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

不知道農民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家農田種的莊稼,選的是比普通莊稼掙錢多一些的品種,但是也只是多一些而已,也掙不到什麼大錢。收入只是在一個區間裡,就像已經到了“天花板”,想要再往上也上不去了。

"

不知道農民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家農田種的莊稼,選的是比普通莊稼掙錢多一些的品種,但是也只是多一些而已,也掙不到什麼大錢。收入只是在一個區間裡,就像已經到了“天花板”,想要再往上也上不去了。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不少農民就很困惑,怎麼才能再增加點收入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既然在種植上,能做的都做了,那麼想增收的話,就得在後端的環節上下功夫了。像是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個性包裝、品牌營銷上。這對於習慣了“只管種”的農民來講,做這些改變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還需要有適合的契機。

"

不知道農民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家農田種的莊稼,選的是比普通莊稼掙錢多一些的品種,但是也只是多一些而已,也掙不到什麼大錢。收入只是在一個區間裡,就像已經到了“天花板”,想要再往上也上不去了。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不少農民就很困惑,怎麼才能再增加點收入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既然在種植上,能做的都做了,那麼想增收的話,就得在後端的環節上下功夫了。像是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個性包裝、品牌營銷上。這對於習慣了“只管種”的農民來講,做這些改變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還需要有適合的契機。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說個真人真事。在2018年時候,洛川縣受到了凍災,當地果農李保榮的果園只套了7.8萬隻袋,而2017年,他則是套袋12萬袋。這種產量上的銳減,意味著收入也面臨著銳減。

賣蘋果,以往都是摘下來就有收購商來到地頭收購,他們經過分揀和包裝後,就能讓蘋果增值不少。想到這些,收入註定銳減的李保榮,決定賭上一次。

"

不知道農民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家農田種的莊稼,選的是比普通莊稼掙錢多一些的品種,但是也只是多一些而已,也掙不到什麼大錢。收入只是在一個區間裡,就像已經到了“天花板”,想要再往上也上不去了。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不少農民就很困惑,怎麼才能再增加點收入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既然在種植上,能做的都做了,那麼想增收的話,就得在後端的環節上下功夫了。像是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個性包裝、品牌營銷上。這對於習慣了“只管種”的農民來講,做這些改變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還需要有適合的契機。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說個真人真事。在2018年時候,洛川縣受到了凍災,當地果農李保榮的果園只套了7.8萬隻袋,而2017年,他則是套袋12萬袋。這種產量上的銳減,意味著收入也面臨著銳減。

賣蘋果,以往都是摘下來就有收購商來到地頭收購,他們經過分揀和包裝後,就能讓蘋果增值不少。想到這些,收入註定銳減的李保榮,決定賭上一次。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他把採收後的蘋果進行了細分,比如,像是直徑7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4.6元;像是直徑7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5.6元;像是直徑8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6.6元;像是直徑8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7.6元。這樣下來,他把7.8萬袋蘋果,竟然賣了14萬元。竟然比上一年的12萬袋蘋果,只少賣了2萬塊。

"

不知道農民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家農田種的莊稼,選的是比普通莊稼掙錢多一些的品種,但是也只是多一些而已,也掙不到什麼大錢。收入只是在一個區間裡,就像已經到了“天花板”,想要再往上也上不去了。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不少農民就很困惑,怎麼才能再增加點收入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既然在種植上,能做的都做了,那麼想增收的話,就得在後端的環節上下功夫了。像是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個性包裝、品牌營銷上。這對於習慣了“只管種”的農民來講,做這些改變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還需要有適合的契機。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說個真人真事。在2018年時候,洛川縣受到了凍災,當地果農李保榮的果園只套了7.8萬隻袋,而2017年,他則是套袋12萬袋。這種產量上的銳減,意味著收入也面臨著銳減。

