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皮囊 不完美媽媽 小說 讀書 游泳 十點讀書 2019-09-13
"

文 | 儲楊 · 主播 | 應猶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覺: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

文 | 儲楊 · 主播 | 應猶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覺: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生命本輕盈,人生少不了做減法

阿太活到了九十九歲,她是作者外婆的母親,書中關於皮囊的認知,就是從這個並非文化人的老太開始的。

阿太的女兒,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撒手人寰,她白髮人送黑髮人,卻在葬禮上,一聲都沒有哭。

"

文 | 儲楊 · 主播 | 應猶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覺: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生命本輕盈,人生少不了做減法

阿太活到了九十九歲,她是作者外婆的母親,書中關於皮囊的認知,就是從這個並非文化人的老太開始的。

阿太的女兒,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撒手人寰,她白髮人送黑髮人,卻在葬禮上,一聲都沒有哭。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那一天,代替阿太傷心情緒的是憤怒,她罵罵咧咧,一個人跑來跑去,一會兒掀開棺材看看女兒的樣子,一會兒到廚房盯一盯用來祭祀的供品。

當她看到一隻沒有被割中動脈,還灑著血到處跳的雞時,阿太立刻跑了過去,一把抓住那隻雞,狠狠往地上一摔,終於,那隻雞死了,不再撲騰。

“這不結了—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這是阿太摔死那隻雞之後的感言。

阿太確實是個狠心的人兒,她在廚房裡不小心切斷了自己的手指頭,一家人都很慌亂,她卻始終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除了對自己狠,她還曾把年幼且不會游泳的兒子直接扔到海里,讓他學習游泳,可想而知,阿太的兒子差點溺亡,但被人救起之後,阿太卻不心疼,沒幾天就把兒子再次扔到水裡。

別人說她沒良心,她卻冷言道:“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阿太執念於此,在去世的時候,還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

每一個人,皆是孑然一身來到這個世界,猶如一張白紙,矇昧的年齡,我們活得純粹,笑得真實,因為,那時的靈魂是純淨、沒有累贅的。

年歲漸長,生命開始負擔慾望、痛苦、掙扎、憤怒等等,也就越來越難以快樂。

唯有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

文 | 儲楊 · 主播 | 應猶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覺: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生命本輕盈,人生少不了做減法

阿太活到了九十九歲,她是作者外婆的母親,書中關於皮囊的認知,就是從這個並非文化人的老太開始的。

阿太的女兒,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撒手人寰,她白髮人送黑髮人,卻在葬禮上,一聲都沒有哭。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那一天,代替阿太傷心情緒的是憤怒,她罵罵咧咧,一個人跑來跑去,一會兒掀開棺材看看女兒的樣子,一會兒到廚房盯一盯用來祭祀的供品。

當她看到一隻沒有被割中動脈,還灑著血到處跳的雞時,阿太立刻跑了過去,一把抓住那隻雞,狠狠往地上一摔,終於,那隻雞死了,不再撲騰。

“這不結了—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這是阿太摔死那隻雞之後的感言。

阿太確實是個狠心的人兒,她在廚房裡不小心切斷了自己的手指頭,一家人都很慌亂,她卻始終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除了對自己狠,她還曾把年幼且不會游泳的兒子直接扔到海里,讓他學習游泳,可想而知,阿太的兒子差點溺亡,但被人救起之後,阿太卻不心疼,沒幾天就把兒子再次扔到水裡。

別人說她沒良心,她卻冷言道:“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阿太執念於此,在去世的時候,還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

每一個人,皆是孑然一身來到這個世界,猶如一張白紙,矇昧的年齡,我們活得純粹,笑得真實,因為,那時的靈魂是純淨、沒有累贅的。

年歲漸長,生命開始負擔慾望、痛苦、掙扎、憤怒等等,也就越來越難以快樂。

唯有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全力改變能改變的

曾有人說:“苦,才是人生。”

生是苦,老是苦,病苦,死亦苦,世間,沒有人能跳出這個規律。

在《皮囊》中,作者的父親中風且落下了殘疾。

人生就是這麼猝不及防,健康的時候,軀體沒有被重視,一旦病了,連身體都無法駕馭時,那種無能為力的恐懼感,油然而生。

那一刻的皮囊是重的,但凡未經歷,一定不會想到,有一天屬於自己的一部分竟然失控了。

中風出院的父親任由著兩個堂哥抬著,跨過那簇象徵著洗滌汙穢和厄運的火苗,那時的他,已然無法獨自撐起自己的軀體。

曾經那個講話很大聲,在親戚面前擺出一副江湖大佬樣子的父親,經歷過這場大病之後,身體就像被放掉氣的氣球,均勻的乾癟了下去。

父親以為,自己回家只要休整一個月之後,就可以恢復從前那般模樣,因為,他還期待著回到過去,回到自己還是家中頂樑柱的那個過去。

可有些東西,一旦被破壞,可能真的就沒有辦法復原了。

回家第二天一早,父親就摔倒了,他手足無措的像個小孩子,他以為自己還能像從前一般坐直、起床,可偏癱的左側身體已經跟不上動作了。

"

