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比起西班牙的合縱連橫之勢,葡萄牙顯得有些獨立,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這個國度演繹的無與倫比,由君主南征北伐一手創造的葡萄牙似乎比誰都期待著英雄的救贖。這個融合了濃郁的宗教和阿拉伯文化國家,之後很長的時間裡,他們的足球似乎都在哀唱著懷念舊日榮光的"法都"。

"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比起西班牙的合縱連橫之勢,葡萄牙顯得有些獨立,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這個國度演繹的無與倫比,由君主南征北伐一手創造的葡萄牙似乎比誰都期待著英雄的救贖。這個融合了濃郁的宗教和阿拉伯文化國家,之後很長的時間裡,他們的足球似乎都在哀唱著懷念舊日榮光的"法都"。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而在今天,這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與中國越來越密切的聯繫在了一起,尤其是足球。國奧主力林良銘正式加盟葡萄牙第三級別聯賽俱樂部貢多馬爾,著名前鋒郝海東之子郝潤澤加盟葡萄牙乙級聯賽球隊洛勒塔諾,越來越多的中國小將選擇去葡萄牙留洋,據統計:如今在葡萄牙足協正式註冊加盟的中國球員已經累計超過200人。而在這批多達200人的葡萄牙留洋大軍中,但至今仍然只有王剛、張呈棟、董方卓、韋世豪等六人在葡超聯賽裡出過場。

如今,葡萄牙儼然一派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模樣。

1700萬的亂局

儘管在成年國家隊中有留洋經歷的球員並不多,然是如果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國奧、國青隊,不難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過海外留洋經歷的球員不在少數。不禁讓人發問,難道真的是改革春風吹滿地,年輕球員真爭氣?但是當我們仔細觀察他們留洋去處的時候,或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都紛紛去往葡萄牙?而且俱樂部大多都是貢多馬爾、吉馬良斯?難道這就是緣分天註定,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比起西班牙的合縱連橫之勢,葡萄牙顯得有些獨立,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這個國度演繹的無與倫比,由君主南征北伐一手創造的葡萄牙似乎比誰都期待著英雄的救贖。這個融合了濃郁的宗教和阿拉伯文化國家,之後很長的時間裡,他們的足球似乎都在哀唱著懷念舊日榮光的"法都"。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而在今天,這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與中國越來越密切的聯繫在了一起,尤其是足球。國奧主力林良銘正式加盟葡萄牙第三級別聯賽俱樂部貢多馬爾,著名前鋒郝海東之子郝潤澤加盟葡萄牙乙級聯賽球隊洛勒塔諾,越來越多的中國小將選擇去葡萄牙留洋,據統計:如今在葡萄牙足協正式註冊加盟的中國球員已經累計超過200人。而在這批多達200人的葡萄牙留洋大軍中,但至今仍然只有王剛、張呈棟、董方卓、韋世豪等六人在葡超聯賽裡出過場。

如今,葡萄牙儼然一派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模樣。

1700萬的亂局

儘管在成年國家隊中有留洋經歷的球員並不多,然是如果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國奧、國青隊,不難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過海外留洋經歷的球員不在少數。不禁讓人發問,難道真的是改革春風吹滿地,年輕球員真爭氣?但是當我們仔細觀察他們留洋去處的時候,或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都紛紛去往葡萄牙?而且俱樂部大多都是貢多馬爾、吉馬良斯?難道這就是緣分天註定,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當然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如果我們想追根溯源,追問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還需要把時間撥回九年前。這禮物們需要提到一個人——韋迪。熟悉中國足球的朋友或許會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2010年接替南勇任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說得簡單一點,韋迪是一個從水上轉移到地上的前足協掌權人。

中國足壇是個魔幻的地方,這些年來數個掌門人都在這塊泥淖裡折戟沉沙,初次涉水足球領域的韋迪自然不信這個邪,憋著一口氣想大展拳腳幹出一番事業。本著"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韋迪把改革的第一把達到揮向了青訓。老祖宗留下的經驗還是有道理的:打不過他們就向他們學習。於是中國足協扶持的"星計劃"在2011年8月份橫空出世,從全國選派24位93、94年齡段的球員留洋葡萄牙,500.com公司將全程贊助這次為期兩年的行動,出資1700萬。事實上,中國足協最終送抵葡萄牙的足球少年達41人,他們被組建成"中國希望之星"隊,其中屬於"星計劃"的93、94年齡段16人,其餘球員則屬於阿迪達斯 "少年英雄"計劃,由阿迪出資贊助。

"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比起西班牙的合縱連橫之勢,葡萄牙顯得有些獨立,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這個國度演繹的無與倫比,由君主南征北伐一手創造的葡萄牙似乎比誰都期待著英雄的救贖。這個融合了濃郁的宗教和阿拉伯文化國家,之後很長的時間裡,他們的足球似乎都在哀唱著懷念舊日榮光的"法都"。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而在今天,這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與中國越來越密切的聯繫在了一起,尤其是足球。國奧主力林良銘正式加盟葡萄牙第三級別聯賽俱樂部貢多馬爾,著名前鋒郝海東之子郝潤澤加盟葡萄牙乙級聯賽球隊洛勒塔諾,越來越多的中國小將選擇去葡萄牙留洋,據統計:如今在葡萄牙足協正式註冊加盟的中國球員已經累計超過200人。而在這批多達200人的葡萄牙留洋大軍中,但至今仍然只有王剛、張呈棟、董方卓、韋世豪等六人在葡超聯賽裡出過場。

如今,葡萄牙儼然一派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模樣。

1700萬的亂局

儘管在成年國家隊中有留洋經歷的球員並不多,然是如果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國奧、國青隊,不難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過海外留洋經歷的球員不在少數。不禁讓人發問,難道真的是改革春風吹滿地,年輕球員真爭氣?但是當我們仔細觀察他們留洋去處的時候,或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都紛紛去往葡萄牙?而且俱樂部大多都是貢多馬爾、吉馬良斯?難道這就是緣分天註定,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當然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如果我們想追根溯源,追問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還需要把時間撥回九年前。這禮物們需要提到一個人——韋迪。熟悉中國足球的朋友或許會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2010年接替南勇任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說得簡單一點,韋迪是一個從水上轉移到地上的前足協掌權人。