賣蘋果,以往都是摘下來就有收購商來到地頭收購,他們經過分揀和包裝後,就能讓蘋果增值不少。想到這些,收入註定銳減的李保榮,決定賭上一次。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他把採收後的蘋果進行了細分,比如,像是直徑7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4.6元;像是直徑7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5.6元;像是直徑8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6.6元;像是直徑8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7.6元。這樣下來,他把7.8萬袋蘋果,竟然賣了14萬元。竟然比上一年的12萬袋蘋果,只少賣了2萬塊。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李保榮根據售價,算出這樣賣蘋果,能比以前多賣出三成的價格。不過,說回農民為啥只能眼巴巴等著收果子的人來收購呢,並且價高價低也是收果子的人說了算,一斤好好的蘋果地頭價才兩三塊錢。有農民說了實話:我不賣,有人賣,但是下了樹的蘋果不等人,鮮果的保質期是有限的,儲藏壓力很大。

"

不知道農民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家農田種的莊稼,選的是比普通莊稼掙錢多一些的品種,但是也只是多一些而已,也掙不到什麼大錢。收入只是在一個區間裡,就像已經到了“天花板”,想要再往上也上不去了。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不少農民就很困惑,怎麼才能再增加點收入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既然在種植上,能做的都做了,那麼想增收的話,就得在後端的環節上下功夫了。像是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個性包裝、品牌營銷上。這對於習慣了“只管種”的農民來講,做這些改變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還需要有適合的契機。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說個真人真事。在2018年時候,洛川縣受到了凍災,當地果農李保榮的果園只套了7.8萬隻袋,而2017年,他則是套袋12萬袋。這種產量上的銳減,意味著收入也面臨著銳減。

賣蘋果,以往都是摘下來就有收購商來到地頭收購,他們經過分揀和包裝後,就能讓蘋果增值不少。想到這些,收入註定銳減的李保榮,決定賭上一次。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他把採收後的蘋果進行了細分,比如,像是直徑7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4.6元;像是直徑7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5.6元;像是直徑8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6.6元;像是直徑8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7.6元。這樣下來,他把7.8萬袋蘋果,竟然賣了14萬元。竟然比上一年的12萬袋蘋果,只少賣了2萬塊。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李保榮根據售價,算出這樣賣蘋果,能比以前多賣出三成的價格。不過,說回農民為啥只能眼巴巴等著收果子的人來收購呢,並且價高價低也是收果子的人說了算,一斤好好的蘋果地頭價才兩三塊錢。有農民說了實話:我不賣,有人賣,但是下了樹的蘋果不等人,鮮果的保質期是有限的,儲藏壓力很大。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在陝西的柳林鎮,當地這種情況很尋常,所以政府組織建設了小冷庫,幫助果農更好的實現自產自銷。到現在,柳林鎮一共有小冷庫13座,庫容量850噸。並且小冷庫還有好政策隨行。當地多數的小冷庫都是果農用自家房屋改造而來,農民自建小型果蔬冷庫除了能享受到國家對農產品的產地初加工補助的政策,還能享受當地地方的補貼政策,同時小冷庫還能享受到萬元上下的農機補貼。

"

不知道農民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家農田種的莊稼,選的是比普通莊稼掙錢多一些的品種,但是也只是多一些而已,也掙不到什麼大錢。收入只是在一個區間裡,就像已經到了“天花板”,想要再往上也上不去了。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不少農民就很困惑,怎麼才能再增加點收入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既然在種植上,能做的都做了,那麼想增收的話,就得在後端的環節上下功夫了。像是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個性包裝、品牌營銷上。這對於習慣了“只管種”的農民來講,做這些改變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還需要有適合的契機。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說個真人真事。在2018年時候,洛川縣受到了凍災,當地果農李保榮的果園只套了7.8萬隻袋,而2017年,他則是套袋12萬袋。這種產量上的銳減,意味著收入也面臨著銳減。

