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當官之人都希望在仕途之上更上一步,因此“加官進爵”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朝廷的官職不是街邊的大白菜,這就好比金字塔一樣,越往上其爵位就越少,因此並不能兼顧每一個朝廷的大臣,因此歷朝歷代都會給一些資歷深的或者立有特殊功勳的朝廷重臣“加官”。

“加官”其實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也代表著給你升職的意思,但是和升職有又所不同,“加官”往往是再給你原有職位的基礎上再給你授予一些其他的官職,但是這些加官呢往往又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卻對你提升官位卻大有裨益。以此來體現朝廷對你的重視和你的價值。當然,“加官”制度在歷朝歷代都是有的,在歷朝歷代的意義都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稍微來聊一聊兩晉時期的加官制度。

"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當官之人都希望在仕途之上更上一步,因此“加官進爵”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朝廷的官職不是街邊的大白菜,這就好比金字塔一樣,越往上其爵位就越少,因此並不能兼顧每一個朝廷的大臣,因此歷朝歷代都會給一些資歷深的或者立有特殊功勳的朝廷重臣“加官”。

“加官”其實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也代表著給你升職的意思,但是和升職有又所不同,“加官”往往是再給你原有職位的基礎上再給你授予一些其他的官職,但是這些加官呢往往又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卻對你提升官位卻大有裨益。以此來體現朝廷對你的重視和你的價值。當然,“加官”制度在歷朝歷代都是有的,在歷朝歷代的意義都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稍微來聊一聊兩晉時期的加官制度。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兩晉時期的主要“加官”

在兩晉時期,加官其實也並不常見,《晉書.志.十四》專門講了兩晉時期的官職,其中我們發現裡面有不少的加官,當然今天我們就挑主要的四個官職來說明:

1.特進:這個官職在西晉常見的加官之中是等級最高的,他原先是漢代的官職,兩漢和魏晉時期都用來作為加官但是仍用原來官職的規格,不另外配置屬員。

2.光祿大夫:職能和特進差不多,也是一個榮譽型的官職,但是比特進稍微低一個檔次。

3.侍中:這個官職在古代其實就有了,但是在周代之時叫常伯,在秦朝之時改換名字取名侍中,而後漢朝時期又繼續沿用這個官職直到晉朝。

4.散騎常侍: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標題所講的,他也是一個加官,也是秦朝時期的官職,本來叫散騎,後來又設置了另一個官職叫中常侍,秦朝時期它就是加官,也沒有具體的定額。而後到了漢朝時期,取消了散騎這個官職,而中常侍這個官職只有官宦可以擔任。而到了曹魏時期,又做了改變,魏文帝曹丕取消了中常侍並且將其與散騎合併,所以由此成為了散騎常侍。

"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當官之人都希望在仕途之上更上一步,因此“加官進爵”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朝廷的官職不是街邊的大白菜,這就好比金字塔一樣,越往上其爵位就越少,因此並不能兼顧每一個朝廷的大臣,因此歷朝歷代都會給一些資歷深的或者立有特殊功勳的朝廷重臣“加官”。

“加官”其實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也代表著給你升職的意思,但是和升職有又所不同,“加官”往往是再給你原有職位的基礎上再給你授予一些其他的官職,但是這些加官呢往往又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卻對你提升官位卻大有裨益。以此來體現朝廷對你的重視和你的價值。當然,“加官”制度在歷朝歷代都是有的,在歷朝歷代的意義都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稍微來聊一聊兩晉時期的加官制度。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兩晉時期的主要“加官”

在兩晉時期,加官其實也並不常見,《晉書.志.十四》專門講了兩晉時期的官職,其中我們發現裡面有不少的加官,當然今天我們就挑主要的四個官職來說明:

1.特進:這個官職在西晉常見的加官之中是等級最高的,他原先是漢代的官職,兩漢和魏晉時期都用來作為加官但是仍用原來官職的規格,不另外配置屬員。

2.光祿大夫:職能和特進差不多,也是一個榮譽型的官職,但是比特進稍微低一個檔次。

3.侍中:這個官職在古代其實就有了,但是在周代之時叫常伯,在秦朝之時改換名字取名侍中,而後漢朝時期又繼續沿用這個官職直到晉朝。

4.散騎常侍: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標題所講的,他也是一個加官,也是秦朝時期的官職,本來叫散騎,後來又設置了另一個官職叫中常侍,秦朝時期它就是加官,也沒有具體的定額。而後到了漢朝時期,取消了散騎這個官職,而中常侍這個官職只有官宦可以擔任。而到了曹魏時期,又做了改變,魏文帝曹丕取消了中常侍並且將其與散騎合併,所以由此成為了散騎常侍。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在上述四個加官之中,以特進的加官等級為最高,按照《晉書.志.十四》裡的描述,他的地位僅次於公,什麼是公?我們常說“三公九卿”,你可以理解為特進的加官僅次於三公,也因此在兩晉史上加官特進的沒有多少人,在西晉一朝僅僅只有八人,當然因為篇幅我們只講其中的兩個人:一個是杜預,一個是王濬。知道三國曆史或者晉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在滅吳之戰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也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極其難的,不單單是因為其地位崇高。

