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摔碗酒”到底是一種浪費還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褒貶不一

民俗 心理 酒特賣 2017-05-21

“摔碗酒”,顧名思義,就是喝酒摔碗的意思。摔碗酒的民間傳說是某個時代,土家族的兩個族長或是兄弟之間有了恩怨,為了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兩人決定盡釋前嫌,於是共飲一碗酒,以示今後的友誼與和諧,飲過之後,將碗摔碎,以泯恩仇,也顯示了二人的肚量和豪氣。但是從今天的摔碗酒看,已經完全轉化為一種友情的表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了,心與心貼的更近了。

喝“摔碗酒”到底是一種浪費還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褒貶不一

在很多的影視劇中,就經常出現這樣的場面,特別是大仗惡仗在即,成千上萬的熱血將士一人一碗酒,雙手端起,一飲而盡,再將酒碗高舉過頭頂,奮力一摔,在那一片蕩氣迴腸的脆響中,悲壯慘烈的氣氛瞬間爆棚。“摔碗酒”,摔的不是碗,是熱血男兒的沖天豪氣,是視死如歸、破釜沉舟的無畏氣慨!小編就和你嘮嘮盛行在巴中地區的“摔碗酒”。

喝“摔碗酒”到底是一種浪費還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褒貶不一

在巴山腹地,自古就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習俗。特別是重大喜慶之日,巴人歡聚一堂,划拳喊酒令、唱歌勸飲酒、小戲來助興就成了巴人最熱鬧的娛樂方式。在巴中傳統的花鼓詞說:摔碗一上手、山都抖三抖,喝了摔碗酒、家裡啥都有,摔碗整一地、桃園三結義……

八仙桌、吊罐肉、包穀酒、泥巴碗是巴人招待貴客的標配,摔碗一響,就有人喊一句歲歲(碎碎)平安,把不愉快甩走、把煩惱甩走、甩出一份豪邁、甩出一份激情、甩出友誼地久天長。巴人為人豪氣,待客實在,就連摔碗都有講究,雙手端碗表示尊敬、一飲而盡表示誠意、碗口向下舉過頭頂,表示毫無保留,“啪”摔在地上,表示這個朋友一生一世,絕不反悔。

這就是“摔碗酒”,野風烈土,敢作敢為。沒有區眉小眼的規矩,沒有精雕細鑿的謹慎。豪氣干雲,擲地有聲,想砸就砸個稀巴爛,這才是做人的真性情。“摔碗酒”,巴中男兒的豪氣與本色。

喝“摔碗酒”到底是一種浪費還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褒貶不一

摔碗酒在湖北恩施也叫“biang當酒”,biang當,是擬聲詞,東西落地碎裂的聲音。三五好友碰上了,說,走,喝biang當酒去!摔碗酒是草根的,與豪門盛筵無關。摔碗要有這種摔碗的環境,要有這種摔碗的衝動和氣氛,桌上定不能有宵小之人。必是合性投意、割頭換頸的朋友才能湊一堆拼命摔一通碗,也沒有旁人呵斥你無禮粗野。

喝“摔碗酒”到底是一種浪費還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褒貶不一

“摔碗酒”在現代人眼裡,褒貶不一,各執己見,那我們就來聽聽他們所持意見的理由吧。

贊成者說:現在生存壓力大,錢也不好賺,心情不好時喝摔碗酒緩解壓力、心情愉悅時喝摔碗酒可以增進友情,展現豪氣。

反對者說:現代社會裡壓力每人都有,緩解壓力的方法有多種,不提倡通過很張揚的暴力方式進行減壓。傳統文化講“修身養性”,其實養性也是一種減壓,社會應該引導大眾通過體育運動、戶外旅遊等文明的方式進行減壓。

也有人說:此俗隨著旅遊的推波助瀾,有愈演愈烈之勢,某家酒館一天要摔一萬個碗。滿地狼藉,不堪入目,驚心動魄,實在是一種浪費!

喝“摔碗酒”到底是一種浪費還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褒貶不一

不管是哪種觀點,可“摔碗酒”作為一種區域民俗酒文化現象流傳幾千年,必然有它內在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氣質。喝摔碗酒,菜餚不重要,喝酒者體驗的是那豪氣沖天的氣場,得到的是排山倒海,氣壯山河的豪放感染。喝摔碗酒,在舒緩壓力,調節情緒的同時,更應該品味土家族文化的真正內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