中國足壇是個魔幻的地方,這些年來數個掌門人都在這塊泥淖裡折戟沉沙,初次涉水足球領域的韋迪自然不信這個邪,憋著一口氣想大展拳腳幹出一番事業。本著"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韋迪把改革的第一把達到揮向了青訓。老祖宗留下的經驗還是有道理的:打不過他們就向他們學習。於是中國足協扶持的"星計劃"在2011年8月份橫空出世,從全國選派24位93、94年齡段的球員留洋葡萄牙,500.com公司將全程贊助這次為期兩年的行動,出資1700萬。事實上,中國足協最終送抵葡萄牙的足球少年達41人,他們被組建成"中國希望之星"隊,其中屬於"星計劃"的93、94年齡段16人,其餘球員則屬於阿迪達斯 "少年英雄"計劃,由阿迪出資贊助。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這個轟動一時的中國青少年留洋的"星計劃"被寄予厚望,在那時甚至被鼓吹成中國足球復興的開端。當然,如果我們回顧這次集體留洋的流程和經歷,不難發現中國足協的確拿出了誠意,不遺餘力地貢獻人力、物力。41名球員分散式加入8家不同的俱樂部,平時跟隨梯隊訓練比賽,聯賽間歇再集中訓練默契。因為國際足聯的規定:禁止18歲以下球員與國外俱樂部簽訂職業合同,因此未滿18歲的留洋小球員無法註冊和參加正式比賽。

"星計劃"組織方先是到處組織友誼賽,後在葡萄牙足協的幫助下推出了每週中開打的中國希望聯賽。參賽者都是里斯本當地的小球隊成年隊或者葡萄牙體育等強隊的青年隊,如此一來,保證每個留洋球員都有正規比賽可踢。

"星計劃"的初衷是好的,運行流程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得善終。2013年韋迪被調去了汽摩中心,沒有了牽頭人,這項計劃逐漸淪為無人問津的爛尾樓。中國足球最大的病症是領導班子把這項運動當作政治博弈的工具、當作晉升的階梯。各項計劃雖然提出的時候看似光鮮亮麗,但是隨著鐵打的足協流水的領導,不計其數的計劃中道崩殂。

八年前來到葡萄牙的那41個小球員,不到4年時間就走了31個。儘管計劃破產,但是仍然看見劉奕鳴、張凌峰這種能打得上中超聯賽的成果。倘若這項計劃繼續貫徹實施下去,如今的成年國家隊是否能擷取當年的果實,當年去往葡萄牙的那群精中選精的少年,如今是否能成為中國足球可堪大用的將才,我們不得而知,畢竟過去的都已經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有了結果。

但是,八年前那場轟動一時的"星計劃",儘管在後期爛尾,但是不可置否,它也的的確確把葡萄牙和中國聯繫到了一起。中國各地足校、經紀公司與葡萄牙足協、各級別俱樂部和經紀人之間的諸多人脈留了下來。也為今天,葡萄牙成為中國留洋大本營埋下了種子。

多種因素造就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

前人的拓荒固然成為葡萄牙如今成為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重要原因,但是當我們試圖走進這個遙遠的國度,卻不難發現它擁有著較之其他國家更為明顯的優勢。

"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比起西班牙的合縱連橫之勢,葡萄牙顯得有些獨立,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這個國度演繹的無與倫比,由君主南征北伐一手創造的葡萄牙似乎比誰都期待著英雄的救贖。這個融合了濃郁的宗教和阿拉伯文化國家,之後很長的時間裡,他們的足球似乎都在哀唱著懷念舊日榮光的"法都"。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而在今天,這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與中國越來越密切的聯繫在了一起,尤其是足球。國奧主力林良銘正式加盟葡萄牙第三級別聯賽俱樂部貢多馬爾,著名前鋒郝海東之子郝潤澤加盟葡萄牙乙級聯賽球隊洛勒塔諾,越來越多的中國小將選擇去葡萄牙留洋,據統計:如今在葡萄牙足協正式註冊加盟的中國球員已經累計超過200人。而在這批多達200人的葡萄牙留洋大軍中,但至今仍然只有王剛、張呈棟、董方卓、韋世豪等六人在葡超聯賽裡出過場。

如今,葡萄牙儼然一派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模樣。

1700萬的亂局

儘管在成年國家隊中有留洋經歷的球員並不多,然是如果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國奧、國青隊,不難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過海外留洋經歷的球員不在少數。不禁讓人發問,難道真的是改革春風吹滿地,年輕球員真爭氣?但是當我們仔細觀察他們留洋去處的時候,或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都紛紛去往葡萄牙?而且俱樂部大多都是貢多馬爾、吉馬良斯?難道這就是緣分天註定,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當然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如果我們想追根溯源,追問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還需要把時間撥回九年前。這禮物們需要提到一個人——韋迪。熟悉中國足球的朋友或許會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2010年接替南勇任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說得簡單一點,韋迪是一個從水上轉移到地上的前足協掌權人。

中國足壇是個魔幻的地方,這些年來數個掌門人都在這塊泥淖裡折戟沉沙,初次涉水足球領域的韋迪自然不信這個邪,憋著一口氣想大展拳腳幹出一番事業。本著"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韋迪把改革的第一把達到揮向了青訓。老祖宗留下的經驗還是有道理的:打不過他們就向他們學習。於是中國足協扶持的"星計劃"在2011年8月份橫空出世,從全國選派24位93、94年齡段的球員留洋葡萄牙,500.com公司將全程贊助這次為期兩年的行動,出資1700萬。事實上,中國足協最終送抵葡萄牙的足球少年達41人,他們被組建成"中國希望之星"隊,其中屬於"星計劃"的93、94年齡段16人,其餘球員則屬於阿迪達斯 "少年英雄"計劃,由阿迪出資贊助。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這個轟動一時的中國青少年留洋的"星計劃"被寄予厚望,在那時甚至被鼓吹成中國足球復興的開端。當然,如果我們回顧這次集體留洋的流程和經歷,不難發現中國足協的確拿出了誠意,不遺餘力地貢獻人力、物力。41名球員分散式加入8家不同的俱樂部,平時跟隨梯隊訓練比賽,聯賽間歇再集中訓練默契。因為國際足聯的規定:禁止18歲以下球員與國外俱樂部簽訂職業合同,因此未滿18歲的留洋小球員無法註冊和參加正式比賽。