文 | 儲楊 · 主播 | 應猶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覺: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生命本輕盈,人生少不了做減法

阿太活到了九十九歲,她是作者外婆的母親,書中關於皮囊的認知,就是從這個並非文化人的老太開始的。

阿太的女兒,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撒手人寰,她白髮人送黑髮人,卻在葬禮上,一聲都沒有哭。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那一天,代替阿太傷心情緒的是憤怒,她罵罵咧咧,一個人跑來跑去,一會兒掀開棺材看看女兒的樣子,一會兒到廚房盯一盯用來祭祀的供品。

當她看到一隻沒有被割中動脈,還灑著血到處跳的雞時,阿太立刻跑了過去,一把抓住那隻雞,狠狠往地上一摔,終於,那隻雞死了,不再撲騰。

“這不結了—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這是阿太摔死那隻雞之後的感言。

阿太確實是個狠心的人兒,她在廚房裡不小心切斷了自己的手指頭,一家人都很慌亂,她卻始終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除了對自己狠,她還曾把年幼且不會游泳的兒子直接扔到海里,讓他學習游泳,可想而知,阿太的兒子差點溺亡,但被人救起之後,阿太卻不心疼,沒幾天就把兒子再次扔到水裡。

別人說她沒良心,她卻冷言道:“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阿太執念於此,在去世的時候,還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

每一個人,皆是孑然一身來到這個世界,猶如一張白紙,矇昧的年齡,我們活得純粹,笑得真實,因為,那時的靈魂是純淨、沒有累贅的。

年歲漸長,生命開始負擔慾望、痛苦、掙扎、憤怒等等,也就越來越難以快樂。

唯有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全力改變能改變的

曾有人說:“苦,才是人生。”

生是苦,老是苦,病苦,死亦苦,世間,沒有人能跳出這個規律。

在《皮囊》中,作者的父親中風且落下了殘疾。

人生就是這麼猝不及防,健康的時候,軀體沒有被重視,一旦病了,連身體都無法駕馭時,那種無能為力的恐懼感,油然而生。

那一刻的皮囊是重的,但凡未經歷,一定不會想到,有一天屬於自己的一部分竟然失控了。

中風出院的父親任由著兩個堂哥抬著,跨過那簇象徵著洗滌汙穢和厄運的火苗,那時的他,已然無法獨自撐起自己的軀體。

曾經那個講話很大聲,在親戚面前擺出一副江湖大佬樣子的父親,經歷過這場大病之後,身體就像被放掉氣的氣球,均勻的乾癟了下去。

父親以為,自己回家只要休整一個月之後,就可以恢復從前那般模樣,因為,他還期待著回到過去,回到自己還是家中頂樑柱的那個過去。

可有些東西,一旦被破壞,可能真的就沒有辦法復原了。

回家第二天一早,父親就摔倒了,他手足無措的像個小孩子,他以為自己還能像從前一般坐直、起床,可偏癱的左側身體已經跟不上動作了。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是的,他突然不習慣自己的身體,那種狼狽,是一種真切的悲傷。

家裡所有的成員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小心翼翼地陪伴在殘疾父親的身邊,像是配合演一齣戲碼,為了維持原有的平靜,大家樂此不疲。

母親是個堅毅的女人,父親大小便在床上時,她也只能捏著嗓子笑著說:“你看,你怎麼像小孩了。”然後轉身到小巷裡,獨自黯然處理床單。

姐姐是個乖巧的女兒,當母親不得不承擔起家中生計時,她按照她所能想象的一切努力履行職責:喂父親吃飯,給父親按摩麻痺的半身。

作者一夜之間,更是有了一家之主的自覺,他要察覺家中每一位成員的細膩表情,也要為他們快速拍板任何一個決定。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人就是被某一件事突然拉扯成長的。

看著父親那已衰敗的身體,他們不忍說出真相,不想讓他失去希望,也許現實無法改變,但所有人都明白,活著,不能沒有了盼頭。

父親嘗試著與皮囊抗爭,堅持做著他以為能夠康復的訓練,即使有些事,最後真的無力抵抗,但作者仍然感激。

他說:

