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湖 緬甸 建築 佛像 獨木舟 推拿 攝影 環球知識科普 2019-09-19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每年的農曆30日,都要舉行佛像巡湖儀式,但只是移動其中的四個佛像,總有一個佛像要留在寺廟裡看家。佛像每天要從一個村莊移到另一個村莊。每次移動都有一個頗為壯觀的船隊來護送。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趕上這個節日,導遊說還要過幾天才是呢!在寺廟外看到了舉行儀式時送佛的金燦燦的遊船,以及一排排的護衛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節日時的盛大場面。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每年的農曆30日,都要舉行佛像巡湖儀式,但只是移動其中的四個佛像,總有一個佛像要留在寺廟裡看家。佛像每天要從一個村莊移到另一個村莊。每次移動都有一個頗為壯觀的船隊來護送。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趕上這個節日,導遊說還要過幾天才是呢!在寺廟外看到了舉行儀式時送佛的金燦燦的遊船,以及一排排的護衛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節日時的盛大場面。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湖有個“貓跳寺”,外觀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之所以小有知名度,那是因為寺院的大雄殿裡,有一群會跳圈的可愛的小貓。據說以前寺廟裡面的老僧人在參悟佛法的時候,身邊的小貓忽然躍起的樣子給了他靈感。於是老僧人開始訓練寺廟裡面的小貓跳圈圈,成功之後很快就傳出了名氣。然而如今,“貓跳寺”裡的貓咪,只是懶懶的趴在地上供遊客拍照,不知道它們還記不記得這項絕活了。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每年的農曆30日,都要舉行佛像巡湖儀式,但只是移動其中的四個佛像,總有一個佛像要留在寺廟裡看家。佛像每天要從一個村莊移到另一個村莊。每次移動都有一個頗為壯觀的船隊來護送。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趕上這個節日,導遊說還要過幾天才是呢!在寺廟外看到了舉行儀式時送佛的金燦燦的遊船,以及一排排的護衛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節日時的盛大場面。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湖有個“貓跳寺”,外觀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之所以小有知名度,那是因為寺院的大雄殿裡,有一群會跳圈的可愛的小貓。據說以前寺廟裡面的老僧人在參悟佛法的時候,身邊的小貓忽然躍起的樣子給了他靈感。於是老僧人開始訓練寺廟裡面的小貓跳圈圈,成功之後很快就傳出了名氣。然而如今,“貓跳寺”裡的貓咪,只是懶懶的趴在地上供遊客拍照,不知道它們還記不記得這項絕活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每年的農曆30日,都要舉行佛像巡湖儀式,但只是移動其中的四個佛像,總有一個佛像要留在寺廟裡看家。佛像每天要從一個村莊移到另一個村莊。每次移動都有一個頗為壯觀的船隊來護送。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趕上這個節日,導遊說還要過幾天才是呢!在寺廟外看到了舉行儀式時送佛的金燦燦的遊船,以及一排排的護衛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節日時的盛大場面。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湖有個“貓跳寺”,外觀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之所以小有知名度,那是因為寺院的大雄殿裡,有一群會跳圈的可愛的小貓。據說以前寺廟裡面的老僧人在參悟佛法的時候,身邊的小貓忽然躍起的樣子給了他靈感。於是老僧人開始訓練寺廟裡面的小貓跳圈圈,成功之後很快就傳出了名氣。然而如今,“貓跳寺”裡的貓咪,只是懶懶的趴在地上供遊客拍照,不知道它們還記不記得這項絕活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道是寺廟裡的大殿還是頗有些看頭的,全柚木的結構顯得古樸莊嚴,諸多玉製的或鎏金的佛像,相當精美,裝飾以繁複的木雕,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切不可只顧看那群貓咪,而忽略了對大殿和佛像的欣賞。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每年的農曆30日,都要舉行佛像巡湖儀式,但只是移動其中的四個佛像,總有一個佛像要留在寺廟裡看家。佛像每天要從一個村莊移到另一個村莊。每次移動都有一個頗為壯觀的船隊來護送。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趕上這個節日,導遊說還要過幾天才是呢!