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印發,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印發,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長三角城市群範圍。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長三角各個城市來說不僅是機遇,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當前,長三角正在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

繼今年1月,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深入研討“長三角創新圈”;今年6月,“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在寧舉辦後,今天下午,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又在寧拉開帷幕,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專家為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建言獻策。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印發,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長三角城市群範圍。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長三角各個城市來說不僅是機遇,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當前,長三角正在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

繼今年1月,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深入研討“長三角創新圈”;今年6月,“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在寧舉辦後,今天下午,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又在寧拉開帷幕,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專家為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建言獻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9月5日,2019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舉辦。南京日報記者 毛慶 攝

探索推進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高地,支撐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南京如何扛起責任、展現作為、作出貢獻?

01

背景:打造長三角科創圈,南京有優勢

長三角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科技創新更是長三角的優勢所在。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長三角GDP總量達21.2萬億元,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進出口總額佔到全國的37%;利用外資佔比達62%。同時,長三角擁有全國四分之一的雙一流高校、三分之一的科研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

今年1月27日,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就建設“長三角創新圈”進行深入研討。

“當前,南京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海龍頭帶動下,全力建設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驅動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支撐長三角國際化發展的門戶樞紐。”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在會見與會嘉賓時說。

在長三角科創圈打造中扛起南京責任,南京有著自己的比較優勢。

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印發,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長三角城市群範圍。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長三角各個城市來說不僅是機遇,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當前,長三角正在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

繼今年1月,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深入研討“長三角創新圈”;今年6月,“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在寧舉辦後,今天下午,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又在寧拉開帷幕,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專家為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建言獻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9月5日,2019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舉辦。南京日報記者 毛慶 攝

探索推進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高地,支撐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南京如何扛起責任、展現作為、作出貢獻?

01

背景:打造長三角科創圈,南京有優勢

長三角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科技創新更是長三角的優勢所在。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長三角GDP總量達21.2萬億元,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進出口總額佔到全國的37%;利用外資佔比達62%。同時,長三角擁有全國四分之一的雙一流高校、三分之一的科研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

今年1月27日,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就建設“長三角創新圈”進行深入研討。

“當前,南京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海龍頭帶動下,全力建設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驅動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支撐長三角國際化發展的門戶樞紐。”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在會見與會嘉賓時說。

在長三角科創圈打造中扛起南京責任,南京有著自己的比較優勢。

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藍天白雲下的南京城。南京日報記者 董家訓 攝

南京是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和長三角特大城市,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務院去年專門通報表揚的集聚創新資源“強磁場”。

近年來,南京確立了“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發展定位,2018年和2019年,都以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形式出臺推進創新驅動“121”戰略的系列新政,即建設“一個名城”——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兩個中心”——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把南京建成最鼓勵創新、最適合創新、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城市。

得天獨厚的科教土壤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印發,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長三角城市群範圍。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長三角各個城市來說不僅是機遇,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當前,長三角正在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

繼今年1月,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深入研討“長三角創新圈”;今年6月,“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在寧舉辦後,今天下午,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又在寧拉開帷幕,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專家為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建言獻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9月5日,2019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舉辦。南京日報記者 毛慶 攝

探索推進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高地,支撐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南京如何扛起責任、展現作為、作出貢獻?

01

背景:打造長三角科創圈,南京有優勢

長三角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科技創新更是長三角的優勢所在。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長三角GDP總量達21.2萬億元,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進出口總額佔到全國的37%;利用外資佔比達62%。同時,長三角擁有全國四分之一的雙一流高校、三分之一的科研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

今年1月27日,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就建設“長三角創新圈”進行深入研討。

“當前,南京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海龍頭帶動下,全力建設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驅動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支撐長三角國際化發展的門戶樞紐。”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在會見與會嘉賓時說。

在長三角科創圈打造中扛起南京責任,南京有著自己的比較優勢。

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藍天白雲下的南京城。南京日報記者 董家訓 攝

南京是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和長三角特大城市,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務院去年專門通報表揚的集聚創新資源“強磁場”。