賣蘋果,以往都是摘下來就有收購商來到地頭收購,他們經過分揀和包裝後,就能讓蘋果增值不少。想到這些,收入註定銳減的李保榮,決定賭上一次。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他把採收後的蘋果進行了細分,比如,像是直徑7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4.6元;像是直徑7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5.6元;像是直徑8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6.6元;像是直徑8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7.6元。這樣下來,他把7.8萬袋蘋果,竟然賣了14萬元。竟然比上一年的12萬袋蘋果,只少賣了2萬塊。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李保榮根據售價,算出這樣賣蘋果,能比以前多賣出三成的價格。不過,說回農民為啥只能眼巴巴等著收果子的人來收購呢,並且價高價低也是收果子的人說了算,一斤好好的蘋果地頭價才兩三塊錢。有農民說了實話:我不賣,有人賣,但是下了樹的蘋果不等人,鮮果的保質期是有限的,儲藏壓力很大。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在陝西的柳林鎮,當地這種情況很尋常,所以政府組織建設了小冷庫,幫助果農更好的實現自產自銷。到現在,柳林鎮一共有小冷庫13座,庫容量850噸。並且小冷庫還有好政策隨行。當地多數的小冷庫都是果農用自家房屋改造而來,農民自建小型果蔬冷庫除了能享受到國家對農產品的產地初加工補助的政策,還能享受當地地方的補貼政策,同時小冷庫還能享受到萬元上下的農機補貼。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根據果農反應,柳林鎮自從有了小冷庫,蘋果的儲藏期可以達到6個月,等到蘋果下樹的季節,果農不再和以前一樣著急出售,而是有充足的時間把蘋果分級分選,裝箱錯峰出售。這樣,就把以前每斤地頭價兩三塊錢的蘋果,賣到了十元多,果農實現了收益翻倍。

"

不知道農民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家農田種的莊稼,選的是比普通莊稼掙錢多一些的品種,但是也只是多一些而已,也掙不到什麼大錢。收入只是在一個區間裡,就像已經到了“天花板”,想要再往上也上不去了。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不少農民就很困惑,怎麼才能再增加點收入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既然在種植上,能做的都做了,那麼想增收的話,就得在後端的環節上下功夫了。像是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個性包裝、品牌營銷上。這對於習慣了“只管種”的農民來講,做這些改變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還需要有適合的契機。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說個真人真事。在2018年時候,洛川縣受到了凍災,當地果農李保榮的果園只套了7.8萬隻袋,而2017年,他則是套袋12萬袋。這種產量上的銳減,意味著收入也面臨著銳減。

賣蘋果,以往都是摘下來就有收購商來到地頭收購,他們經過分揀和包裝後,就能讓蘋果增值不少。想到這些,收入註定銳減的李保榮,決定賭上一次。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他把採收後的蘋果進行了細分,比如,像是直徑7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4.6元;像是直徑7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5.6元;像是直徑8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6.6元;像是直徑8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7.6元。這樣下來,他把7.8萬袋蘋果,竟然賣了14萬元。竟然比上一年的12萬袋蘋果,只少賣了2萬塊。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李保榮根據售價,算出這樣賣蘋果,能比以前多賣出三成的價格。不過,說回農民為啥只能眼巴巴等著收果子的人來收購呢,並且價高價低也是收果子的人說了算,一斤好好的蘋果地頭價才兩三塊錢。有農民說了實話:我不賣,有人賣,但是下了樹的蘋果不等人,鮮果的保質期是有限的,儲藏壓力很大。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在陝西的柳林鎮,當地這種情況很尋常,所以政府組織建設了小冷庫,幫助果農更好的實現自產自銷。到現在,柳林鎮一共有小冷庫13座,庫容量850噸。並且小冷庫還有好政策隨行。當地多數的小冷庫都是果農用自家房屋改造而來,農民自建小型果蔬冷庫除了能享受到國家對農產品的產地初加工補助的政策,還能享受當地地方的補貼政策,同時小冷庫還能享受到萬元上下的農機補貼。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根據果農反應,柳林鎮自從有了小冷庫,蘋果的儲藏期可以達到6個月,等到蘋果下樹的季節,果農不再和以前一樣著急出售,而是有充足的時間把蘋果分級分選,裝箱錯峰出售。這樣,就把以前每斤地頭價兩三塊錢的蘋果,賣到了十元多,果農實現了收益翻倍。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還是在陝西,洛川縣的辦法則是引導小農戶聯合對接大市場,讓果農直接開蘋果網店8000多家,截止2018年年底,果農銷售的蘋果,已經達到了2萬噸,增收1.1億元。

