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擁護的晨曦'

納雍 散文 以且河 2019-09-08
"


"


「散文」擁護的晨曦


擁護的晨曦

許定平

清晨五點半,納雍縣鍋圈巖鄉擁護村。萬籟俱寂,夜色朦朧。

向前,向前!我只看見眼前白晃晃的通村水泥路,我只聽到腳下發出“噼啪,噼啪”的跑步聲。

鍋圈巖四周的山野黑黝黝一片,擁護村的村莊寂靜無聲,依然還在甜甜的睡眠之中。

來到擁護駐村抓脫貧攻堅,已經一個來月,整天忙於走訪,料理村務,有時晝夜不分。從今天起,我決計晨練。第一次在黎明前,沿著水泥馬路晨跑,從村公所塘邊,要跑去山坡上的魏家寨。

八月交秋,夜風習習,涼爽宜人。高原的天空晴朗空曠,疏星朗照,藍瑩瑩一片,映照大地一夜的殘月捲縮在天邊的雲層裡,疲倦得睜隻眼閉隻眼。遙望周圍的大山,峰郭呈現一幅幅沉寂的剪影,唯有北邊馬場背後,鍋圈巖和姑開兩鄉的界山——綿延十幾公里的高山脊樑上,一溜風力發電塔高聳入雲,一座座塔尖上忽閃忽閃,亮著紅色的航空警示燈,猶如熬夜人的眼。

萬籟俱寂,天色漸漸明朗。水泥公路兩側是密密麻麻的荊棘灌木林,路邊的地裡滿是快成熟的烤煙和包穀,上下黑森森一片。稍陡的山坡,是退耕還林後瘋長的樹林,更是幽深深瘮人。沒有蛙聲,沒有夏夜田野裡的交響曲,只有幾隻秋蟲單調地奏鳴,在路邊在溝壑在土地裡發出嘰嘰聲……

向前,向前。爬坡,爬坡。跑過一彎又一彎,終於來到三岔路口。直去是馬場方向,急轉彎才是去魏家寨的路。這兒的通組公路,雖然有一段爬坡,但坡度緩和,道路較直。過後,一路平坦,一條長長的環山路,好跑。

堅持跑到寨子邊,我早已大汗淋漓。停下來,才發現人已經站得很高。俯瞰山下,塘邊已經陷落在腳下的麻窩裡,矮下去許多許多。

爬上山頂上村裡蓄水的大水池頂蓋上,回頭張望,水池邊上生長許多漆樹,樹幹上割漆後留下的無數只“眼睛”,在茫然地盯著我看。


"


「散文」擁護的晨曦


擁護的晨曦

許定平

清晨五點半,納雍縣鍋圈巖鄉擁護村。萬籟俱寂,夜色朦朧。

向前,向前!我只看見眼前白晃晃的通村水泥路,我只聽到腳下發出“噼啪,噼啪”的跑步聲。

鍋圈巖四周的山野黑黝黝一片,擁護村的村莊寂靜無聲,依然還在甜甜的睡眠之中。

來到擁護駐村抓脫貧攻堅,已經一個來月,整天忙於走訪,料理村務,有時晝夜不分。從今天起,我決計晨練。第一次在黎明前,沿著水泥馬路晨跑,從村公所塘邊,要跑去山坡上的魏家寨。

八月交秋,夜風習習,涼爽宜人。高原的天空晴朗空曠,疏星朗照,藍瑩瑩一片,映照大地一夜的殘月捲縮在天邊的雲層裡,疲倦得睜隻眼閉隻眼。遙望周圍的大山,峰郭呈現一幅幅沉寂的剪影,唯有北邊馬場背後,鍋圈巖和姑開兩鄉的界山——綿延十幾公里的高山脊樑上,一溜風力發電塔高聳入雲,一座座塔尖上忽閃忽閃,亮著紅色的航空警示燈,猶如熬夜人的眼。

