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忠付:農商互聯、產銷互鏈,共享農產品冷鏈物流新機遇'

"

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和冷鏈物流發展得到中共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政策頻頻下發,比如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財政部、商務部出臺的《關於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等,都對農產品供應鏈和冷鏈物流發展提出了明確路徑和目標

"

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和冷鏈物流發展得到中共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政策頻頻下發,比如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財政部、商務部出臺的《關於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等,都對農產品供應鏈和冷鏈物流發展提出了明確路徑和目標

崔忠付:農商互聯、產銷互鏈,共享農產品冷鏈物流新機遇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崔忠付

打造符合新時代流通需求的農產品現代供應鏈體系,不僅是應對當下中美貿易戰和非洲豬瘟疫情等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擴大鮮活農產品消費的必要途徑。

2019上半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為3911萬噸,同比下降2.1%,其中豬肉下降5.5%;牛奶產量為1326萬噸,同比增長1.7%;水產品產量2770萬噸,同比增長1.1%。整體來看,這幾類農產品總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化不大,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實際增長6.6%,達到7778元。這其中,供應鏈體系優化創新所帶來的農產品附加值和流通效率的提升,以及流通成本的降低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農產品供應鏈涵蓋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整個過程,其發展程度關係到農民的經濟利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傳統農產品供應鏈主要由農產品供應商、農產品物流商、農產品批發商、農產品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構成,整個流通過程涉及主體多、環節複雜。

雖然近年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取得明顯進步,但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流通渠道層級多從農田到餐桌需要經過至少4到5個流通環節,農產品搬運、裝卸、配送次數多,尤其生鮮農產品貨損嚴重。另外流通層級多導致各環節參與主體多,各經營主體由於利益驅動存在農產品層層加價現象,最終造成菜貴傷民。

二、流通企業規模小我國大部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都是本地運營,較少跨區域流通,一方面對供應鏈整體掌控能力較弱,同時對消費者需求和價格接受能力也不是很瞭解,造成農產品積壓、週轉率低、資金佔用現象比較明顯。

三、生產和需求間缺乏協同我國農產品供應者主要是家庭農戶,缺乏規模性、計劃性、組織性、市場性,難以形成與銷售者之間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農產品“供-產-銷”鏈條上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存在利益對立局面。

四、物流專業化程度低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主要採用自營方式,第三方物流組織還不多,更缺乏連貫成型的冷鏈物流體系,在產地預冷、分級、運輸、存儲、配送等過程中造成農產品耗損嚴重。

"

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和冷鏈物流發展得到中共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政策頻頻下發,比如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財政部、商務部出臺的《關於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等,都對農產品供應鏈和冷鏈物流發展提出了明確路徑和目標

崔忠付:農商互聯、產銷互鏈,共享農產品冷鏈物流新機遇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崔忠付

打造符合新時代流通需求的農產品現代供應鏈體系,不僅是應對當下中美貿易戰和非洲豬瘟疫情等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擴大鮮活農產品消費的必要途徑。

2019上半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為3911萬噸,同比下降2.1%,其中豬肉下降5.5%;牛奶產量為1326萬噸,同比增長1.7%;水產品產量2770萬噸,同比增長1.1%。整體來看,這幾類農產品總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化不大,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實際增長6.6%,達到7778元。這其中,供應鏈體系優化創新所帶來的農產品附加值和流通效率的提升,以及流通成本的降低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農產品供應鏈涵蓋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整個過程,其發展程度關係到農民的經濟利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傳統農產品供應鏈主要由農產品供應商、農產品物流商、農產品批發商、農產品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構成,整個流通過程涉及主體多、環節複雜。

雖然近年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取得明顯進步,但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流通渠道層級多從農田到餐桌需要經過至少4到5個流通環節,農產品搬運、裝卸、配送次數多,尤其生鮮農產品貨損嚴重。另外流通層級多導致各環節參與主體多,各經營主體由於利益驅動存在農產品層層加價現象,最終造成菜貴傷民。

二、流通企業規模小我國大部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都是本地運營,較少跨區域流通,一方面對供應鏈整體掌控能力較弱,同時對消費者需求和價格接受能力也不是很瞭解,造成農產品積壓、週轉率低、資金佔用現象比較明顯。