近年來,南京確立了“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發展定位,2018年和2019年,都以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形式出臺推進創新驅動“121”戰略的系列新政,即建設“一個名城”——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兩個中心”——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把南京建成最鼓勵創新、最適合創新、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城市。

得天獨厚的科教土壤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攝

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有高校5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數量居全國第三;

萬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數量均居全國第二;

有國家級獨立科研機構18家,國家重點學科7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個;

有兩院院士81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位居全國第三,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

《自然》雜誌評出的2018全球科研城市50強,南京位列全球十二、全國第三。

枝繁葉茂的科創森林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印發,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長三角城市群範圍。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長三角各個城市來說不僅是機遇,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當前,長三角正在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

繼今年1月,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深入研討“長三角創新圈”;今年6月,“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在寧舉辦後,今天下午,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又在寧拉開帷幕,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專家為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建言獻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9月5日,2019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舉辦。南京日報記者 毛慶 攝

探索推進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高地,支撐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南京如何扛起責任、展現作為、作出貢獻?

01

背景:打造長三角科創圈,南京有優勢

長三角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科技創新更是長三角的優勢所在。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長三角GDP總量達21.2萬億元,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進出口總額佔到全國的37%;利用外資佔比達62%。同時,長三角擁有全國四分之一的雙一流高校、三分之一的科研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

今年1月27日,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就建設“長三角創新圈”進行深入研討。

“當前,南京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海龍頭帶動下,全力建設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驅動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支撐長三角國際化發展的門戶樞紐。”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在會見與會嘉賓時說。

在長三角科創圈打造中扛起南京責任,南京有著自己的比較優勢。

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藍天白雲下的南京城。南京日報記者 董家訓 攝

南京是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和長三角特大城市,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務院去年專門通報表揚的集聚創新資源“強磁場”。

近年來,南京確立了“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發展定位,2018年和2019年,都以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形式出臺推進創新驅動“121”戰略的系列新政,即建設“一個名城”——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兩個中心”——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把南京建成最鼓勵創新、最適合創新、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城市。

得天獨厚的科教土壤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攝

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有高校5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數量居全國第三;

萬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數量均居全國第二;

有國家級獨立科研機構18家,國家重點學科7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個;

有兩院院士81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位居全國第三,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

《自然》雜誌評出的2018全球科研城市50強,南京位列全球十二、全國第三。

枝繁葉茂的科創森林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江北新區供圖

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創新型領軍企業為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幹、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科創森林”。

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其中,新型顯示、物聯網、信息通訊設備、智能電網、新材料和節能環保6個產業已形成超千億級規模。

去年又規劃確立了4大先進製造業,4大現代服務業、一批未來產業的“4+4+1”主攻方向,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是目前正重點打造的產業地標。

去年,在創新名城新政的綜合施策下,南京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274家、科技型企業近2萬家、高新技術產值突破萬億元,均創下歷史新高。

02

南京行動:首提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擬成立實體化運作機構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南京研究提出了“以上海為龍頭,南京、杭州、合肥共同推進長三角科創圈建設”的設想,並牽頭起草了相關建設方案和框架協議。其間,先後組織召開兩場綜合性專家研討會。4月份以來,南京市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先後拜訪了上海、杭州和合肥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市科技局積極對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及滬寧合的發改和科技部門,達成了共建長三角科創圈的共識。

紫君瞭解到,在充分徵求吸收上海、杭州、合肥等各方意見基礎上,提出長三角科創圈的總體框架設想是:

以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引領,著力推進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打造杭州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南京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聯合發展G60、G42、G25科創和產業創新走廊及生態經濟走廊,開放吸納更多創新型城市加入科創圈,共同構建系統化佈局、網絡化聯動、一體化協同、市場化推動的長三角區域創新共同體。

