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從哪裡來?'

寧靜 你好,立春 桂花 你好夏至 四季風 2019-08-26
"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秋從哪裡來?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沒有點明季節,但霜的聯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寫的應是秋季。所以看到白晝天高雲淡,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來了。

像春夏圓熟了的美夢,是用燦爛過的一生注滿的芬芳,是爐火沸煮的終點只剩下微溫的氣息,是經歷了風雨後收穫的滿足,是用稚嫩和青澀打磨而成的嫻靜高雅。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秋從哪裡來?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沒有點明季節,但霜的聯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寫的應是秋季。所以看到白晝天高雲淡,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來了。

像春夏圓熟了的美夢,是用燦爛過的一生注滿的芬芳,是爐火沸煮的終點只剩下微溫的氣息,是經歷了風雨後收穫的滿足,是用稚嫩和青澀打磨而成的嫻靜高雅。

秋從哪裡來?

秋從聲來


歐陽子有《秋聲賦》。說是秋聲,實指秋風。固然有愁煞人之秋風秋雨,不過,這樣的風雨似乎往往並不發生於夏秋之交。

較之春雨沙沙、春風獵獵,秋則無聲。歐陽子酣暢描述的秋聲,不過是他個人的感概,“童子莫對,垂頭而睡”,連書童都似乎不認同秋之有聲。所以歐陽子只能“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秋從哪裡來?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沒有點明季節,但霜的聯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寫的應是秋季。所以看到白晝天高雲淡,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來了。

像春夏圓熟了的美夢,是用燦爛過的一生注滿的芬芳,是爐火沸煮的終點只剩下微溫的氣息,是經歷了風雨後收穫的滿足,是用稚嫩和青澀打磨而成的嫻靜高雅。

秋從哪裡來?

秋從聲來


歐陽子有《秋聲賦》。說是秋聲,實指秋風。固然有愁煞人之秋風秋雨,不過,這樣的風雨似乎往往並不發生於夏秋之交。

較之春雨沙沙、春風獵獵,秋則無聲。歐陽子酣暢描述的秋聲,不過是他個人的感概,“童子莫對,垂頭而睡”,連書童都似乎不認同秋之有聲。所以歐陽子只能“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

秋從哪裡來?

其實秋無聲,雖然偶有蟲聲唧唧,但入夜後,自夏以來熱鬧的蛙鼓蟬鳴忽然變得了無聲響,讓人感到萬籟俱靜之時,便可知秋天來了。

初秋的夜,空氣終於不再浮動,蟄伏著溫馴的情緒,迷人的月色高掛樓臺,在“月迷津度”裡,更容易使人走進月光的朦朧與迷離,繾綣一種寧靜、悠遠、皎潔,深沉的情調。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秋從哪裡來?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沒有點明季節,但霜的聯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寫的應是秋季。所以看到白晝天高雲淡,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來了。

像春夏圓熟了的美夢,是用燦爛過的一生注滿的芬芳,是爐火沸煮的終點只剩下微溫的氣息,是經歷了風雨後收穫的滿足,是用稚嫩和青澀打磨而成的嫻靜高雅。

秋從哪裡來?

秋從聲來


歐陽子有《秋聲賦》。說是秋聲,實指秋風。固然有愁煞人之秋風秋雨,不過,這樣的風雨似乎往往並不發生於夏秋之交。

較之春雨沙沙、春風獵獵,秋則無聲。歐陽子酣暢描述的秋聲,不過是他個人的感概,“童子莫對,垂頭而睡”,連書童都似乎不認同秋之有聲。所以歐陽子只能“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

秋從哪裡來?

其實秋無聲,雖然偶有蟲聲唧唧,但入夜後,自夏以來熱鬧的蛙鼓蟬鳴忽然變得了無聲響,讓人感到萬籟俱靜之時,便可知秋天來了。

初秋的夜,空氣終於不再浮動,蟄伏著溫馴的情緒,迷人的月色高掛樓臺,在“月迷津度”裡,更容易使人走進月光的朦朧與迷離,繾綣一種寧靜、悠遠、皎潔,深沉的情調。

秋從哪裡來?