三、生產和需求間缺乏協同我國農產品供應者主要是家庭農戶,缺乏規模性、計劃性、組織性、市場性,難以形成與銷售者之間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農產品“供-產-銷”鏈條上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存在利益對立局面。

四、物流專業化程度低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主要採用自營方式,第三方物流組織還不多,更缺乏連貫成型的冷鏈物流體系,在產地預冷、分級、運輸、存儲、配送等過程中造成農產品耗損嚴重。

崔忠付:農商互聯、產銷互鏈,共享農產品冷鏈物流新機遇

隨著我國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對消費升級的強勁推動,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將迎來新的趨勢變化:

一、訂單需求驅動未來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配送都將會由終端消費需求來驅動。信息技術的互聯互通,會逐步使得流通過程扁平化,流通企業直接和最終消費者交易,通過交易數據積累預判下個週期的消費趨勢、消費品種和數量,引導上游生產種植、養殖,避免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局部供需失衡。

二、端到端的產業鏈協同未來的農產品供應鏈不僅僅是在企業內部要協同,還需要上下游之間很好的協同,這樣才能確保整個產業鏈的效率最大化,浪費最小化。端到端的產業鏈協同既可以確保生產合理的品種,合理的數量,也可以對流通過程中需要的倉庫,運輸車輛進行更有效的規劃和計劃,從而獲得更好的利用效率。

三、按需採摘,即時消費農產品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在儘量短的保質期內消費掉,如果有了扁平化的流通渠道,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加上規模化的運營模式,這種按需採摘、即時消費的模式是會產生的。而這樣的交易模式能夠保證農產品是最新鮮的,且流通過程中浪費是最少的。

四、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農產品的種植養殖週期和消費者需求週期是不同步的,這種情況下,能做到按需採摘,即時消費的數量相對還是有限的,還有很多農產品需要通過錯季存儲來平衡需求和生產的不同步,這必然需要做大力發展全程冷鏈,特別是在目前最缺的產地冷鏈。

五、流通企業供應鏈化一方面隨著渠道的扁平化,流通企業既要面對上游生產商的批量交易,也要面對下游消費者的零售交易,拆零作業會增加倉庫作業的難度,配送的零散也會導致運輸線路的複雜化,這就要求流通企業需要更高的物流技能。另一方面,要想實現到端到端的協同,流通企業需要強大的供應鏈計劃能力,確保數據的可採集、可分析、可分享。此外,隨著流通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交易金額也會越來越大,引入供應鏈金融也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金融的手段來優化資金週轉使用。

"

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和冷鏈物流發展得到中共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政策頻頻下發,比如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財政部、商務部出臺的《關於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等,都對農產品供應鏈和冷鏈物流發展提出了明確路徑和目標

崔忠付:農商互聯、產銷互鏈,共享農產品冷鏈物流新機遇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崔忠付

打造符合新時代流通需求的農產品現代供應鏈體系,不僅是應對當下中美貿易戰和非洲豬瘟疫情等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擴大鮮活農產品消費的必要途徑。

2019上半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為3911萬噸,同比下降2.1%,其中豬肉下降5.5%;牛奶產量為1326萬噸,同比增長1.7%;水產品產量2770萬噸,同比增長1.1%。整體來看,這幾類農產品總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化不大,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實際增長6.6%,達到7778元。這其中,供應鏈體系優化創新所帶來的農產品附加值和流通效率的提升,以及流通成本的降低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農產品供應鏈涵蓋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整個過程,其發展程度關係到農民的經濟利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傳統農產品供應鏈主要由農產品供應商、農產品物流商、農產品批發商、農產品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構成,整個流通過程涉及主體多、環節複雜。

雖然近年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取得明顯進步,但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流通渠道層級多從農田到餐桌需要經過至少4到5個流通環節,農產品搬運、裝卸、配送次數多,尤其生鮮農產品貨損嚴重。另外流通層級多導致各環節參與主體多,各經營主體由於利益驅動存在農產品層層加價現象,最終造成菜貴傷民。

二、流通企業規模小我國大部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都是本地運營,較少跨區域流通,一方面對供應鏈整體掌控能力較弱,同時對消費者需求和價格接受能力也不是很瞭解,造成農產品積壓、週轉率低、資金佔用現象比較明顯。

