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裡坤縣14個重點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全部達到退出標準

農村改革 農村 三農 畜牧業 天山網 2017-06-07

天山網訊(記者安豔報道)“去年,我老婆賣駱駝奶掙了1.3萬元。”“我做保潔員每個月1000元,再加上養牲畜、銷售駝奶、草場補貼等,家庭總收入一年有2萬餘元。”……5月23日,在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黃土場開發區黃土場村,說起自己的收入情況,牧民們樂得合不攏嘴。

作為扶貧開發重點村,目前黃土場村貧困戶28戶79人已全部達到退出標準,實現脫貧。

黃土場村只是一個縮影。目前,巴裡坤縣14個重點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全部達到退出標準。“十二五”以來,巴裡坤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最大的民生工程,通過採取一系列措施,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據瞭解,黃土場村是哈薩克族聚居村,也是扶貧開發重點村。通過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發展牲畜養殖、參與政府設立的生態管護、環衛、道路保潔崗位等方式實現增收脫貧。

近日,古麗森汗·胡那皮牙家裡有件大喜事,他的小兒子巴依道列提技校畢業後,在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找到工作了,第一個月就給她上交了2030元的工資。“第一個月只上了半個多月的班就掙到2000多元,我真的特別高興。他現在已經適應了公司的環境,穩定下來了,特別好!”古麗森汗高興地說。

通過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是黃土場村脫貧致富的途徑之一。2016年,該村穩定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25人,佔年初計劃的100%。

牧民闊克·薩黑是黃土場村牧民,家裡是村上的貧困戶,家裡有4口人,兩個孩子都在上小學。去年,巴裡坤縣實施脫貧攻堅工作後,闊克被安排在村裡的環衛保潔崗位上,有了穩定的工作,也有了固定的收入。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收入,她家總收入一年2萬餘元,人均收入4715元,達到了脫貧標準。

去年,巴裡坤縣共有572戶2002名貧困人口通過參與政府設立的生態管護、環衛、道路保潔崗位,實現就近就業,人均月工資收入達到1000元。

黃土場村牧民有養殖駱駝的傳統,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奶駝養殖為主的產業發展初具規模。近3年,奶駝養殖達到1000峰以上,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加,2016年達到23萬元以上。 “一公斤駝奶30元,我家全年僅賣駝奶就收入了1萬多元。”黃土場村牧民胡爾曼別克·胡馬爾說。

據瞭解,“十二五”以來,巴裡坤縣大力扶持發展特色養殖業,帶動貧困農牧民增加收入。推行“一村一品或多品” “一戶一業或多業”的產業扶貧模式,大力扶持發展特色養殖業,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購置扶貧生產母羊、奶駝、奶驢等生產畜2.33萬頭(只),並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導貧困群眾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係,採取土地流轉、牲畜託養等方式進行資產收益分紅,使1935戶貧困家庭年均獲得穩定的資產收益分紅收入2400元。

2016年,巴裡坤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773元,增長10.1%,全縣2198戶770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2120戶7426人實現減貧,全縣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39%,14個重點貧困村和貧困縣均達到退出和“摘帽”標準,並順利通過自治區貧困退出核查以及自治區第三方評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