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植應採用生態農業模式

農業 三農 種植業 中藥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4-30

作者:劉嘉坤

中藥材種植作為中醫藥產業的源頭和基礎,對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目前,我國的中藥材種植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存在著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等帶來的殘留超標、藥效下降、安全堪憂等問題,必須大力倡導中藥材種植的綠色發展理念,從源頭上提升中藥材的質量和安全。

俗話說:好藥治病,劣藥致命;藥材好,藥才好。從古代神話傳說的神農嘗百草為人類尋找能夠治病療疾的中藥材,到李時珍等中國古代名醫走遍崇山峻嶺採集草藥救死扶傷,中藥材推崇的都是野生、天然、無公害、道地性。後來,隨著野生中藥材資源的不斷減少乃至枯竭,中藥材人工種植的面積和數量越來越大,並逐漸成為中藥材的主要來源。要保障我國中醫藥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大力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採用仿野生的生態種植方式,從源頭上提升中藥材的質量和安全。

目前,《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雖然已被取消,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所規定和倡導的“中藥材種植業綠色發展”“嚴格管理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規範中藥材生產,保證中藥材質量”,仍需遵守和提倡。

筆者認為,在中藥材種植環節,應採用生態農業生產模式,以實現中藥材的綠色發展。其基本做法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減少化肥用量。生態農業強調元素循環,只需將農作物從土壤中帶走的營養,通過有機肥料、生態肥料或少量化肥予以彌補,保持營養元素循環平衡即可。研究證實,發展生態農業,實行科學測土、配方施肥,化肥用量在原有基礎上可減少一半,但對作物產量影響不大。

二是減少農藥、除草劑、添加劑的使用。生態農業強調生態平衡,對病蟲草害以預防為主,而不要等其爆發後再用化學物質滅殺。在生態農業模式下,農藥就相當於滅火器,只有出現“火災”時才會派上用場。採用殺蟲燈、滅蟲板、生物農藥等防治病蟲害,可大大減少常規農藥用量。

三是消除農膜汙染。在種植前期使用農膜可提高地表溫度、溼度,兼有抑制雜草的作用。但實踐證明,農膜殘留既汙染土壤,又影響和妨礙下個季節甚至以後多年的農業生產。全球氣候變暖後,生長季節延長了,可以減少或不使用農膜。生態農業可根據作物生長習性,在不使用農膜的前提下保證產量與質量,從源頭上杜絕二英等致癌物質向環境釋放。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29日 07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