三、生產和需求間缺乏協同我國農產品供應者主要是家庭農戶,缺乏規模性、計劃性、組織性、市場性,難以形成與銷售者之間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農產品“供-產-銷”鏈條上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存在利益對立局面。

四、物流專業化程度低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主要採用自營方式,第三方物流組織還不多,更缺乏連貫成型的冷鏈物流體系,在產地預冷、分級、運輸、存儲、配送等過程中造成農產品耗損嚴重。

崔忠付:農商互聯、產銷互鏈,共享農產品冷鏈物流新機遇

隨著我國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對消費升級的強勁推動,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將迎來新的趨勢變化:

一、訂單需求驅動未來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配送都將會由終端消費需求來驅動。信息技術的互聯互通,會逐步使得流通過程扁平化,流通企業直接和最終消費者交易,通過交易數據積累預判下個週期的消費趨勢、消費品種和數量,引導上游生產種植、養殖,避免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局部供需失衡。

二、端到端的產業鏈協同未來的農產品供應鏈不僅僅是在企業內部要協同,還需要上下游之間很好的協同,這樣才能確保整個產業鏈的效率最大化,浪費最小化。端到端的產業鏈協同既可以確保生產合理的品種,合理的數量,也可以對流通過程中需要的倉庫,運輸車輛進行更有效的規劃和計劃,從而獲得更好的利用效率。

三、按需採摘,即時消費農產品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在儘量短的保質期內消費掉,如果有了扁平化的流通渠道,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加上規模化的運營模式,這種按需採摘、即時消費的模式是會產生的。而這樣的交易模式能夠保證農產品是最新鮮的,且流通過程中浪費是最少的。

四、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農產品的種植養殖週期和消費者需求週期是不同步的,這種情況下,能做到按需採摘,即時消費的數量相對還是有限的,還有很多農產品需要通過錯季存儲來平衡需求和生產的不同步,這必然需要做大力發展全程冷鏈,特別是在目前最缺的產地冷鏈。

五、流通企業供應鏈化一方面隨著渠道的扁平化,流通企業既要面對上游生產商的批量交易,也要面對下游消費者的零售交易,拆零作業會增加倉庫作業的難度,配送的零散也會導致運輸線路的複雜化,這就要求流通企業需要更高的物流技能。另一方面,要想實現到端到端的協同,流通企業需要強大的供應鏈計劃能力,確保數據的可採集、可分析、可分享。此外,隨著流通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交易金額也會越來越大,引入供應鏈金融也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金融的手段來優化資金週轉使用。

崔忠付:農商互聯、產銷互鏈,共享農產品冷鏈物流新機遇

應對新階段的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形勢,要堅持以滿足消費需求和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充分貫徹和結合國家有關部門的政策精神,加強以下幾方面應對措施:

一、加強產後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在產地就近建設改造具有產後商品化處理功能的產地集配中心、冷庫、產地倉等設施,配備產後清洗、加工、預冷、烘乾、質檢、分級、包裝、冷藏等設備,補齊農產品供應鏈“最初一公里”短板,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流通企業加強產地移動型、共享型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商品化處理設施設備使用效率。

二、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把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補短板工程列為下半年重點工作,由此可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重要意義。應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現代冷鏈物流管理理念、標準和技術,建設具有集中採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配備預冷、低溫分揀加工、冷藏運輸、溫度監控等冷鏈設施設備,建立覆蓋農產品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的全程冷鏈物流體系。

三、提升供應鏈終端消費鏈接和服務能力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或改造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菜店等農產品零售市場,完善末端銷售網絡,發展聯合採購、統倉統配等模式,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便民惠民服務功能。

四、提升標準化和品牌化水平建立覆蓋本地特色優勢農產品種養加工、檢驗檢測、質量分級、標識包裝、冷鏈物流、批發零售等各環節,國標、地標、團標、企標有機結合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標準推廣應用,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開展品牌推廣,提升標準化、品牌化水平。

五、優化農產品供應鏈產銷對接功能建設智慧街區,優化農商互聯對接,提升步行街展示和產銷對接功能,引進與農產品供應鏈相關的經營主體,擴大農產品品牌影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