秋從涼來

初秋的涼,不同於初春的料峭,有別於隆冬之刺骨。是夾雜著溫熱的涼。早晚清涼,日間殘暑。室外涼爽,室內餘熱。

詩人郭小川晚年寫過一首《團泊窪的秋天》,其中寫道:“秋涼剛剛在這裡落腳,暑熱還藏在好客的人家。”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秋從哪裡來?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沒有點明季節,但霜的聯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寫的應是秋季。所以看到白晝天高雲淡,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來了。

像春夏圓熟了的美夢,是用燦爛過的一生注滿的芬芳,是爐火沸煮的終點只剩下微溫的氣息,是經歷了風雨後收穫的滿足,是用稚嫩和青澀打磨而成的嫻靜高雅。

秋從哪裡來?

秋從聲來


歐陽子有《秋聲賦》。說是秋聲,實指秋風。固然有愁煞人之秋風秋雨,不過,這樣的風雨似乎往往並不發生於夏秋之交。

較之春雨沙沙、春風獵獵,秋則無聲。歐陽子酣暢描述的秋聲,不過是他個人的感概,“童子莫對,垂頭而睡”,連書童都似乎不認同秋之有聲。所以歐陽子只能“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

秋從哪裡來?

其實秋無聲,雖然偶有蟲聲唧唧,但入夜後,自夏以來熱鬧的蛙鼓蟬鳴忽然變得了無聲響,讓人感到萬籟俱靜之時,便可知秋天來了。

初秋的夜,空氣終於不再浮動,蟄伏著溫馴的情緒,迷人的月色高掛樓臺,在“月迷津度”裡,更容易使人走進月光的朦朧與迷離,繾綣一種寧靜、悠遠、皎潔,深沉的情調。

秋從哪裡來?

秋從涼來

初秋的涼,不同於初春的料峭,有別於隆冬之刺骨。是夾雜著溫熱的涼。早晚清涼,日間殘暑。室外涼爽,室內餘熱。

詩人郭小川晚年寫過一首《團泊窪的秋天》,其中寫道:“秋涼剛剛在這裡落腳,暑熱還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從哪裡來?

經歷了難眠的夏夜,當在自然的室溫之下,可以蓋得住被子安然入睡,便可知秋天來了。

站在微涼的秋風中,用心聆聽生命趕往歸程的跫音,秋不過是似水流年裡歸雁停足的驛站,隨著下一站旅程的到來,不得不隱匿蹤跡。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秋從哪裡來?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沒有點明季節,但霜的聯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寫的應是秋季。所以看到白晝天高雲淡,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來了。

像春夏圓熟了的美夢,是用燦爛過的一生注滿的芬芳,是爐火沸煮的終點只剩下微溫的氣息,是經歷了風雨後收穫的滿足,是用稚嫩和青澀打磨而成的嫻靜高雅。

秋從哪裡來?

秋從聲來


歐陽子有《秋聲賦》。說是秋聲,實指秋風。固然有愁煞人之秋風秋雨,不過,這樣的風雨似乎往往並不發生於夏秋之交。

較之春雨沙沙、春風獵獵,秋則無聲。歐陽子酣暢描述的秋聲,不過是他個人的感概,“童子莫對,垂頭而睡”,連書童都似乎不認同秋之有聲。所以歐陽子只能“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

秋從哪裡來?

其實秋無聲,雖然偶有蟲聲唧唧,但入夜後,自夏以來熱鬧的蛙鼓蟬鳴忽然變得了無聲響,讓人感到萬籟俱靜之時,便可知秋天來了。

初秋的夜,空氣終於不再浮動,蟄伏著溫馴的情緒,迷人的月色高掛樓臺,在“月迷津度”裡,更容易使人走進月光的朦朧與迷離,繾綣一種寧靜、悠遠、皎潔,深沉的情調。

秋從哪裡來?

秋從涼來

初秋的涼,不同於初春的料峭,有別於隆冬之刺骨。是夾雜著溫熱的涼。早晚清涼,日間殘暑。室外涼爽,室內餘熱。

詩人郭小川晚年寫過一首《團泊窪的秋天》,其中寫道:“秋涼剛剛在這裡落腳,暑熱還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從哪裡來?

經歷了難眠的夏夜,當在自然的室溫之下,可以蓋得住被子安然入睡,便可知秋天來了。

站在微涼的秋風中,用心聆聽生命趕往歸程的跫音,秋不過是似水流年裡歸雁停足的驛站,隨著下一站旅程的到來,不得不隱匿蹤跡。

秋從哪裡來?

