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

隨著近年來明清史的大熱,明末後金崛起的各種戰役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號稱努爾哈赤奠定後金立國之基的“薩爾滸之戰”更是讓人屢屢提及,每當提及這場戰役時,總有人認為這是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努爾哈赤的崛起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他的父祖都是世襲的建州左衛指揮使,他的祖父覺昌安繼承祖輩家業,史稱“素多才智”,又與遼東總兵李成樑關係密切,在李成樑默許下帶領部落討伐了附近二百里以內的部落,將他們收為己用,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而當時明朝受困於倭寇和蒙古的騷擾,疲於奔命,也無暇顧及遼東女真的發展,為未來努爾哈赤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

隨著近年來明清史的大熱,明末後金崛起的各種戰役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號稱努爾哈赤奠定後金立國之基的“薩爾滸之戰”更是讓人屢屢提及,每當提及這場戰役時,總有人認為這是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努爾哈赤的崛起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他的父祖都是世襲的建州左衛指揮使,他的祖父覺昌安繼承祖輩家業,史稱“素多才智”,又與遼東總兵李成樑關係密切,在李成樑默許下帶領部落討伐了附近二百里以內的部落,將他們收為己用,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而當時明朝受困於倭寇和蒙古的騷擾,疲於奔命,也無暇顧及遼東女真的發展,為未來努爾哈赤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努爾哈赤少年喪母,青年時期是在李成樑帳下當兵,以及在馬市交易用品中度過的,按記載“汗十歲時喪母。繼母妒之,父惑於繼母言,遂分居,年已十九矣,家產所予獨薄。”這些經歷增長了努爾哈赤的見識,鍛鍊了他的能力,當時女真部落陷入了極深的部族矛盾和社會矛盾中,原來的“建州三衛”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五個部落,蘇克素滸河部,渾河部,完顏部,董鄂部,哲陳部和長白山三部。《滿洲實錄》載:“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戰殺。甚且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

當時的建州諸部中,以王昊實力最為強勁,多次入侵大明,劫掠邊境,攻殺明朝將領,“犯遼陽,劫孤山,略撫順、湯站,前後殺指揮王國柱、陳其孚、戴冕、王重爵、楊五美,把總溫欒、於欒、王守廉、田耕、劉一鳴等,凡數十輩。”這樣子在邊疆搞事,明朝當然不會坐視不理,遼東總兵李成樑直接親率大軍直搗巢穴,將王杲擊敗,王杲逃跑到海西女真哈達部王臺手下,被王臺抓起來獻給了明軍。

王杲死後,其子阿臺為報父仇再次入侵大明,被李成樑率領大軍圍困於古勒寨,李成樑久攻不克,而阿臺之妻是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的孫女,因此覺昌安和四子塔克世,即努爾哈赤之父,想去勸阿臺投降,讓孫女免遭屠戮。覺昌安和塔克世勸說時間長久不出,明軍就持續攻城,最終城破,導致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和祖父覺昌安一起死在了亂軍之中。

"

隨著近年來明清史的大熱,明末後金崛起的各種戰役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號稱努爾哈赤奠定後金立國之基的“薩爾滸之戰”更是讓人屢屢提及,每當提及這場戰役時,總有人認為這是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努爾哈赤的崛起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他的父祖都是世襲的建州左衛指揮使,他的祖父覺昌安繼承祖輩家業,史稱“素多才智”,又與遼東總兵李成樑關係密切,在李成樑默許下帶領部落討伐了附近二百里以內的部落,將他們收為己用,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而當時明朝受困於倭寇和蒙古的騷擾,疲於奔命,也無暇顧及遼東女真的發展,為未來努爾哈赤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努爾哈赤少年喪母,青年時期是在李成樑帳下當兵,以及在馬市交易用品中度過的,按記載“汗十歲時喪母。繼母妒之,父惑於繼母言,遂分居,年已十九矣,家產所予獨薄。”這些經歷增長了努爾哈赤的見識,鍛鍊了他的能力,當時女真部落陷入了極深的部族矛盾和社會矛盾中,原來的“建州三衛”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五個部落,蘇克素滸河部,渾河部,完顏部,董鄂部,哲陳部和長白山三部。《滿洲實錄》載:“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戰殺。甚且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