在寺廟外看到了舉行儀式時送佛的金燦燦的遊船,以及一排排的護衛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節日時的盛大場面。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湖有個“貓跳寺”,外觀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之所以小有知名度,那是因為寺院的大雄殿裡,有一群會跳圈的可愛的小貓。據說以前寺廟裡面的老僧人在參悟佛法的時候,身邊的小貓忽然躍起的樣子給了他靈感。於是老僧人開始訓練寺廟裡面的小貓跳圈圈,成功之後很快就傳出了名氣。然而如今,“貓跳寺”裡的貓咪,只是懶懶的趴在地上供遊客拍照,不知道它們還記不記得這項絕活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道是寺廟裡的大殿還是頗有些看頭的,全柚木的結構顯得古樸莊嚴,諸多玉製的或鎏金的佛像,相當精美,裝飾以繁複的木雕,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切不可只顧看那群貓咪,而忽略了對大殿和佛像的欣賞。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每年的農曆30日,都要舉行佛像巡湖儀式,但只是移動其中的四個佛像,總有一個佛像要留在寺廟裡看家。佛像每天要從一個村莊移到另一個村莊。每次移動都有一個頗為壯觀的船隊來護送。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趕上這個節日,導遊說還要過幾天才是呢!在寺廟外看到了舉行儀式時送佛的金燦燦的遊船,以及一排排的護衛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節日時的盛大場面。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湖有個“貓跳寺”,外觀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之所以小有知名度,那是因為寺院的大雄殿裡,有一群會跳圈的可愛的小貓。據說以前寺廟裡面的老僧人在參悟佛法的時候,身邊的小貓忽然躍起的樣子給了他靈感。於是老僧人開始訓練寺廟裡面的小貓跳圈圈,成功之後很快就傳出了名氣。然而如今,“貓跳寺”裡的貓咪,只是懶懶的趴在地上供遊客拍照,不知道它們還記不記得這項絕活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道是寺廟裡的大殿還是頗有些看頭的,全柚木的結構顯得古樸莊嚴,諸多玉製的或鎏金的佛像,相當精美,裝飾以繁複的木雕,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切不可只顧看那群貓咪,而忽略了對大殿和佛像的欣賞。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到茵萊湖,有一個地方很值得一看,那就是傳說中的禁區色卡(Samkar)。緬甸至今除了仰光、曼德勒、蒲甘及茵萊湖等常規景區外,仍有許多地區沒有開放旅遊觀光。比如緬北克欽邦的抹谷、茵萊湖的色卡等。外國遊客要去這些地區,必須先申請旅行許可證(Travel Permits),否則會被視為違法。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每年的農曆30日,都要舉行佛像巡湖儀式,但只是移動其中的四個佛像,總有一個佛像要留在寺廟裡看家。佛像每天要從一個村莊移到另一個村莊。每次移動都有一個頗為壯觀的船隊來護送。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趕上這個節日,導遊說還要過幾天才是呢!在寺廟外看到了舉行儀式時送佛的金燦燦的遊船,以及一排排的護衛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節日時的盛大場面。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湖有個“貓跳寺”,外觀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之所以小有知名度,那是因為寺院的大雄殿裡,有一群會跳圈的可愛的小貓。據說以前寺廟裡面的老僧人在參悟佛法的時候,身邊的小貓忽然躍起的樣子給了他靈感。於是老僧人開始訓練寺廟裡面的小貓跳圈圈,成功之後很快就傳出了名氣。然而如今,“貓跳寺”裡的貓咪,只是懶懶的趴在地上供遊客拍照,不知道它們還記不記得這項絕活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道是寺廟裡的大殿還是頗有些看頭的,全柚木的結構顯得古樸莊嚴,諸多玉製的或鎏金的佛像,相當精美,裝飾以繁複的木雕,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切不可只顧看那群貓咪,而忽略了對大殿和佛像的欣賞。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到茵萊湖,有一個地方很值得一看,那就是傳說中的禁區色卡(Samkar)。緬甸至今除了仰光、曼德勒、蒲甘及茵萊湖等常規景區外,仍有許多地區沒有開放旅遊觀光。比如緬北克欽邦的抹谷、茵萊湖的色卡等。外國遊客要去這些地區,必須先申請旅行許可證(Travel Permits),否則會被視為違法。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色卡在茵萊湖的南部,以眾多歷史悠久的佛塔著稱,大多建造於3至17世紀,其中以色卡碼頭的水中佛塔群最有特色。

