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繁華背後的無盡心酸?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套路”

自2018年國內正式步入新能源時代後,我國新能源車型的銷量數據一直處於穩步上升狀態,整個新能源行業看起來都處於“一片繁華”的景象。然而,扒開“繁華”數據的背後卻發現隱藏的“無盡心酸”。

據統計,2018年國內新能源車近60%的銷量被出行和出租公司這樣的“公戶”佔據,僅有不到40%的新能源車型由真正的個人“私戶”買家選擇。

原來新能源車的銷量都是被出行公司“養”起來的?

從威爾森發佈的5月新能源銷量數據來看,在北京,深圳,上海這類超一線城市中,新能源“私戶”購車用戶的確佔據主要位置。不難分析,在超一線城市中會存在一部分消費者有經濟實力,也更樂意去接受新能源車這類的新鮮事物。但實際上,更大一部分依舊是受制於指標問題,而被迫選擇新能源車型。

一片繁華背後的無盡心酸?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套路”

而拋開超一線城市,無論限牌與否,“公戶”購車的比例則明顯要高於個人用戶。即便佔據5月新能源銷量榜第一的廣州,“公戶”購車佔比也高達75.6。而在某些地方性城市,“公戶”佔比更是高達90.5%。也就是說,在實際的終端市場中,電動車的銷量其實更多是被出行或出租公司的大批量購買所消化,後期便會用做公司運營車輛或面對個人長期出租。

一片繁華背後的無盡心酸?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套路”

所以現階段所公佈出的新能源車銷量數據中,僅有一小部分屬於個人消費者,而更多的其實都交付到出租車公司或出行公司中。從某些方面來說,個人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購買意圖其實並不明顯,但新能源車企為了營造出更漂亮的銷售數據,不單單會與出行平臺合作,如今更是有新能源企業開始佈局出行領域,為的就是進一步“美化”銷量。

為啥新能源車企都要進軍出行領域

進軍出行領域並不什麼新鮮事鮮。早幾年前,老牌新能源車企便已經有所作為。通過與出行平臺合作的方式來加速消化自己的訂單。而到如今的新能源領域,佈局出行行業似乎已經成為了主流趨勢,只不過現階段在體量上依舊無法與傳統車企相對比。但本質上並沒有太明顯的差距,只不過是不同車企之間側重點不同罷了。

一片繁華背後的無盡心酸?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套路”

例如小鵬汽車成立的“有鵬出行”,定位於專車服務。而威馬汽車的“即客行”除了網約車外,還包括旅遊租車、企業長租、酒店景點接駁、旅遊包車等業務。新特汽車的“新電出行”與“即客行”相似,旨在形成集網約車出行、新能源共享汽車、出租車、旅遊租車等服務為一體的多領域服務體系。除此之外,還有吉利的“曹操出行”,北汽的“華夏出行”等。

一片繁華背後的無盡心酸?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套路”

縱然不同車企間,佈局出行領域的方式並不相同,但本質上想要得到的效果卻基本一致。對於品牌本身而言,一個是前面說到過的增加車企本身的產銷量,為品牌自身帶來更漂亮的銷售數據。同時,大批量網約車的投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產品本身的曝光率,消費者在使用網約車服務時也能親身體驗到產品本身的特性,從而進一步促進銷售行為的產生。

同時,也可以通過大量網約車的運營收集更為豐富全面的數據,用以下一款產品的改進研發。而這一點恰好是造車新勢力所缺少。

一片繁華背後的無盡心酸?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套路”

而對於網約車平臺來說,運營車型本身就屬於稀缺資源,造車新勢力的加入無疑能有效減少車輛不足的情況。同時,以合作的方式也能進一步降低購買車輛的成本,也是一種合作共贏的新方式。

找平臺租電動車跑滴滴真的合適?

此前嘿電曾採訪過一些北京電動車滴滴司機,據瞭解,該司機平均每天工作10小時,實際行駛里程在400公里左右,每日流水大約為500元。車輛是在某平臺租賃的京牌純電車型,續航里程為300km,每月租金為3000元,每日充電費用在60元左右。綜合算下來,該司機每月收入為8000-9000元。

一片繁華背後的無盡心酸?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套路”

在與司機的溝通中嘿電瞭解到,現階段用電動車作為滴滴運營車輛並不會過分在意續航能力,目前續航在300km的車型其實是最適合作為運營車輛。原因在於,無論續航長短都需要保證中途充電一次。如此說來,一方面對所謂的超長續航需求度較低,另一方面作為運營車型,售價才是決定其盈利的關鍵。

一片繁華背後的無盡心酸?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套路”

同時,該司機還表示電動車每公里費用在0.2元左右,而燃油車每公里費用則要接近0.6元左右。在能耗上,用電動車跑滴滴每公里都能節省下三分之二的油錢。而在保養層面其實相差不多,在出行公司的燃油車到專門的保養站保養一次也僅在300元上下,電動車則也需200元,兩者均為一月一保,實際費用差距並不明顯。

一片繁華背後的無盡心酸?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套路”

至於說到電池衰減問題,現階段國內電池本身是有8年12萬公里質保的強制要求,這已經能覆蓋普通家用車的壽命週期,更何況運營車輛車本身也是有強制報廢的規定,所以電池衰減問題可以忽略不計。

總結

不單單是在出行領域佈局,新能源車企本身也會推出針對網約車或是出租公司的特有車型,其中北汽新能源的EU系列其實就是針對性車系,而廣汽新能源的Aion S 410km的續航版本,其實也是專門為出行公司設計生產。

所以,現階段新能源車企發佈的銷量數據表明上看著的確不錯,然而實際的背後卻也是充滿了“套路”,也就是開頭所說的“一片繁華背後隱藏的無盡心酸”,現階段的新能源行業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光鮮。

一片繁華背後的無盡心酸?國內新能源銷量的“套路”

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現階段的出行公司都會將運營車型換成新能源車型。從短期市場效果來看,新能源行業或許還會繼續保持上漲的趨勢。但嘿電想說的是,真正能推動新能源行業發展的並不是出行公司這樣的“B端”用戶,只有得到“C端”個人用戶的認可才是整個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前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