當時的建州諸部中,以王昊實力最為強勁,多次入侵大明,劫掠邊境,攻殺明朝將領,“犯遼陽,劫孤山,略撫順、湯站,前後殺指揮王國柱、陳其孚、戴冕、王重爵、楊五美,把總溫欒、於欒、王守廉、田耕、劉一鳴等,凡數十輩。”這樣子在邊疆搞事,明朝當然不會坐視不理,遼東總兵李成樑直接親率大軍直搗巢穴,將王杲擊敗,王杲逃跑到海西女真哈達部王臺手下,被王臺抓起來獻給了明軍。

王杲死後,其子阿臺為報父仇再次入侵大明,被李成樑率領大軍圍困於古勒寨,李成樑久攻不克,而阿臺之妻是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的孫女,因此覺昌安和四子塔克世,即努爾哈赤之父,想去勸阿臺投降,讓孫女免遭屠戮。覺昌安和塔克世勸說時間長久不出,明軍就持續攻城,最終城破,導致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和祖父覺昌安一起死在了亂軍之中。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努爾哈赤深知自己勢單力薄,只能委曲求全接受了明朝的賠償和賞賜,回家之後,努爾哈赤以為父報仇為名,於萬曆十一年起兵,以數十人兵力攻打當時為明朝出謀劃策導致自己父祖慘死的尼堪外蘭。由於他打的旗號是為父報仇,再加上努爾哈赤一直很注意不去觸碰明朝的底線,並且還幫助明朝平叛,穩定遼東的秩序,因此努爾哈赤不僅沒有被明朝壓制,反而得到了明朝的讚賞和誇獎,這為他統一建州女真打下了基礎。

但是統一建州女真不過是努爾哈赤起家的第一步,此時努爾哈赤軍事上仍然是明朝的小弟,如果再做出其他大的動作,很可能就引來明朝的軍事管制,所以努爾哈赤這段時間一直很小心。但誰也沒想到,突然一件大事的爆發,導致明朝再也無暇顧及遼東,使得努爾哈赤坐大。

萬曆二十年,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野心勃勃,想要以朝鮮為跳板攻進大明首都,為了抵禦倭寇的侵略,萬曆動用大量軍事力量和錢糧投入到朝鮮半島上,努爾哈赤為表忠心,也請求帶領兵馬幫助大明進入朝鮮討伐日本。《李朝實錄》記載:“今朝鮮既被倭奴侵奪,日後必犯建州。努爾哈赤部下原有馬兵三四萬,步兵四五萬,皆精勇慣戰。如今朝貢回還,對我都督說知,他是忠勇好漢,必然威怒,情願揀選精兵,待嚴冬冰合,即便渡江,徵殺倭奴,報效皇朝。”但是遭到了明朝和朝鮮方面的一致拒絕,朝鮮是怕前門驅虎後門進狼,明朝也擔心努爾哈赤佔據朝鮮之後擴張實力,所以對於努爾哈赤的請求嚴詞拒絕。

"

隨著近年來明清史的大熱,明末後金崛起的各種戰役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號稱努爾哈赤奠定後金立國之基的“薩爾滸之戰”更是讓人屢屢提及,每當提及這場戰役時,總有人認為這是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努爾哈赤的崛起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他的父祖都是世襲的建州左衛指揮使,他的祖父覺昌安繼承祖輩家業,史稱“素多才智”,又與遼東總兵李成樑關係密切,在李成樑默許下帶領部落討伐了附近二百里以內的部落,將他們收為己用,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而當時明朝受困於倭寇和蒙古的騷擾,疲於奔命,也無暇顧及遼東女真的發展,為未來努爾哈赤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努爾哈赤少年喪母,青年時期是在李成樑帳下當兵,以及在馬市交易用品中度過的,按記載“汗十歲時喪母。繼母妒之,父惑於繼母言,遂分居,年已十九矣,家產所予獨薄。”這些經歷增長了努爾哈赤的見識,鍛鍊了他的能力,當時女真部落陷入了極深的部族矛盾和社會矛盾中,原來的“建州三衛”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五個部落,蘇克素滸河部,渾河部,完顏部,董鄂部,哲陳部和長白山三部。《滿洲實錄》載:“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戰殺。甚且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