而光祿大夫也是一樣,因為加官光祿大夫的價值是直接體現在了經濟上,因此在西晉時期光祿大夫也是極其難得的,另外開府儀同三司加光祿大夫則必須要朝中德高望重或者特大功勳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稱號,因此加官光祿大夫的人在兩晉時期也是寥寥無幾。

而侍中和散騎常侍在兩晉時期的加官卻是最常見的,首先他沒有定額:只要君主願意的話,想加多少就加多少;其次它們加官的限制也沒有特進以及光祿大夫他們那樣的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兩晉時代,加官散騎常侍和侍中也是最為常見的,當然因為這個加官的人太多,這邊就不舉例了。

其實除了上述四種加官之外,還有幾種,但是一來那些加官比較少見;二來那些加官的品秩較低,所以這邊不多做介紹了。

"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當官之人都希望在仕途之上更上一步,因此“加官進爵”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朝廷的官職不是街邊的大白菜,這就好比金字塔一樣,越往上其爵位就越少,因此並不能兼顧每一個朝廷的大臣,因此歷朝歷代都會給一些資歷深的或者立有特殊功勳的朝廷重臣“加官”。

“加官”其實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也代表著給你升職的意思,但是和升職有又所不同,“加官”往往是再給你原有職位的基礎上再給你授予一些其他的官職,但是這些加官呢往往又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卻對你提升官位卻大有裨益。以此來體現朝廷對你的重視和你的價值。當然,“加官”制度在歷朝歷代都是有的,在歷朝歷代的意義都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稍微來聊一聊兩晉時期的加官制度。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兩晉時期的主要“加官”

在兩晉時期,加官其實也並不常見,《晉書.志.十四》專門講了兩晉時期的官職,其中我們發現裡面有不少的加官,當然今天我們就挑主要的四個官職來說明:

1.特進:這個官職在西晉常見的加官之中是等級最高的,他原先是漢代的官職,兩漢和魏晉時期都用來作為加官但是仍用原來官職的規格,不另外配置屬員。

2.光祿大夫:職能和特進差不多,也是一個榮譽型的官職,但是比特進稍微低一個檔次。

3.侍中:這個官職在古代其實就有了,但是在周代之時叫常伯,在秦朝之時改換名字取名侍中,而後漢朝時期又繼續沿用這個官職直到晉朝。

4.散騎常侍: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標題所講的,他也是一個加官,也是秦朝時期的官職,本來叫散騎,後來又設置了另一個官職叫中常侍,秦朝時期它就是加官,也沒有具體的定額。而後到了漢朝時期,取消了散騎這個官職,而中常侍這個官職只有官宦可以擔任。而到了曹魏時期,又做了改變,魏文帝曹丕取消了中常侍並且將其與散騎合併,所以由此成為了散騎常侍。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在上述四個加官之中,以特進的加官等級為最高,按照《晉書.志.十四》裡的描述,他的地位僅次於公,什麼是公?我們常說“三公九卿”,你可以理解為特進的加官僅次於三公,也因此在兩晉史上加官特進的沒有多少人,在西晉一朝僅僅只有八人,當然因為篇幅我們只講其中的兩個人:一個是杜預,一個是王濬。知道三國曆史或者晉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在滅吳之戰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也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極其難的,不單單是因為其地位崇高。

而光祿大夫也是一樣,因為加官光祿大夫的價值是直接體現在了經濟上,因此在西晉時期光祿大夫也是極其難得的,另外開府儀同三司加光祿大夫則必須要朝中德高望重或者特大功勳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稱號,因此加官光祿大夫的人在兩晉時期也是寥寥無幾。

而侍中和散騎常侍在兩晉時期的加官卻是最常見的,首先他沒有定額:只要君主願意的話,想加多少就加多少;其次它們加官的限制也沒有特進以及光祿大夫他們那樣的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兩晉時代,加官散騎常侍和侍中也是最為常見的,當然因為這個加官的人太多,這邊就不舉例了。

其實除了上述四種加官之外,還有幾種,但是一來那些加官比較少見;二來那些加官的品秩較低,所以這邊不多做介紹了。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加官的職能