萬籟俱寂,天色漸漸明朗。水泥公路兩側是密密麻麻的荊棘灌木林,路邊的地裡滿是快成熟的烤煙和包穀,上下黑森森一片。稍陡的山坡,是退耕還林後瘋長的樹林,更是幽深深瘮人。沒有蛙聲,沒有夏夜田野裡的交響曲,只有幾隻秋蟲單調地奏鳴,在路邊在溝壑在土地裡發出嘰嘰聲……

向前,向前。爬坡,爬坡。跑過一彎又一彎,終於來到三岔路口。直去是馬場方向,急轉彎才是去魏家寨的路。這兒的通組公路,雖然有一段爬坡,但坡度緩和,道路較直。過後,一路平坦,一條長長的環山路,好跑。

堅持跑到寨子邊,我早已大汗淋漓。停下來,才發現人已經站得很高。俯瞰山下,塘邊已經陷落在腳下的麻窩裡,矮下去許多許多。

爬上山頂上村裡蓄水的大水池頂蓋上,回頭張望,水池邊上生長許多漆樹,樹幹上割漆後留下的無數只“眼睛”,在茫然地盯著我看。


「散文」擁護的晨曦


登高望遠,心曠神怡。東方的天際已是一片紅暈,重疊的山巒已經可以分辨層次:近處,擁護村的狗爬巖大山深黑凝重;其次,土補村的山樑稍微淡雅清新;極目天邊,昆寨鄉的治溝大山脈,彷彿畫家不經意間抹下一縷淡筆,輕盈縹緲,卻映透著殷殷的赤色。層層疊嶂的間隙裡、溝壑間,佈滿乳白色的霧靄,像舞袖,像飄逸的白色絲絹。

北面山巔,風力發電塔上的警示燈已經熄滅,高空中的疾風勁流吹得滿山峰上的大風車滴溜溜旋轉,烏蒙高原上的清潔能源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輸向遠方。

眼前的麻窩裡,嘎吉凱的荒山坡上,是村合作社的養雞場,漫山遍野佈滿雞舍,雞舍頂上藍色彩鋼瓦在晨光中,泛出幽幽藍光,星星點點……

高原之巔的鍋圈巖,隨處都是一幅幅生動秀美的水墨畫,展現出無盡的精彩。擁護村的自然村落,鑲嵌在重重褶皺的峰巒裡。擁護村的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頑強地與惡劣的生存環境奮爭,生生不息……

如今,趕上了脫貧攻堅的大好時機,新樓處處拔起,原來人背馬馱的崎嶇山路變成了組組通戶戶通公路網,水電到戶,電視網絡到家。各項基礎設施齊備,各項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到每家每戶。勤勞的人們齊心協力,發展種植養殖,外出和就地務工,迅速發展經濟脫貧致富。全村貧困戶從原來的兩百多戶銳減到幾十戶,計劃今年底實現脫貧出列。是啊,有了黨的好政策和歷史發展機遇,擁護一定擁有一個美好燦爛的明天,山坳溝壑之間,都有一個個美好而溫暖的家。

回程路上,我心懷滿滿的悅愉,大步流星。樹林裡的鳥兒在晨曦中醒來,滿山清新的林間,到處嘰嘰啾啾……

剛到住所,遠山的太陽噴薄而出,把第一縷陽光拋灑在我的身上。


"


「散文」擁護的晨曦


擁護的晨曦

許定平

清晨五點半,納雍縣鍋圈巖鄉擁護村。萬籟俱寂,夜色朦朧。

向前,向前!我只看見眼前白晃晃的通村水泥路,我只聽到腳下發出“噼啪,噼啪”的跑步聲。

鍋圈巖四周的山野黑黝黝一片,擁護村的村莊寂靜無聲,依然還在甜甜的睡眠之中。

來到擁護駐村抓脫貧攻堅,已經一個來月,整天忙於走訪,料理村務,有時晝夜不分。從今天起,我決計晨練。第一次在黎明前,沿著水泥馬路晨跑,從村公所塘邊,要跑去山坡上的魏家寨。