當時的建州諸部中,以王昊實力最為強勁,多次入侵大明,劫掠邊境,攻殺明朝將領,“犯遼陽,劫孤山,略撫順、湯站,前後殺指揮王國柱、陳其孚、戴冕、王重爵、楊五美,把總溫欒、於欒、王守廉、田耕、劉一鳴等,凡數十輩。”這樣子在邊疆搞事,明朝當然不會坐視不理,遼東總兵李成樑直接親率大軍直搗巢穴,將王杲擊敗,王杲逃跑到海西女真哈達部王臺手下,被王臺抓起來獻給了明軍。

王杲死後,其子阿臺為報父仇再次入侵大明,被李成樑率領大軍圍困於古勒寨,李成樑久攻不克,而阿臺之妻是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的孫女,因此覺昌安和四子塔克世,即努爾哈赤之父,想去勸阿臺投降,讓孫女免遭屠戮。覺昌安和塔克世勸說時間長久不出,明軍就持續攻城,最終城破,導致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和祖父覺昌安一起死在了亂軍之中。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努爾哈赤深知自己勢單力薄,只能委曲求全接受了明朝的賠償和賞賜,回家之後,努爾哈赤以為父報仇為名,於萬曆十一年起兵,以數十人兵力攻打當時為明朝出謀劃策導致自己父祖慘死的尼堪外蘭。由於他打的旗號是為父報仇,再加上努爾哈赤一直很注意不去觸碰明朝的底線,並且還幫助明朝平叛,穩定遼東的秩序,因此努爾哈赤不僅沒有被明朝壓制,反而得到了明朝的讚賞和誇獎,這為他統一建州女真打下了基礎。

但是統一建州女真不過是努爾哈赤起家的第一步,此時努爾哈赤軍事上仍然是明朝的小弟,如果再做出其他大的動作,很可能就引來明朝的軍事管制,所以努爾哈赤這段時間一直很小心。但誰也沒想到,突然一件大事的爆發,導致明朝再也無暇顧及遼東,使得努爾哈赤坐大。

萬曆二十年,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野心勃勃,想要以朝鮮為跳板攻進大明首都,為了抵禦倭寇的侵略,萬曆動用大量軍事力量和錢糧投入到朝鮮半島上,努爾哈赤為表忠心,也請求帶領兵馬幫助大明進入朝鮮討伐日本。《李朝實錄》記載:“今朝鮮既被倭奴侵奪,日後必犯建州。努爾哈赤部下原有馬兵三四萬,步兵四五萬,皆精勇慣戰。如今朝貢回還,對我都督說知,他是忠勇好漢,必然威怒,情願揀選精兵,待嚴冬冰合,即便渡江,徵殺倭奴,報效皇朝。”但是遭到了明朝和朝鮮方面的一致拒絕,朝鮮是怕前門驅虎後門進狼,明朝也擔心努爾哈赤佔據朝鮮之後擴張實力,所以對於努爾哈赤的請求嚴詞拒絕。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雖然想混水摸魚偷朝鮮的計劃落空了,但是努爾哈赤並沒有灰心,此時明朝大軍注意力全在朝鮮,對建州的看管就鬆弛了,於是努爾哈赤趁機吞併了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各個部落,實力一下子冠絕遼東。在此之後努爾哈赤又入侵蒙古科爾沁部,喀爾喀部以及察哈爾部,迫使這幾個蒙古部落依附於自己。即便如此努爾哈赤也沒有狂妄自大的就去隨意招惹明朝,相反直到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還在恭順的向大明進貢。

他在建立後金的前二十多年間,一邊多次嚮明朝進貢,不少時候是親自帶隊朝貢,另一方面又打著明朝的官方旗號吞併女真各部乃至蒙古部落。進貢不僅是為了讓明朝信任他不讓明朝對他進行制裁,也對他了解明朝的風土人情,規章制度,經濟文化以及遼東軍事守備有著極大的幫助。到了努爾哈赤已經勢大難治的時候,明朝再想管束,發現已經來不及了,遼東已經養虎為患,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正式稱汗,建國後金。