"星計劃"組織方先是到處組織友誼賽,後在葡萄牙足協的幫助下推出了每週中開打的中國希望聯賽。參賽者都是里斯本當地的小球隊成年隊或者葡萄牙體育等強隊的青年隊,如此一來,保證每個留洋球員都有正規比賽可踢。

"星計劃"的初衷是好的,運行流程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得善終。2013年韋迪被調去了汽摩中心,沒有了牽頭人,這項計劃逐漸淪為無人問津的爛尾樓。中國足球最大的病症是領導班子把這項運動當作政治博弈的工具、當作晉升的階梯。各項計劃雖然提出的時候看似光鮮亮麗,但是隨著鐵打的足協流水的領導,不計其數的計劃中道崩殂。

八年前來到葡萄牙的那41個小球員,不到4年時間就走了31個。儘管計劃破產,但是仍然看見劉奕鳴、張凌峰這種能打得上中超聯賽的成果。倘若這項計劃繼續貫徹實施下去,如今的成年國家隊是否能擷取當年的果實,當年去往葡萄牙的那群精中選精的少年,如今是否能成為中國足球可堪大用的將才,我們不得而知,畢竟過去的都已經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有了結果。

但是,八年前那場轟動一時的"星計劃",儘管在後期爛尾,但是不可置否,它也的的確確把葡萄牙和中國聯繫到了一起。中國各地足校、經紀公司與葡萄牙足協、各級別俱樂部和經紀人之間的諸多人脈留了下來。也為今天,葡萄牙成為中國留洋大本營埋下了種子。

多種因素造就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

前人的拓荒固然成為葡萄牙如今成為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重要原因,但是當我們試圖走進這個遙遠的國度,卻不難發現它擁有著較之其他國家更為明顯的優勢。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首先,我們用"金錢"這個世間最萬能萬用的解來看。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盟地區的瑞士、丹麥等非歐元國家消費水平較高。但是傳統的足球強國都集中在南歐,比如德國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等,相較於北歐而言,尚處於經濟危機餘波中的南歐國家物價水平頗為經濟實惠。德國的消費水平大抵與歐元區的平均水平相持衡,然而在葡萄牙,購買可比較的同類產品的價格比德國甚至低19%。 英國媒體《衛報》曾報道:葡萄牙物價水平在西歐國家中最便宜,用歐元區平均水平100歐元在葡萄牙消費可達122歐元的水平。由此不難得出,葡萄牙生活和訓練價格低廉,的確是與其他幾個足球強國相比更為經濟實惠的選擇。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五大聯賽關於非歐盟球員的政策。如果在西班牙的俱樂部中踢球,西班牙有一個規定,每傢俱樂部只能引進三名非歐盟球員,其他非歐盟國家的球員都很少能進入西甲,作為中國球員進入西班牙踢球的機會少了很多;而在意大利,每年在海外只能引進一名非歐盟國家球員;再看英超,如果想有效力英超俱樂部的機會,必須要持勞工證才能上任;而德甲,從2006-2007賽季起,每支球隊的非歐盟球員上限將由現在的五名降為四名;最後我們來看法甲,從一隊到四隊,每個俱樂部只允許擁有四名非歐盟的球員。而葡萄牙聯賽對於非歐名額沒有限制,任何國籍的球員都能在葡萄牙俱樂部訓練和比賽,也沒有其他歐盟國家"未成年球員需要家長陪護"等要求,所以不僅是中國球員,很多南美球員都聚集於此。從理論上看,一支葡萄牙俱樂部可以完全由中國球員組成,沒有非歐名額限制,中國球員更能在這裡獲得機會。再加上葡錦標(第三級別聯賽)是一個擁有80支球隊的龐大聯賽,可以為很多年輕球員提供踢球的機會。

接著,如今中國資本已經成為世界足壇的攪局者,這個現象無論在轉會市場還是球隊經營方面都有所體現。近幾年南歐國家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葡萄牙也不能獨善其身。如今的葡萄牙深陷債務危機,在歐委會、歐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下執行嚴格的財政緊縮措施之際,中國投資者大舉收購葡萄牙企業,其中就包括足球俱樂部。目前,大概有5-6箇中資注入葡萄牙各級聯賽的球隊。像中國球員扎堆聚集的吉馬良斯、貢多馬爾或多或少都有中資背景。危機之中的葡萄牙當然樂意見的中國資本的湧入,維繫聯賽的健康發展,而中國也希望藉此機會培養一批人才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

"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比起西班牙的合縱連橫之勢,葡萄牙顯得有些獨立,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這個國度演繹的無與倫比,由君主南征北伐一手創造的葡萄牙似乎比誰都期待著英雄的救贖。這個融合了濃郁的宗教和阿拉伯文化國家,之後很長的時間裡,他們的足球似乎都在哀唱著懷念舊日榮光的"法都"。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而在今天,這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與中國越來越密切的聯繫在了一起,尤其是足球。國奧主力林良銘正式加盟葡萄牙第三級別聯賽俱樂部貢多馬爾,著名前鋒郝海東之子郝潤澤加盟葡萄牙乙級聯賽球隊洛勒塔諾,越來越多的中國小將選擇去葡萄牙留洋,據統計:如今在葡萄牙足協正式註冊加盟的中國球員已經累計超過200人。而在這批多達200人的葡萄牙留洋大軍中,但至今仍然只有王剛、張呈棟、董方卓、韋世豪等六人在葡超聯賽裡出過場。

