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葡萄酒 白葡萄酒 美國 惠吃惠喝 惠吃惠喝 2017-09-10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1976年巴黎大審判中,美國白葡萄酒蒙特萊那酒莊霞多麗葡萄酒 (Chateau Montelena-Chardonnay )是如何成功擊敗法國白葡萄酒的呢?到底霞多麗有什麼特色?一起來看看吧!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在美國葡萄酒系列的品酒會上看了部叫做 Bottle Shock 的電影, 在2008年推出。推薦這部片的朋友說這是部關於美國酒莊蒙特萊那在1976年的巴黎大審判中如何在單一白葡萄酒的比賽中擊敗法國勃艮第的白葡萄酒,贏得了第一名的美名。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看到這裡,相信你和我一樣,聽完充滿專有名詞的介紹後,第一直覺就是這部電影一定是個葡萄酒紀錄片,搞不好還是黑白的,應該會看不到一半就乏味到令人想睡。但是這部電影完全顛覆了我對葡萄酒電影的刻板印象,他並不是用古老的紀錄片模式拍攝手法,單一記載這件事蹟,而是將真人真事稍作改編,並採用好萊塢喜劇片的方式呈現出可以讓觀眾從中得到娛樂的效果,同時也認識到美國白葡萄酒的地位是如何在法國人眼中被奠定起來的。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想證明你美國酒也拿得出檯面上來,就來跟我們法國酒比賽吧!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Jim Barrett: Why don't I like you?(為什麼我不喜歡你?)

Steven Spurrier: Because you think I'm an arsehole. And I'm not, really. I'm just British and, well... you're not.(因為你覺得我是個混蛋。但我不是,我只是英國人,但...你不是。)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圖中英國酒商 Steven Spurrier 首次到美國後新奇的品嚐美國特色菜肯德基,諷刺美國人沒有文化底蘊,愛吃速食。美國酒莊主人 Jim Barrett 和英國酒商 Steven Spurrier 在電影中的對話也巧妙的帶出美國人和英國人互看不順眼,調侃對方的逗趣情節。

英國人天性覺得美國人在各個方面都比不上他們,當然在釀造葡萄酒也不例外,英國人也是理所當然的挺舊世界的法國葡萄酒。Jim Barrett 不示弱的推薦美國葡萄酒也是可以搬上臺面與舊世界的酒相比的,Steven Spurrier 便告訴他,如果你想證明美國人也可以釀出如此優秀的白葡萄酒,那麼就帶你認為最出色的白葡萄酒來參加1976年的巴黎大審判 (Judgement of Paris),與最被看好的法國 Burgundy chardonnay 比個高下。

巴黎大審判起源於 Steven Spurrier,是當時最有公信力的葡萄酒競賽。參加的評審多數為知名的法國品酒師,酒莊主人, 和葡萄酒專家。為了保證不袒護自家法國酒,講求百分之百的公平起見下,競賽時採用盲品 (blind tasting) 的方式來給每瓶參賽的酒分數。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品酒跟戀愛一樣,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嚐到最甜美的味道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電影中,釀酒助理 Gustavo 和女主角享用了 Gustavo 用許多時間與耐性釀造出來的葡萄酒後,發生浪漫關係。利用這樣的情節安排,呈現了這瓶酒的美妙與魔力。

Gustavo: 培育葡萄是一門藝術,改良葡萄是一種宗教信仰,需要有發自內心的慾望,甘願承受痛苦與犧牲。The cultivation of the vine was an art form. The refinement of the vine is a religion that requires pain and desire and sacrifice.