建國後金的頭兩年,努爾哈赤還是一心一意鞏固內部,對不服從的部落進行討伐,因此沒有和明朝敵對,到萬曆四十六年,基本上統一了各部女真的努爾哈赤,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有實力可以和明朝扳手腕了,另一方面則是萬曆四十五年遼東發生大饑荒,水災頻發,女真受災嚴重,餓殍遍野,努爾哈赤希望依靠劫掠大明來緩解饑荒。

《光海君日記》記載:“今年民間飢困之患,近古所無,流離道路,餓莩相望。雨水周足,民有耕種之望,而種子、農糧俱乏,至有抱農器而餓死於田野[者], 極為矜惻。”因此在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正式提出了“七大恨”,以此為由討伐明朝。

努爾哈赤先攻打撫順,清河二城,努爾哈赤以互市為名,派人扮作商人去撫順貿易,在開城門的瞬間突入攻克撫順,《明神宗實錄》記載:“先一日,奴於撫順市口言:明日有三千達子來做大市。至日,寅時,果來叩市。誘哄商人、軍民出城貿易,隨乘隙突入。”撫順城告破,守將李永芳投降。隨後努爾哈赤全力攻打清河城,城池守軍不足,援軍還來不及救援清河,清河就已經被努爾哈赤攻破了。

"

隨著近年來明清史的大熱,明末後金崛起的各種戰役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號稱努爾哈赤奠定後金立國之基的“薩爾滸之戰”更是讓人屢屢提及,每當提及這場戰役時,總有人認為這是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努爾哈赤的崛起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他的父祖都是世襲的建州左衛指揮使,他的祖父覺昌安繼承祖輩家業,史稱“素多才智”,又與遼東總兵李成樑關係密切,在李成樑默許下帶領部落討伐了附近二百里以內的部落,將他們收為己用,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而當時明朝受困於倭寇和蒙古的騷擾,疲於奔命,也無暇顧及遼東女真的發展,為未來努爾哈赤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努爾哈赤少年喪母,青年時期是在李成樑帳下當兵,以及在馬市交易用品中度過的,按記載“汗十歲時喪母。繼母妒之,父惑於繼母言,遂分居,年已十九矣,家產所予獨薄。”這些經歷增長了努爾哈赤的見識,鍛鍊了他的能力,當時女真部落陷入了極深的部族矛盾和社會矛盾中,原來的“建州三衛”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五個部落,蘇克素滸河部,渾河部,完顏部,董鄂部,哲陳部和長白山三部。《滿洲實錄》載:“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戰殺。甚且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

當時的建州諸部中,以王昊實力最為強勁,多次入侵大明,劫掠邊境,攻殺明朝將領,“犯遼陽,劫孤山,略撫順、湯站,前後殺指揮王國柱、陳其孚、戴冕、王重爵、楊五美,把總溫欒、於欒、王守廉、田耕、劉一鳴等,凡數十輩。”這樣子在邊疆搞事,明朝當然不會坐視不理,遼東總兵李成樑直接親率大軍直搗巢穴,將王杲擊敗,王杲逃跑到海西女真哈達部王臺手下,被王臺抓起來獻給了明軍。

王杲死後,其子阿臺為報父仇再次入侵大明,被李成樑率領大軍圍困於古勒寨,李成樑久攻不克,而阿臺之妻是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的孫女,因此覺昌安和四子塔克世,即努爾哈赤之父,想去勸阿臺投降,讓孫女免遭屠戮。覺昌安和塔克世勸說時間長久不出,明軍就持續攻城,最終城破,導致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和祖父覺昌安一起死在了亂軍之中。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努爾哈赤深知自己勢單力薄,只能委曲求全接受了明朝的賠償和賞賜,回家之後,努爾哈赤以為父報仇為名,於萬曆十一年起兵,以數十人兵力攻打當時為明朝出謀劃策導致自己父祖慘死的尼堪外蘭。由於他打的旗號是為父報仇,再加上努爾哈赤一直很注意不去觸碰明朝的底線,並且還幫助明朝平叛,穩定遼東的秩序,因此努爾哈赤不僅沒有被明朝壓制,反而得到了明朝的讚賞和誇獎,這為他統一建州女真打下了基礎。