茵萊湖南部地區居住的都是撣族和勃歐族人。據當地人介紹,緬甸的撣族和勃歐族與執政的緬甸軍政府不合,主張獨立,所以這裡以前一直衝突不斷,極不安全,緬甸當局也管不了,乾脆就不開放。近幾年撣族和勃歐族才聯合起來,有條件地開放旅遊觀光。他們規定所有到這裡的遊客,必須繳納通行費和僱用當地勃歐導遊,方可以進入。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每年的農曆30日,都要舉行佛像巡湖儀式,但只是移動其中的四個佛像,總有一個佛像要留在寺廟裡看家。佛像每天要從一個村莊移到另一個村莊。每次移動都有一個頗為壯觀的船隊來護送。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趕上這個節日,導遊說還要過幾天才是呢!在寺廟外看到了舉行儀式時送佛的金燦燦的遊船,以及一排排的護衛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節日時的盛大場面。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湖有個“貓跳寺”,外觀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之所以小有知名度,那是因為寺院的大雄殿裡,有一群會跳圈的可愛的小貓。據說以前寺廟裡面的老僧人在參悟佛法的時候,身邊的小貓忽然躍起的樣子給了他靈感。於是老僧人開始訓練寺廟裡面的小貓跳圈圈,成功之後很快就傳出了名氣。然而如今,“貓跳寺”裡的貓咪,只是懶懶的趴在地上供遊客拍照,不知道它們還記不記得這項絕活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道是寺廟裡的大殿還是頗有些看頭的,全柚木的結構顯得古樸莊嚴,諸多玉製的或鎏金的佛像,相當精美,裝飾以繁複的木雕,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切不可只顧看那群貓咪,而忽略了對大殿和佛像的欣賞。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到茵萊湖,有一個地方很值得一看,那就是傳說中的禁區色卡(Samkar)。緬甸至今除了仰光、曼德勒、蒲甘及茵萊湖等常規景區外,仍有許多地區沒有開放旅遊觀光。比如緬北克欽邦的抹谷、茵萊湖的色卡等。外國遊客要去這些地區,必須先申請旅行許可證(Travel Permits),否則會被視為違法。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色卡在茵萊湖的南部,以眾多歷史悠久的佛塔著稱,大多建造於3至17世紀,其中以色卡碼頭的水中佛塔群最有特色。