如今,葡萄牙儼然一派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模樣。

1700萬的亂局

儘管在成年國家隊中有留洋經歷的球員並不多,然是如果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國奧、國青隊,不難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過海外留洋經歷的球員不在少數。不禁讓人發問,難道真的是改革春風吹滿地,年輕球員真爭氣?但是當我們仔細觀察他們留洋去處的時候,或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都紛紛去往葡萄牙?而且俱樂部大多都是貢多馬爾、吉馬良斯?難道這就是緣分天註定,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當然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如果我們想追根溯源,追問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還需要把時間撥回九年前。這禮物們需要提到一個人——韋迪。熟悉中國足球的朋友或許會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2010年接替南勇任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說得簡單一點,韋迪是一個從水上轉移到地上的前足協掌權人。

中國足壇是個魔幻的地方,這些年來數個掌門人都在這塊泥淖裡折戟沉沙,初次涉水足球領域的韋迪自然不信這個邪,憋著一口氣想大展拳腳幹出一番事業。本著"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韋迪把改革的第一把達到揮向了青訓。老祖宗留下的經驗還是有道理的:打不過他們就向他們學習。於是中國足協扶持的"星計劃"在2011年8月份橫空出世,從全國選派24位93、94年齡段的球員留洋葡萄牙,500.com公司將全程贊助這次為期兩年的行動,出資1700萬。事實上,中國足協最終送抵葡萄牙的足球少年達41人,他們被組建成"中國希望之星"隊,其中屬於"星計劃"的93、94年齡段16人,其餘球員則屬於阿迪達斯 "少年英雄"計劃,由阿迪出資贊助。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這個轟動一時的中國青少年留洋的"星計劃"被寄予厚望,在那時甚至被鼓吹成中國足球復興的開端。當然,如果我們回顧這次集體留洋的流程和經歷,不難發現中國足協的確拿出了誠意,不遺餘力地貢獻人力、物力。41名球員分散式加入8家不同的俱樂部,平時跟隨梯隊訓練比賽,聯賽間歇再集中訓練默契。因為國際足聯的規定:禁止18歲以下球員與國外俱樂部簽訂職業合同,因此未滿18歲的留洋小球員無法註冊和參加正式比賽。

"星計劃"組織方先是到處組織友誼賽,後在葡萄牙足協的幫助下推出了每週中開打的中國希望聯賽。參賽者都是里斯本當地的小球隊成年隊或者葡萄牙體育等強隊的青年隊,如此一來,保證每個留洋球員都有正規比賽可踢。

"星計劃"的初衷是好的,運行流程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得善終。2013年韋迪被調去了汽摩中心,沒有了牽頭人,這項計劃逐漸淪為無人問津的爛尾樓。中國足球最大的病症是領導班子把這項運動當作政治博弈的工具、當作晉升的階梯。各項計劃雖然提出的時候看似光鮮亮麗,但是隨著鐵打的足協流水的領導,不計其數的計劃中道崩殂。

八年前來到葡萄牙的那41個小球員,不到4年時間就走了31個。儘管計劃破產,但是仍然看見劉奕鳴、張凌峰這種能打得上中超聯賽的成果。倘若這項計劃繼續貫徹實施下去,如今的成年國家隊是否能擷取當年的果實,當年去往葡萄牙的那群精中選精的少年,如今是否能成為中國足球可堪大用的將才,我們不得而知,畢竟過去的都已經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有了結果。

但是,八年前那場轟動一時的"星計劃",儘管在後期爛尾,但是不可置否,它也的的確確把葡萄牙和中國聯繫到了一起。中國各地足校、經紀公司與葡萄牙足協、各級別俱樂部和經紀人之間的諸多人脈留了下來。也為今天,葡萄牙成為中國留洋大本營埋下了種子。

多種因素造就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

前人的拓荒固然成為葡萄牙如今成為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重要原因,但是當我們試圖走進這個遙遠的國度,卻不難發現它擁有著較之其他國家更為明顯的優勢。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首先,我們用"金錢"這個世間最萬能萬用的解來看。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盟地區的瑞士、丹麥等非歐元國家消費水平較高。但是傳統的足球強國都集中在南歐,比如德國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等,相較於北歐而言,尚處於經濟危機餘波中的南歐國家物價水平頗為經濟實惠。德國的消費水平大抵與歐元區的平均水平相持衡,然而在葡萄牙,購買可比較的同類產品的價格比德國甚至低19%。 英國媒體《衛報》曾報道:葡萄牙物價水平在西歐國家中最便宜,用歐元區平均水平100歐元在葡萄牙消費可達122歐元的水平。由此不難得出,葡萄牙生活和訓練價格低廉,的確是與其他幾個足球強國相比更為經濟實惠的選擇。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五大聯賽關於非歐盟球員的政策。如果在西班牙的俱樂部中踢球,西班牙有一個規定,每傢俱樂部只能引進三名非歐盟球員,其他非歐盟國家的球員都很少能進入西甲,作為中國球員進入西班牙踢球的機會少了很多;而在意大利,每年在海外只能引進一名非歐盟國家球員;再看英超,如果想有效力英超俱樂部的機會,必須要持勞工證才能上任;而德甲,從2006-2007賽季起,每支球隊的非歐盟球員上限將由現在的五名降為四名;最後我們來看法甲,從一隊到四隊,每個俱樂部只允許擁有四名非歐盟的球員。而葡萄牙聯賽對於非歐名額沒有限制,任何國籍的球員都能在葡萄牙俱樂部訓練和比賽,也沒有其他歐盟國家"未成年球員需要家長陪護"等要求,所以不僅是中國球員,很多南美球員都聚集於此。從理論上看,一支葡萄牙俱樂部可以完全由中國球員組成,沒有非歐名額限制,中國球員更能在這裡獲得機會。再加上葡錦標(第三級別聯賽)是一個擁有80支球隊的龐大聯賽,可以為很多年輕球員提供踢球的機會。

