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邊的麥田守望者

農業 小麥 瘦西湖 麥田守望者 農民日報 2017-05-10
瘦西湖邊的麥田守望者

圖為科技輔助人員劉業宇在為小麥去雄。

本報記者王澎文/圖

清明已過,春花爛漫好時節,煙花三月下揚州。在瘦西湖景區泛舟遊玩的市民和遊客們,完全沉浸在揚州春日的和煦陽光之下。揚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卻沒有閒暇時間去享受身邊的盎然春意。“現在正是小麥雜交授粉的關鍵時期,院裡絕大部分研究人員和科技輔助人員現在都在實驗田裡呢!”記者跟隨揚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小麥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陸成彬,驅車從緊鄰瘦西湖景區的揚州市農科院來到十幾公里外的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揚州農科院和裡下河農科所其實是一個單位,裡下河農科所是一部分試驗田和實驗室的所在地。”

連片的油菜花盛開正旺,濃綠的麥浪隨風起伏,裡下河研究所試驗田裡的濃濃春色不輸瘦西湖。“針對北方麥區選育小麥品種時,要看重耐旱、耐鹽鹼等性狀,而在南方麥區,就要考慮高溫高溼環境對於麥子的影響。”試驗田裡的一塊麥田上,每隔兩三米就架著一條噴水帶,而這片區域的泥土明顯比其他地塊要溼,陸成彬告訴記者,“這些噴水帶為了增加田間溼度,每天都會定時噴水,創造高溫高溼的不利環境,從而篩選抗逆性更強的品種。”

隨風擺動的麥浪此起彼伏,每塊小麥試驗田裡都有三五個身影時隱時現,有的在人工除草,有的在噴施除草劑,有的在觀察記錄,還有幾個蹲在一穗穗新綠的麥穗面前用剪刀和鑷子在做著什麼。“他們在進行人工去雄。”助理研究員胡文靜解答了記者的疑問,“小麥是自花授粉作物,人工去雄後才能進行雜交育種。”

雖然正值春季,天氣並沒有夏季那般炎熱,但麥田中的溫度已接近30℃,幾位在麥田中進行去雄工作的研究員雖然帶著遮陽帽但卻早已汗流浹背。“去雄,首先要選擇完整的、發育良好的麥穗做母本,然後用剪刀整穗,減掉頂部和底部發育不好的小穗,保留8到10個發育健壯的小穗,用鑷子拔掉每個小穗中間的小花,再用剪刀剪掉麥芒和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外穎。”正在田間去雄的科技輔助人員壽路路一邊熟練地操作一邊為記者介紹人工去雄的各個環節,“下一步,就是用鑷子將花中的雄蕊夾出來,每個小穗都有3粒雄蕊,一定要全部剔除乾淨才行。最後再套上紙袋,防止其他植株上的花粉飄落到母本上。”剛剛接觸人工去雄工作的科技輔助人員往往一次只能夾出一粒雄蕊,而壽路路手法熟練,下手“穩、準、狠”,每次都可以用鑷子將3粒雄蕊一齊夾出來。

像壽路路和胡文靜這樣熟練的科研人員,為一個麥穗去雄一般需要4分鐘左右,而剛接觸去雄工作的研究人員至少需要五六分鐘才能完成一個麥穗。胡文靜告訴記者:“根據實驗需求不同,每位科研人員需要進行幾百甚至上千株小麥雜交實驗,工作量可想而知。”

在裡下河農科所的實驗樓的很多實驗室裡,都可以看到鋁製架子上面掛著一根根麵條。“四層是小麥品質檢測實驗室,這些麵條是研究人員自己做的,用來檢測小麥品質。”陸成彬告訴記者,“當前,小麥產量已經可以基本滿足需求,提升品質成為品種選育的關鍵之一。”

培育一個好品種,少則六七年,多則十幾年,因此,根據未來市場需求而進行育種目標的前瞻性預判非常重要。“小麥育種一定要有前瞻性。早在10年前,甚至更早,我們就判斷小麥遲播會成為趨勢。”揚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小麥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高德榮分析說,“這些年粳稻的種植面積在逐漸擴大,而它的成熟期更遲,因此我們在品種選育時就要注意小麥的耐遲播問題,像‘揚麥16’和‘揚麥25’就是耐遲播的品種。”

豔陽天下,遠望隨風擺動的麥浪,揚州農科院的研究人員在麥田邊,守護著天下的良田和農民對豐收的期盼。

記者手記:

幾位風華正茂的年輕育種人,自畢業後就來到揚州農科院從事科研工作。雖然遠離都市的繁華喧囂,但他們並未感到枯燥乏味。他們在實驗田裡勤勤懇懇、精耕細作,猶如一位位磨鍊技藝的執著匠人,為民族種業的崛起奉獻青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