八月交秋,夜風習習,涼爽宜人。高原的天空晴朗空曠,疏星朗照,藍瑩瑩一片,映照大地一夜的殘月捲縮在天邊的雲層裡,疲倦得睜隻眼閉隻眼。遙望周圍的大山,峰郭呈現一幅幅沉寂的剪影,唯有北邊馬場背後,鍋圈巖和姑開兩鄉的界山——綿延十幾公里的高山脊樑上,一溜風力發電塔高聳入雲,一座座塔尖上忽閃忽閃,亮著紅色的航空警示燈,猶如熬夜人的眼。

萬籟俱寂,天色漸漸明朗。水泥公路兩側是密密麻麻的荊棘灌木林,路邊的地裡滿是快成熟的烤煙和包穀,上下黑森森一片。稍陡的山坡,是退耕還林後瘋長的樹林,更是幽深深瘮人。沒有蛙聲,沒有夏夜田野裡的交響曲,只有幾隻秋蟲單調地奏鳴,在路邊在溝壑在土地裡發出嘰嘰聲……

向前,向前。爬坡,爬坡。跑過一彎又一彎,終於來到三岔路口。直去是馬場方向,急轉彎才是去魏家寨的路。這兒的通組公路,雖然有一段爬坡,但坡度緩和,道路較直。過後,一路平坦,一條長長的環山路,好跑。

堅持跑到寨子邊,我早已大汗淋漓。停下來,才發現人已經站得很高。俯瞰山下,塘邊已經陷落在腳下的麻窩裡,矮下去許多許多。

爬上山頂上村裡蓄水的大水池頂蓋上,回頭張望,水池邊上生長許多漆樹,樹幹上割漆後留下的無數只“眼睛”,在茫然地盯著我看。


「散文」擁護的晨曦


登高望遠,心曠神怡。東方的天際已是一片紅暈,重疊的山巒已經可以分辨層次:近處,擁護村的狗爬巖大山深黑凝重;其次,土補村的山樑稍微淡雅清新;極目天邊,昆寨鄉的治溝大山脈,彷彿畫家不經意間抹下一縷淡筆,輕盈縹緲,卻映透著殷殷的赤色。層層疊嶂的間隙裡、溝壑間,佈滿乳白色的霧靄,像舞袖,像飄逸的白色絲絹。

北面山巔,風力發電塔上的警示燈已經熄滅,高空中的疾風勁流吹得滿山峰上的大風車滴溜溜旋轉,烏蒙高原上的清潔能源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輸向遠方。

眼前的麻窩裡,嘎吉凱的荒山坡上,是村合作社的養雞場,漫山遍野佈滿雞舍,雞舍頂上藍色彩鋼瓦在晨光中,泛出幽幽藍光,星星點點……

高原之巔的鍋圈巖,隨處都是一幅幅生動秀美的水墨畫,展現出無盡的精彩。擁護村的自然村落,鑲嵌在重重褶皺的峰巒裡。擁護村的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頑強地與惡劣的生存環境奮爭,生生不息……

如今,趕上了脫貧攻堅的大好時機,新樓處處拔起,原來人背馬馱的崎嶇山路變成了組組通戶戶通公路網,水電到戶,電視網絡到家。各項基礎設施齊備,各項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到每家每戶。勤勞的人們齊心協力,發展種植養殖,外出和就地務工,迅速發展經濟脫貧致富。全村貧困戶從原來的兩百多戶銳減到幾十戶,計劃今年底實現脫貧出列。是啊,有了黨的好政策和歷史發展機遇,擁護一定擁有一個美好燦爛的明天,山坳溝壑之間,都有一個個美好而溫暖的家。

回程路上,我心懷滿滿的悅愉,大步流星。樹林裡的鳥兒在晨曦中醒來,滿山清新的林間,到處嘰嘰啾啾……

剛到住所,遠山的太陽噴薄而出,把第一縷陽光拋灑在我的身上。


「散文」擁護的晨曦


作者簡介

許定平,男,漢族 ,1966年6月生,愛好紅色文化、鄉土文化散文創作,發表散文60餘篇,作品散見於省內各報刊,現供職於納雍縣政府辦公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