加官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榮譽官職,但是每一個官職並非都是無用的。

《晉書·劉琨傳》:愍帝即位,拜大將軍、都督幷州諸軍事,加散騎常侍、假節。當晉愍帝即位之後給劉琨加封賞散騎常侍之後,劉琨上表謝恩,說明這個封賞其還是很令劉琨滿意的。

那麼我們就在這裡說道說道之前講的四種加官的職能,因為這四個職能某種程度上來講有幾個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就來講講特進和散騎常侍各自的職能。

首先是關於特進:《晉書.志.十四》……特進品秩第二,位次諸公,在開府驃騎上,冠進賢兩樑,黑介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無章綬,食奉日四斛。

以上是關於特進的一小段摘要,從上面段話之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1.加官特進者可以官居二品,在魏晉時期一品是不常授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只有“聖人”才可以授一品。因此加特進者可以說從此步入高官,或者說從此步入上品士族的行列。

2.位次諸公以及在開府驃騎上則說明了就算是在上品之中他也算是高官之列。位次諸公就不多說了。兩晉時期的開府重臣除了宗室就是朝中威望高的老臣,他具有很高的職權,其中一點就是對他的屬吏擁有人事任命權。而特進的品級尤在開府驃騎之上,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多大的殊榮。

"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當官之人都希望在仕途之上更上一步,因此“加官進爵”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朝廷的官職不是街邊的大白菜,這就好比金字塔一樣,越往上其爵位就越少,因此並不能兼顧每一個朝廷的大臣,因此歷朝歷代都會給一些資歷深的或者立有特殊功勳的朝廷重臣“加官”。

“加官”其實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也代表著給你升職的意思,但是和升職有又所不同,“加官”往往是再給你原有職位的基礎上再給你授予一些其他的官職,但是這些加官呢往往又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卻對你提升官位卻大有裨益。以此來體現朝廷對你的重視和你的價值。當然,“加官”制度在歷朝歷代都是有的,在歷朝歷代的意義都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稍微來聊一聊兩晉時期的加官制度。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兩晉時期的主要“加官”

在兩晉時期,加官其實也並不常見,《晉書.志.十四》專門講了兩晉時期的官職,其中我們發現裡面有不少的加官,當然今天我們就挑主要的四個官職來說明:

1.特進:這個官職在西晉常見的加官之中是等級最高的,他原先是漢代的官職,兩漢和魏晉時期都用來作為加官但是仍用原來官職的規格,不另外配置屬員。

2.光祿大夫:職能和特進差不多,也是一個榮譽型的官職,但是比特進稍微低一個檔次。

3.侍中:這個官職在古代其實就有了,但是在周代之時叫常伯,在秦朝之時改換名字取名侍中,而後漢朝時期又繼續沿用這個官職直到晉朝。

4.散騎常侍: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標題所講的,他也是一個加官,也是秦朝時期的官職,本來叫散騎,後來又設置了另一個官職叫中常侍,秦朝時期它就是加官,也沒有具體的定額。而後到了漢朝時期,取消了散騎這個官職,而中常侍這個官職只有官宦可以擔任。而到了曹魏時期,又做了改變,魏文帝曹丕取消了中常侍並且將其與散騎合併,所以由此成為了散騎常侍。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在上述四個加官之中,以特進的加官等級為最高,按照《晉書.志.十四》裡的描述,他的地位僅次於公,什麼是公?我們常說“三公九卿”,你可以理解為特進的加官僅次於三公,也因此在兩晉史上加官特進的沒有多少人,在西晉一朝僅僅只有八人,當然因為篇幅我們只講其中的兩個人:一個是杜預,一個是王濬。知道三國曆史或者晉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在滅吳之戰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也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極其難的,不單單是因為其地位崇高。

而光祿大夫也是一樣,因為加官光祿大夫的價值是直接體現在了經濟上,因此在西晉時期光祿大夫也是極其難得的,另外開府儀同三司加光祿大夫則必須要朝中德高望重或者特大功勳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稱號,因此加官光祿大夫的人在兩晉時期也是寥寥無幾。

而侍中和散騎常侍在兩晉時期的加官卻是最常見的,首先他沒有定額:只要君主願意的話,想加多少就加多少;其次它們加官的限制也沒有特進以及光祿大夫他們那樣的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兩晉時代,加官散騎常侍和侍中也是最為常見的,當然因為這個加官的人太多,這邊就不舉例了。

其實除了上述四種加官之外,還有幾種,但是一來那些加官比較少見;二來那些加官的品秩較低,所以這邊不多做介紹了。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加官的職能

加官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榮譽官職,但是每一個官職並非都是無用的。

《晉書·劉琨傳》:愍帝即位,拜大將軍、都督幷州諸軍事,加散騎常侍、假節。當晉愍帝即位之後給劉琨加封賞散騎常侍之後,劉琨上表謝恩,說明這個封賞其還是很令劉琨滿意的。