但是統一建州女真不過是努爾哈赤起家的第一步,此時努爾哈赤軍事上仍然是明朝的小弟,如果再做出其他大的動作,很可能就引來明朝的軍事管制,所以努爾哈赤這段時間一直很小心。但誰也沒想到,突然一件大事的爆發,導致明朝再也無暇顧及遼東,使得努爾哈赤坐大。

萬曆二十年,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野心勃勃,想要以朝鮮為跳板攻進大明首都,為了抵禦倭寇的侵略,萬曆動用大量軍事力量和錢糧投入到朝鮮半島上,努爾哈赤為表忠心,也請求帶領兵馬幫助大明進入朝鮮討伐日本。《李朝實錄》記載:“今朝鮮既被倭奴侵奪,日後必犯建州。努爾哈赤部下原有馬兵三四萬,步兵四五萬,皆精勇慣戰。如今朝貢回還,對我都督說知,他是忠勇好漢,必然威怒,情願揀選精兵,待嚴冬冰合,即便渡江,徵殺倭奴,報效皇朝。”但是遭到了明朝和朝鮮方面的一致拒絕,朝鮮是怕前門驅虎後門進狼,明朝也擔心努爾哈赤佔據朝鮮之後擴張實力,所以對於努爾哈赤的請求嚴詞拒絕。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雖然想混水摸魚偷朝鮮的計劃落空了,但是努爾哈赤並沒有灰心,此時明朝大軍注意力全在朝鮮,對建州的看管就鬆弛了,於是努爾哈赤趁機吞併了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各個部落,實力一下子冠絕遼東。在此之後努爾哈赤又入侵蒙古科爾沁部,喀爾喀部以及察哈爾部,迫使這幾個蒙古部落依附於自己。即便如此努爾哈赤也沒有狂妄自大的就去隨意招惹明朝,相反直到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還在恭順的向大明進貢。

他在建立後金的前二十多年間,一邊多次嚮明朝進貢,不少時候是親自帶隊朝貢,另一方面又打著明朝的官方旗號吞併女真各部乃至蒙古部落。進貢不僅是為了讓明朝信任他不讓明朝對他進行制裁,也對他了解明朝的風土人情,規章制度,經濟文化以及遼東軍事守備有著極大的幫助。到了努爾哈赤已經勢大難治的時候,明朝再想管束,發現已經來不及了,遼東已經養虎為患,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正式稱汗,建國後金。

建國後金的頭兩年,努爾哈赤還是一心一意鞏固內部,對不服從的部落進行討伐,因此沒有和明朝敵對,到萬曆四十六年,基本上統一了各部女真的努爾哈赤,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有實力可以和明朝扳手腕了,另一方面則是萬曆四十五年遼東發生大饑荒,水災頻發,女真受災嚴重,餓殍遍野,努爾哈赤希望依靠劫掠大明來緩解饑荒。

《光海君日記》記載:“今年民間飢困之患,近古所無,流離道路,餓莩相望。雨水周足,民有耕種之望,而種子、農糧俱乏,至有抱農器而餓死於田野[者], 極為矜惻。”因此在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正式提出了“七大恨”,以此為由討伐明朝。

努爾哈赤先攻打撫順,清河二城,努爾哈赤以互市為名,派人扮作商人去撫順貿易,在開城門的瞬間突入攻克撫順,《明神宗實錄》記載:“先一日,奴於撫順市口言:明日有三千達子來做大市。至日,寅時,果來叩市。誘哄商人、軍民出城貿易,隨乘隙突入。”撫順城告破,守將李永芳投降。隨後努爾哈赤全力攻打清河城,城池守軍不足,援軍還來不及救援清河,清河就已經被努爾哈赤攻破了。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後金連破撫順,清河城池,無異於是對大明王朝嚴重的挑釁,明朝於是調集大軍,準備一戰擊破後金,而此戰雙方的兵力也是多年來歷史爭論的焦點。