6月28日,“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在寧舉辦,率先啟動長三角民間科創組織的合作對接。來自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江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的專家,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三省一市創新平臺的代表,就如何共建長三角科創圈創新平臺,提升區域創新整體效能展開研討交流。會上,三省一市的平臺代表共同簽署併發布了《共建長三角科創圈創新平臺倡議書》。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印發,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長三角城市群範圍。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長三角各個城市來說不僅是機遇,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當前,長三角正在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

繼今年1月,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深入研討“長三角創新圈”;今年6月,“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在寧舉辦後,今天下午,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又在寧拉開帷幕,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專家為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建言獻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9月5日,2019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舉辦。南京日報記者 毛慶 攝

探索推進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高地,支撐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南京如何扛起責任、展現作為、作出貢獻?

01

背景:打造長三角科創圈,南京有優勢

長三角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科技創新更是長三角的優勢所在。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長三角GDP總量達21.2萬億元,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進出口總額佔到全國的37%;利用外資佔比達62%。同時,長三角擁有全國四分之一的雙一流高校、三分之一的科研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

今年1月27日,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就建設“長三角創新圈”進行深入研討。

“當前,南京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海龍頭帶動下,全力建設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驅動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支撐長三角國際化發展的門戶樞紐。”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在會見與會嘉賓時說。

在長三角科創圈打造中扛起南京責任,南京有著自己的比較優勢。

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藍天白雲下的南京城。南京日報記者 董家訓 攝

南京是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和長三角特大城市,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務院去年專門通報表揚的集聚創新資源“強磁場”。

近年來,南京確立了“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發展定位,2018年和2019年,都以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形式出臺推進創新驅動“121”戰略的系列新政,即建設“一個名城”——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兩個中心”——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把南京建成最鼓勵創新、最適合創新、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城市。

得天獨厚的科教土壤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攝

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有高校5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數量居全國第三;

萬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數量均居全國第二;

有國家級獨立科研機構18家,國家重點學科7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個;

有兩院院士81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位居全國第三,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

《自然》雜誌評出的2018全球科研城市50強,南京位列全球十二、全國第三。

枝繁葉茂的科創森林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江北新區供圖

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創新型領軍企業為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幹、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科創森林”。

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其中,新型顯示、物聯網、信息通訊設備、智能電網、新材料和節能環保6個產業已形成超千億級規模。

去年又規劃確立了4大先進製造業,4大現代服務業、一批未來產業的“4+4+1”主攻方向,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是目前正重點打造的產業地標。

去年,在創新名城新政的綜合施策下,南京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274家、科技型企業近2萬家、高新技術產值突破萬億元,均創下歷史新高。

02

南京行動:首提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擬成立實體化運作機構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南京研究提出了“以上海為龍頭,南京、杭州、合肥共同推進長三角科創圈建設”的設想,並牽頭起草了相關建設方案和框架協議。其間,先後組織召開兩場綜合性專家研討會。4月份以來,南京市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先後拜訪了上海、杭州和合肥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市科技局積極對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及滬寧合的發改和科技部門,達成了共建長三角科創圈的共識。

紫君瞭解到,在充分徵求吸收上海、杭州、合肥等各方意見基礎上,提出長三角科創圈的總體框架設想是:

以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引領,著力推進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打造杭州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南京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聯合發展G60、G42、G25科創和產業創新走廊及生態經濟走廊,開放吸納更多創新型城市加入科創圈,共同構建系統化佈局、網絡化聯動、一體化協同、市場化推動的長三角區域創新共同體。

6月28日,“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在寧舉辦,率先啟動長三角民間科創組織的合作對接。來自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江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的專家,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三省一市創新平臺的代表,就如何共建長三角科創圈創新平臺,提升區域創新整體效能展開研討交流。會上,三省一市的平臺代表共同簽署併發布了《共建長三角科創圈創新平臺倡議書》。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現場。南京日報記者 徐琦 攝

7月31日,於合肥召開的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建設聯席會議上,簽署了《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戰略智庫聯盟框架協議》,為進一步務實推動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