那麼我們就在這裡說道說道之前講的四種加官的職能,因為這四個職能某種程度上來講有幾個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就來講講特進和散騎常侍各自的職能。

首先是關於特進:《晉書.志.十四》……特進品秩第二,位次諸公,在開府驃騎上,冠進賢兩樑,黑介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無章綬,食奉日四斛。

以上是關於特進的一小段摘要,從上面段話之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1.加官特進者可以官居二品,在魏晉時期一品是不常授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只有“聖人”才可以授一品。因此加特進者可以說從此步入高官,或者說從此步入上品士族的行列。

2.位次諸公以及在開府驃騎上則說明了就算是在上品之中他也算是高官之列。位次諸公就不多說了。兩晉時期的開府重臣除了宗室就是朝中威望高的老臣,他具有很高的職權,其中一點就是對他的屬吏擁有人事任命權。而特進的品級尤在開府驃騎之上,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多大的殊榮。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介紹完了特進,我們下面在稍微來介紹一下品級稍次一點的散騎常侍:《晉書.志.十四》:……同掌規諫,不典事…常為顯職。

因為篇幅的原因,所以筆者就摘緊要的說,從以上這段摘要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不典事,說明散騎常侍沒有多少的實權,也說明了這是一個閒職。

2.同掌規諫則從側面說明了這個職官的具體職能,某種程度上說這個職位可謂是天子近臣,也說明了天子對這個臣子的信任。

3.常為顯職說明了這個官職的顯赫。

所以也從這裡可以理解為何只是一個簡單的封賞能讓劉琨如此的激動。

"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當官之人都希望在仕途之上更上一步,因此“加官進爵”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朝廷的官職不是街邊的大白菜,這就好比金字塔一樣,越往上其爵位就越少,因此並不能兼顧每一個朝廷的大臣,因此歷朝歷代都會給一些資歷深的或者立有特殊功勳的朝廷重臣“加官”。

“加官”其實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也代表著給你升職的意思,但是和升職有又所不同,“加官”往往是再給你原有職位的基礎上再給你授予一些其他的官職,但是這些加官呢往往又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卻對你提升官位卻大有裨益。以此來體現朝廷對你的重視和你的價值。當然,“加官”制度在歷朝歷代都是有的,在歷朝歷代的意義都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稍微來聊一聊兩晉時期的加官制度。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兩晉時期的主要“加官”

在兩晉時期,加官其實也並不常見,《晉書.志.十四》專門講了兩晉時期的官職,其中我們發現裡面有不少的加官,當然今天我們就挑主要的四個官職來說明:

1.特進:這個官職在西晉常見的加官之中是等級最高的,他原先是漢代的官職,兩漢和魏晉時期都用來作為加官但是仍用原來官職的規格,不另外配置屬員。

2.光祿大夫:職能和特進差不多,也是一個榮譽型的官職,但是比特進稍微低一個檔次。

3.侍中:這個官職在古代其實就有了,但是在周代之時叫常伯,在秦朝之時改換名字取名侍中,而後漢朝時期又繼續沿用這個官職直到晉朝。

4.散騎常侍: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標題所講的,他也是一個加官,也是秦朝時期的官職,本來叫散騎,後來又設置了另一個官職叫中常侍,秦朝時期它就是加官,也沒有具體的定額。而後到了漢朝時期,取消了散騎這個官職,而中常侍這個官職只有官宦可以擔任。而到了曹魏時期,又做了改變,魏文帝曹丕取消了中常侍並且將其與散騎合併,所以由此成為了散騎常侍。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在上述四個加官之中,以特進的加官等級為最高,按照《晉書.志.十四》裡的描述,他的地位僅次於公,什麼是公?我們常說“三公九卿”,你可以理解為特進的加官僅次於三公,也因此在兩晉史上加官特進的沒有多少人,在西晉一朝僅僅只有八人,當然因為篇幅我們只講其中的兩個人:一個是杜預,一個是王濬。知道三國曆史或者晉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在滅吳之戰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也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極其難的,不單單是因為其地位崇高。

而光祿大夫也是一樣,因為加官光祿大夫的價值是直接體現在了經濟上,因此在西晉時期光祿大夫也是極其難得的,另外開府儀同三司加光祿大夫則必須要朝中德高望重或者特大功勳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稱號,因此加官光祿大夫的人在兩晉時期也是寥寥無幾。

而侍中和散騎常侍在兩晉時期的加官卻是最常見的,首先他沒有定額:只要君主願意的話,想加多少就加多少;其次它們加官的限制也沒有特進以及光祿大夫他們那樣的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兩晉時代,加官散騎常侍和侍中也是最為常見的,當然因為這個加官的人太多,這邊就不舉例了。