茵萊湖南部地區居住的都是撣族和勃歐族人。據當地人介紹,緬甸的撣族和勃歐族與執政的緬甸軍政府不合,主張獨立,所以這裡以前一直衝突不斷,極不安全,緬甸當局也管不了,乾脆就不開放。近幾年撣族和勃歐族才聯合起來,有條件地開放旅遊觀光。他們規定所有到這裡的遊客,必須繳納通行費和僱用當地勃歐導遊,方可以進入。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色卡的佛塔和佛像,大多是三至十七世紀所建,這些古老而滄桑的古塔,見證了過去的輝煌和時間的流逝。在漫長的歲月中,風風雨雨的侵蝕下,佛像都已破敗不堪,看著很是惋惜。

大孔島在色卡村的對面,島上的佛塔群有兩百多座,比色卡村的規模更大,也更集中更為精緻。這裡就像個露天佛塔博物館,佛塔內外有許多非常精美的佛像和浮雕、嚮導告訴我這些佛塔。大多建於十三世紀,行走在這些古老的佛塔中。讓人再一次對緬甸人的信仰心生敬佩……


"

茵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即可以欣賞到奇妙的浮島和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又可以看到許多讓你亮瞎眼的奇特風俗。例如:女人抹花臉,脖子越長越美,漁民單腳划船捕魚,浮島上的寺廟等等,絕對“亮瞎”你的眼……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是茵萊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在緬語中是集市、市場之意。茵萊湖的伊瓦瑪水上集市是緬甸最大的水上市場,由兩個狹長浮島夾一條河道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島群中央搭建簡易建築,商鋪林立。集市上,可見到販賣各種各樣日用小商品的當地人,魚乾、鮮魚、蔬菜、水果、蔗糖、山貨、手工藝品、服裝應有盡有。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有趣的是,河道成為了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眾多划著獨木舟前來推銷各式貨品的小商販,逢遊船將至,迅速攏聚;運來的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副產品,紛紛停靠“街道”兩旁出售,熱鬧非凡,好一個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由於當地人居住得比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個週期安排在不同的村莊。一般遊人的常規行程,最多在茵萊湖停留3、4天,想參觀這裡的集市往往只能碰運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在“伊瓦瑪”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不,應該是整個緬甸)這裡的女人無論老幼美醜、或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粉液。這種粉液緬語叫“特納卡”,是用緬甸特有的黃香楝樹磨成粉,與水攪拌後塗抹在臉上。

據說,“特納卡”有清涼、消炎、化淤、滋潤皮膚等功效,塗抹在臉上即可防晒,又能保護皮膚嫩滑細膩,堪稱天然有機的化妝品。緬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著已切開的黃香楝樹、水、刷子,讓客人隨意體驗、裝扮。

當然,往臉上塗抹“特納卡”也有很多講究。愛美的女人會非常精細地在臉上刷出花卉樹葉之類的圖案,看上去別有一番韻味;而不太講究的看上去就隨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塗成大花臉。小孩子,一般都會在鼻樑中間塗上塔拿卡。

初到緬甸看著緬甸女人如此裝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後看到的多了,都是一個樣,倒也是習以為常了。說到底,這只是民族的習性與生活的習慣罷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伊瓦瑪村最出名的還是終身佩戴頸環的緬甸“卡央族”女性。事實上,我們見到的只是幾位出來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遠的山區。當你的鏡頭對準她們時,她們會停下手裡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最顯著的特點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銅圈。銅圈能夠拉長脖子,使其與身體形成不尋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長,就越漂亮,是這個族人的審美觀。

“卡央族”女孩自5歲起,就要戴起重約一千克的銅圈,銅圈數量隨年月遞增。為了漂亮,實在令人瞠目。10歲時,她們再以一條長長銅條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5歲時的粗度,模仿鳳凰幼細的雙腿。她們更會隨年歲增長再繞幾圈,直至25歲。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一般情況下,女孩加到25圈後,就不再繼續增加了。即使這樣,銅圈的重量已經達到5—10千克不等。據說,最重的已達20餘千克。這讓人們在田地裡勞動時非常困難、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說這種風俗最初是為了減小女性的魅力,保護她們免遭敵對部落綁架。如今,她們戴頸環是為了繼承文化傳統。

當被問及如此改造身體的重要性時,“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認同這兩個原因。長期以來,人類學家便對佩戴銅圈的意義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推測,並提出了一系列理論。

