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京津冀製造業協同發展

能源 經濟 材料科學 新能源 河北新聞網 2017-06-09
推動京津冀製造業協同發展

“中國製造2025”是全球製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之際,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它的全面實施,為京津冀製造業協同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科技資源豐富、經濟頗具活力、開放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與區域支撐,但京津冀製造業在資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尚存在較大差距,轉型升級壓力較大。京津冀製造業要向中高端發展,需要抓住“中國製造2025”全面實施的契機,加快構建新型製造業體系,推動京津冀製造業協同發展,使京津冀地區成為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先導區域。

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創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平臺,形成引領京津冀協同創新與發展的“軸線”,帶動技術創新、資源重組、人才培養,促進資源和要素自由流動,形成以差異化、高端化為特色的區域創新集群。依託產業集聚區培育引進龍頭企業,建設以大項目為支撐的集聚載體,打造核心競爭優勢,推動京津冀製造業重點突破和整體提升。

構建協調互補的區域創新體系。依託京津冀三地科技創新的不同定位,建設重點產業技術研發基地,提升科技成果孵化轉化能力,構建協調互補的區域創新體系。北京重點提升原始創新和技術服務能力,成為我國科技創新中心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天津重點提高應用研究與工程技術研發轉化能力;河北重點強化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和示範推廣,以此形成錯位競爭、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打造立足區域、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優勢產業集聚區。這對優化產業結構,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推動產業鏈條向高附加值的創新鏈條攀升,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工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應密切關注全球信息化應用與發展進程,適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依託京津冀科技創新與人才優勢,面向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重點領域,構建“信息高速路”,共建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加快從生產製造向基於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服務型製造轉變。依託開發區、保稅區、臨港經濟區等重點功能區,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應用。以信息技術更新換代促進企業生產製造的智能化、敏捷化、柔性化,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強“政產學研”創新體系建設。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京津冀開放式創新,充分發揮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作用,構建創新合作機制,實現三地創新要素與資源共享,力求產生“1+2>3”的協同效應。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軟件與集成電路、電子商務等領域成立多種形式的聯盟,推進聯盟成員間合作交流和資源共享,形成大產業集群。加強創新資源利用和經濟效益的統計分析與動態監測,全面提高京津冀科技資源轉化能力和水平,促進資本與技術有效對接,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