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農村生漆工藝

農村 傢俱 手工藝 聽爺爺的話2019 2019-05-11

即將消失的農村生漆工藝

漆,一種塗在物品表面的塗料,乾燥後形成堅韌的薄膜,有保護和裝飾作用,分天然漆和人工漆,如今市面上看到的漆料多為人工合成。

天然漆,也被稱為大漆,是從一種呈羽狀複葉的落葉喬木,即漆樹身上分泌出來的一種液體,呈乳灰色,接觸到空氣後會氧化,逐漸變黑並堅硬起來,具有防腐、耐酸、耐鹼、抗沸水、絕緣等特點,對人體無害。如再加入可以入漆的顏料,它就變成了各種可以塗刷的色漆,經過打磨和推光後,它發出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光澤。


即將消失的農村生漆工藝

圖片來源於網絡 野生漆樹

小編所在家鄉,以傳統生漆工藝特色最為突出。一般用於漆傢俱、門窗、黑板、棺材等,舊時也用生漆漆陪嫁妝奩。漆匠使用的工具有牛角刮片、鐵刮片、木工鑿、豬鬃刷、託灰板、牛毛刷、油灰刀、木砂紙、水砂紙、紗布、棉布、麻布、藥棉、瓷盆、鐵鍋、鐵瓢、棕片等 ;使用的材料除主要成分生漆外,還要用到許多輔助成分,如石膏、土紅、牛膠、酸性橙、大紅、墨汁、松煙、炭黑、桐油、菜油、松香、汽油、紅硃、銀硃、硃砂、陀僧、土籽等。

即將消失的農村生漆工藝

生漆一般不能直接使用,要進行處理。一是要過濾,兩個人對坐,拉緊紗布或麻布, 鋪在瓷盆口上。漆匠將裝生漆的容器打開,用瓢先舀走表面乾涸凝固的漆,再攪勻容器裡的漆液後舀到布上過濾,過濾完畢用報紙或塑料紙剪成合適的蓋子蓋住盆中生漆,以防漆風乾。二是要熬漆。將過濾後的生漆和原凝固的生漆同時倒入鐵鍋中,加入桐油熬製。生漆和桐油的比例為 1︰2 或 1︰1。以文火慢熬,邊熬邊用瓢不停攪動,幫助散發熬製時產生的煙霧,待鍋中煙泡消散,感覺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便舀少許滴在斧頭或鑿子等鐵器上,用手指以一定力度揩拭,憑感覺有一定的厚度摸不到鐵的表面即可。濃度合適時,再加入少許菜油,不停攪動幫助散去產生的煙霧。憑經驗多次揩拭確認熬製成功後,將鐵鍋挪離火面,繼續用瓢不停攪動散煙。熬成的熟漆還要過濾一次,量少就用紗布或麻布過濾,量多就用新撮箕鋪上幾層棕片放在土陶盆上過濾。熟漆用容器裝置備用,表面再不會乾涸凝固。漆傢俱、陪嫁妝奩、門窗等又新舊兩種做法。

即將消失的農村生漆工藝

生漆做成的方桌

新做法 :用廣石膏、生漆、少許桐油調成漆灰,用牛角刮片刮在木材表面的裂縫、疤痕和不光滑的地方。一般半天左右就乾透了,用粗砂紙將其打磨光滑,用毛巾抹乾淨後,在整個表面刮上一層灰。等乾透後用細砂紙打磨光滑,用毛巾抹乾淨後刷上底色。底色顏料用淡膠水加酸性橙或其他顏料勾兌而成。用豬鬃毛刷把底色刷在器物的表面上,幹後,再刷漆。也可用 1 份生漆配 4 份汽油(或 1 份生漆配 3 份汽油),加少許桐油配成勾兌漆,用豬鬃毛刷醮勾兌漆在表面刷一層,乾透後用最細的砂紙打磨光滑,用毛巾抹乾淨後刷上底色和麵漆。新做法面漆要用熟漆和生漆勾兌,根據氣候和生漆的質量、性能調配,熟漆和生漆的比例大致在 1︰1 至 5︰1 之間, 憑經驗調製後找一個小物件試刷,次日觀看,合適就刷漆,不合適就繼續調配。

即將消失的農村生漆工藝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舊做法 :將生漆和水以 2︰1 或 1︰1 的比例,加入適量土石膏調和均勻成為漆灰。用牛角刮片在木材表面的裂縫、疤痕和不光滑的地方刮上一層漆灰,然後等漆灰風乾,一般一天左右就乾透了,再用粗砂紙將其打磨光滑。如表面仍然不平可連續刮幾次,直到感覺平整為止。有的為了節省費用,刮灰不用生漆灰,用牛膠水或血旺子加石膏調灰, 同樣刮灰打磨光滑後,用毛巾抹乾淨灰塵。底色顏料是用牛膠熬成的濃膠液加水,再加入土紅或紅硃等勾兌而成,刷於表面,乾透之後用細砂紙打磨光滑。最後刷上面漆,面漆要用熬製過的熟漆。

漆黑桌面、黑板、棺材等做法較複雜,程序多,耗時長,要求漆匠師傅手藝高超。要仔細刷漆灰(節省費用可刮牛膠灰、旺子灰),仔細打磨,反覆進行。黑底色漆用生漆、松煙或炭黑,加入汽油勾兌而成(節省開支可用淡牛膠水兌墨汁或松煙),用豬鬃毛刷醮黑底色漆十分均勻地刷在表面上 ;黑底色乾透後再刷面漆。刷面漆的方法與刷傢俱、陪嫁妝奩的舊做法一樣。

即將消失的農村生漆工藝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管新舊做法,天然漆漆出的物件光澤感強,美觀大方又耐看實用,安全無毒害。但由於製作大漆的工序繁瑣,量少不成氣候;油漆需求在各行各業又旺盛,人工合成漆已經取代生漆,會製作生漆的老匠人已經越來越,也許不久的將來,這門手藝會失傳,但流淌在歷史長河裡的智慧卻不會消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