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廣西桂林市的平樂,古稱昭州,位於桂林市東南部,冬短夏長,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地貌以丘陵、平原、臺地、山地為主。

平樂縣,秦時,屬桂林郡地,漢屬蒼梧郡富川、荔浦二縣地。唐武德四年(621年) 分始安郡,在平樂縣地設樂州,平樂縣屬之。貞觀八年(634年)樂州改為昭州(據縣城西昭崗潭取名)。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平樂縣以灕江為分界點,平樂以北稱灕江,以南稱桂江,是著名的大桂林旅遊區之一。平樂位於灕江下游,陽朔下來就是平樂。

在平樂縣城,登上金子嶺,可以一覽三江(灕江、茶江、荔江)匯合的壯美。同時,在平樂,還能吃到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十八釀、芋頭扣肉。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高羅漢做了個竹筍釀,矮羅漢做了個螺螄釀。

肥羅漢做了個冬瓜釀,瘦羅漢做了個柚皮釀。

哭羅漢做了個辣椒釀,笑羅漢做了個豆腐釀。

美羅漢做了個茄子釀,醜羅漢做了個苦瓜釀。

長眉羅漢做了個葫蘆釀,大鬍子羅漢做了個豆芽釀。

降龍羅漢做了個蘿蔔釀,伏虎羅漢做了個芋頭釀。

大嘴羅漢做了個南瓜花釀,高鼻羅漢做了個蛋卷釀。

巨手羅漢做了個大蒜釀,三眼羅漢做了個香菇釀。

天聾羅漢做了個油豆腐釀,地啞羅漢做了個菜包釀。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十八釀

顧名思義,就是十八種釀菜。釀菜是在一種原料中夾進、塞進、塗上、包進另一種或幾種其他原料,然後加熱成菜的方法。釀菜做法,起源於客家飲食文化。其中,釀豆腐、釀茄子、釀苦瓜更被稱為"煎釀三寶"。

在平樂,雖說是“十八釀”,但實際 “釀”絕不止十八種,在我看來世間的一切食材,都可以在平樂製作成“釀”,正所謂“無菜不可釀、無菜不入釀。”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芋頭扣肉

芋頭扣肉是廣西的特色傳統名菜。

食材以芋頭,五花肉為主,其中五花肉以選三層肉為宜,再輔以耗油、老抽、米醋、醬油、十三香、腐乳以及鹽作為調味。經過肉皮扎洞、高溫油炸,冷水浸泡,碼醬,成為一道當地過年過節家家戶戶必做的主菜。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芋頭,學名芋,古稱蹲鴟。天南星科,屬多年生草本,以球莖供食用。起源於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南部亞熱帶地區。

芋頭在古代中國頗受文人青睞,詩聖杜甫詠曰:"錦裡先生烏角巾,園收芋粟不全貧"。南宋詩人陸游《閉戶》雲:"地爐枯葉夜煨芋,竹覽寒泉晨灌蔬",並說其味可與熊掌媲美:"烹粟煨芋魁,味美敵熊蹯"。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沙田柚

平樂縣是廣西產沙田柚的重點縣之一,平樂沙田柚在當地具有悠久的栽培生產歷史,曾為宮廷貢品。

生產水平處於國內領先,沙田柚果實呈梨形或葫蘆形,果皮光滑,有油包,色澤橙黃,頂部有金錢印,果肉晶瑩透明,脆嫩化渣,汁多爽口,富含蜜甜香氣等特點;果品極耐貯藏,藏後風味濃郁,有“天然罐頭”之美譽。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月柿餅

平樂縣二塘鎮是全縣主要的月柿餅銷售集散地,每年的10-12月份是月柿餅加工與銷售的旺季,這幾個每天傍晚持續到次日早上都是月柿餅銷售的旺市,柿餅擺滿了街道和馬路邊。

月柿渾身是寶,從柿葉到柿果都有極高的利用價值。柿葉既可食用,也可作藥用,具有抗菌、消炎、清熱、降血壓的作用。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以外,平樂縣的炒乾粉、板栗、水上油茶、肉丸豬腳、玻璃扣、壽子魚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當地美食,直讓人垂涎欲滴。

廣西的釀酒業源遠流長。

在中國酒史中,廣西酒始終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平樂的釀酒史同樣久遠。昭州(治所在今廣西平樂縣)在宋代時,已成為廣西的一個重要產酒區,當時沿平樂溪兩岸,釀酒作坊櫛次鱗比,從業者甚多。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北宋成都府新繁縣人梅摯在昭州任知州時,曾寫詩描述這裡的酒業風貌,其《梅諫議集·昭潭十愛》有云:“我愛昭州酒,千家不禁燒。漂醪一爵舉,瘴霧四時消。紅葉和雲踏,青帘傍水招。化醴民自醉,鼓腹日歌堯。”

可見陽州一帶,釀酒業供銷兩旺,場面十分壯觀。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由於酒業發達,昭州出產了一些極富地方風韻的特色酒,其中的曼陀羅酒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這種酒以曼陽羅花做配料,含有較強的麻醉成分,被人們用於一些特殊場合。

《宋人軼事彙編》卷一九所引《涑水紀聞》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杜杞字偉長,為湖南轉運使。五溪蠻反,把以金帛官爵誘出之,為設宴,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以至於後代小說家將其渲染為麻醉一類的蒙汗酒,讓人見而知畏。

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平樂,一座已有1700多年曆史的古城,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唐宋古蹟、明清騎樓;有美麗的山水自然風光;還有中原文化、桂江船家文化、過山瑤文化、媽祖文化……正所謂“千年古昭州,一山一水皆有緣”。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