據透露,下一步,我市還將成立類似於南京市長三角科創圈建設辦公室的實體化工作機構,從各相關部門抽調精兵強將,進行實體化運作。

紫君瞭解到,作為長三角科創圈的一部分,南京都市圈科創一體化建設正強力推進。市科技部門近期開展南京都市圈科技創新一體化調研,各城市深化分工合作,瞄準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形成更加緊密的區域創新發展一體化。

03

專家建言:破除壁壘,率先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

今天下午舉行的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專題論壇上,長三角科創智庫聯盟揭牌成立,將通過機制共商、平臺共建、要素共享等方式,集聚長三角三省一市科技智庫工作資源,助推科技創新。

論壇上,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專家也紛紛為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建言獻策。

省科協主席、中科院院士陳駿:

“一體化”應該是共建共享的一體化、是高效持續的一體化、是綠色生態的一體化。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建議不僅要繼續抓好統籌協調、完善合作機制,還應進一步破除壁壘,率先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舉措的集中落實、率先突破、系統集成,促進人才、信息、資金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讓多重創新要素相互激盪,多領域專長彼此助力,構成長三角地區創新驅動的新優勢。

上海市科協研究員孫正心:

過去,長三角之間更多是技術創新的轉移,而現在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長三角一體化被賦予了城市群和高質量的內涵,安徽、上海的大科學裝置、江蘇的物聯網、以及浙江的互聯網等,完全可以在長三角一體化的背景下實現科技優勢互補。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楊桂山:

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是我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尤其南京是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正全力推進創新名城建設。建議可以牽頭建立長三角聯合創新基金,尤其要發揮創新性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長三角城市群之間也要建立創新生態體系,促進區域創新要素自由流動與高效配置,以創新引領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

上海市科協副巡視員黃興華:

長三角一體化不是長三角同質化,需發揮三省一市科協在組織人才開展活動、集聚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注重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協作新格局。

(紫金山觀察:南京日報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時政公號)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日前正式印發,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長三角城市群範圍。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長三角各個城市來說不僅是機遇,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當前,長三角正在著力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

繼今年1月,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深入研討“長三角創新圈”;今年6月,“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在寧舉辦後,今天下午,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又在寧拉開帷幕,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專家為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建言獻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9月5日,2019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舉辦。南京日報記者 毛慶 攝

探索推進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高地,支撐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南京如何扛起責任、展現作為、作出貢獻?

01

背景:打造長三角科創圈,南京有優勢

長三角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科技創新更是長三角的優勢所在。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長三角GDP總量達21.2萬億元,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進出口總額佔到全國的37%;利用外資佔比達62%。同時,長三角擁有全國四分之一的雙一流高校、三分之一的科研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

今年1月27日,科技部、中科院以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京,就建設“長三角創新圈”進行深入研討。

“當前,南京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上海龍頭帶動下,全力建設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驅動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支撐長三角國際化發展的門戶樞紐。”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在會見與會嘉賓時說。

在長三角科創圈打造中扛起南京責任,南京有著自己的比較優勢。

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藍天白雲下的南京城。南京日報記者 董家訓 攝

南京是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和長三角特大城市,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務院去年專門通報表揚的集聚創新資源“強磁場”。

近年來,南京確立了“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發展定位,2018年和2019年,都以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形式出臺推進創新驅動“121”戰略的系列新政,即建設“一個名城”——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兩個中心”——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把南京建成最鼓勵創新、最適合創新、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城市。

得天獨厚的科教土壤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攝

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有高校5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數量居全國第三;

萬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數量均居全國第二;

有國家級獨立科研機構18家,國家重點學科7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個;

有兩院院士81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位居全國第三,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

《自然》雜誌評出的2018全球科研城市50強,南京位列全球十二、全國第三。

枝繁葉茂的科創森林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江北新區供圖

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創新型領軍企業為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幹、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科創森林”。