我們先來看看明朝方面的兵力如何,按照時任兵部尚書黃嘉善的說法,遼東鎮兵和援兵加在一起未滿八萬,加上劉綎建議調撥的二萬多各地土司兵馬,裁撤部分,可以看出來明朝總兵力是十萬人左右的。《明神宗實錄》記載:“兵部尚書黃嘉善言:經略楊鎬諮稱奴酋精兵約六萬餘,而遼東全鎮額兵不過六萬。除城堡驛站差撥外,實在僅二萬餘,又各有防守之責。今合薊鎮援兵僅三萬有餘,選調宣、大、山西、延、寧、甘、固七鎮兵馬一萬六千,薊鎮各營路兵丁數千,及遼鎮召募新兵二萬,通共未滿八萬。將來分派數路,不免氣勢單薄。今劉蜓議調各土司馬步兵丁,通計二萬有奇,皆本官統馭舊人。”而後薩爾滸之戰打完結算人頭時,黃嘉善再次提到了總兵力僅有十萬人,“兵部尚書黃嘉善題:遼左一役,南北征調,援兵幾七萬名,該鎮招募三萬名,共集十萬之師,而本鎮之額兵不與焉。自征剿失利,按臣報陣亡者四萬五千餘名,見存者四萬二千三百六十餘名。”

那麼明朝方面的兵力應該是毋庸置疑只有十萬人左右了,後金方面又是否僅有幾萬人,像大多數人說的那樣,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呢?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楊鎬的奏報,努爾哈赤兵力是肯定有十萬人的,《明神宗實錄》記載:“蓋奴酋之兵,據陣上共見約有十萬,宜以十二三萬方可當之。而昨之主客出口者僅七萬餘,豈能相敵。”當然了,這可能是楊鎬戰敗為自己找的藉口,但是發給兵部的塘報是不能作假的,這是遼東上下官員都知道的,所以弄虛作假肯定會被揭發的,因此黃嘉善接到了這樣一份塘報。“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黃嘉善題:二十六日申時,接經略楊鎬塘報,稱奴兵六七萬十六日陷開原。十九日,西虜三萬攻圍鎮西堡未退,鐵嶺、瀋陽兩城人民俱思逃避。”也就是說努爾哈赤自己帶了六七萬兵馬,他還拉上了蒙古人一起入寇,蒙古也貢獻了三萬兵馬,使得努爾哈赤一下子有了十萬人馬。

"

隨著近年來明清史的大熱,明末後金崛起的各種戰役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尤其是號稱努爾哈赤奠定後金立國之基的“薩爾滸之戰”更是讓人屢屢提及,每當提及這場戰役時,總有人認為這是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努爾哈赤的崛起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他的父祖都是世襲的建州左衛指揮使,他的祖父覺昌安繼承祖輩家業,史稱“素多才智”,又與遼東總兵李成樑關係密切,在李成樑默許下帶領部落討伐了附近二百里以內的部落,將他們收為己用,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而當時明朝受困於倭寇和蒙古的騷擾,疲於奔命,也無暇顧及遼東女真的發展,為未來努爾哈赤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努爾哈赤少年喪母,青年時期是在李成樑帳下當兵,以及在馬市交易用品中度過的,按記載“汗十歲時喪母。繼母妒之,父惑於繼母言,遂分居,年已十九矣,家產所予獨薄。”這些經歷增長了努爾哈赤的見識,鍛鍊了他的能力,當時女真部落陷入了極深的部族矛盾和社會矛盾中,原來的“建州三衛”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五個部落,蘇克素滸河部,渾河部,完顏部,董鄂部,哲陳部和長白山三部。《滿洲實錄》載:“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戰殺。甚且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

當時的建州諸部中,以王昊實力最為強勁,多次入侵大明,劫掠邊境,攻殺明朝將領,“犯遼陽,劫孤山,略撫順、湯站,前後殺指揮王國柱、陳其孚、戴冕、王重爵、楊五美,把總溫欒、於欒、王守廉、田耕、劉一鳴等,凡數十輩。”這樣子在邊疆搞事,明朝當然不會坐視不理,遼東總兵李成樑直接親率大軍直搗巢穴,將王杲擊敗,王杲逃跑到海西女真哈達部王臺手下,被王臺抓起來獻給了明軍。