其實除了上述四種加官之外,還有幾種,但是一來那些加官比較少見;二來那些加官的品秩較低,所以這邊不多做介紹了。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加官的職能

加官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榮譽官職,但是每一個官職並非都是無用的。

《晉書·劉琨傳》:愍帝即位,拜大將軍、都督幷州諸軍事,加散騎常侍、假節。當晉愍帝即位之後給劉琨加封賞散騎常侍之後,劉琨上表謝恩,說明這個封賞其還是很令劉琨滿意的。

那麼我們就在這裡說道說道之前講的四種加官的職能,因為這四個職能某種程度上來講有幾個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就來講講特進和散騎常侍各自的職能。

首先是關於特進:《晉書.志.十四》……特進品秩第二,位次諸公,在開府驃騎上,冠進賢兩樑,黑介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無章綬,食奉日四斛。

以上是關於特進的一小段摘要,從上面段話之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1.加官特進者可以官居二品,在魏晉時期一品是不常授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只有“聖人”才可以授一品。因此加特進者可以說從此步入高官,或者說從此步入上品士族的行列。

2.位次諸公以及在開府驃騎上則說明了就算是在上品之中他也算是高官之列。位次諸公就不多說了。兩晉時期的開府重臣除了宗室就是朝中威望高的老臣,他具有很高的職權,其中一點就是對他的屬吏擁有人事任命權。而特進的品級尤在開府驃騎之上,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多大的殊榮。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介紹完了特進,我們下面在稍微來介紹一下品級稍次一點的散騎常侍:《晉書.志.十四》:……同掌規諫,不典事…常為顯職。

因為篇幅的原因,所以筆者就摘緊要的說,從以上這段摘要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不典事,說明散騎常侍沒有多少的實權,也說明了這是一個閒職。

2.同掌規諫則從側面說明了這個職官的具體職能,某種程度上說這個職位可謂是天子近臣,也說明了天子對這個臣子的信任。

3.常為顯職說明了這個官職的顯赫。

所以也從這裡可以理解為何只是一個簡單的封賞能讓劉琨如此的激動。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怎麼樣才會加官

當然要從百官之中脫穎而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在兩晉史上加官的人數並不少,但是在當時來說其實加官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具體怎麼樣的情況才會加官呢?

1.比如就拿老臣張華來說吧,因為在誅殺司馬瑋一事中,張華在賈南風背後出謀劃策也出了很大的力,所以在此之後張華便拜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

一方面是賈南風對於張華的功績予以表彰,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拉攏張華拉入自己的陣營。其實熟知西晉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張華在滅吳之時立有多大功勞,只是因為在太子齊王之爭中站錯了隊,所以後期遭到晉武帝的疏遠。但是他本人在朝野之中威望甚高,所以賈南風當政之後也是有意拉攏張華,所以給張華加官。

2.在西晉時期,三省六部制的雛形已經漸漸地開始發展並漸漸的取代原來了三公九卿制,其中以尚書令為尚書省的最高官職。但是這其中也暴露了一個問題,他的權利雖然堪比三公,但是尚書令的品秩卻沒有到達三公的相對應的福利。比如主管尚書省事務的尚書令他對應的俸祿才一千石,而尚書僕射才六百石

也因此為了讓尚書省的主管的權利更好的發揮他的作用,加官就會讓他的品秩都能擁有一個提高,以此來讓主管尚書省事務的尚書令更加的名副其實。

"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當官之人都希望在仕途之上更上一步,因此“加官進爵”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朝廷的官職不是街邊的大白菜,這就好比金字塔一樣,越往上其爵位就越少,因此並不能兼顧每一個朝廷的大臣,因此歷朝歷代都會給一些資歷深的或者立有特殊功勳的朝廷重臣“加官”。

“加官”其實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也代表著給你升職的意思,但是和升職有又所不同,“加官”往往是再給你原有職位的基礎上再給你授予一些其他的官職,但是這些加官呢往往又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卻對你提升官位卻大有裨益。以此來體現朝廷對你的重視和你的價值。當然,“加官”制度在歷朝歷代都是有的,在歷朝歷代的意義都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稍微來聊一聊兩晉時期的加官制度。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兩晉時期的主要“加官”

在兩晉時期,加官其實也並不常見,《晉書.志.十四》專門講了兩晉時期的官職,其中我們發現裡面有不少的加官,當然今天我們就挑主要的四個官職來說明:

1.特進:這個官職在西晉常見的加官之中是等級最高的,他原先是漢代的官職,兩漢和魏晉時期都用來作為加官但是仍用原來官職的規格,不另外配置屬員。

2.光祿大夫:職能和特進差不多,也是一個榮譽型的官職,但是比特進稍微低一個檔次。

3.侍中:這個官職在古代其實就有了,但是在周代之時叫常伯,在秦朝之時改換名字取名侍中,而後漢朝時期又繼續沿用這個官職直到晉朝。

4.散騎常侍: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標題所講的,他也是一個加官,也是秦朝時期的官職,本來叫散騎,後來又設置了另一個官職叫中常侍,秦朝時期它就是加官,也沒有具體的定額。而後到了漢朝時期,取消了散騎這個官職,而中常侍這個官職只有官宦可以擔任。而到了曹魏時期,又做了改變,魏文帝曹丕取消了中常侍並且將其與散騎合併,所以由此成為了散騎常侍。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在上述四個加官之中,以特進的加官等級為最高,按照《晉書.志.十四》裡的描述,他的地位僅次於公,什麼是公?我們常說“三公九卿”,你可以理解為特進的加官僅次於三公,也因此在兩晉史上加官特進的沒有多少人,在西晉一朝僅僅只有八人,當然因為篇幅我們只講其中的兩個人:一個是杜預,一個是王濬。知道三國曆史或者晉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在滅吳之戰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也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極其難的,不單單是因為其地位崇高。

而光祿大夫也是一樣,因為加官光祿大夫的價值是直接體現在了經濟上,因此在西晉時期光祿大夫也是極其難得的,另外開府儀同三司加光祿大夫則必須要朝中德高望重或者特大功勳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稱號,因此加官光祿大夫的人在兩晉時期也是寥寥無幾。

而侍中和散騎常侍在兩晉時期的加官卻是最常見的,首先他沒有定額:只要君主願意的話,想加多少就加多少;其次它們加官的限制也沒有特進以及光祿大夫他們那樣的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兩晉時代,加官散騎常侍和侍中也是最為常見的,當然因為這個加官的人太多,這邊就不舉例了。

其實除了上述四種加官之外,還有幾種,但是一來那些加官比較少見;二來那些加官的品秩較低,所以這邊不多做介紹了。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加官的職能

加官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榮譽官職,但是每一個官職並非都是無用的。

《晉書·劉琨傳》:愍帝即位,拜大將軍、都督幷州諸軍事,加散騎常侍、假節。當晉愍帝即位之後給劉琨加封賞散騎常侍之後,劉琨上表謝恩,說明這個封賞其還是很令劉琨滿意的。

那麼我們就在這裡說道說道之前講的四種加官的職能,因為這四個職能某種程度上來講有幾個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就來講講特進和散騎常侍各自的職能。

首先是關於特進:《晉書.志.十四》……特進品秩第二,位次諸公,在開府驃騎上,冠進賢兩樑,黑介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無章綬,食奉日四斛。

以上是關於特進的一小段摘要,從上面段話之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1.加官特進者可以官居二品,在魏晉時期一品是不常授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只有“聖人”才可以授一品。因此加特進者可以說從此步入高官,或者說從此步入上品士族的行列。

2.位次諸公以及在開府驃騎上則說明了就算是在上品之中他也算是高官之列。位次諸公就不多說了。兩晉時期的開府重臣除了宗室就是朝中威望高的老臣,他具有很高的職權,其中一點就是對他的屬吏擁有人事任命權。而特進的品級尤在開府驃騎之上,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多大的殊榮。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介紹完了特進,我們下面在稍微來介紹一下品級稍次一點的散騎常侍:《晉書.志.十四》:……同掌規諫,不典事…常為顯職。

因為篇幅的原因,所以筆者就摘緊要的說,從以上這段摘要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不典事,說明散騎常侍沒有多少的實權,也說明了這是一個閒職。

2.同掌規諫則從側面說明了這個職官的具體職能,某種程度上說這個職位可謂是天子近臣,也說明了天子對這個臣子的信任。

3.常為顯職說明了這個官職的顯赫。

所以也從這裡可以理解為何只是一個簡單的封賞能讓劉琨如此的激動。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怎麼樣才會加官

當然要從百官之中脫穎而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在兩晉史上加官的人數並不少,但是在當時來說其實加官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具體怎麼樣的情況才會加官呢?

