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風物丨“水西門的鴨子”出名史話'

"


"


建康風物丨“水西門的鴨子”出名史話


1903年,外秦淮水西門碼頭景象

明清時南京民間流傳過這樣一首民謠:“大腳仙(舊指不纏小腳的江北女傭),鹹板鴨,玄色緞子琉璃塔。”從人們對南京人物、特產和勝跡的讚美中,可見南京板鴨早就遠近飄香、聲譽蜚然了。據史料記載,早在南朝時就出現鹹板鴨了。到宋代有板鴨、鹽水鴨、烤鴨等,有“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稱。其中金陵鹽水鴨風味獨特,有“六朝風味,白門佳品”之譽。鹽水鴨的香嫩以八月為最佳。據張通之《白門食譜》中說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所以稱“桂花鴨”。在老南京的記憶中,提起板鴨、鹽水鴨,就不能不提到水西門,如今漫步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正宗水西門板鴨”的招牌亦隨處可見,成為口味純正地道的代名詞。那麼,水西門在南京的板鴨桂花鴨產業鏈中,為何會有如此好的聲譽?

原來,舊時的水西門外是南京除下關外最重要的水上交通碼頭,是老南京盡人皆知的“鴨市”,鴨行就有二三十家,南京周邊地區的鴨農們跋涉數月,趕來成百上千的肥美鴨子,鴨客人(即鴨販)到水西門就投行,城裡各處的鴨鋪(即鴨店)上鴨行,由鴨行鴨販鴨鋪三方共同議價。久而久之,水西門鴨子就名聲在外了。

水西門曾有“蘇碼頭”和“鹽碼頭”,蘇碼頭和鹽碼頭興於明初,盛於明、清,分別位於三山橋東岸北側,地臨秦淮河。因是江蘇境內外船隻的一個停泊處,故稱“蘇碼頭”。鹽碼頭是指鹽船裝卸專用的一個碼頭。這一帶的河面上,船桅林立、商賈雲集。那時,河中的船隊成行,傍岸的泊舟鱗比,碼頭上號子聲此起彼伏,行人滿街,水陸上下川流不息。除了木材、棉被等傳統貨物外,成群的鴨子就是水西門最喧鬧最鮮活的生意了。

民國時期,由於南京人吃鴨成風,各地鴨農們都把鴨子趕到南京來出售。以江北的和縣、含山、巢縣、無為、全椒為多,也有蘇北的水鄉興化、高郵、寶應,皖南的蕪湖、大通等地,南京本地以江寧湖熟鴨子最好。郊縣的六合、高淳,也逐漸發展起大規模的養鴨業。與當今現代化的交通運輸相比,舊時鴨子的運輸是很有趣的,江南水網密佈,舟船暢通無阻,鴨農們利用鴨子善鳧水的特點,初秋時節,將鴨群沿江河水面一路放養而來。鴨子們自行趕路,優哉遊哉,沿途自行覓食,最終來到水西門碼頭一帶“上岸”。此時的鴨子經過數月的放養,長得膘肥體壯,前來水西門採購的商家雲集,好不熱鬧。民國年間,水西門、南傘巷一帶都成了鴨市場,據記載有位姓程的大戶開了一家鴨行,專門收購湖熟、沙洲圩及北運來的活鴨,圍養在家門口的範家塘(後稱鴨子塘),供城裡各家鴨店到鴨行購買。

來源:南京晨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