接著,如今中國資本已經成為世界足壇的攪局者,這個現象無論在轉會市場還是球隊經營方面都有所體現。近幾年南歐國家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葡萄牙也不能獨善其身。如今的葡萄牙深陷債務危機,在歐委會、歐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下執行嚴格的財政緊縮措施之際,中國投資者大舉收購葡萄牙企業,其中就包括足球俱樂部。目前,大概有5-6箇中資注入葡萄牙各級聯賽的球隊。像中國球員扎堆聚集的吉馬良斯、貢多馬爾或多或少都有中資背景。危機之中的葡萄牙當然樂意見的中國資本的湧入,維繫聯賽的健康發展,而中國也希望藉此機會培養一批人才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這裡我們以華商財團組建的體育公司收購的葡萄牙小球會科瓦彼達迪為例。2015年,中方資本諸如這家葡萄牙球隊之後,投資方開始了注資並開始引進中國球員的生意,當時劉洋和晏紫豪兩名小將加盟。而在這個賽季科瓦彼達迪奪得葡錦標聯賽冠軍,升入葡甲,而劉洋和晏紫豪兩人如今也學成歸國,分別在魯能和權健踢上了中超。在2016-17賽季前的轉會期,科瓦彼達迪竟一口氣簽下7名中國球員,王楚、寧偉辰、周東澤,馬磊磊、陳奕,還有劉宇豪和謝潤澤,科瓦彼達迪一夜之間成了中國球員的留洋跳板。

出口轉內銷之旅?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的一點:中國這塊坐擁世界最大人口基數的富礦,對於任何一家足球俱樂部而言都是一塊引人垂涎的蛋糕,每一箇中國球員的背後都是一個龐大的仍有潛力待挖掘的商業市場,我們從去年轟動一時的"武磊效應"就可見一斑。不可置否,簽下一名中國球員,是打開中國市場的捷徑。歐洲一位著名經紀人說過,"假如中國但凡是有一名卡索拉或者大衛·席爾瓦級別的球員,一定不會僅僅是阿森納或者曼城的追逐,那位球員將會是皇馬、巴薩、曼聯等全數豪門的念想"。但是由於自身實力的掣肘,中國球員很難在五大聯賽打開局面,現在在五大聯賽效力的也只有武磊這一個獨苗。

"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比起西班牙的合縱連橫之勢,葡萄牙顯得有些獨立,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這個國度演繹的無與倫比,由君主南征北伐一手創造的葡萄牙似乎比誰都期待著英雄的救贖。這個融合了濃郁的宗教和阿拉伯文化國家,之後很長的時間裡,他們的足球似乎都在哀唱著懷念舊日榮光的"法都"。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而在今天,這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與中國越來越密切的聯繫在了一起,尤其是足球。國奧主力林良銘正式加盟葡萄牙第三級別聯賽俱樂部貢多馬爾,著名前鋒郝海東之子郝潤澤加盟葡萄牙乙級聯賽球隊洛勒塔諾,越來越多的中國小將選擇去葡萄牙留洋,據統計:如今在葡萄牙足協正式註冊加盟的中國球員已經累計超過200人。而在這批多達200人的葡萄牙留洋大軍中,但至今仍然只有王剛、張呈棟、董方卓、韋世豪等六人在葡超聯賽裡出過場。

如今,葡萄牙儼然一派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模樣。

1700萬的亂局

儘管在成年國家隊中有留洋經歷的球員並不多,然是如果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國奧、國青隊,不難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過海外留洋經歷的球員不在少數。不禁讓人發問,難道真的是改革春風吹滿地,年輕球員真爭氣?但是當我們仔細觀察他們留洋去處的時候,或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都紛紛去往葡萄牙?而且俱樂部大多都是貢多馬爾、吉馬良斯?難道這就是緣分天註定,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當然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如果我們想追根溯源,追問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還需要把時間撥回九年前。這禮物們需要提到一個人——韋迪。熟悉中國足球的朋友或許會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2010年接替南勇任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說得簡單一點,韋迪是一個從水上轉移到地上的前足協掌權人。

中國足壇是個魔幻的地方,這些年來數個掌門人都在這塊泥淖裡折戟沉沙,初次涉水足球領域的韋迪自然不信這個邪,憋著一口氣想大展拳腳幹出一番事業。本著"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韋迪把改革的第一把達到揮向了青訓。老祖宗留下的經驗還是有道理的:打不過他們就向他們學習。於是中國足協扶持的"星計劃"在2011年8月份橫空出世,從全國選派24位93、94年齡段的球員留洋葡萄牙,500.com公司將全程贊助這次為期兩年的行動,出資1700萬。事實上,中國足協最終送抵葡萄牙的足球少年達41人,他們被組建成"中國希望之星"隊,其中屬於"星計劃"的93、94年齡段16人,其餘球員則屬於阿迪達斯 "少年英雄"計劃,由阿迪出資贊助。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這個轟動一時的中國青少年留洋的"星計劃"被寄予厚望,在那時甚至被鼓吹成中國足球復興的開端。當然,如果我們回顧這次集體留洋的流程和經歷,不難發現中國足協的確拿出了誠意,不遺餘力地貢獻人力、物力。41名球員分散式加入8家不同的俱樂部,平時跟隨梯隊訓練比賽,聯賽間歇再集中訓練默契。因為國際足聯的規定:禁止18歲以下球員與國外俱樂部簽訂職業合同,因此未滿18歲的留洋小球員無法註冊和參加正式比賽。

"星計劃"組織方先是到處組織友誼賽,後在葡萄牙足協的幫助下推出了每週中開打的中國希望聯賽。參賽者都是里斯本當地的小球隊成年隊或者葡萄牙體育等強隊的青年隊,如此一來,保證每個留洋球員都有正規比賽可踢。

"星計劃"的初衷是好的,運行流程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得善終。2013年韋迪被調去了汽摩中心,沒有了牽頭人,這項計劃逐漸淪為無人問津的爛尾樓。中國足球最大的病症是領導班子把這項運動當作政治博弈的工具、當作晉升的階梯。各項計劃雖然提出的時候看似光鮮亮麗,但是隨著鐵打的足協流水的領導,不計其數的計劃中道崩殂。