我至今感謝父親的堅強,那幾乎是最快樂的時光,雖然或許結局註定是悲劇,但一家人都樂於享受父親建立的這虛幻的秩序。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全力改變能改變的,也要學會接受無力改變的。

苦難中不輕易放棄希望,即使是那些不願意被戳破,但終究會被時間打破的現實。

但堅持一下,是面對苦難最好的過渡。

"

文 | 儲楊 · 主播 | 應猶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覺: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生命本輕盈,人生少不了做減法

阿太活到了九十九歲,她是作者外婆的母親,書中關於皮囊的認知,就是從這個並非文化人的老太開始的。

阿太的女兒,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撒手人寰,她白髮人送黑髮人,卻在葬禮上,一聲都沒有哭。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那一天,代替阿太傷心情緒的是憤怒,她罵罵咧咧,一個人跑來跑去,一會兒掀開棺材看看女兒的樣子,一會兒到廚房盯一盯用來祭祀的供品。

當她看到一隻沒有被割中動脈,還灑著血到處跳的雞時,阿太立刻跑了過去,一把抓住那隻雞,狠狠往地上一摔,終於,那隻雞死了,不再撲騰。

“這不結了—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這是阿太摔死那隻雞之後的感言。

阿太確實是個狠心的人兒,她在廚房裡不小心切斷了自己的手指頭,一家人都很慌亂,她卻始終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除了對自己狠,她還曾把年幼且不會游泳的兒子直接扔到海里,讓他學習游泳,可想而知,阿太的兒子差點溺亡,但被人救起之後,阿太卻不心疼,沒幾天就把兒子再次扔到水裡。

別人說她沒良心,她卻冷言道:“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阿太執念於此,在去世的時候,還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

每一個人,皆是孑然一身來到這個世界,猶如一張白紙,矇昧的年齡,我們活得純粹,笑得真實,因為,那時的靈魂是純淨、沒有累贅的。

年歲漸長,生命開始負擔慾望、痛苦、掙扎、憤怒等等,也就越來越難以快樂。

唯有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全力改變能改變的

曾有人說:“苦,才是人生。”

生是苦,老是苦,病苦,死亦苦,世間,沒有人能跳出這個規律。

在《皮囊》中,作者的父親中風且落下了殘疾。

人生就是這麼猝不及防,健康的時候,軀體沒有被重視,一旦病了,連身體都無法駕馭時,那種無能為力的恐懼感,油然而生。

那一刻的皮囊是重的,但凡未經歷,一定不會想到,有一天屬於自己的一部分竟然失控了。

中風出院的父親任由著兩個堂哥抬著,跨過那簇象徵著洗滌汙穢和厄運的火苗,那時的他,已然無法獨自撐起自己的軀體。

曾經那個講話很大聲,在親戚面前擺出一副江湖大佬樣子的父親,經歷過這場大病之後,身體就像被放掉氣的氣球,均勻的乾癟了下去。

父親以為,自己回家只要休整一個月之後,就可以恢復從前那般模樣,因為,他還期待著回到過去,回到自己還是家中頂樑柱的那個過去。

可有些東西,一旦被破壞,可能真的就沒有辦法復原了。

回家第二天一早,父親就摔倒了,他手足無措的像個小孩子,他以為自己還能像從前一般坐直、起床,可偏癱的左側身體已經跟不上動作了。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是的,他突然不習慣自己的身體,那種狼狽,是一種真切的悲傷。

家裡所有的成員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小心翼翼地陪伴在殘疾父親的身邊,像是配合演一齣戲碼,為了維持原有的平靜,大家樂此不疲。

母親是個堅毅的女人,父親大小便在床上時,她也只能捏著嗓子笑著說:“你看,你怎麼像小孩了。”然後轉身到小巷裡,獨自黯然處理床單。

姐姐是個乖巧的女兒,當母親不得不承擔起家中生計時,她按照她所能想象的一切努力履行職責:喂父親吃飯,給父親按摩麻痺的半身。

作者一夜之間,更是有了一家之主的自覺,他要察覺家中每一位成員的細膩表情,也要為他們快速拍板任何一個決定。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人就是被某一件事突然拉扯成長的。

看著父親那已衰敗的身體,他們不忍說出真相,不想讓他失去希望,也許現實無法改變,但所有人都明白,活著,不能沒有了盼頭。

父親嘗試著與皮囊抗爭,堅持做著他以為能夠康復的訓練,即使有些事,最後真的無力抵抗,但作者仍然感激。

他說:

我至今感謝父親的堅強,那幾乎是最快樂的時光,雖然或許結局註定是悲劇,但一家人都樂於享受父親建立的這虛幻的秩序。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全力改變能改變的,也要學會接受無力改變的。

苦難中不輕易放棄希望,即使是那些不願意被戳破,但終究會被時間打破的現實。

但堅持一下,是面對苦難最好的過渡。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終其一生,要與自己和解,與世界相處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對待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到和它相處的方式。”

第一次看到海,是作者六歲的時候,對海的好奇,完全勝過父母關於海之危險的恐嚇,越是禁止靠近,內心越是容易作祟,被海吸引。

終於有一天,作者在去拜訪外祖母的路上,放開步子,不顧母親在後面的追趕,撲通跳進了海里。

他終於感受到了海,也體驗到了被海水淹沒的痛苦,醒來時,已經在醫院了。

有些東西,一旦被打破,反而就不再被掩飾,父親在兒子溺水一次之後,索性帶著他去海航,他在船上吐得想哭的力氣都沒有了,只顧求著父親趕緊靠岸。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作者說:

從那以後,我不會瘋狂地往海邊跑,然而也沒懼怕海,我知道自己與它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坐在海邊,享受著海風親暱的撫摸,享受著包裹住我的龐大的湛藍—那種你似乎一個人但又不孤獨的安寧。

是的,人在折騰之後,終其一生,還是要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和解,與殘酷的世事相處。

天才文展從小就規劃自己的未來,渴望長大後能夠抓住機會,去往大城市,擺脫家中的貧苦、小鎮生活的寒酸,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文 | 儲楊 · 主播 | 應猶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覺: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生命本輕盈,人生少不了做減法

阿太活到了九十九歲,她是作者外婆的母親,書中關於皮囊的認知,就是從這個並非文化人的老太開始的。

阿太的女兒,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撒手人寰,她白髮人送黑髮人,卻在葬禮上,一聲都沒有哭。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那一天,代替阿太傷心情緒的是憤怒,她罵罵咧咧,一個人跑來跑去,一會兒掀開棺材看看女兒的樣子,一會兒到廚房盯一盯用來祭祀的供品。

當她看到一隻沒有被割中動脈,還灑著血到處跳的雞時,阿太立刻跑了過去,一把抓住那隻雞,狠狠往地上一摔,終於,那隻雞死了,不再撲騰。

“這不結了—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這是阿太摔死那隻雞之後的感言。

阿太確實是個狠心的人兒,她在廚房裡不小心切斷了自己的手指頭,一家人都很慌亂,她卻始終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除了對自己狠,她還曾把年幼且不會游泳的兒子直接扔到海里,讓他學習游泳,可想而知,阿太的兒子差點溺亡,但被人救起之後,阿太卻不心疼,沒幾天就把兒子再次扔到水裡。

別人說她沒良心,她卻冷言道:“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阿太執念於此,在去世的時候,還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

每一個人,皆是孑然一身來到這個世界,猶如一張白紙,矇昧的年齡,我們活得純粹,笑得真實,因為,那時的靈魂是純淨、沒有累贅的。

年歲漸長,生命開始負擔慾望、痛苦、掙扎、憤怒等等,也就越來越難以快樂。

唯有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全力改變能改變的

曾有人說:“苦,才是人生。”

生是苦,老是苦,病苦,死亦苦,世間,沒有人能跳出這個規律。

在《皮囊》中,作者的父親中風且落下了殘疾。

人生就是這麼猝不及防,健康的時候,軀體沒有被重視,一旦病了,連身體都無法駕馭時,那種無能為力的恐懼感,油然而生。

那一刻的皮囊是重的,但凡未經歷,一定不會想到,有一天屬於自己的一部分竟然失控了。

中風出院的父親任由著兩個堂哥抬著,跨過那簇象徵著洗滌汙穢和厄運的火苗,那時的他,已然無法獨自撐起自己的軀體。

曾經那個講話很大聲,在親戚面前擺出一副江湖大佬樣子的父親,經歷過這場大病之後,身體就像被放掉氣的氣球,均勻的乾癟了下去。

父親以為,自己回家只要休整一個月之後,就可以恢復從前那般模樣,因為,他還期待著回到過去,回到自己還是家中頂樑柱的那個過去。

可有些東西,一旦被破壞,可能真的就沒有辦法復原了。

回家第二天一早,父親就摔倒了,他手足無措的像個小孩子,他以為自己還能像從前一般坐直、起床,可偏癱的左側身體已經跟不上動作了。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是的,他突然不習慣自己的身體,那種狼狽,是一種真切的悲傷。