1.比如就拿老臣張華來說吧,因為在誅殺司馬瑋一事中,張華在賈南風背後出謀劃策也出了很大的力,所以在此之後張華便拜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

一方面是賈南風對於張華的功績予以表彰,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拉攏張華拉入自己的陣營。其實熟知西晉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張華在滅吳之時立有多大功勞,只是因為在太子齊王之爭中站錯了隊,所以後期遭到晉武帝的疏遠。但是他本人在朝野之中威望甚高,所以賈南風當政之後也是有意拉攏張華,所以給張華加官。

2.在西晉時期,三省六部制的雛形已經漸漸地開始發展並漸漸的取代原來了三公九卿制,其中以尚書令為尚書省的最高官職。但是這其中也暴露了一個問題,他的權利雖然堪比三公,但是尚書令的品秩卻沒有到達三公的相對應的福利。比如主管尚書省事務的尚書令他對應的俸祿才一千石,而尚書僕射才六百石

也因此為了讓尚書省的主管的權利更好的發揮他的作用,加官就會讓他的品秩都能擁有一個提高,以此來讓主管尚書省事務的尚書令更加的名副其實。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3.在西晉時期有不少的封疆大吏,比如都督各州軍事的開府長官,因為手中掌握著大量的軍權,所以在西晉時期也成為了不少當政者的拉攏對象。

比如堪稱“西晉救火隊長”的苟晞,他在西晉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本身是寒門庶子出身。但是在西晉末年的亂局之中,他斬公師藩,東武陽之戰中又大破石勒和汲桑。因此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東海王司馬越給他加侍中。

一個是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畢竟在當時天下大亂的環境之中,他能為屢敗屢戰的西晉部隊帶來幾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另一個司馬越此舉也是為了拉攏苟晞,因為司馬越雖然是“八王之亂”的最終勝利者,但是他掌權之後那張位子其實做的也不安穩,因此除了朝中的力量支持之外,西晉散佈在外的軍事力量對司馬越來說也是有必要的。

因此加官也成為了那些政治家拉攏地方大員或者朝中重臣的有效的政治手段,所以這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辦法。

"

在中國古代每一個當官之人都希望在仕途之上更上一步,因此“加官進爵”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朝廷的官職不是街邊的大白菜,這就好比金字塔一樣,越往上其爵位就越少,因此並不能兼顧每一個朝廷的大臣,因此歷朝歷代都會給一些資歷深的或者立有特殊功勳的朝廷重臣“加官”。

“加官”其實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也代表著給你升職的意思,但是和升職有又所不同,“加官”往往是再給你原有職位的基礎上再給你授予一些其他的官職,但是這些加官呢往往又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卻對你提升官位卻大有裨益。以此來體現朝廷對你的重視和你的價值。當然,“加官”制度在歷朝歷代都是有的,在歷朝歷代的意義都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稍微來聊一聊兩晉時期的加官制度。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兩晉時期的主要“加官”

在兩晉時期,加官其實也並不常見,《晉書.志.十四》專門講了兩晉時期的官職,其中我們發現裡面有不少的加官,當然今天我們就挑主要的四個官職來說明:

1.特進:這個官職在西晉常見的加官之中是等級最高的,他原先是漢代的官職,兩漢和魏晉時期都用來作為加官但是仍用原來官職的規格,不另外配置屬員。

2.光祿大夫:職能和特進差不多,也是一個榮譽型的官職,但是比特進稍微低一個檔次。

3.侍中:這個官職在古代其實就有了,但是在周代之時叫常伯,在秦朝之時改換名字取名侍中,而後漢朝時期又繼續沿用這個官職直到晉朝。

4.散騎常侍: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標題所講的,他也是一個加官,也是秦朝時期的官職,本來叫散騎,後來又設置了另一個官職叫中常侍,秦朝時期它就是加官,也沒有具體的定額。而後到了漢朝時期,取消了散騎這個官職,而中常侍這個官職只有官宦可以擔任。而到了曹魏時期,又做了改變,魏文帝曹丕取消了中常侍並且將其與散騎合併,所以由此成為了散騎常侍。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在上述四個加官之中,以特進的加官等級為最高,按照《晉書.志.十四》裡的描述,他的地位僅次於公,什麼是公?我們常說“三公九卿”,你可以理解為特進的加官僅次於三公,也因此在兩晉史上加官特進的沒有多少人,在西晉一朝僅僅只有八人,當然因為篇幅我們只講其中的兩個人:一個是杜預,一個是王濬。知道三國曆史或者晉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在滅吳之戰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也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極其難的,不單單是因為其地位崇高。

而光祿大夫也是一樣,因為加官光祿大夫的價值是直接體現在了經濟上,因此在西晉時期光祿大夫也是極其難得的,另外開府儀同三司加光祿大夫則必須要朝中德高望重或者特大功勳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稱號,因此加官光祿大夫的人在兩晉時期也是寥寥無幾。

而侍中和散騎常侍在兩晉時期的加官卻是最常見的,首先他沒有定額:只要君主願意的話,想加多少就加多少;其次它們加官的限制也沒有特進以及光祿大夫他們那樣的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兩晉時代,加官散騎常侍和侍中也是最為常見的,當然因為這個加官的人太多,這邊就不舉例了。

