒙語“番軍、親軍”的意思。

翁牛特旗:翁牛特系蒙語神聖的意思

喀喇沁旗:喀喇沁,系蒙語“守衛者”。順便提一下,遼寧省朝陽市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和赤峰的喀喇沁旗屬同一編制,後來地域劃分所致。

敖漢旗:敖漢系蒙語,“老大”的意思。

伊克昭盟(鄂爾多斯)IHJU

伊克昭盟(鄂爾多斯):伊克昭系蒙古語,意為大廟

東勝區:東勝之名由“勝州”而來,隋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在今準格爾旗境內設勝州,遼神州元年(公元916年)遼軍攻入勝州,將勝州人民遷至黃河東岸,在今托克托縣內建東勝州,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東勝廳,民國三年(1915年)設置東勝縣

達拉特旗:清順治七年(1650年)置鄂爾多斯左翼後旗,清末改為達特拉

準格爾旗:戰國初為樓煩地,奉屬九原郡,西河郡、東漢至晉為南匈奴所居、隋屬勝州榆林郡,唐屬麟州,鬆遼金屬夏領地,元屬東勝州,明初為榆林左衛地,明嘉靖年間屬蒙古,通稱鄂爾多斯,清順治六年(1649年)只鄂爾多斯左翼前旗,民國設準格爾旗,沿用至今

鄂托克前旗:“營”,也簡單介紹,1980年由鄂托克旗南部地區置鄂托克前旗

杭錦旗:清末改設杭錦旗,“杭錦”系由突厥語“康裡”,正音“杭裡”演化而來,意為“車子”沿用至今

鄂托克旗:鄂托克系蒙語“營、部”,具體就不多介紹了,1949年9月7日設鄂托克旗

杭錦旗:

烏審旗:戰國屬樓煩地,奉屬上郡,漢屬上郡與朔方郡北魏至東夏州,宋為西夏領地,元屬延安路,清順治六年(1649年)置鄂特斯右翼前旗,俗稱“烏審旗”

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系蒙語“君主的聖地”,1958年由原扎薩克旗和郡王旗合置伊金霍洛旗

巴彥淖爾盟Bayanny

巴彥淖爾盟

臨河區:臨河縣是移治所臨近黃河而得名。隋屬豐州,清先後屬伊克昭盟薩拉齊廳、五原廳,明國初設臨河設治局,1929年改設臨河縣,1984年設立臨河市。至今。

五原縣:戰國屬趙九原地,秦屬九原郡,清屬朔方郡,後漢為匈奴牧地,唐貞觀屬九原郡,歷宋、金、夏皆為西夏屬地,元屬大同路,明處屬寧夏衛,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五原廳,1912年改設五原縣,1958年達拉特後旗併入五原縣。

磴口縣: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設立阿拉善旗,民國十五年(1926年)置磴口縣,解放後屬寧夏省,1954年劃入甘肅省,1956年劃內蒙,1960年撤銷磴口縣,設立巴彥郭勒市,1964年復設磴口縣。

烏拉特前旗:烏拉系蒙語“烏仁”的變音,意為能工巧匠,烏拉特是部落名稱,烏拉特部落從呼倫貝爾草原遷徙到烏拉特草原

烏拉特中旗:清順治五年(1648年)設烏拉特中公旗,1949年9月綏遠省和平解放,1950年7月18日成立烏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屬烏拉察布盟。1952年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後旗合併成烏拉特鍾後聯合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屬巴彥淖爾盟,1970年10月析置朝格溫度爾旗,1981年設烏拉特中旗

烏拉特後旗:同烏拉特前旗

杭錦後旗:杭蓋系蒙語“水草豐美的地方”

阿拉善盟Alxa:

阿拉善盟:1969年將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的額濟納旗和阿拉善右旗劃歸甘肅省;阿拉善左旗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1979年將甘肅省的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阿拉善左旗劃入內蒙古自治區,設立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是賀蘭山的音變,賀蘭山系蒙語同漢語的混合音,蒙語的“政王”字發音為“阿拉格”故阿拉善也含斑駁的意思,1696年設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同左旗

額濟納旗:額濟納是“亦集乃”音變而成,來源於羌語,意為戈壁、沙漠、瀚海

內蒙古喜歡用左翼右翼,那這個“翼”是“營”的意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