家裡所有的成員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小心翼翼地陪伴在殘疾父親的身邊,像是配合演一齣戲碼,為了維持原有的平靜,大家樂此不疲。

母親是個堅毅的女人,父親大小便在床上時,她也只能捏著嗓子笑著說:“你看,你怎麼像小孩了。”然後轉身到小巷裡,獨自黯然處理床單。

姐姐是個乖巧的女兒,當母親不得不承擔起家中生計時,她按照她所能想象的一切努力履行職責:喂父親吃飯,給父親按摩麻痺的半身。

作者一夜之間,更是有了一家之主的自覺,他要察覺家中每一位成員的細膩表情,也要為他們快速拍板任何一個決定。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人就是被某一件事突然拉扯成長的。

看著父親那已衰敗的身體,他們不忍說出真相,不想讓他失去希望,也許現實無法改變,但所有人都明白,活著,不能沒有了盼頭。

父親嘗試著與皮囊抗爭,堅持做著他以為能夠康復的訓練,即使有些事,最後真的無力抵抗,但作者仍然感激。

他說:

我至今感謝父親的堅強,那幾乎是最快樂的時光,雖然或許結局註定是悲劇,但一家人都樂於享受父親建立的這虛幻的秩序。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全力改變能改變的,也要學會接受無力改變的。

苦難中不輕易放棄希望,即使是那些不願意被戳破,但終究會被時間打破的現實。

但堅持一下,是面對苦難最好的過渡。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終其一生,要與自己和解,與世界相處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對待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到和它相處的方式。”

第一次看到海,是作者六歲的時候,對海的好奇,完全勝過父母關於海之危險的恐嚇,越是禁止靠近,內心越是容易作祟,被海吸引。

終於有一天,作者在去拜訪外祖母的路上,放開步子,不顧母親在後面的追趕,撲通跳進了海里。

他終於感受到了海,也體驗到了被海水淹沒的痛苦,醒來時,已經在醫院了。

有些東西,一旦被打破,反而就不再被掩飾,父親在兒子溺水一次之後,索性帶著他去海航,他在船上吐得想哭的力氣都沒有了,只顧求著父親趕緊靠岸。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作者說:

從那以後,我不會瘋狂地往海邊跑,然而也沒懼怕海,我知道自己與它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坐在海邊,享受著海風親暱的撫摸,享受著包裹住我的龐大的湛藍—那種你似乎一個人但又不孤獨的安寧。

是的,人在折騰之後,終其一生,還是要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和解,與殘酷的世事相處。

天才文展從小就規劃自己的未來,渴望長大後能夠抓住機會,去往大城市,擺脫家中的貧苦、小鎮生活的寒酸,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他努力過,但最終因為身體的缺陷,事業平平,沒有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過上了最為平凡的生活;

家鄉的阿小,從小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但在現實之下,最終還是成了小鎮上最普通的漁民;

而那個香港阿小,也沒有因為從小的優越感,從而成為不凡的人。

我們最終都活成了最普通的樣子,聽上去有點傷感,但平凡的大多數人,誰不是在為活成一個普通人而努力奮鬥。

每片海,沉浮著不同的景緻,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

我們的皮囊,同樣承載了內心無數的慾望與想象,折騰之後,歸於平靜,明天的太陽照舊升起,我們能做的,就是與自己和解,讓生活繼續。

"

文 | 儲楊 · 主播 | 應猶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覺: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生命本輕盈,人生少不了做減法

阿太活到了九十九歲,她是作者外婆的母親,書中關於皮囊的認知,就是從這個並非文化人的老太開始的。

阿太的女兒,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撒手人寰,她白髮人送黑髮人,卻在葬禮上,一聲都沒有哭。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那一天,代替阿太傷心情緒的是憤怒,她罵罵咧咧,一個人跑來跑去,一會兒掀開棺材看看女兒的樣子,一會兒到廚房盯一盯用來祭祀的供品。

當她看到一隻沒有被割中動脈,還灑著血到處跳的雞時,阿太立刻跑了過去,一把抓住那隻雞,狠狠往地上一摔,終於,那隻雞死了,不再撲騰。

“這不結了—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這是阿太摔死那隻雞之後的感言。

阿太確實是個狠心的人兒,她在廚房裡不小心切斷了自己的手指頭,一家人都很慌亂,她卻始終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除了對自己狠,她還曾把年幼且不會游泳的兒子直接扔到海里,讓他學習游泳,可想而知,阿太的兒子差點溺亡,但被人救起之後,阿太卻不心疼,沒幾天就把兒子再次扔到水裡。