王杲死後,其子阿臺為報父仇再次入侵大明,被李成樑率領大軍圍困於古勒寨,李成樑久攻不克,而阿臺之妻是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的孫女,因此覺昌安和四子塔克世,即努爾哈赤之父,想去勸阿臺投降,讓孫女免遭屠戮。覺昌安和塔克世勸說時間長久不出,明軍就持續攻城,最終城破,導致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和祖父覺昌安一起死在了亂軍之中。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努爾哈赤深知自己勢單力薄,只能委曲求全接受了明朝的賠償和賞賜,回家之後,努爾哈赤以為父報仇為名,於萬曆十一年起兵,以數十人兵力攻打當時為明朝出謀劃策導致自己父祖慘死的尼堪外蘭。由於他打的旗號是為父報仇,再加上努爾哈赤一直很注意不去觸碰明朝的底線,並且還幫助明朝平叛,穩定遼東的秩序,因此努爾哈赤不僅沒有被明朝壓制,反而得到了明朝的讚賞和誇獎,這為他統一建州女真打下了基礎。

但是統一建州女真不過是努爾哈赤起家的第一步,此時努爾哈赤軍事上仍然是明朝的小弟,如果再做出其他大的動作,很可能就引來明朝的軍事管制,所以努爾哈赤這段時間一直很小心。但誰也沒想到,突然一件大事的爆發,導致明朝再也無暇顧及遼東,使得努爾哈赤坐大。

萬曆二十年,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野心勃勃,想要以朝鮮為跳板攻進大明首都,為了抵禦倭寇的侵略,萬曆動用大量軍事力量和錢糧投入到朝鮮半島上,努爾哈赤為表忠心,也請求帶領兵馬幫助大明進入朝鮮討伐日本。《李朝實錄》記載:“今朝鮮既被倭奴侵奪,日後必犯建州。努爾哈赤部下原有馬兵三四萬,步兵四五萬,皆精勇慣戰。如今朝貢回還,對我都督說知,他是忠勇好漢,必然威怒,情願揀選精兵,待嚴冬冰合,即便渡江,徵殺倭奴,報效皇朝。”但是遭到了明朝和朝鮮方面的一致拒絕,朝鮮是怕前門驅虎後門進狼,明朝也擔心努爾哈赤佔據朝鮮之後擴張實力,所以對於努爾哈赤的請求嚴詞拒絕。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雖然想混水摸魚偷朝鮮的計劃落空了,但是努爾哈赤並沒有灰心,此時明朝大軍注意力全在朝鮮,對建州的看管就鬆弛了,於是努爾哈赤趁機吞併了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各個部落,實力一下子冠絕遼東。在此之後努爾哈赤又入侵蒙古科爾沁部,喀爾喀部以及察哈爾部,迫使這幾個蒙古部落依附於自己。即便如此努爾哈赤也沒有狂妄自大的就去隨意招惹明朝,相反直到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還在恭順的向大明進貢。

他在建立後金的前二十多年間,一邊多次嚮明朝進貢,不少時候是親自帶隊朝貢,另一方面又打著明朝的官方旗號吞併女真各部乃至蒙古部落。進貢不僅是為了讓明朝信任他不讓明朝對他進行制裁,也對他了解明朝的風土人情,規章制度,經濟文化以及遼東軍事守備有著極大的幫助。到了努爾哈赤已經勢大難治的時候,明朝再想管束,發現已經來不及了,遼東已經養虎為患,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正式稱汗,建國後金。

建國後金的頭兩年,努爾哈赤還是一心一意鞏固內部,對不服從的部落進行討伐,因此沒有和明朝敵對,到萬曆四十六年,基本上統一了各部女真的努爾哈赤,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有實力可以和明朝扳手腕了,另一方面則是萬曆四十五年遼東發生大饑荒,水災頻發,女真受災嚴重,餓殍遍野,努爾哈赤希望依靠劫掠大明來緩解饑荒。