如 Gustavo 在片中所說,一個成功的釀酒師不能只是像機器人一樣只懂得釀造葡萄酒的人而已,他們必須身兼多職,要有農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知道葡萄何時採收風味最佳。他們也必須是哲學家,看見釀造葡萄酒的哲理,把葡萄酒視為生命般觀察他在釀造過程中的每個階段。他們也必須是用於創新的科學家,通過無數次的不同混釀法和技巧將葡萄揮發到極致。在一人分飾多角的同時,每個角色都需要足夠的耐心和葡萄酒磨合,才能發掘出每種釀造方式的好與壞。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跟談戀愛一樣,前三個月的熱戀期,每對情侶都如膠似漆,形影不離。但是真正的考驗來自與熱戀期後,雙方是否互相能接受那個慢慢原形畢露的伴侶,是否能一起度過冗長又艱辛的磨合期呢?愛情中最甜美的地方並不是在熱戀期時夢幻的甜蜜感,而是在磨合成功後,兩人都欣然接受對方的一切並能繼續深愛著彼此的那份不放棄的堅持與耐心。

不管是愛情還是葡萄酒,耐心堅持到最後的才是最終贏家,品嚐得到最甜美的勝利。

美國加州Napa:Chateau Montelena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看完這部電影后,就想著有機會去 Napa 一定要去瞧瞧 Chateau Montelena 的酒莊古堡本尊。到底他的 chardonnay 有什麼樣的特色,可以在眾多法國白葡萄酒中脫穎而出,替美國加州白葡萄酒揚眉吐氣呢?

Judgment of Paris 1976 & 2006 巴黎大審判白酒第一名: Chateau Montelena Chardonnay 1973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電影名稱 Bottle Shock 是指瓶裝震盪或暈酒的意思。 在電影中蒙特萊那酒莊的霞多麗本來應該是完美的金黃色,但是因為在裝瓶後產生短暫的化學反應,導致酒在裝瓶後變成深咖啡色,一直到倒入杯中晃杯醒酒後才回到原本的金黃色。看到瓶中出現咖啡色時,一度被酒莊主人 Jim Barret 誤以為是因為氧化而壞掉,差點放棄參選巴黎大審判的競賽。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Chateau Montelena Chardonnay 1973 在1976年的巴黎大審判中以耀眼的成績拿下第一,30年後再度參選2006年的巴黎大審判再度榮獲第一名的佳績。從此 Chateau Montelena 釀造 chardonnay 的技巧備受肯定,同時也奠定了美國 chardonnay 釀造手法在葡萄酒界的一席之地。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大部份的霞多麗都要在桶內經過二次發酵才裝瓶,蒙特萊那酒莊的霞多麗則只有在橡木桶內經過一次的發酵。這是他與其他法國把葡萄酒最不同的地方。

發酵次數的差別其實主要在於賦予酒體的厚度。如果我用咖啡種類來解釋的話,經過兩次發酵的霞多麗味道豐富,餘味延綿,給人的感覺像是用全脂牛奶煮出來的拿鐵一樣香濃。而只有經過一次桶內發酵蒙特萊那酒莊的霞多麗則像是用輕輕一層綿密的奶泡鋪上的卡布奇諾一樣,喝起來很輕盈,舌蕾無負擔。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在我們的品酒單中的第2只就是讓蒙特萊那酒莊一戰成名的霞多麗,聞起來不像法國的霞多麗有明顯的蘋果, 椰子,和黃油的濃郁的香味,反而是溢出薰衣草,青蘋果,和淡淡的茉莉花茶香混合在一起。不虧是隻有經過一次發酵,口感雖沒有法國的霞多麗來得圓潤厚實,但是相對清香爽口,讓人意猶未盡,想在熱熱的仲夏夜中,一杯接一杯的品嚐著。

品了幾口之後還喝不過癮,決定買一瓶回去喝,酒莊定價在50美金。此行再度對加州釀造霞多麗另眼相看!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除此之外,由於面積限制,在蒙特萊那酒莊看到的那塊龐大的葡萄園主要由三種不同的土壤組成,分別用來是用來種植 仙粉黛(Zinfande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和少許的 品麗珠(Cabernet Franc)。

巴黎大審判讓這支酒一戰成名:加州白葡萄酒

其他的葡萄種植於納帕谷(Napa Valley )的其他葡萄園,只是拿回到蒙特萊那酒莊做釀造,發酵,和裝瓶的動作 。酒瓶上他們會用區域區分:Montelena Estate或Napa Valley,只要是在 Montelena Estate 種植的價格一般都會比標註 Napa Valley 的相對高出許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