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我親眼看著他們10年內成為了高管

年關生存指南 技術 工程師 招聘 MBA 大學 胡言非語官方號 2019-04-04


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我親眼看著他們10年內成為了高管

我們總是試圖抓住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但好像難以抓到適合自己的那把。

其實,聽很多成功的講座和書籍,都不如身邊的發現來得要真實和鼓舞人心。

今天,老胡借身邊三位在各自領域較為成功的故事,嘗試著給職場朋友們呈現他們的特質,從而借鑑到自身,節省一些探索的力氣。

仔細翻看了朋友圈,高管朋友很多,但這三位朋友,可以說是老胡親眼看著他們如何一步步走上高管之位,也許剖析得不夠準確或者全面,但僅僅在老胡看來,他們的確具有各自成功的特質。

人物一:雲總

性別:男;

年齡:42歲;

學歷:本科;

專業:國際貿易;

現任:某跨國企業中國區總裁

成長軌跡:

1.大學畢業,進了一家機械類製造的國企,擔任銷售工作

他一進入公司,就給人一種感覺:這個人好像就應該在這個公司工作。

他拜師傅學技術,自己沒日沒夜地學公司相關技術資料,最終技術達到了工程師水平。

他想跟著老銷售出去學,人家不帶他,他就厚著臉皮跟著,拎包、倒水,趕也趕不走,罵也罵不走,直到最後帶他一起拜訪客戶,回答他的各種問題。

2.入職3年,公司遇到困境,到了賣地的境地

在此期間,他的同學們已經在貿易公司裡賺得盆滿缽滿,有些已經自己創業成功,開著豪車到處請老同學吃飯。而此時的老雲還依然坐著公交車,但他臉上一直是淡然的笑容。

公司遇到了困境,產品線陳舊,銷路打不開,還好有幾塊地,一塊塊地賣還能撐幾年。

老雲主動請纓去拓展銷路,他帶著幾個年輕人蔘加各種貿易會,除了不停拉客人來講解,還一個展臺一個展臺地去推介公司及產品。

有個老外來到他們的展位上,問了很多問題,個個切中產品存在的瑕疵,別的業務人員面面相覷,不敢回答。

老雲卻保持滿臉微笑地進行解釋,承認了目前產品的缺陷,但也相對有適應的市場,更是與這個老外坐下來討論一些技術參數,順便了解一下國外的情況。


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我親眼看著他們10年內成為了高管


3.入職5年,挽救了公司業務,卻遭遇拋棄

老雲這種努力下,公司沒有給他任何職務,高層似乎已經沒有心思經營,只是默許他在帶著幾個年輕人到處拓展市場。即使這樣幾乎沒有支持,公司已經持續兩年扭虧為盈。

正當老雲感到有希望,想建議公司領導大力整改技術能力,一舉拿回市場的時候,卻突然得到了公司改制被賣掉的消息,一個機械類的企業,卻變成了民營的房地產公司。

老雲足足在家躺了一個星期才緩過勁來。

4.機遇來臨

就在老雲正準備找工作的時候,接到一個陌生號碼來電,居然是那個交易會上認識的老外。

其實,這個老外就是一家同行業國際公司的負責人之一,他們正準備開展中國市場,問老雲是否願意做首席代表。

老雲懵了,首席代表,整個國內團隊由他來組建和管理。他不敢相信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正準備推託,老外說:“雲,你這些年的努力,其實行業裡的人都很清楚。雖然你的職位不高,但你的專業能力比很多工程師還要強,公司沒給你任何職位,你卻能帶著幾個年輕人到處拓展業務,這說明你具有影響力,且有應對困難的能力,有優秀的工作態度,正是我們國內業務負責的最佳候選人。”

_

記得那是2005年的一個冬日,接到老雲的電話,他很淡然地跟我說了這些事。

衷心地恭喜他之後,老胡很八卦地問了他待遇如何,同樣很淡然地回答:“月薪固定稅前5萬,其他浮動是績效。”如此的淡然,你想像不到一個月前他只拿四千多元。

老胡對他的特質認知在於:絕好的心態、深度的學習、盡力突破的行動。

老雲現在已經是國內的行業大拿,全球飛人一個。


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我親眼看著他們10年內成為了高管


人物二:珺總

性別:女;

年齡:39歲;

學歷:本科(後讀MBA);

專業:國際貿易;

現任職位:某著名互聯網公司VP

(主板上市企業)

認識珺總很偶然,早在2004年的時候,一個朋友介紹的項目,她是接口人。

老胡對她的最初印象並不是太好,一個女生卻不修邊幅,牽頭市場研究項目卻絲毫不懂,不要跟她談方差分析或者聚類分析,她只聽得懂樣本、問卷,連甄別問題都不懂是什麼。

這樣的一個項目接口人,卻用了不到8年,成長為上市公司的VP。

回顧下來,她主要有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階段一

懵懂,卻啥都敢做

老胡認識她的時候,就是在這個階段。

這是一個被朋友“坑”的項目,去輔導珺總所在的團隊完成一個大型市場研究項目。甲方是一家著名的地產公司。

老胡擔任顧問,卻發現團隊只有三個人,一個是珺總,啥都不懂,另外倆是她招來的,更是一問三不知。

現在談起來那段經歷,還經常笑話她是屬於瞎貓碰死耗子,一個“傻老闆”,就把重要項目給了她這個“傻”下屬,最後項目居然還做得特別好!

老闆也是個狠人,那個時候項目多得忙不過來,接下這個項目後,才招聘了珺總,就直接扔給了她,讓她根據客戶要求完成就好。

這可是幾百萬的業務啊,就這麼隨意?