其實,農民無論是通過線上還是線下的方法,都要從專門“種植”轉變思路為“能種能賣”,並且根據市場的反饋調整蘋果品種,改進包裝,這樣就能生產出更多的滿足市場需要的農產品了。

"

不知道農民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家農田種的莊稼,選的是比普通莊稼掙錢多一些的品種,但是也只是多一些而已,也掙不到什麼大錢。收入只是在一個區間裡,就像已經到了“天花板”,想要再往上也上不去了。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不少農民就很困惑,怎麼才能再增加點收入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既然在種植上,能做的都做了,那麼想增收的話,就得在後端的環節上下功夫了。像是分揀分選、冷藏冷運、個性包裝、品牌營銷上。這對於習慣了“只管種”的農民來講,做這些改變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還需要有適合的契機。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說個真人真事。在2018年時候,洛川縣受到了凍災,當地果農李保榮的果園只套了7.8萬隻袋,而2017年,他則是套袋12萬袋。這種產量上的銳減,意味著收入也面臨著銳減。

賣蘋果,以往都是摘下來就有收購商來到地頭收購,他們經過分揀和包裝後,就能讓蘋果增值不少。想到這些,收入註定銳減的李保榮,決定賭上一次。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他把採收後的蘋果進行了細分,比如,像是直徑7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4.6元;像是直徑7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5.6元;像是直徑80毫米的蘋果,每斤賣6.6元;像是直徑85毫米的蘋果,每斤賣7.6元。這樣下來,他把7.8萬袋蘋果,竟然賣了14萬元。竟然比上一年的12萬袋蘋果,只少賣了2萬塊。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李保榮根據售價,算出這樣賣蘋果,能比以前多賣出三成的價格。不過,說回農民為啥只能眼巴巴等著收果子的人來收購呢,並且價高價低也是收果子的人說了算,一斤好好的蘋果地頭價才兩三塊錢。有農民說了實話:我不賣,有人賣,但是下了樹的蘋果不等人,鮮果的保質期是有限的,儲藏壓力很大。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在陝西的柳林鎮,當地這種情況很尋常,所以政府組織建設了小冷庫,幫助果農更好的實現自產自銷。到現在,柳林鎮一共有小冷庫13座,庫容量850噸。並且小冷庫還有好政策隨行。當地多數的小冷庫都是果農用自家房屋改造而來,農民自建小型果蔬冷庫除了能享受到國家對農產品的產地初加工補助的政策,還能享受當地地方的補貼政策,同時小冷庫還能享受到萬元上下的農機補貼。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根據果農反應,柳林鎮自從有了小冷庫,蘋果的儲藏期可以達到6個月,等到蘋果下樹的季節,果農不再和以前一樣著急出售,而是有充足的時間把蘋果分級分選,裝箱錯峰出售。這樣,就把以前每斤地頭價兩三塊錢的蘋果,賣到了十元多,果農實現了收益翻倍。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還是在陝西,洛川縣的辦法則是引導小農戶聯合對接大市場,讓果農直接開蘋果網店8000多家,截止2018年年底,果農銷售的蘋果,已經達到了2萬噸,增收1.1億元。

其實,農民無論是通過線上還是線下的方法,都要從專門“種植”轉變思路為“能種能賣”,並且根據市場的反饋調整蘋果品種,改進包裝,這樣就能生產出更多的滿足市場需要的農產品了。

這樣賣蘋果,多賣出三成價,減產的蘋果不虧錢是怎麼做到的?

以上經驗告訴我們,當種植的環節已經面對“天花板”,就要把眼光投向後產業後端,去改變粗放的銷售模式,把農業做精做細,或許就能找到新的增收空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