其實除了上述四種加官之外,還有幾種,但是一來那些加官比較少見;二來那些加官的品秩較低,所以這邊不多做介紹了。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加官的職能

加官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榮譽官職,但是每一個官職並非都是無用的。

《晉書·劉琨傳》:愍帝即位,拜大將軍、都督幷州諸軍事,加散騎常侍、假節。當晉愍帝即位之後給劉琨加封賞散騎常侍之後,劉琨上表謝恩,說明這個封賞其還是很令劉琨滿意的。

那麼我們就在這裡說道說道之前講的四種加官的職能,因為這四個職能某種程度上來講有幾個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就來講講特進和散騎常侍各自的職能。

首先是關於特進:《晉書.志.十四》……特進品秩第二,位次諸公,在開府驃騎上,冠進賢兩樑,黑介幘,五時朝服,佩水蒼玉,無章綬,食奉日四斛。

以上是關於特進的一小段摘要,從上面段話之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1.加官特進者可以官居二品,在魏晉時期一品是不常授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只有“聖人”才可以授一品。因此加特進者可以說從此步入高官,或者說從此步入上品士族的行列。

2.位次諸公以及在開府驃騎上則說明了就算是在上品之中他也算是高官之列。位次諸公就不多說了。兩晉時期的開府重臣除了宗室就是朝中威望高的老臣,他具有很高的職權,其中一點就是對他的屬吏擁有人事任命權。而特進的品級尤在開府驃騎之上,由此可以看出加官特進是多大的殊榮。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介紹完了特進,我們下面在稍微來介紹一下品級稍次一點的散騎常侍:《晉書.志.十四》:……同掌規諫,不典事…常為顯職。

因為篇幅的原因,所以筆者就摘緊要的說,從以上這段摘要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不典事,說明散騎常侍沒有多少的實權,也說明了這是一個閒職。

2.同掌規諫則從側面說明了這個職官的具體職能,某種程度上說這個職位可謂是天子近臣,也說明了天子對這個臣子的信任。

3.常為顯職說明了這個官職的顯赫。

所以也從這裡可以理解為何只是一個簡單的封賞能讓劉琨如此的激動。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怎麼樣才會加官

當然要從百官之中脫穎而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在兩晉史上加官的人數並不少,但是在當時來說其實加官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具體怎麼樣的情況才會加官呢?

1.比如就拿老臣張華來說吧,因為在誅殺司馬瑋一事中,張華在賈南風背後出謀劃策也出了很大的力,所以在此之後張華便拜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

一方面是賈南風對於張華的功績予以表彰,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拉攏張華拉入自己的陣營。其實熟知西晉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張華在滅吳之時立有多大功勞,只是因為在太子齊王之爭中站錯了隊,所以後期遭到晉武帝的疏遠。但是他本人在朝野之中威望甚高,所以賈南風當政之後也是有意拉攏張華,所以給張華加官。

2.在西晉時期,三省六部制的雛形已經漸漸地開始發展並漸漸的取代原來了三公九卿制,其中以尚書令為尚書省的最高官職。但是這其中也暴露了一個問題,他的權利雖然堪比三公,但是尚書令的品秩卻沒有到達三公的相對應的福利。比如主管尚書省事務的尚書令他對應的俸祿才一千石,而尚書僕射才六百石

也因此為了讓尚書省的主管的權利更好的發揮他的作用,加官就會讓他的品秩都能擁有一個提高,以此來讓主管尚書省事務的尚書令更加的名副其實。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3.在西晉時期有不少的封疆大吏,比如都督各州軍事的開府長官,因為手中掌握著大量的軍權,所以在西晉時期也成為了不少當政者的拉攏對象。

比如堪稱“西晉救火隊長”的苟晞,他在西晉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本身是寒門庶子出身。但是在西晉末年的亂局之中,他斬公師藩,東武陽之戰中又大破石勒和汲桑。因此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東海王司馬越給他加侍中。

一個是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畢竟在當時天下大亂的環境之中,他能為屢敗屢戰的西晉部隊帶來幾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另一個司馬越此舉也是為了拉攏苟晞,因為司馬越雖然是“八王之亂”的最終勝利者,但是他掌權之後那張位子其實做的也不安穩,因此除了朝中的力量支持之外,西晉散佈在外的軍事力量對司馬越來說也是有必要的。

因此加官也成為了那些政治家拉攏地方大員或者朝中重臣的有效的政治手段,所以這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辦法。

加“散騎常侍”究竟是什麼?淺談兩晉的加官制度

結尾語

以上就是對於西晉時期的“加官制度”的一個簡短的介紹。當然除了西晉之外,其實在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加官,每個朝代的加官官職和職能都不盡相同,因此如有必要的話以後對其他朝代的加官也會做一個詳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