但老胡卻逐漸慶幸有她來做配合,因為超強的執行力和溝通力。

她的基礎是差,可是項目中的甲乙方以及我這個顧問方,總共三方人員,她都相處得遊刃有餘,交待的事情從來都是沒有任何折扣地完成。

一個零基礎的人,就這麼“傻乎乎”地做下了一個省的業務。


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我親眼看著他們10年內成為了高管


階段二

迅速提升管理能力

業務能力提升上來了,老闆給了項目總監的職位,帶的人也變成了二十幾個。

珺總漸漸感到自己那強大的溝通能力也無法hold住了,每天特別累。

老胡建議她去讀了MBA,也經常在合作的項目中給她開小灶,講幾門課的工具應用,例如:

《全面項目化管理》,教她怎麼設計責任矩陣做好人員配合,怎麼通過路徑圖來進行監管和優化,怎麼進行項目評估以及彙報……

《MTP管理者綜合技能提升》,教她基本的管理模塊,從團隊建設、角色認知、授權管理,再到溝通管理、激勵管理等等,開始懂得團隊工作不能只靠自己跑來跑去的救火… …

《結構化思維》,教她如何系統性地制定策略、如何思考問題、如何寫作與表達… …

她就像個海綿一樣,全盤吸收。並且簡單的工具,她並不是像大多數人那樣看明白了就好,而是琢磨著一定要找到機會在工作中實際應用才肯罷休。

所以,她的管理能力,是完全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以至於當上副總裁後,最拿手的輔導下屬方式就是拿起筆和紙面對面利用工具進行分析和討論

階段三

成功晉升

這樣的人才,一定會進入獵頭的視線。

很快,珺總被挖到一家互聯網平臺公司擔任項目總監,也正式從小女孩晉升為“總”。

她繼續發揮了“傻乎乎”的拼勁,幫助公司業務連續三年翻番,直到成功上市。

在她37歲那年,擔任公司副總裁。

_

這麼多年的相識,老胡認為珺總的特質就在於:敢於承擔,在遇到瓶頸時懂得了利用學習和掌握的管理工具來升級。


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我親眼看著他們10年內成為了高管


人物三:石總

性別:男;

年齡:35歲;

學歷:本科(後讀MBA);

專業:人力資源;

現任職位:某國資集團公司二級企業董事長

(主板上市企業)

老胡與石總的認識,可謂不打不相識。

當時,石總畢業剛入公司沒多久,就被選入骨幹青年隊伍。而當時老胡擔任他所在集團的管理顧問,項目組裡有副總裁、董祕、部門老總,以及兩三個他這樣的年輕人。

每次開會,他都敢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甚至與大家爭論,令老胡覺得這傢伙怎麼是個刺頭呢?

但“刺頭”現象的背後,是他的思考能力,所以一直髮展比較順利。從專業崗輪到了人力資源部,工作非常出色,又去了業務部門,還被提拔為集團董事長祕書,最終同時擔任幾家二級企業董事長,此時他才35歲。

因為大家多年下來,已經是很好的朋友,所以老胡對他做了三個特質的歸納:

第一

海量學習的能力

石總的學習能力特別強,從他的嘴裡總能聽到各種知識點,最新的概念他一定最先知道。

學習能力強的人是很恐怖的,他可以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的知識,並且做到最大化的理解。

經歷得多了,學得多了,積累下來就是一個非常恐怖的知識量,信手拈來的自信則遠非常人能及。

第二

系統結構化思考能力

學習能力強,還需要系統能力。石總看似什麼都知道,但他並不是碎片化的,每次開會都能提出結構性的框架,讓人無從辯駁。

你在講一個點,人家用一個框架來應對,誰贏誰輸,一目瞭然。在高層面前,自然也就比同齡人多了幾分成熟和有能力的判斷分。

尤其是他還特別的努力,經常在辦公室熬到凌晨一兩點,自己在白板上不斷地驗證著業務運營的邏輯思路。

所以,當已經領先你的人,還在發狠比你努力的時候,是後進者的悲哀。


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我親眼看著他們10年內成為了高管


第三

強大的表達能力

一個人要會做事,還要會表達,這非常重要。

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石總都充分利用每一次機會鍛鍊自己。

☞很多中層管理者都讓下屬幫自己做ppt,可石總從來都是自己做,甚至幫人做,最終成長的一定是他

☞遇到領導要求上臺講話的機會,有些人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可石總一直都是爽快站出來,洋洋灑灑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鍛鍊獲得也是巨大的

年輕,又有強大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並且肯努力做事的人,如果得不到提拔,那隻能說運氣很差了。

很顯然,他的運氣並不差,也不算特別好,35歲的董事長靠的是自己。


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我親眼看著他們10年內成為了高管


以上只是看到三位成功人士的特質,還有很多看不到的汗水。

萃取經驗的學習就是成功的一種捷徑。

我們將諸多成功的例子,以及數百家企業人才發展中的實踐經驗,設定了八個模塊的系統化提升內容,包括:


擁有這些特質的人,我親眼看著他們10年內成為了高管


由於職場人的時間壓力大,我們設計5分鐘講明白一個知識點,然後用一天的時間去體會和思考、行動,給到職場人學習的最佳性價比!

賦予自己系統化的八大模塊學習,每天只需5分鐘,發展的機會隨時可以開始,就等你按下啟動鍵。

關注公眾號“胡言非語”,點擊欄目中的“胡浩講課”,點擊“5分鐘管理課”,即可獲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