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強中乾的陳友諒

明朝 陳友諒 朱元璋 中國古代史 徐壽輝 坐看東南了 2018-12-06
外強中乾的陳友諒

陳友諒(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陽(今湖北仙桃)人,是元朝農民起義領袖。

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為什麼叫天完政權?這個說出來就是笑話,主要是針對元朝而取得名字,元朝叫大元,那我就叫天完,大字頭上加一橫就是天,天滅大;元字頭上加個寶蓋頭就是完,完滅元,天完滅大元。從字面上看,很是合適。可是從字意上說,就糟糕了,天完?人君受命於天,替天行道,天都完了,還滅什麼大元?所以年號不吉利。

31歲的陳友諒此時是元朝縣政府的一位刀筆小吏,為了民族復興的理想,為了解除民族壓迫,於是決定參加農民起義,投奔到徐壽輝的部將倪文俊麾下效力。

因為有點文化,加上有在政府工作的經驗,陳友諒在部隊吃得開,迅速成為獨當一面的將領。

外強中乾的陳友諒

1357年9月,倪文俊試圖殺死主子徐壽輝,結果倪文俊沒殺死徐壽輝,反而被自己的手下陳友諒殺死,陳友諒殺了倪文俊後,自稱宣慰使,率軍攻下江西全境,和安徽、福建等部分地區,一時勢如破竹。

1359年,陳友諒中了朱元璋的反間計,殺了自己的手下猛將趙普勝。1360年,陳友諒讓人用鐵錘敲碎了老主子徐壽輝的腦袋,然後迫不及待地在一個破廟裡登基稱帝,建國號為漢。從劉邦的漢朝結束後,國號叫漢的政權很多,但沒有一個成氣候,中國歷史上也有這個現象,凡是別人叫過的政權名字就不要再用了,五代十國時的五代,吳三桂的周,等等,都是不吉利的。

陳友諒從參加起義到當上皇帝花了9年時間,當時,他佔領了湖廣、江西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區,在元末群雄中,陳友諒人最多、地最廣。當上皇帝的陳友諒一心想先吃掉頗有實力的朱元璋,為此率軍打到南京郊區,但是被精心準備的朱元璋打得大敗而歸,朱元璋順勢沿江西上,攻克池州、安慶、南昌、上饒等地,陳友諒在江西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靠朱元璋。我看史料看到這裡,已經感覺到,陳友諒雖然地盤大、兵員多,但是不牢固。

外強中乾的陳友諒

吃了敗仗的陳友諒回到武昌休整了幾年,建造了一大批戰船,大的船有3層樓高,可以在船上騎馬。1363年六月,陳友諒率大軍從武昌乘坐戰艦來攻打南昌,朱元璋的親侄子、大都督朱文正率軍堅守南昌。有人說,陳友諒帶來的大軍有60萬,說朱文正只有1萬守軍。陳友諒的軍隊攻了85天,沒有打下孤城南昌。

我看《明太祖實錄》,看到這裡我就感覺到,陳友諒的部隊戰鬥力真的很差。《明太祖實錄》上沒有任何地方記載了陳友諒有60萬大軍,也沒有記載朱文正守南昌的軍隊只有1萬多。我分析史料,認為陳友諒攻打南昌的部隊在20萬左右,朱文正的守軍接近4萬。

自古以來,攻城與守城的正常比例應該是5:1,陳友諒和朱文正雙方正好符合這個比例,所以勢均力敵。但是打了一個多月後,朱文正已經精疲力盡,預感守不住了,於是派人去朱元璋那裡報信搬救兵。朱元璋讓來人告訴朱文正,再堅守1個月。

如果真是60萬攻打1萬,朱文正不可能堅守85天,能堅守8天都是神話。只要有正常思維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外強中乾的陳友諒

後來,朱元璋率20萬大軍從長江水路救援南昌。這個20萬,是《明太祖實錄》明確記載的。陳友諒聽說朱元璋率援軍要來,於是撤出南昌,列艦在鄱陽湖迎戰,打戰一觸即發。

陳友諒有不少大船,但究竟多少大船,史書沒有明確說。我認為幾十艘而已,不可能幾百艘。但小船不少,陳友諒派出去找糧食的小船就有500艘。朱元璋沒有大船。看看戰役過程:

第一個回合:雙方弓箭、鳥槍、登船砍殺為主,但是戰役的沒有拉開局面,明實錄記載:徐達、常遇春、廖永忠等進兵薄戰,徐達身先士卒,擊敗陳友諒的前軍,殺敵1500人,繳獲陳友諒一艘大船,朱元璋軍威大振。搞了半天,才殺敵1500,繳獲陳友諒一艘大船,為此還聲威大震。(夜燈唯許月華侵)

第二個回合:朱元璋用火攻。朱元璋安排了7艘小船,裝好火藥,安排敢死隊,順風衝向陳友諒的大船,成功燒燬陳友諒幾百艘船,火光沖天,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陳友貴被燒死,陳友諒的部隊燒死的、溺水死的肯定不少,到底是多少,朱元璋沒有記載。但記載朱元璋藉機“又斬首二千餘級”,記住是2000餘人。這一戰後,朱元璋給陳友諒寫了一封信,提到陳友諒“兵將損數萬之命、無尺寸之功”。到了這個階段,戰役接近尾聲了,陳友諒也只是損失了數萬兵馬,這個數字是朱元璋說的,可信度較高。

外強中乾的陳友諒

第三個回合:陳友諒撤退。陳友諒大軍出門已經4個多月,部隊死傷不少,還有不少人向朱元璋投降,損兵折將、糧草殆盡,於是決定撤退回武昌老巢。朱元璋抓住機會,乘勝追擊,陳友諒被亂箭射死。陳友諒的部下擁著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坐船回到武昌,陳理在武昌繼位。朱元璋的部隊尾隨追到武昌城下,從十月打到第二年的二月,五個月打不下武昌,後來朱元璋再次親自率軍來攻打武昌,陳理知道打不下去了,於是出城投降。

陳理堅守武昌5個月,朱元璋的部隊攻不下,說明什麼?說明當時陳理在武昌的士兵是不少的,這些士兵基本是從鄱陽湖帶回的,因為當初陳友諒是傾巢出動,留在武昌的人肯定不多。

綜合分析我有幾個結論:

1.陳友諒的作戰部隊不會超過30萬。雙方在鄱陽湖打了37天,到朱元璋燒掉陳友諒幾百艘船隻的時候,陳友諒的部隊才損失數萬。到戰役結束,陳友諒的軍隊損失不會超過10萬。朱元璋的部隊在37天的大戰中只死亡1000多人,受傷的也才1萬多人。

2.陳友諒的部隊戰鬥力比較差。陳友諒和朱元璋打了好幾年戰,幾乎沒有贏過,手下投降朱元璋的不少。陳友諒的部隊不說一觸即潰,但是肯定打不了硬戰。

外強中乾的陳友諒

3.陳友諒的謀略比朱元璋不是差一個檔次。朱元璋對領導郭子興、主子小明王一直是夠義氣的,多次捨生救主、救領導,至少給人的感覺是這樣,朱元璋樹立的是有情有義的形象,為此深得人心。最後要殺小明王,也不是明目張膽地殺,而是派廖永忠將小明王的船弄翻,小明王落水而死,雖然人皆懷疑是朱元璋乾的,但是沒有證據。

而陳友諒呢,光天化日之下殺領導(倪文俊)、殺主子(徐壽輝)殺兄弟(趙普勝),給人於無情無義的小人形象,以至於陳友諒不得人心,建立不起牢固的基本盤。這正是陳友諒外強中乾、部隊戰鬥力不強的主要原因。

外強中乾的陳友諒

一個普通人用了9年時間能擁兵數十萬,總的來說,是由其獨到之處的,不然做不到這一點。但是,陳友諒有三個明顯的缺點:一是性太急,急於求成;二是性太真,不知道遮掩;三是心太狠,誰都敢殺。原創作者:朱穩貴

相關推薦

推薦中...