八年前來到葡萄牙的那41個小球員,不到4年時間就走了31個。儘管計劃破產,但是仍然看見劉奕鳴、張凌峰這種能打得上中超聯賽的成果。倘若這項計劃繼續貫徹實施下去,如今的成年國家隊是否能擷取當年的果實,當年去往葡萄牙的那群精中選精的少年,如今是否能成為中國足球可堪大用的將才,我們不得而知,畢竟過去的都已經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有了結果。

但是,八年前那場轟動一時的"星計劃",儘管在後期爛尾,但是不可置否,它也的的確確把葡萄牙和中國聯繫到了一起。中國各地足校、經紀公司與葡萄牙足協、各級別俱樂部和經紀人之間的諸多人脈留了下來。也為今天,葡萄牙成為中國留洋大本營埋下了種子。

多種因素造就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

前人的拓荒固然成為葡萄牙如今成為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重要原因,但是當我們試圖走進這個遙遠的國度,卻不難發現它擁有著較之其他國家更為明顯的優勢。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首先,我們用"金錢"這個世間最萬能萬用的解來看。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盟地區的瑞士、丹麥等非歐元國家消費水平較高。但是傳統的足球強國都集中在南歐,比如德國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等,相較於北歐而言,尚處於經濟危機餘波中的南歐國家物價水平頗為經濟實惠。德國的消費水平大抵與歐元區的平均水平相持衡,然而在葡萄牙,購買可比較的同類產品的價格比德國甚至低19%。 英國媒體《衛報》曾報道:葡萄牙物價水平在西歐國家中最便宜,用歐元區平均水平100歐元在葡萄牙消費可達122歐元的水平。由此不難得出,葡萄牙生活和訓練價格低廉,的確是與其他幾個足球強國相比更為經濟實惠的選擇。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五大聯賽關於非歐盟球員的政策。如果在西班牙的俱樂部中踢球,西班牙有一個規定,每傢俱樂部只能引進三名非歐盟球員,其他非歐盟國家的球員都很少能進入西甲,作為中國球員進入西班牙踢球的機會少了很多;而在意大利,每年在海外只能引進一名非歐盟國家球員;再看英超,如果想有效力英超俱樂部的機會,必須要持勞工證才能上任;而德甲,從2006-2007賽季起,每支球隊的非歐盟球員上限將由現在的五名降為四名;最後我們來看法甲,從一隊到四隊,每個俱樂部只允許擁有四名非歐盟的球員。而葡萄牙聯賽對於非歐名額沒有限制,任何國籍的球員都能在葡萄牙俱樂部訓練和比賽,也沒有其他歐盟國家"未成年球員需要家長陪護"等要求,所以不僅是中國球員,很多南美球員都聚集於此。從理論上看,一支葡萄牙俱樂部可以完全由中國球員組成,沒有非歐名額限制,中國球員更能在這裡獲得機會。再加上葡錦標(第三級別聯賽)是一個擁有80支球隊的龐大聯賽,可以為很多年輕球員提供踢球的機會。

接著,如今中國資本已經成為世界足壇的攪局者,這個現象無論在轉會市場還是球隊經營方面都有所體現。近幾年南歐國家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葡萄牙也不能獨善其身。如今的葡萄牙深陷債務危機,在歐委會、歐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下執行嚴格的財政緊縮措施之際,中國投資者大舉收購葡萄牙企業,其中就包括足球俱樂部。目前,大概有5-6箇中資注入葡萄牙各級聯賽的球隊。像中國球員扎堆聚集的吉馬良斯、貢多馬爾或多或少都有中資背景。危機之中的葡萄牙當然樂意見的中國資本的湧入,維繫聯賽的健康發展,而中國也希望藉此機會培養一批人才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這裡我們以華商財團組建的體育公司收購的葡萄牙小球會科瓦彼達迪為例。2015年,中方資本諸如這家葡萄牙球隊之後,投資方開始了注資並開始引進中國球員的生意,當時劉洋和晏紫豪兩名小將加盟。而在這個賽季科瓦彼達迪奪得葡錦標聯賽冠軍,升入葡甲,而劉洋和晏紫豪兩人如今也學成歸國,分別在魯能和權健踢上了中超。在2016-17賽季前的轉會期,科瓦彼達迪竟一口氣簽下7名中國球員,王楚、寧偉辰、周東澤,馬磊磊、陳奕,還有劉宇豪和謝潤澤,科瓦彼達迪一夜之間成了中國球員的留洋跳板。

出口轉內銷之旅?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的一點:中國這塊坐擁世界最大人口基數的富礦,對於任何一家足球俱樂部而言都是一塊引人垂涎的蛋糕,每一箇中國球員的背後都是一個龐大的仍有潛力待挖掘的商業市場,我們從去年轟動一時的"武磊效應"就可見一斑。不可置否,簽下一名中國球員,是打開中國市場的捷徑。歐洲一位著名經紀人說過,"假如中國但凡是有一名卡索拉或者大衛·席爾瓦級別的球員,一定不會僅僅是阿森納或者曼城的追逐,那位球員將會是皇馬、巴薩、曼聯等全數豪門的念想"。但是由於自身實力的掣肘,中國球員很難在五大聯賽打開局面,現在在五大聯賽效力的也只有武磊這一個獨苗。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怎麼樣衡量留洋是否成功?這裡我們給出兩個標準:一個是球員個人得到海外俱樂部的高度認可,個人的能力提升和球隊地位升高;另一個則是該球員的留洋對中國足球和中國國家隊的發展做出的貢獻最大。如果按照這兩個標準,近幾年留洋葡萄牙的這一批中國球員,很難稱得上是成功。絕大多數旅葡球員都沒有在海外打開局面,現在都已經回到國內,其中雖然有很多人已經在中超甚至中甲踢上了球。