別人說她沒良心,她卻冷言道:“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阿太執念於此,在去世的時候,還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

每一個人,皆是孑然一身來到這個世界,猶如一張白紙,矇昧的年齡,我們活得純粹,笑得真實,因為,那時的靈魂是純淨、沒有累贅的。

年歲漸長,生命開始負擔慾望、痛苦、掙扎、憤怒等等,也就越來越難以快樂。

唯有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全力改變能改變的

曾有人說:“苦,才是人生。”

生是苦,老是苦,病苦,死亦苦,世間,沒有人能跳出這個規律。

在《皮囊》中,作者的父親中風且落下了殘疾。

人生就是這麼猝不及防,健康的時候,軀體沒有被重視,一旦病了,連身體都無法駕馭時,那種無能為力的恐懼感,油然而生。

那一刻的皮囊是重的,但凡未經歷,一定不會想到,有一天屬於自己的一部分竟然失控了。

中風出院的父親任由著兩個堂哥抬著,跨過那簇象徵著洗滌汙穢和厄運的火苗,那時的他,已然無法獨自撐起自己的軀體。

曾經那個講話很大聲,在親戚面前擺出一副江湖大佬樣子的父親,經歷過這場大病之後,身體就像被放掉氣的氣球,均勻的乾癟了下去。

父親以為,自己回家只要休整一個月之後,就可以恢復從前那般模樣,因為,他還期待著回到過去,回到自己還是家中頂樑柱的那個過去。

可有些東西,一旦被破壞,可能真的就沒有辦法復原了。

回家第二天一早,父親就摔倒了,他手足無措的像個小孩子,他以為自己還能像從前一般坐直、起床,可偏癱的左側身體已經跟不上動作了。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是的,他突然不習慣自己的身體,那種狼狽,是一種真切的悲傷。

家裡所有的成員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小心翼翼地陪伴在殘疾父親的身邊,像是配合演一齣戲碼,為了維持原有的平靜,大家樂此不疲。

母親是個堅毅的女人,父親大小便在床上時,她也只能捏著嗓子笑著說:“你看,你怎麼像小孩了。”然後轉身到小巷裡,獨自黯然處理床單。

姐姐是個乖巧的女兒,當母親不得不承擔起家中生計時,她按照她所能想象的一切努力履行職責:喂父親吃飯,給父親按摩麻痺的半身。

作者一夜之間,更是有了一家之主的自覺,他要察覺家中每一位成員的細膩表情,也要為他們快速拍板任何一個決定。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人就是被某一件事突然拉扯成長的。

看著父親那已衰敗的身體,他們不忍說出真相,不想讓他失去希望,也許現實無法改變,但所有人都明白,活著,不能沒有了盼頭。

父親嘗試著與皮囊抗爭,堅持做著他以為能夠康復的訓練,即使有些事,最後真的無力抵抗,但作者仍然感激。

他說:

我至今感謝父親的堅強,那幾乎是最快樂的時光,雖然或許結局註定是悲劇,但一家人都樂於享受父親建立的這虛幻的秩序。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全力改變能改變的,也要學會接受無力改變的。

苦難中不輕易放棄希望,即使是那些不願意被戳破,但終究會被時間打破的現實。

但堅持一下,是面對苦難最好的過渡。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終其一生,要與自己和解,與世界相處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對待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到和它相處的方式。”

第一次看到海,是作者六歲的時候,對海的好奇,完全勝過父母關於海之危險的恐嚇,越是禁止靠近,內心越是容易作祟,被海吸引。

終於有一天,作者在去拜訪外祖母的路上,放開步子,不顧母親在後面的追趕,撲通跳進了海里。

他終於感受到了海,也體驗到了被海水淹沒的痛苦,醒來時,已經在醫院了。

有些東西,一旦被打破,反而就不再被掩飾,父親在兒子溺水一次之後,索性帶著他去海航,他在船上吐得想哭的力氣都沒有了,只顧求著父親趕緊靠岸。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作者說:

從那以後,我不會瘋狂地往海邊跑,然而也沒懼怕海,我知道自己與它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坐在海邊,享受著海風親暱的撫摸,享受著包裹住我的龐大的湛藍—那種你似乎一個人但又不孤獨的安寧。

是的,人在折騰之後,終其一生,還是要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和解,與殘酷的世事相處。

天才文展從小就規劃自己的未來,渴望長大後能夠抓住機會,去往大城市,擺脫家中的貧苦、小鎮生活的寒酸,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他努力過,但最終因為身體的缺陷,事業平平,沒有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過上了最為平凡的生活;