秋從心來

“怕逢秋,怕逢秋,一入秋來滿是愁”,“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就是這樣,總是輕易撩撥情緒。

紛紛揚揚的落葉蕩起心中的漣漪,就像獨有的季節效應,給思緒籠罩上一層淡淡的離愁。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秋從哪裡來?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沒有點明季節,但霜的聯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寫的應是秋季。所以看到白晝天高雲淡,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來了。

像春夏圓熟了的美夢,是用燦爛過的一生注滿的芬芳,是爐火沸煮的終點只剩下微溫的氣息,是經歷了風雨後收穫的滿足,是用稚嫩和青澀打磨而成的嫻靜高雅。

秋從哪裡來?

秋從聲來


歐陽子有《秋聲賦》。說是秋聲,實指秋風。固然有愁煞人之秋風秋雨,不過,這樣的風雨似乎往往並不發生於夏秋之交。

較之春雨沙沙、春風獵獵,秋則無聲。歐陽子酣暢描述的秋聲,不過是他個人的感概,“童子莫對,垂頭而睡”,連書童都似乎不認同秋之有聲。所以歐陽子只能“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

秋從哪裡來?

其實秋無聲,雖然偶有蟲聲唧唧,但入夜後,自夏以來熱鬧的蛙鼓蟬鳴忽然變得了無聲響,讓人感到萬籟俱靜之時,便可知秋天來了。

初秋的夜,空氣終於不再浮動,蟄伏著溫馴的情緒,迷人的月色高掛樓臺,在“月迷津度”裡,更容易使人走進月光的朦朧與迷離,繾綣一種寧靜、悠遠、皎潔,深沉的情調。

秋從哪裡來?

秋從涼來

初秋的涼,不同於初春的料峭,有別於隆冬之刺骨。是夾雜著溫熱的涼。早晚清涼,日間殘暑。室外涼爽,室內餘熱。

詩人郭小川晚年寫過一首《團泊窪的秋天》,其中寫道:“秋涼剛剛在這裡落腳,暑熱還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從哪裡來?

經歷了難眠的夏夜,當在自然的室溫之下,可以蓋得住被子安然入睡,便可知秋天來了。

站在微涼的秋風中,用心聆聽生命趕往歸程的跫音,秋不過是似水流年裡歸雁停足的驛站,隨著下一站旅程的到來,不得不隱匿蹤跡。

秋從哪裡來?

秋從心來

“怕逢秋,怕逢秋,一入秋來滿是愁”,“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就是這樣,總是輕易撩撥情緒。

紛紛揚揚的落葉蕩起心中的漣漪,就像獨有的季節效應,給思緒籠罩上一層淡淡的離愁。

秋從哪裡來?

可秋天同樣意味著

“成熟”,“收穫”,與“溫和”……

自有“一股薰熟的溫香”。

遵循自然的規律,

素心向秋,清淺入眸。

庭前花開花落,年年依舊。

天邊雲捲雲舒,去意無留。

彷彿剛剛踏入中年的人生,

爽而不冷,溫而不膩。

那份不動聲色的稔熟與豐足,

正是季節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秋從哪裡來?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沒有點明季節,但霜的聯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寫的應是秋季。所以看到白晝天高雲淡,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來了。

像春夏圓熟了的美夢,是用燦爛過的一生注滿的芬芳,是爐火沸煮的終點只剩下微溫的氣息,是經歷了風雨後收穫的滿足,是用稚嫩和青澀打磨而成的嫻靜高雅。

秋從哪裡來?

秋從聲來


歐陽子有《秋聲賦》。說是秋聲,實指秋風。固然有愁煞人之秋風秋雨,不過,這樣的風雨似乎往往並不發生於夏秋之交。

較之春雨沙沙、春風獵獵,秋則無聲。歐陽子酣暢描述的秋聲,不過是他個人的感概,“童子莫對,垂頭而睡”,連書童都似乎不認同秋之有聲。所以歐陽子只能“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

秋從哪裡來?

其實秋無聲,雖然偶有蟲聲唧唧,但入夜後,自夏以來熱鬧的蛙鼓蟬鳴忽然變得了無聲響,讓人感到萬籟俱靜之時,便可知秋天來了。

初秋的夜,空氣終於不再浮動,蟄伏著溫馴的情緒,迷人的月色高掛樓臺,在“月迷津度”裡,更容易使人走進月光的朦朧與迷離,繾綣一種寧靜、悠遠、皎潔,深沉的情調。

秋從哪裡來?

