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目犍連 佛教 二郎神 民俗 文化 沉香 靈異故事 陝西土生書院 2019-08-18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道家之中元節

道家有“三元說”和“三官說”。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賜福,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則為下元(十月十五)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道家之中元節

道家有“三元說”和“三官說”。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賜福,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則為下元(十月十五)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jiào)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

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還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可以說,這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日子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道家之中元節

道家有“三元說”和“三官說”。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賜福,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則為下元(十月十五)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jiào)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

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還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可以說,這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日子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民俗之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

《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道家之中元節

道家有“三元說”和“三官說”。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賜福,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則為下元(十月十五)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jiào)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

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還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可以說,這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日子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民俗之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

《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千百年來,佛教盂蘭盆節、道家中元節、民俗的鬼節等風俗和理念逐漸交融,形成一整套民間習俗,其目的是為拜祭先祖,超度亡靈,送走災禍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那中元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就讓小書為您介紹一二!

1、祭祖

簡稱為“七月半”祭祖,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照例要向先祖報告,請老祖宗嘗新,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道家之中元節

道家有“三元說”和“三官說”。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賜福,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則為下元(十月十五)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jiào)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

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還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可以說,這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日子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民俗之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

《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千百年來,佛教盂蘭盆節、道家中元節、民俗的鬼節等風俗和理念逐漸交融,形成一整套民間習俗,其目的是為拜祭先祖,超度亡靈,送走災禍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那中元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就讓小書為您介紹一二!

1、祭祖

簡稱為“七月半”祭祖,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照例要向先祖報告,請老祖宗嘗新,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2、中元普渡

以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告慰在世間遊玩的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還會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道家之中元節

道家有“三元說”和“三官說”。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賜福,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則為下元(十月十五)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jiào)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

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還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可以說,這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日子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民俗之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

《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千百年來,佛教盂蘭盆節、道家中元節、民俗的鬼節等風俗和理念逐漸交融,形成一整套民間習俗,其目的是為拜祭先祖,超度亡靈,送走災禍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那中元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就讓小書為您介紹一二!

1、祭祖

簡稱為“七月半”祭祖,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照例要向先祖報告,請老祖宗嘗新,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2、中元普渡

以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告慰在世間遊玩的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還會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3、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

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浮,其目的在於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道家之中元節

道家有“三元說”和“三官說”。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賜福,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則為下元(十月十五)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jiào)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

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還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可以說,這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日子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民俗之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

《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千百年來,佛教盂蘭盆節、道家中元節、民俗的鬼節等風俗和理念逐漸交融,形成一整套民間習俗,其目的是為拜祭先祖,超度亡靈,送走災禍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那中元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就讓小書為您介紹一二!

1、祭祖

簡稱為“七月半”祭祖,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照例要向先祖報告,請老祖宗嘗新,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2、中元普渡

以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告慰在世間遊玩的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還會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3、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

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浮,其目的在於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4、燒包

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把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在祭祀時焚燒,即稱“燒包”。

通常,年內過世者燒新包,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道家之中元節

道家有“三元說”和“三官說”。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賜福,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則為下元(十月十五)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jiào)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

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還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可以說,這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日子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民俗之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

《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千百年來,佛教盂蘭盆節、道家中元節、民俗的鬼節等風俗和理念逐漸交融,形成一整套民間習俗,其目的是為拜祭先祖,超度亡靈,送走災禍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那中元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就讓小書為您介紹一二!

1、祭祖

簡稱為“七月半”祭祖,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照例要向先祖報告,請老祖宗嘗新,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2、中元普渡

以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告慰在世間遊玩的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還會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3、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

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浮,其目的在於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4、燒包

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把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在祭祀時焚燒,即稱“燒包”。

通常,年內過世者燒新包,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5、送羊節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羊代表吉祥之意,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

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

從此,民間就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道家之中元節

道家有“三元說”和“三官說”。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賜福,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則為下元(十月十五)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jiào)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

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還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可以說,這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日子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民俗之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

《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千百年來,佛教盂蘭盆節、道家中元節、民俗的鬼節等風俗和理念逐漸交融,形成一整套民間習俗,其目的是為拜祭先祖,超度亡靈,送走災禍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那中元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就讓小書為您介紹一二!

1、祭祖

簡稱為“七月半”祭祖,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照例要向先祖報告,請老祖宗嘗新,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2、中元普渡

以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告慰在世間遊玩的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還會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3、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

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浮,其目的在於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4、燒包

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把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在祭祀時焚燒,即稱“燒包”。

通常,年內過世者燒新包,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5、送羊節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羊代表吉祥之意,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

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

從此,民間就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對於身居城市的人來說,如果覺得這些習俗都離自己太遠,怎麼辦呢?

其實,鬼節的核心意義在於崇尚孝道,慎終追遠,事死如事生

在這一天,最應該做的就是報答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再往小一點說,只要您今天說好的、想好的、做好的

心存善念,舉手之勞做點善事,就是對父母盡孝了~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民間常稱之為七月半、鬼節

佛教也叫為盂蘭盆節,道教則稱中元節

可以說,這是釋道俗合一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佛家之盂蘭盆節

在佛教中,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也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為梵文音譯,“盂蘭”意為“倒懸”,“盆”即救護之器。

“倒懸”比喻慳貪的眾生死後墮落餓鬼道——

咽喉細如針,肚大如鼓,常為飢火所燒,食物入口中便成火炭,痛苦如人被倒懸,飽受頭向地、腳朝天的痛苦。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用天眼看到其母墮在餓鬼道中。

目犍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

目犍連焦急憂慮,為拯救其母脫離此苦,乃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佛陀說,其母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慳貪,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佛指示目犍連於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以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眾僧,仗三寶慈悲力,以解救今世乃至七世父母及六親眷屬的罪業。

目犍連遵從佛陀開示去做,其母即時解脫餓鬼痛苦,升為天人。

從此後,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的流傳,其精髓就是報父母恩,與中國傳統的孝文化不謀而合。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道家之中元節

道家有“三元說”和“三官說”。

天官為上元(正月十五)賜福,地官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則為下元(十月十五)解厄。

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

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

地府鬼門會大開,放出所有的鬼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jiào)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

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還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可以說,這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日子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溯源民俗之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

《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千百年來,佛教盂蘭盆節、道家中元節、民俗的鬼節等風俗和理念逐漸交融,形成一整套民間習俗,其目的是為拜祭先祖,超度亡靈,送走災禍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那中元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就讓小書為您介紹一二!

1、祭祖

簡稱為“七月半”祭祖,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照例要向先祖報告,請老祖宗嘗新,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2、中元普渡

以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告慰在世間遊玩的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還會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3、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

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浮,其目的在於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4、燒包

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把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在祭祀時焚燒,即稱“燒包”。

通常,年內過世者燒新包,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5、送羊節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羊代表吉祥之意,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

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

從此,民間就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對於身居城市的人來說,如果覺得這些習俗都離自己太遠,怎麼辦呢?

其實,鬼節的核心意義在於崇尚孝道,慎終追遠,事死如事生

在這一天,最應該做的就是報答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再往小一點說,只要您今天說好的、想好的、做好的

心存善念,舉手之勞做點善事,就是對父母盡孝了~

中元節,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