曾經,"留洋"看起來是自我實力提升的途徑,葡萄牙是中國球員走向世界的跳板,而如今看起來這不過是一場"出口轉內銷"的操作。不可置否,"留洋"最初的願景是好的,但是發展到如今更像是一場金錢的遊戲。中國球員去有中資背景的葡萄牙球隊,這其中的可操作空間有多大我們不必細說。更何況這樁生意對球員而言穩賺不賠,中國球員去葡萄牙拉練幾年就鍍了一層金,職業履歷上寫上金光燦燦"有留洋經歷"的字眼更容易引人追捧,然而最大的獲利者是球員背後的經紀人,足球記者徐江曾在微博爆料:得罪人得罪到底吧,就說五年前的行情。18歲籤走球員,一年給家長200萬保底,五年1000萬。送歐洲,一年踢8場,給歐洲俱樂部培訓費100萬人民幣,五年500萬。所屬權可以在自己投資海外俱樂部,U23政策,提前回國,轉會費一億。這單買賣經紀人賺8500萬。

"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比起西班牙的合縱連橫之勢,葡萄牙顯得有些獨立,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這個國度演繹的無與倫比,由君主南征北伐一手創造的葡萄牙似乎比誰都期待著英雄的救贖。這個融合了濃郁的宗教和阿拉伯文化國家,之後很長的時間裡,他們的足球似乎都在哀唱著懷念舊日榮光的"法都"。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而在今天,這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與中國越來越密切的聯繫在了一起,尤其是足球。國奧主力林良銘正式加盟葡萄牙第三級別聯賽俱樂部貢多馬爾,著名前鋒郝海東之子郝潤澤加盟葡萄牙乙級聯賽球隊洛勒塔諾,越來越多的中國小將選擇去葡萄牙留洋,據統計:如今在葡萄牙足協正式註冊加盟的中國球員已經累計超過200人。而在這批多達200人的葡萄牙留洋大軍中,但至今仍然只有王剛、張呈棟、董方卓、韋世豪等六人在葡超聯賽裡出過場。

如今,葡萄牙儼然一派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模樣。

1700萬的亂局

儘管在成年國家隊中有留洋經歷的球員並不多,然是如果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國奧、國青隊,不難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過海外留洋經歷的球員不在少數。不禁讓人發問,難道真的是改革春風吹滿地,年輕球員真爭氣?但是當我們仔細觀察他們留洋去處的時候,或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都紛紛去往葡萄牙?而且俱樂部大多都是貢多馬爾、吉馬良斯?難道這就是緣分天註定,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作為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當然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如果我們想追根溯源,追問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還需要把時間撥回九年前。這禮物們需要提到一個人——韋迪。熟悉中國足球的朋友或許會對這個名字不陌生: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2010年接替南勇任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說得簡單一點,韋迪是一個從水上轉移到地上的前足協掌權人。

中國足壇是個魔幻的地方,這些年來數個掌門人都在這塊泥淖裡折戟沉沙,初次涉水足球領域的韋迪自然不信這個邪,憋著一口氣想大展拳腳幹出一番事業。本著"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韋迪把改革的第一把達到揮向了青訓。老祖宗留下的經驗還是有道理的:打不過他們就向他們學習。於是中國足協扶持的"星計劃"在2011年8月份橫空出世,從全國選派24位93、94年齡段的球員留洋葡萄牙,500.com公司將全程贊助這次為期兩年的行動,出資1700萬。事實上,中國足協最終送抵葡萄牙的足球少年達41人,他們被組建成"中國希望之星"隊,其中屬於"星計劃"的93、94年齡段16人,其餘球員則屬於阿迪達斯 "少年英雄"計劃,由阿迪出資贊助。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這個轟動一時的中國青少年留洋的"星計劃"被寄予厚望,在那時甚至被鼓吹成中國足球復興的開端。當然,如果我們回顧這次集體留洋的流程和經歷,不難發現中國足協的確拿出了誠意,不遺餘力地貢獻人力、物力。41名球員分散式加入8家不同的俱樂部,平時跟隨梯隊訓練比賽,聯賽間歇再集中訓練默契。因為國際足聯的規定:禁止18歲以下球員與國外俱樂部簽訂職業合同,因此未滿18歲的留洋小球員無法註冊和參加正式比賽。

"星計劃"組織方先是到處組織友誼賽,後在葡萄牙足協的幫助下推出了每週中開打的中國希望聯賽。參賽者都是里斯本當地的小球隊成年隊或者葡萄牙體育等強隊的青年隊,如此一來,保證每個留洋球員都有正規比賽可踢。

"星計劃"的初衷是好的,運行流程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得善終。2013年韋迪被調去了汽摩中心,沒有了牽頭人,這項計劃逐漸淪為無人問津的爛尾樓。中國足球最大的病症是領導班子把這項運動當作政治博弈的工具、當作晉升的階梯。各項計劃雖然提出的時候看似光鮮亮麗,但是隨著鐵打的足協流水的領導,不計其數的計劃中道崩殂。

八年前來到葡萄牙的那41個小球員,不到4年時間就走了31個。儘管計劃破產,但是仍然看見劉奕鳴、張凌峰這種能打得上中超聯賽的成果。倘若這項計劃繼續貫徹實施下去,如今的成年國家隊是否能擷取當年的果實,當年去往葡萄牙的那群精中選精的少年,如今是否能成為中國足球可堪大用的將才,我們不得而知,畢竟過去的都已經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有了結果。

但是,八年前那場轟動一時的"星計劃",儘管在後期爛尾,但是不可置否,它也的的確確把葡萄牙和中國聯繫到了一起。中國各地足校、經紀公司與葡萄牙足協、各級別俱樂部和經紀人之間的諸多人脈留了下來。也為今天,葡萄牙成為中國留洋大本營埋下了種子。