秋從涼來

初秋的涼,不同於初春的料峭,有別於隆冬之刺骨。是夾雜著溫熱的涼。早晚清涼,日間殘暑。室外涼爽,室內餘熱。

詩人郭小川晚年寫過一首《團泊窪的秋天》,其中寫道:“秋涼剛剛在這裡落腳,暑熱還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從哪裡來?

經歷了難眠的夏夜,當在自然的室溫之下,可以蓋得住被子安然入睡,便可知秋天來了。

站在微涼的秋風中,用心聆聽生命趕往歸程的跫音,秋不過是似水流年裡歸雁停足的驛站,隨著下一站旅程的到來,不得不隱匿蹤跡。

秋從哪裡來?

秋從心來

“怕逢秋,怕逢秋,一入秋來滿是愁”,“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就是這樣,總是輕易撩撥情緒。

紛紛揚揚的落葉蕩起心中的漣漪,就像獨有的季節效應,給思緒籠罩上一層淡淡的離愁。

秋從哪裡來?

可秋天同樣意味著

“成熟”,“收穫”,與“溫和”……

自有“一股薰熟的溫香”。

遵循自然的規律,

素心向秋,清淺入眸。

庭前花開花落,年年依舊。

天邊雲捲雲舒,去意無留。

彷彿剛剛踏入中年的人生,

爽而不冷,溫而不膩。

那份不動聲色的稔熟與豐足,

正是季節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秋從哪裡來?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秋從哪裡來?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沒有點明季節,但霜的聯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寫的應是秋季。所以看到白晝天高雲淡,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來了。

像春夏圓熟了的美夢,是用燦爛過的一生注滿的芬芳,是爐火沸煮的終點只剩下微溫的氣息,是經歷了風雨後收穫的滿足,是用稚嫩和青澀打磨而成的嫻靜高雅。

秋從哪裡來?

秋從聲來


歐陽子有《秋聲賦》。說是秋聲,實指秋風。固然有愁煞人之秋風秋雨,不過,這樣的風雨似乎往往並不發生於夏秋之交。

較之春雨沙沙、春風獵獵,秋則無聲。歐陽子酣暢描述的秋聲,不過是他個人的感概,“童子莫對,垂頭而睡”,連書童都似乎不認同秋之有聲。所以歐陽子只能“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

秋從哪裡來?

其實秋無聲,雖然偶有蟲聲唧唧,但入夜後,自夏以來熱鬧的蛙鼓蟬鳴忽然變得了無聲響,讓人感到萬籟俱靜之時,便可知秋天來了。

初秋的夜,空氣終於不再浮動,蟄伏著溫馴的情緒,迷人的月色高掛樓臺,在“月迷津度”裡,更容易使人走進月光的朦朧與迷離,繾綣一種寧靜、悠遠、皎潔,深沉的情調。

秋從哪裡來?

秋從涼來

初秋的涼,不同於初春的料峭,有別於隆冬之刺骨。是夾雜著溫熱的涼。早晚清涼,日間殘暑。室外涼爽,室內餘熱。

詩人郭小川晚年寫過一首《團泊窪的秋天》,其中寫道:“秋涼剛剛在這裡落腳,暑熱還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從哪裡來?

經歷了難眠的夏夜,當在自然的室溫之下,可以蓋得住被子安然入睡,便可知秋天來了。

站在微涼的秋風中,用心聆聽生命趕往歸程的跫音,秋不過是似水流年裡歸雁停足的驛站,隨著下一站旅程的到來,不得不隱匿蹤跡。

秋從哪裡來?

秋從心來

“怕逢秋,怕逢秋,一入秋來滿是愁”,“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就是這樣,總是輕易撩撥情緒。

紛紛揚揚的落葉蕩起心中的漣漪,就像獨有的季節效應,給思緒籠罩上一層淡淡的離愁。

秋從哪裡來?

可秋天同樣意味著

“成熟”,“收穫”,與“溫和”……

自有“一股薰熟的溫香”。

遵循自然的規律,

素心向秋,清淺入眸。

庭前花開花落,年年依舊。

天邊雲捲雲舒,去意無留。

彷彿剛剛踏入中年的人生,

爽而不冷,溫而不膩。

那份不動聲色的稔熟與豐足,

正是季節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秋從哪裡來?

秋從哪裡來?

"


秋從哪裡來?

文 | 國粹君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熟的溫香罷了。”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
秋從哪裡來?

