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龐統不死,能與諸葛亮一統天下嗎?

《三國演義》中,龐統魂消落鳳坡,讓讀者唏噓哀嘆。

鳳雛臥龍得一可得天下。劉備兩者都得到了,還是沒有統一天下。可見,是否能統一天下,並不僅僅在於核心人才的智慧高度,更在於社會發展趨勢對誰有利。如果趨勢對劉備不利,他即使得到很多傑出人才,恐怕也不能做出多大的事業。


如果龐統不死,能與諸葛亮一統天下嗎?


劉備建立蜀漢,實際上是利用各種邊緣力量,強行抵抗天下反漢的社會趨勢。可以說,劉備建立蜀漢的過程,背反了歷史趨勢,不利於天下民眾在新基礎上對再次平穩生活的歷史需求。

背反歷史趨勢,就難以找到越來越多的力量活源,從而更難成就只有具備充足的力量活源才能成就的功業湧流。

更具有直接意義的是,政治集團中的核心人物的才能上限,往往決定著該集團的可能邊界。

在背反歷史趨勢的過程中,龐統以犧牲自己生命的方式來為劉備找到奪取西川的理由。想一想,如果劉備確實具備雄才大略,是足智多謀的大略雄主,他還需要以犧牲核心人才的生命作為代價,來找到攻取西川的藉口嗎?

所以,龐統即使不死,即使能與諸葛亮聯手,實際上也很難一統天下,因為他們的主公的氣魄與格局,直接決定了他們這個行動集團的上限。

如果龐統不死,能與諸葛亮一統天下嗎?

一般而言,在集團上限被核心人物決定之後,整個集團的前期目標與後續慣性,都由此被牢固確定。如果核心人物的上限不足以充滿天下,那麼不論該集團中的核心人才怎麼能幹,怎麼鞠躬盡瘁,他們的能量也會被核心人物的上限消弭掉。

如果該集團中能夠產生足夠有力的後續核心人才,如果他可以改變前期上限,則該集團還可以有改善並且推高上限的可能性。

但事實上,因為前期核心人物的不足,他們往往不能夠容忍這樣的英雄人物長期留在本集團內。即便他們去世,也會安排好足以制約動搖既定體制的人物與行動的力量,使天才輔助者只有在符合該體制根本利益前提下才能充分活動。劉備死後,政權內留下的諸多制約諸葛亮可能濫權的力量,如李嚴、趙雲等對諸葛亮的制約都表明,受制於劉備所製造的集團上限,諸葛亮不可能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華。

這就意味著,劉備集團之所以不能一統天下,根本原因是他們背反歷史趨勢,而直接原因是劉備這個核心人物的上限比較低。

如果龐統不死,能與諸葛亮一統天下嗎?

因為主公劉備的上限較低,龐統和諸葛亮雖然才名巨大,但是仍然不能推動劉備集團隨勢質變,更難以推動蜀漢政權走到一統天下所需要的集團行動力量軌道上。明顯的例證,就是劉備受制於他自己的仁義名譽,堅決不肯接受劉表託付給他的荊州。如果劉備能夠具備宏大心胸,能夠以天下為重,接受劉表的請託,荊州也不會被東吳拿走,進而使蜀漢政權後來因為失去戰略要地,而屢屢陷入難以成功北伐的困境。

即便在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主政蜀漢,他受制於自己的忠君思想,更受制於劉備安排下的政治體制,只能在接受劉備確定的體制的基礎上實現適度突破,而沒有推高蜀漢的上限。從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劉備集團內所有人才都難以突破的天花板。

社會趨勢不利於蜀漢,同時在本質上並非大略雄主的劉備又受制於自我缺陷而上限較低,這兩點決定了劉備集團只能偏安割據,而不可能不斷突破以統領天下。可見,劉備是偏安的根子所在,諸葛亮和龐統難以充分發揮才華,只是這條根基上的適應性表現而已。

如果龐統不死,能與諸葛亮一統天下嗎?

此外,龐統自身才能確實很高嗎?他的才華確實很高,但是恐怕很難說已經達到頂點。

《三國演義》中,龐統體現才華的地方不多,反而不少章節中,他一直在感嘆不為世人所知。可以判斷,如果龐統真的才華很浩大,應該可以在自己死亡之外,為劉備找到其他足以激發其攻擊西川鬥志的藉口,或者即使沒有現成的藉口,也可以通過某種能動方式製造出來這樣的藉口。龐統不能自保以建功立業,反而在剛開始有機會展露才華時就溘然逝去。這種行為力度所體現的,恐怕也並不像大才所應該有的智慧方式。

所以,即便龐統不死,他也不能與諸葛亮一起打敗曹魏政權,進而一統天下。但因為核心人才確實能夠展現高度能動,能夠加速或者延緩相關趨勢,如果龐統不死,如果龐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肯定對劉備集團是加分,蜀漢的領域應該能大些,維持的時間應該會久些。

【作者簡介】趙泰融,寫作愛好者。寫作目的:探索思想並努力用通俗方式介紹給讀者,希望對他們的思維有所啟發。寫作方向:學術、評論、小說和感悟。按照寫作方向,將逐漸撰寫“聞道”、“治國學”、“我讀金庸”、“思想家說”、“理論小說”和“社會奮鬥者”等系列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