家鄉的阿小,從小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但在現實之下,最終還是成了小鎮上最普通的漁民;

而那個香港阿小,也沒有因為從小的優越感,從而成為不凡的人。

我們最終都活成了最普通的樣子,聽上去有點傷感,但平凡的大多數人,誰不是在為活成一個普通人而努力奮鬥。

每片海,沉浮著不同的景緻,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

我們的皮囊,同樣承載了內心無數的慾望與想象,折騰之後,歸於平靜,明天的太陽照舊升起,我們能做的,就是與自己和解,讓生活繼續。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李敬澤說:“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

找尋最舒適的人生狀態,無論是軀體還是靈魂,重要的是如何享受生活,而不是負重前行,被虛妄的“夢想”而拖累。

誠然,每一具皮囊之下的靈魂,都在追尋,或乘風破浪,或遠走他鄉,但人生艱難,或痛或苦皆只有自己扛。

所以,願你我心中有光,照亮皮囊,既不會失去家鄉,又能走到遠方。

既然來了,那就修好與自己握手言和的必修課,勇敢堅定地活這一回吧。

-音樂&圖片-

背景音樂 | 武部聡志《mirai》

圖片來源 | 微博@宅厝

-作者-

儲楊,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圖書情報碩士,工作於圖書館,以書為伴、走心生活。微信號:chuyangcycy;公眾號:儲楊(chuyangsiyu)。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8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10天陪你讀完《楊絳傳》

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

文 | 儲楊 · 主播 | 應猶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

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蔡崇達的《皮囊》,是一本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初讀時,以為作者只是頓悟世情,再讀便發覺: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生命本輕盈,人生少不了做減法

阿太活到了九十九歲,她是作者外婆的母親,書中關於皮囊的認知,就是從這個並非文化人的老太開始的。

阿太的女兒,在五十多歲的時候,突然撒手人寰,她白髮人送黑髮人,卻在葬禮上,一聲都沒有哭。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那一天,代替阿太傷心情緒的是憤怒,她罵罵咧咧,一個人跑來跑去,一會兒掀開棺材看看女兒的樣子,一會兒到廚房盯一盯用來祭祀的供品。

當她看到一隻沒有被割中動脈,還灑著血到處跳的雞時,阿太立刻跑了過去,一把抓住那隻雞,狠狠往地上一摔,終於,那隻雞死了,不再撲騰。

“這不結了—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這是阿太摔死那隻雞之後的感言。

阿太確實是個狠心的人兒,她在廚房裡不小心切斷了自己的手指頭,一家人都很慌亂,她卻始終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除了對自己狠,她還曾把年幼且不會游泳的兒子直接扔到海里,讓他學習游泳,可想而知,阿太的兒子差點溺亡,但被人救起之後,阿太卻不心疼,沒幾天就把兒子再次扔到水裡。

別人說她沒良心,她卻冷言道:“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阿太執念於此,在去世的時候,還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或許,這就是阿太在走過漫長歲月之後,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她雖沒有受過文化教育,卻知道,了身脫命,生命本輕盈的道理。

每一個人,皆是孑然一身來到這個世界,猶如一張白紙,矇昧的年齡,我們活得純粹,笑得真實,因為,那時的靈魂是純淨、沒有累贅的。

年歲漸長,生命開始負擔慾望、痛苦、掙扎、憤怒等等,也就越來越難以快樂。

唯有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全力改變能改變的

曾有人說:“苦,才是人生。”

生是苦,老是苦,病苦,死亦苦,世間,沒有人能跳出這個規律。

在《皮囊》中,作者的父親中風且落下了殘疾。

人生就是這麼猝不及防,健康的時候,軀體沒有被重視,一旦病了,連身體都無法駕馭時,那種無能為力的恐懼感,油然而生。

那一刻的皮囊是重的,但凡未經歷,一定不會想到,有一天屬於自己的一部分竟然失控了。

中風出院的父親任由著兩個堂哥抬著,跨過那簇象徵著洗滌汙穢和厄運的火苗,那時的他,已然無法獨自撐起自己的軀體。

曾經那個講話很大聲,在親戚面前擺出一副江湖大佬樣子的父親,經歷過這場大病之後,身體就像被放掉氣的氣球,均勻的乾癟了下去。

父親以為,自己回家只要休整一個月之後,就可以恢復從前那般模樣,因為,他還期待著回到過去,回到自己還是家中頂樑柱的那個過去。

可有些東西,一旦被破壞,可能真的就沒有辦法復原了。

回家第二天一早,父親就摔倒了,他手足無措的像個小孩子,他以為自己還能像從前一般坐直、起床,可偏癱的左側身體已經跟不上動作了。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是的,他突然不習慣自己的身體,那種狼狽,是一種真切的悲傷。

