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發展挑戰和機遇

因地理和歷史因素,南京是江蘇和安徽之間的紐帶,2018年人均GDP位居十大城市第三,僅低於深圳和廣州,新增人口10萬、佔江蘇省的一半。南京有著2400多年建城史,曾是六朝古都,歷史上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作為江蘇省會,南京並未處於中心位置。南京主要轄區直接與安徽接壤,自南往北依次是宣城、馬鞍山、滁州,不少安徽人來到南京就業。南京對安徽東部影響力巨大,已經超過了安徽省的省會合肥,許多網友不禁調侃“南京到底是江蘇的還是安徽的?”事實上,古時江南省由江蘇和安徽所組成,當時南京是江蘇、安徽共同的首府。在歷史和地理因素的作用下,南京始終是江蘇和安徽兩省之間的一個紐帶。2018年南京GDP達到1.3萬億元,人均GDP達到15.3萬元,位居十大城市第三名,僅低於深圳和廣州;常住人口844萬人,與2017年相比新增10萬人,佔整個江蘇省新增人口的一半。自古以來南京商業發展繁華,目前作為中國第二經濟強省的省會,南京成為很多省內消費的終端,人口只有上海的1/3左右,社會消費總額卻達到上海的1/2。交通方面,南京高鐵網輻射全國6個方向,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為江蘇二大樞紐機場之一,南京港是國內最大的內河港口、吞吐量省內港口第二。教育方面,文化底蘊豐富,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南京目前擁有2所985,8所211,大學生在讀超80萬人,十大城市中位居第三。

南京以電子、石化、汽車、鋼鐵為支柱,致力於打造“芯片之都”。南京是洋務運動的始發地之一,金陵製造局的創辦成為南京近代工業的開端。改革開放初期,熊貓電視機、金城摩托、南汽依維柯、同創電腦等產品,不斷走到國內同行的前列。改革開放後,南京將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主要任務,大力發展第三產業,1979-2018年第二產業佔比從68%降至37%,第三產業佔比從升至61%。目前南京四大支柱產業是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鋼鐵,代表公司有熊貓電子、江南光電、揚子石化、躍進汽車、南鋼股份等。南京是國家重要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現代服務中心和先進製造業基地,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位,車輛製造規模居第三位。近年來南京的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先進製造領域表現頗為出色,2018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近10萬輛,在江蘇省排名第一。拜騰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長安新能源汽車製造項目等眾多新能源整車項目落戶南京。南京一直致力於打造“芯片之都”,聚集了臺積電、紫光集團、中電科55所、華天科技等企業,形成了涵蓋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終端製造等環節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
南京發展挑戰和機遇

因地理和歷史因素,南京是江蘇和安徽之間的紐帶,2018年人均GDP位居十大城市第三,僅低於深圳和廣州,新增人口10萬、佔江蘇省的一半。南京有著2400多年建城史,曾是六朝古都,歷史上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作為江蘇省會,南京並未處於中心位置。南京主要轄區直接與安徽接壤,自南往北依次是宣城、馬鞍山、滁州,不少安徽人來到南京就業。南京對安徽東部影響力巨大,已經超過了安徽省的省會合肥,許多網友不禁調侃“南京到底是江蘇的還是安徽的?”事實上,古時江南省由江蘇和安徽所組成,當時南京是江蘇、安徽共同的首府。在歷史和地理因素的作用下,南京始終是江蘇和安徽兩省之間的一個紐帶。2018年南京GDP達到1.3萬億元,人均GDP達到15.3萬元,位居十大城市第三名,僅低於深圳和廣州;常住人口844萬人,與2017年相比新增10萬人,佔整個江蘇省新增人口的一半。自古以來南京商業發展繁華,目前作為中國第二經濟強省的省會,南京成為很多省內消費的終端,人口只有上海的1/3左右,社會消費總額卻達到上海的1/2。交通方面,南京高鐵網輻射全國6個方向,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為江蘇二大樞紐機場之一,南京港是國內最大的內河港口、吞吐量省內港口第二。教育方面,文化底蘊豐富,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南京目前擁有2所985,8所211,大學生在讀超80萬人,十大城市中位居第三。

南京以電子、石化、汽車、鋼鐵為支柱,致力於打造“芯片之都”。南京是洋務運動的始發地之一,金陵製造局的創辦成為南京近代工業的開端。改革開放初期,熊貓電視機、金城摩托、南汽依維柯、同創電腦等產品,不斷走到國內同行的前列。改革開放後,南京將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主要任務,大力發展第三產業,1979-2018年第二產業佔比從68%降至37%,第三產業佔比從升至61%。目前南京四大支柱產業是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鋼鐵,代表公司有熊貓電子、江南光電、揚子石化、躍進汽車、南鋼股份等。南京是國家重要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現代服務中心和先進製造業基地,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二位,車輛製造規模居第三位。近年來南京的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先進製造領域表現頗為出色,2018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近10萬輛,在江蘇省排名第一。拜騰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長安新能源汽車製造項目等眾多新能源整車項目落戶南京。南京一直致力於打造“芯片之都”,聚集了臺積電、紫光集團、中電科55所、華天科技等企業,形成了涵蓋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終端製造等環節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南京發展挑戰和機遇

由於長三角地區經濟強市雲集,與杭蘇錫常等發達地市相比,南京輻射能力有限,近期人口集聚能力明顯減弱。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規模最大、人口最為集中的區域,強市雲集。在經濟方面,上海、蘇州、杭州GDP高於南京,無錫、寧波也呈奮起直追之勢。在產業方面,各個城市產業實力大多不俗,形成了具備各自特色的產業體系。在人口方面,各城市搶人競爭激烈,南京市“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末全市總人口預計將達到910萬人左右,2018年末距離910萬的目標人口數量還差66萬人,考慮到2013-2018年人口增量僅為年均5萬,實現目標有一定難度。

南京未來將以“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為城市發展願景,攜手長三角各城市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根據《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草案,“創新名城”即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立足南京科教資源優勢,進一步塑造城市競爭力,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即立足南京生態人文優勢,豐富拓展美麗中國建設的南京實踐,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風範的美麗古都。《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出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進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