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其中,新型顯示、物聯網、信息通訊設備、智能電網、新材料和節能環保6個產業已形成超千億級規模。

去年又規劃確立了4大先進製造業,4大現代服務業、一批未來產業的“4+4+1”主攻方向,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是目前正重點打造的產業地標。

去年,在創新名城新政的綜合施策下,南京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274家、科技型企業近2萬家、高新技術產值突破萬億元,均創下歷史新高。

02

南京行動:首提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擬成立實體化運作機構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南京研究提出了“以上海為龍頭,南京、杭州、合肥共同推進長三角科創圈建設”的設想,並牽頭起草了相關建設方案和框架協議。其間,先後組織召開兩場綜合性專家研討會。4月份以來,南京市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先後拜訪了上海、杭州和合肥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市科技局積極對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及滬寧合的發改和科技部門,達成了共建長三角科創圈的共識。

紫君瞭解到,在充分徵求吸收上海、杭州、合肥等各方意見基礎上,提出長三角科創圈的總體框架設想是:

以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引領,著力推進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打造杭州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南京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聯合發展G60、G42、G25科創和產業創新走廊及生態經濟走廊,開放吸納更多創新型城市加入科創圈,共同構建系統化佈局、網絡化聯動、一體化協同、市場化推動的長三角區域創新共同體。

6月28日,“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在寧舉辦,率先啟動長三角民間科創組織的合作對接。來自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江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的專家,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三省一市創新平臺的代表,就如何共建長三角科創圈創新平臺,提升區域創新整體效能展開研討交流。會上,三省一市的平臺代表共同簽署併發布了《共建長三角科創圈創新平臺倡議書》。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長三角科創圈共建創新平臺(南京)圓桌會議現場。南京日報記者 徐琦 攝

7月31日,於合肥召開的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建設聯席會議上,簽署了《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戰略智庫聯盟框架協議》,為進一步務實推動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

據透露,下一步,我市還將成立類似於南京市長三角科創圈建設辦公室的實體化工作機構,從各相關部門抽調精兵強將,進行實體化運作。

紫君瞭解到,作為長三角科創圈的一部分,南京都市圈科創一體化建設正強力推進。市科技部門近期開展南京都市圈科技創新一體化調研,各城市深化分工合作,瞄準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形成更加緊密的區域創新發展一體化。

03

專家建言:破除壁壘,率先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

今天下午舉行的長三角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專題論壇上,長三角科創智庫聯盟揭牌成立,將通過機制共商、平臺共建、要素共享等方式,集聚長三角三省一市科技智庫工作資源,助推科技創新。

論壇上,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專家也紛紛為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建言獻策。

省科協主席、中科院院士陳駿:

“一體化”應該是共建共享的一體化、是高效持續的一體化、是綠色生態的一體化。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建議不僅要繼續抓好統籌協調、完善合作機制,還應進一步破除壁壘,率先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舉措的集中落實、率先突破、系統集成,促進人才、信息、資金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讓多重創新要素相互激盪,多領域專長彼此助力,構成長三角地區創新驅動的新優勢。

上海市科協研究員孫正心:

過去,長三角之間更多是技術創新的轉移,而現在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長三角一體化被賦予了城市群和高質量的內涵,安徽、上海的大科學裝置、江蘇的物聯網、以及浙江的互聯網等,完全可以在長三角一體化的背景下實現科技優勢互補。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楊桂山:

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是我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尤其南京是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正全力推進創新名城建設。建議可以牽頭建立長三角聯合創新基金,尤其要發揮創新性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長三角城市群之間也要建立創新生態體系,促進區域創新要素自由流動與高效配置,以創新引領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

上海市科協副巡視員黃興華:

長三角一體化不是長三角同質化,需發揮三省一市科協在組織人才開展活動、集聚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注重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協作新格局。

(紫金山觀察:南京日報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時政公號)

打造長三角科創圈,看南京如何答題

文:紫金山觀察記者 毛慶

編輯:紫金山觀察編輯 楊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