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黎城實踐”'

"

振興農村集體經濟,必須先摸清“家底”。我市是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推進試點市。按照全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驗收工作部署會要求,從8月16日起,由市農經局牽頭負責,抽調市委政研室、財政局、水利局、審計局、編辦、發改委、民政局、市場監管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精幹力量,組成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驗收組,分兩期深入12個縣區、155個鄉鎮、699個村開展為期14天的清產核資集中驗收。

當天上午,驗收組首批來到黎城縣,每到一個鄉鎮、一個村,認真聽取彙報、現場查閱資料、隨機入戶走訪,梳理清晰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黎城實踐”。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黎城縣全面落實市委指導意見和工作部署,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列為全縣52項重大改革任務之一,勇於對標一流,勤於補齊短板,敢於爭先進位。截至6月底,黎城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數據錄入”二項主要指標完成100%,並列全市第一名;“成員身份確認”指標完成99.21%,位居全市第二名。

高位推動抓落實,“三級聯動” 聚合力。黎城縣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當成一項政治任務來抓,成立規格高、成員強的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組,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縣長擔任常務副組長,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縣政府副縣長擔任副組長,縣直有關單位主要領導、10個鄉鎮黨委書記為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中心,分設綜合協調、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註冊登記、清收執法、平臺建設、集體經濟、宣傳報導、信訪維穩九個專項推進小組,從成員單位抽調7名工作人員,強化組織,集中辦公,每月25日召開例會,形成制度,負責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指導、協調工作。

各鄉鎮成立農村改革辦公室,每個鄉鎮配備3-5名專職工作人員,增撥36.65萬元改革工作經費;各行政村也成立相應組織。全縣上下形成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縣鄉村縱向貫通、相關單位橫向聯動”的組織體系,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事有人幹、責有人負。

“八個環節”抓規範,“四份文件”定基調。為確保改革成效,黎城縣先後組織專業人員赴潞城區、襄垣縣、上黨區等試點區縣參觀學習,結合實際制定了《黎城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將改革工作劃分為建立機構、制定方案、宣傳培訓、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權設置、註冊登記、規範運營8個環節,形成了完整的操作規範。

確定“路線圖”、繪好“時間表”、制定“任務書”,相繼出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實施方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指導意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資產量化、股權設置等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農村(股份)經濟聯合社首屆選舉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4份指導文件,確保改革各階段工作有章可循,政策執行不走偏。

清產核資“四步走”,改革成效“五轉變”。對照《山西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市縣鄉村四級清單》,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後難、分類分步實施”思路,以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集體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以及貨幣資金和債權債務為重點,黎城縣選擇大鄉鎮3個村、小鄉鎮2個村為試點,實施“組織發動、明確任務、劃清範圍、落實責任”四步走方法,試點先行、流程操作、壓茬進行、梯次跟進,實施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五轉變”。

由“虛”向“實”的轉變——以2017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截至今年6月底,全縣共清查村級集體清理賬面資產總額40799萬元,核實資產總額48372.88萬元,核增7573.88萬元;清理核實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149.66萬畝,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了決策依據。

由“隱”向“顯”的轉變——清產核資要求相關方全部簽字確認、多輪張榜公示,黎城縣不僅公示了各村資產負債、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款項等統計數據,而且還公示了賬面數和核實數的具體明細,提高了政務透明度,保障了群眾知情權、監督權,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了一本“明白賬”。

由“鬆”向“緊”的轉變——先後理順西井村、南委泉村、北委泉村、幸福莊村、正社村5個村多年始終難以解決的“斷頭賬”“包包賬”等問題,為全縣進一步加強“三資”管理規範化建設掃清了障礙。

由“寬”向“嚴”的轉變——清產核資工作基本完成後,針對問題及時查缺補漏,進一步建立健全了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管理制度,印製了《黎城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手冊》,較好地實現了集體資產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體系化。

由“亂”向“清”的轉變——全面完成全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工作,核實了具備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49528戶132740人,釐清了各類型成員的狀況,為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設置股份量化等股份制改革工作奠定了紮實基礎。

摸清農村“家底”,管好集體資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在清產核資基礎上,以檢查驗收全面推動工作開展,力爭把清產核資搞實、把權屬關係釐清、把集體資產管好,培育一批經濟強村,實現鄉村振興指日可待。

來源 丨 長治日報

記者 丨 常珍珍

編輯 丨 秦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