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民宿要注意的五個問題!

投資民宿要注意的五個問題!

隨著旅遊業的升溫,大量遊客湧入造成了民宿供需的“兩頭熱”:一方面是遊客湧入導致的需求熱,另一方面是市場上揚的投資熱。然而,機遇與挑戰並存,有關民宿的爭議也層出不窮。作為一塊新興的投資模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住宿將會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娛樂消費方式,投資前景可觀,重點是如何拿出眼光,挑到好項目。

民宿本身按照類型和功能又可以分為農家樂、鄉村別墅等多種類別,和酒店最主要的區分點在於民宿具有由“主人文化”帶來的當地特色化體驗,住宿空間高度個性化、體量小而美。

鄉村民宿具有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產業轉型創新、村落文化傳承、生態環境優化、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治理創新的多維功能。但調研發現,當前鄉村民宿發展易引發“五大風險”,亟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1、“跟風投資”問題

截止2016年底,客棧民宿線上註冊量總數達到50200家,初步預計,2018年交易規模將近200億元。

同時,各地政府也大力發展鄉村民宿,如南京提出未來5年,打造50個以上市級美麗鄉村民宿,發展民宿超過1000家;山東提出“十三五”末將建成3000家高端精品民宿。

但數據顯示,鄉村民宿市場回報並不理想。民宿投資回報期一般在4—6年,總體上鄉村民宿投資回報率並不高。跟風投資將導致資源浪費和市場風險,又破壞鄉村生態環境,由於過度擴張,缺乏統籌佈局,不少鄉村民宿甚至出現“孤島”現象,周邊公路、公廁、網絡、市場、停車場、指示牌、供電供水、娛樂活動設施等很不完善。

2、“同質化競爭”問題

個性化是鄉村民宿的靈魂與核心競爭力。但調研發現,不少鄉村民宿活動項目單一,停留在農家樂和家庭旅館的層面,缺乏與生活習俗、生態資源、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體現民宿主人獨特氣質、內涵、特徵的人生經歷、人生感悟、文化價值等方面的“故事分享”不多,出現“同質化嚴重、故事性缺失、人情味流失、地方性消失和鄉村性遺失”等突出問題。

鄉村民宿的同質化競爭,容易引發價格戰、純粹規模擴張及服務質量下降,不利於鄉村民宿的可持續發展。

3、“過度高端化”問題

調研發現,不少民宿業主認為精品民宿就是走高端路線,過分注重民宿的包裝設計,將原本極具個性化的民宿按照酒店方式進行管理,聘請專業酒店管理團隊,或者對民宿的客房、餐廳硬件設施進行酒店化改造,按照酒店配齊各種用品,或者乾脆推倒重建,過分強調設計感,既喪失了民宿的人文內涵,又導致價格過高市場份額的流失。

4、“法律不完備”問題

鄉村民宿雖然從國家層面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但具體到地方實踐依然面臨法律不確定性風險。

如很多地方對私有住房作商業用途尚未放開,導致部分鄉村民宿“名不正、言不順”,無法取得經營執照,不能開具發票,不能獲得消防、衛生、公安、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許可,只能“暗箱操作”,風險隱患很多。

很多農民的房屋佈局分散、建築質量不高、缺乏消防設施,存在人身、財產、消防等重大風險。同時,民宿業主與房屋業主之間的糾紛也逐漸增多,如雲南大理,房屋業主在合同租賃期未滿,就將民宿產權收回自己經營的現象日益增多。

5、“去農化”問題

鄉村民宿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應始終放在“鄉村振興”和“三農”戰略的大背景下謀劃,否則鄉村民宿就喪失了生命力。但調研發現,不少鄉村民宿缺乏對農業、農村、農民的行業特色、空間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單純突出民宿的住宿、餐飲、觀光、休閒等功能;有的甚至將原居民遷移,僅僅把老房子盤下來發展鄉村民宿,缺乏對當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有的甚至排斥村集體、村民參與民宿發展,民宿業主與當地農民、村集體之間尚未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推進鄉村民宿發展要立足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將鄉村民宿與本地資源稟賦、區域優勢、產業基礎、鄉村文化和生態條件結合起來,堅持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社會參與、利益共享原則,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真正發揮鄉村民宿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產業轉型創新、鄉村文化振興、生態環境保護、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治理有效的功能作用。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

敬請關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干貨。專注三農、鄉建、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等研究與創意策劃、規劃設計、研學培訓!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這裡項目扎堆,這裡專家扎堆,這裡方案扎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