《光海君日記》記載:“今年民間飢困之患,近古所無,流離道路,餓莩相望。雨水周足,民有耕種之望,而種子、農糧俱乏,至有抱農器而餓死於田野[者], 極為矜惻。”因此在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正式提出了“七大恨”,以此為由討伐明朝。

努爾哈赤先攻打撫順,清河二城,努爾哈赤以互市為名,派人扮作商人去撫順貿易,在開城門的瞬間突入攻克撫順,《明神宗實錄》記載:“先一日,奴於撫順市口言:明日有三千達子來做大市。至日,寅時,果來叩市。誘哄商人、軍民出城貿易,隨乘隙突入。”撫順城告破,守將李永芳投降。隨後努爾哈赤全力攻打清河城,城池守軍不足,援軍還來不及救援清河,清河就已經被努爾哈赤攻破了。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後金連破撫順,清河城池,無異於是對大明王朝嚴重的挑釁,明朝於是調集大軍,準備一戰擊破後金,而此戰雙方的兵力也是多年來歷史爭論的焦點。

我們先來看看明朝方面的兵力如何,按照時任兵部尚書黃嘉善的說法,遼東鎮兵和援兵加在一起未滿八萬,加上劉綎建議調撥的二萬多各地土司兵馬,裁撤部分,可以看出來明朝總兵力是十萬人左右的。《明神宗實錄》記載:“兵部尚書黃嘉善言:經略楊鎬諮稱奴酋精兵約六萬餘,而遼東全鎮額兵不過六萬。除城堡驛站差撥外,實在僅二萬餘,又各有防守之責。今合薊鎮援兵僅三萬有餘,選調宣、大、山西、延、寧、甘、固七鎮兵馬一萬六千,薊鎮各營路兵丁數千,及遼鎮召募新兵二萬,通共未滿八萬。將來分派數路,不免氣勢單薄。今劉蜓議調各土司馬步兵丁,通計二萬有奇,皆本官統馭舊人。”而後薩爾滸之戰打完結算人頭時,黃嘉善再次提到了總兵力僅有十萬人,“兵部尚書黃嘉善題:遼左一役,南北征調,援兵幾七萬名,該鎮招募三萬名,共集十萬之師,而本鎮之額兵不與焉。自征剿失利,按臣報陣亡者四萬五千餘名,見存者四萬二千三百六十餘名。”

那麼明朝方面的兵力應該是毋庸置疑只有十萬人左右了,後金方面又是否僅有幾萬人,像大多數人說的那樣,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呢?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楊鎬的奏報,努爾哈赤兵力是肯定有十萬人的,《明神宗實錄》記載:“蓋奴酋之兵,據陣上共見約有十萬,宜以十二三萬方可當之。而昨之主客出口者僅七萬餘,豈能相敵。”當然了,這可能是楊鎬戰敗為自己找的藉口,但是發給兵部的塘報是不能作假的,這是遼東上下官員都知道的,所以弄虛作假肯定會被揭發的,因此黃嘉善接到了這樣一份塘報。“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黃嘉善題:二十六日申時,接經略楊鎬塘報,稱奴兵六七萬十六日陷開原。十九日,西虜三萬攻圍鎮西堡未退,鐵嶺、瀋陽兩城人民俱思逃避。”也就是說努爾哈赤自己帶了六七萬兵馬,他還拉上了蒙古人一起入寇,蒙古也貢獻了三萬兵馬,使得努爾哈赤一下子有了十萬人馬。

明末疑案:薩爾滸之戰後金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如果明朝官方的消息大家還是覺得不可靠,那麼女真人自己寫的《滿文老檔》是不會作假的,因為這是寫給女真人自己看的,全書滿文,漢人看不懂也無法篡改,直到現代才翻譯出來全部內容。《滿文老檔》記載:“四月十三,寅日,己刻,八旗的十萬兵出征尼堪時。”這裡就用尼堪這個明朝的走狗來指代明朝,因此滿清自己也清楚自己是出兵十萬,不可能他們寫給自己看還要刻意誇大或者縮小自己的兵力,誇大敵人的兵力倒是有可能,因此從《滿文老檔》我們也可以看出,後金的兵力也是十萬人。

所以說人們常說薩爾滸之戰是後金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個固有的刻板觀念是錯誤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