多種因素造就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

前人的拓荒固然成為葡萄牙如今成為中國球員留洋大本營的重要原因,但是當我們試圖走進這個遙遠的國度,卻不難發現它擁有著較之其他國家更為明顯的優勢。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首先,我們用"金錢"這個世間最萬能萬用的解來看。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盟地區的瑞士、丹麥等非歐元國家消費水平較高。但是傳統的足球強國都集中在南歐,比如德國以及葡萄牙、西班牙等,相較於北歐而言,尚處於經濟危機餘波中的南歐國家物價水平頗為經濟實惠。德國的消費水平大抵與歐元區的平均水平相持衡,然而在葡萄牙,購買可比較的同類產品的價格比德國甚至低19%。 英國媒體《衛報》曾報道:葡萄牙物價水平在西歐國家中最便宜,用歐元區平均水平100歐元在葡萄牙消費可達122歐元的水平。由此不難得出,葡萄牙生活和訓練價格低廉,的確是與其他幾個足球強國相比更為經濟實惠的選擇。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五大聯賽關於非歐盟球員的政策。如果在西班牙的俱樂部中踢球,西班牙有一個規定,每傢俱樂部只能引進三名非歐盟球員,其他非歐盟國家的球員都很少能進入西甲,作為中國球員進入西班牙踢球的機會少了很多;而在意大利,每年在海外只能引進一名非歐盟國家球員;再看英超,如果想有效力英超俱樂部的機會,必須要持勞工證才能上任;而德甲,從2006-2007賽季起,每支球隊的非歐盟球員上限將由現在的五名降為四名;最後我們來看法甲,從一隊到四隊,每個俱樂部只允許擁有四名非歐盟的球員。而葡萄牙聯賽對於非歐名額沒有限制,任何國籍的球員都能在葡萄牙俱樂部訓練和比賽,也沒有其他歐盟國家"未成年球員需要家長陪護"等要求,所以不僅是中國球員,很多南美球員都聚集於此。從理論上看,一支葡萄牙俱樂部可以完全由中國球員組成,沒有非歐名額限制,中國球員更能在這裡獲得機會。再加上葡錦標(第三級別聯賽)是一個擁有80支球隊的龐大聯賽,可以為很多年輕球員提供踢球的機會。

接著,如今中國資本已經成為世界足壇的攪局者,這個現象無論在轉會市場還是球隊經營方面都有所體現。近幾年南歐國家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葡萄牙也不能獨善其身。如今的葡萄牙深陷債務危機,在歐委會、歐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下執行嚴格的財政緊縮措施之際,中國投資者大舉收購葡萄牙企業,其中就包括足球俱樂部。目前,大概有5-6箇中資注入葡萄牙各級聯賽的球隊。像中國球員扎堆聚集的吉馬良斯、貢多馬爾或多或少都有中資背景。危機之中的葡萄牙當然樂意見的中國資本的湧入,維繫聯賽的健康發展,而中國也希望藉此機會培養一批人才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這裡我們以華商財團組建的體育公司收購的葡萄牙小球會科瓦彼達迪為例。2015年,中方資本諸如這家葡萄牙球隊之後,投資方開始了注資並開始引進中國球員的生意,當時劉洋和晏紫豪兩名小將加盟。而在這個賽季科瓦彼達迪奪得葡錦標聯賽冠軍,升入葡甲,而劉洋和晏紫豪兩人如今也學成歸國,分別在魯能和權健踢上了中超。在2016-17賽季前的轉會期,科瓦彼達迪竟一口氣簽下7名中國球員,王楚、寧偉辰、周東澤,馬磊磊、陳奕,還有劉宇豪和謝潤澤,科瓦彼達迪一夜之間成了中國球員的留洋跳板。

出口轉內銷之旅?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的一點:中國這塊坐擁世界最大人口基數的富礦,對於任何一家足球俱樂部而言都是一塊引人垂涎的蛋糕,每一箇中國球員的背後都是一個龐大的仍有潛力待挖掘的商業市場,我們從去年轟動一時的"武磊效應"就可見一斑。不可置否,簽下一名中國球員,是打開中國市場的捷徑。歐洲一位著名經紀人說過,"假如中國但凡是有一名卡索拉或者大衛·席爾瓦級別的球員,一定不會僅僅是阿森納或者曼城的追逐,那位球員將會是皇馬、巴薩、曼聯等全數豪門的念想"。但是由於自身實力的掣肘,中國球員很難在五大聯賽打開局面,現在在五大聯賽效力的也只有武磊這一個獨苗。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怎麼樣衡量留洋是否成功?這裡我們給出兩個標準:一個是球員個人得到海外俱樂部的高度認可,個人的能力提升和球隊地位升高;另一個則是該球員的留洋對中國足球和中國國家隊的發展做出的貢獻最大。如果按照這兩個標準,近幾年留洋葡萄牙的這一批中國球員,很難稱得上是成功。絕大多數旅葡球員都沒有在海外打開局面,現在都已經回到國內,其中雖然有很多人已經在中超甚至中甲踢上了球。

曾經,"留洋"看起來是自我實力提升的途徑,葡萄牙是中國球員走向世界的跳板,而如今看起來這不過是一場"出口轉內銷"的操作。不可置否,"留洋"最初的願景是好的,但是發展到如今更像是一場金錢的遊戲。中國球員去有中資背景的葡萄牙球隊,這其中的可操作空間有多大我們不必細說。更何況這樁生意對球員而言穩賺不賠,中國球員去葡萄牙拉練幾年就鍍了一層金,職業履歷上寫上金光燦燦"有留洋經歷"的字眼更容易引人追捧,然而最大的獲利者是球員背後的經紀人,足球記者徐江曾在微博爆料:得罪人得罪到底吧,就說五年前的行情。18歲籤走球員,一年給家長200萬保底,五年1000萬。送歐洲,一年踢8場,給歐洲俱樂部培訓費100萬人民幣,五年500萬。所屬權可以在自己投資海外俱樂部,U23政策,提前回國,轉會費一億。這單買賣經紀人賺8500萬。

出口轉內銷,葡萄牙如何成為留洋中轉站

這裡我們不難看出來,中國人做生意的能力是真的夠強。但是中國足球的希望和前景也在這一次次意味深長的"留洋"中,淪為謀取利益的工具。在這場"出口轉內銷"的遊戲中,最大的苦主卻成了中國本土的俱樂部,花高價引來旅葡球員,實力上並沒有高出中國本土青訓球員多少。這能怪什麼,怪"有留洋經歷"的金字招牌吸引力太強?還是怪中國足球的體系和制度?或許我們是否該反思,如果國內的青訓基礎再夯實一些,就不會有那麼多打著"留洋"的幌子牟利的故事了。

或許有些悲觀,但是可以預料到的是,在未來的幾年,這種為了留洋而留洋的例子,只會多不會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