時序已秋,暑伏已出。幾場暴雨襲來,把氣溫一下子調至秋天的溫度。窗外草木葳蕤,地氣溽潤。

被夏打磨的樹枝,不經意間慢慢消瘦下去。風吹皺了綠,在季節裡塗抹蠟黃。只道是“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從哪裡來?


秋從氣來

有句成語,叫秋高氣爽。不似春天那樣激進,也不似夏天那樣熾烈,更不似冬天那樣渾厚。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愜意,不急不慢,從容謙和,內斂含蓄。

與秋不同,春自雨來,知曉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除了尚在料峭時節的初春,春雨是溫潤的,如春風般和煦。

秋從哪裡來?

秋亦有雨,不過初秋的雨,已無春雨之溫潤,也無夏雨之清涼,而是夾帶絲絲寒意。而秋高氣爽的氣,既不像春氣之溼,又不如夏氣之沉。

初秋的氣,是悄無聲息的較量。冷視炎夏猖狂的浮躁,擊落嘶鳴的蟬沸,悲憫草叢裡蟋蟀的歡欣,以秋雨的洗禮開始另一場驚心的表白。入夜出戶,撲面而來的,不是習習薰風,不是滾滾熱浪,而是乾爽不寒的舒適,便可知秋天來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天來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漢語聲母的詩,寫道“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不僅是春,秋亦從天而至。

天高雲淡,形容的就是秋天。秋高氣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而天高,又是說秋晴。以氣象觀察而言,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秋從哪裡來?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沒有點明季節,但霜的聯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寫的應是秋季。所以看到白晝天高雲淡,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來了。

像春夏圓熟了的美夢,是用燦爛過的一生注滿的芬芳,是爐火沸煮的終點只剩下微溫的氣息,是經歷了風雨後收穫的滿足,是用稚嫩和青澀打磨而成的嫻靜高雅。

秋從哪裡來?

秋從聲來


歐陽子有《秋聲賦》。說是秋聲,實指秋風。固然有愁煞人之秋風秋雨,不過,這樣的風雨似乎往往並不發生於夏秋之交。

較之春雨沙沙、春風獵獵,秋則無聲。歐陽子酣暢描述的秋聲,不過是他個人的感概,“童子莫對,垂頭而睡”,連書童都似乎不認同秋之有聲。所以歐陽子只能“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餘之嘆息”。

秋從哪裡來?

其實秋無聲,雖然偶有蟲聲唧唧,但入夜後,自夏以來熱鬧的蛙鼓蟬鳴忽然變得了無聲響,讓人感到萬籟俱靜之時,便可知秋天來了。

初秋的夜,空氣終於不再浮動,蟄伏著溫馴的情緒,迷人的月色高掛樓臺,在“月迷津度”裡,更容易使人走進月光的朦朧與迷離,繾綣一種寧靜、悠遠、皎潔,深沉的情調。

秋從哪裡來?

秋從涼來

初秋的涼,不同於初春的料峭,有別於隆冬之刺骨。是夾雜著溫熱的涼。早晚清涼,日間殘暑。室外涼爽,室內餘熱。

詩人郭小川晚年寫過一首《團泊窪的秋天》,其中寫道:“秋涼剛剛在這裡落腳,暑熱還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從哪裡來?

經歷了難眠的夏夜,當在自然的室溫之下,可以蓋得住被子安然入睡,便可知秋天來了。

站在微涼的秋風中,用心聆聽生命趕往歸程的跫音,秋不過是似水流年裡歸雁停足的驛站,隨著下一站旅程的到來,不得不隱匿蹤跡。

秋從哪裡來?

秋從心來

“怕逢秋,怕逢秋,一入秋來滿是愁”,“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就是這樣,總是輕易撩撥情緒。

紛紛揚揚的落葉蕩起心中的漣漪,就像獨有的季節效應,給思緒籠罩上一層淡淡的離愁。

秋從哪裡來?

可秋天同樣意味著

“成熟”,“收穫”,與“溫和”……

自有“一股薰熟的溫香”。

遵循自然的規律,

素心向秋,清淺入眸。

庭前花開花落,年年依舊。

天邊雲捲雲舒,去意無留。

彷彿剛剛踏入中年的人生,

爽而不冷,溫而不膩。

那份不動聲色的稔熟與豐足,

正是季節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秋從哪裡來?

秋從哪裡來?

秋從哪裡來?

​來源:微信公眾號▷四季美文(sijimeiwe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