據傳,“卡央族”女孩5歲生日那天,要舉行隆重的戴銅圈儀式。請來族長及親朋好友載歌載舞,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首先要對小女孩肩部和頸部進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體完全適應了以後,精通此道的“技師”就會在她脖子上纏上銅圈,銅線截面直徑可達1.5釐米。這個儀式完成後,女孩的家人還要請全村人一起來熱鬧慶祝一番……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令人稱奇的是,茵萊人用腳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在茵萊湖,只有男人是用腳划船的,女人則是坐在船上劃。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帕瑞寺是茵萊湖最重要的寺廟,你很難相信,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島上。它不僅是茵萊湖的標誌性建築,還因為裡面供奉著的那五個小金佛而聞名。據傳這五尊佛像是12世紀鑄造的。人們在遷移佛像的過程中,卻不慎將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們拼命打撈也只撈出其中四尊。

人們垂頭喪氣地將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卻驚訝地發現丟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在佛臺上了。消息傳出,引來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前來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貼金箔。現在的小佛像,因為層層疊疊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個個金葫蘆。

貼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但貼金箔的活計與女人無緣,所以國內遊客前往拜謁,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則立馬會被工作人員吼下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每年的農曆30日,都要舉行佛像巡湖儀式,但只是移動其中的四個佛像,總有一個佛像要留在寺廟裡看家。佛像每天要從一個村莊移到另一個村莊。每次移動都有一個頗為壯觀的船隊來護送。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趕上這個節日,導遊說還要過幾天才是呢!在寺廟外看到了舉行儀式時送佛的金燦燦的遊船,以及一排排的護衛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節日時的盛大場面。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茵萊湖有個“貓跳寺”,外觀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之所以小有知名度,那是因為寺院的大雄殿裡,有一群會跳圈的可愛的小貓。據說以前寺廟裡面的老僧人在參悟佛法的時候,身邊的小貓忽然躍起的樣子給了他靈感。於是老僧人開始訓練寺廟裡面的小貓跳圈圈,成功之後很快就傳出了名氣。然而如今,“貓跳寺”裡的貓咪,只是懶懶的趴在地上供遊客拍照,不知道它們還記不記得這項絕活了。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道是寺廟裡的大殿還是頗有些看頭的,全柚木的結構顯得古樸莊嚴,諸多玉製的或鎏金的佛像,相當精美,裝飾以繁複的木雕,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切不可只顧看那群貓咪,而忽略了對大殿和佛像的欣賞。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到茵萊湖,有一個地方很值得一看,那就是傳說中的禁區色卡(Samkar)。緬甸至今除了仰光、曼德勒、蒲甘及茵萊湖等常規景區外,仍有許多地區沒有開放旅遊觀光。比如緬北克欽邦的抹谷、茵萊湖的色卡等。外國遊客要去這些地區,必須先申請旅行許可證(Travel Permits),否則會被視為違法。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色卡在茵萊湖的南部,以眾多歷史悠久的佛塔著稱,大多建造於3至17世紀,其中以色卡碼頭的水中佛塔群最有特色。

茵萊湖南部地區居住的都是撣族和勃歐族人。據當地人介紹,緬甸的撣族和勃歐族與執政的緬甸軍政府不合,主張獨立,所以這裡以前一直衝突不斷,極不安全,緬甸當局也管不了,乾脆就不開放。近幾年撣族和勃歐族才聯合起來,有條件地開放旅遊觀光。他們規定所有到這裡的遊客,必須繳納通行費和僱用當地勃歐導遊,方可以進入。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色卡的佛塔和佛像,大多是三至十七世紀所建,這些古老而滄桑的古塔,見證了過去的輝煌和時間的流逝。在漫長的歲月中,風風雨雨的侵蝕下,佛像都已破敗不堪,看著很是惋惜。

大孔島在色卡村的對面,島上的佛塔群有兩百多座,比色卡村的規模更大,也更集中更為精緻。這裡就像個露天佛塔博物館,佛塔內外有許多非常精美的佛像和浮雕、嚮導告訴我這些佛塔。大多建於十三世紀,行走在這些古老的佛塔中。讓人再一次對緬甸人的信仰心生敬佩……


「趣聞」緬甸茵萊湖女人那些奇葩事 讓人大惑不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