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的徽派記憶

千島湖 建築 新安江 藝術 魚小兵 2017-06-09

我們追尋淳安水下古城,不僅因為千島湖是新安江水系的匯聚之所,不僅因為淳安在地理位置上和安徽一山之隔,更因為她身上濃濃的徽氣息:從她的建築風格、樣式甚至是居民的生活習慣無一不帶著深深的“徽色”印跡。千島湖的徽派記憶

『崛起的徽商讓淳安迎來鼎盛』

中國有句話叫“無徽不成鎮”。也就是說,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徽州人,那這個地方就只是個村落。徽州人住進來了,他們就開設店鋪,幹起買賣,然後逐漸做大、向外擴張,就把一個小小村落打造成集鎮了。這句話放在淳安,適用之極。

發端於宋、盛於明清的徽商主要經商路線之一就是沿新安江流域拓展至杭州、上海,這條黃金水路上一個重要節點就是淳安。有著1800年曆史的淳安縣同屬於新安江水系,與安徽歙縣毗鄰,如此地理位置使得淳安成為徽商進入浙江的橋頭堡和大本營。

“一自漁梁壩,百里至街口;八十淳安縣,茶園六十有;九十嚴州府,釣臺桐廬守;潼梓關富陽,三浙壠江口;徽郡至杭州,水程六百走。”這首徽州商人自己創作的《路程歌》,描繪的就是商人從漁梁出發,沿新安江順流而下從淳安至杭州的路線圖。

徽商的進入,讓古老的淳安煥發出無限活力,一時間,商賈雲集,繁華似大都會。徽商的經營範圍包括國藥、徽墨、茶葉、徽菜、土雜百貨、糧油醬酒等等,幾乎涵蓋了淳安人的全部生活所需。其中國藥業就有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績溪城內人胡吉為在淳安縣的威坪鎮創胡鹹春藥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洪州人程宗亮於遂安縣獅城鎮設長春堂。而當時徽州績溪商人在浙江開設的糧油醬酒業有30家,其中淳安就佔到20家之多。

在淳安老人們的記憶裡,當年的古城在建築和生活習慣上都以徽派為主,一片片粉牆黛瓦的屋舍點綴在新安江的碧波之畔,而對於這些在老城出生長大的老人來說,他們兒時記憶中最美麗的部分,是老街上的夥伴和店鋪裡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東西。

胡適先生在他的自傳中這樣寫道:“你如在各地旅行,你總可發現許多人的原籍都是徽州的。例如姓汪的和姓程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徽州人。其他如葉、潘、胡、俞、餘、姚諸姓,也大半是源出徽州。”而清代浙江學者俞樾在《九九消夏錄》第十卷《浙江商籍》中說:“浙商多徽人”。由此可見徽州人在浙江經商乃至定居人數之多。鮑藝敏對此十分認同:“淳安縣城有很多安徽人,我本人就是安徽人,淳安縣城裡很多生意做得好的也都是安徽人。”

如此數量龐大、經營內容豐富的徽商進入,不光從生活上改變了淳安,也給淳安老城從建築上到文化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包括杭州、淳安在內的很多浙江城市在明清時期的繁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徽商在當地的活躍。”淳安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鮑藝敏告訴我們,徽商憑藉他們靈活的經營手段與獨特的商業理念,對於江南諸多城鎮的商業、文化消費起了莫大的作用。尤其是徽商對於文化的推崇,又將江南的園林、學術、書畫、曲藝等文化藝術創造推向了一個高峰。

『淳安祠堂承載的徽州家族理念』

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祠堂均建於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在我們的理解中,祠堂是一個家族的中心,通過開祠致祭和其他家族追遠活動,將族民緊緊地紐結在同一神聖的祖宗牌位之下,形成一個嚴密的血緣組織。而實際上,祠堂不僅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更能體現一種傳統的家族觀念和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在淳安縣城內,我們偶爾也能看到不少“青磚黛瓦馬頭牆”式樣的徽派建築,但往往淹沒在林立的現代化高樓中,顯得另類而侷促,真正讓我們嗅到濃重徽派氣息的是那些祠堂。

鮑藝敏告訴我們,淳安有祠堂類古建築400餘處,這些祠堂是文化遺傳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淳安縣域文明的重要表現形式。“這400多處祠堂分佈在淳安的各個角落,它們無一例外,全部都屬於典型的徽派建築。”

我們在鮑藝敏收集的祠堂資料中發現,這些祠堂的門樓、門罩以及花窗、樑架上,大多有生動的雕刻,並且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人倫、宗教、歷史、自然、藝術、民俗以及代表儒家思想的經典故事等。這些融磚、木、石為一體的“三雕”藝術,是淳安祠堂類建築的一個最鮮明特徵,“這些祠堂雕刻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是師承徽州祠堂的。”

此外,我們還看到,大多數祠堂的設計理念都很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一般的祠堂都是二進三開間,或者三進三開間,祠堂當中還有天井,既能用於通風采光,也營造了“小有天”的祠堂自然風光,這些細節也幾乎照搬了徽派模式。

有人曾用“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詩句,形象地概括了徽派祠堂的建築風格。祠堂是徽州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徽派建築藝術的典範。在淳安,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徽派祠堂的存在,它們歷經明清數百年曆史,飽經風雨,承載著淳安人深厚的文化積澱。

每個祠堂都記錄了一個家族的發展變遷歷史,也是古老淳安歷史的一個縮影,那一幅幅祖宗先賢遺像,那一通通家族規律碑刻,留存了太多的歷史人文信息,那是家族的“根”之所繫。通過這些祠堂,我們能夠體味到淳安人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的宗族性格以及深埋在心靈深處的人性精髓;透過這些祠堂,我們似乎也能找到淳安人和徽州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繫。

說到淳安和徽州的聯繫,還有一組數據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淳安歷年來累計遷移289951人,其中安置在縣內的82544人;安置在浙江省桐廬、富陽、德清、金華、常山、武義、龍泉、建德、臨安、開化、衢縣、遂昌、雲和、蘭溪14縣安置的135804人;安置到江西省64680人,安徽省5630人,其他省市1293人。我們從歙縣移民安置委員會了解到,當年來安徽的淳安人主要集中在歙縣的桂林、富(土曷)(讀會音)兩個鄉鎮,大約有5000人,而周邊其他鄉鎮只是零星分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