家裡所有的成員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小心翼翼地陪伴在殘疾父親的身邊,像是配合演一齣戲碼,為了維持原有的平靜,大家樂此不疲。

母親是個堅毅的女人,父親大小便在床上時,她也只能捏著嗓子笑著說:“你看,你怎麼像小孩了。”然後轉身到小巷裡,獨自黯然處理床單。

姐姐是個乖巧的女兒,當母親不得不承擔起家中生計時,她按照她所能想象的一切努力履行職責:喂父親吃飯,給父親按摩麻痺的半身。

作者一夜之間,更是有了一家之主的自覺,他要察覺家中每一位成員的細膩表情,也要為他們快速拍板任何一個決定。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人就是被某一件事突然拉扯成長的。

看著父親那已衰敗的身體,他們不忍說出真相,不想讓他失去希望,也許現實無法改變,但所有人都明白,活著,不能沒有了盼頭。

父親嘗試著與皮囊抗爭,堅持做著他以為能夠康復的訓練,即使有些事,最後真的無力抵抗,但作者仍然感激。

他說:

我至今感謝父親的堅強,那幾乎是最快樂的時光,雖然或許結局註定是悲劇,但一家人都樂於享受父親建立的這虛幻的秩序。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全力改變能改變的,也要學會接受無力改變的。

苦難中不輕易放棄希望,即使是那些不願意被戳破,但終究會被時間打破的現實。

但堅持一下,是面對苦難最好的過渡。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終其一生,要與自己和解,與世界相處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對待海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到和它相處的方式。”

第一次看到海,是作者六歲的時候,對海的好奇,完全勝過父母關於海之危險的恐嚇,越是禁止靠近,內心越是容易作祟,被海吸引。

終於有一天,作者在去拜訪外祖母的路上,放開步子,不顧母親在後面的追趕,撲通跳進了海里。

他終於感受到了海,也體驗到了被海水淹沒的痛苦,醒來時,已經在醫院了。

有些東西,一旦被打破,反而就不再被掩飾,父親在兒子溺水一次之後,索性帶著他去海航,他在船上吐得想哭的力氣都沒有了,只顧求著父親趕緊靠岸。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作者說:

從那以後,我不會瘋狂地往海邊跑,然而也沒懼怕海,我知道自己與它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坐在海邊,享受著海風親暱的撫摸,享受著包裹住我的龐大的湛藍—那種你似乎一個人但又不孤獨的安寧。

是的,人在折騰之後,終其一生,還是要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和解,與殘酷的世事相處。

天才文展從小就規劃自己的未來,渴望長大後能夠抓住機會,去往大城市,擺脫家中的貧苦、小鎮生活的寒酸,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他努力過,但最終因為身體的缺陷,事業平平,沒有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過上了最為平凡的生活;

家鄉的阿小,從小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但在現實之下,最終還是成了小鎮上最普通的漁民;

而那個香港阿小,也沒有因為從小的優越感,從而成為不凡的人。

我們最終都活成了最普通的樣子,聽上去有點傷感,但平凡的大多數人,誰不是在為活成一個普通人而努力奮鬥。

每片海,沉浮著不同的景緻,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

我們的皮囊,同樣承載了內心無數的慾望與想象,折騰之後,歸於平靜,明天的太陽照舊升起,我們能做的,就是與自己和解,讓生活繼續。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李敬澤說:“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

找尋最舒適的人生狀態,無論是軀體還是靈魂,重要的是如何享受生活,而不是負重前行,被虛妄的“夢想”而拖累。

誠然,每一具皮囊之下的靈魂,都在追尋,或乘風破浪,或遠走他鄉,但人生艱難,或痛或苦皆只有自己扛。

所以,願你我心中有光,照亮皮囊,既不會失去家鄉,又能走到遠方。

既然來了,那就修好與自己握手言和的必修課,勇敢堅定地活這一回吧。

-音樂&圖片-

背景音樂 | 武部聡志《mirai》

圖片來源 | 微博@宅厝

-作者-

儲楊,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圖書情報碩士,工作於圖書館,以書為伴、走心生活。微信號:chuyangcycy;公眾號:儲楊(chuyangsiyu)。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8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10天陪你讀完《楊絳傳》

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皮囊》: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下載十點讀書App,與700萬人一起打卡共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